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丁胜  王红祥  赵湜  王中京  邓琳  李亚蓉 《临床荟萃》2009,24(13):1160-116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明显增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它常导致足部溃疡或坏疽而截肢致残。干细胞移植技术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一群形成血管的关键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EPC,其数量与移植疗效呈正相关。抗原CD34是EPC的特征性表面标志。检测EPC数量以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 (DM)的血管病变是 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且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一氧化氮 (NO)系一种血管活性物质 ,它具有强力舒张血管且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其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 ] ,本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2型糖尿病血清 NO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2型糖尿病组 :选择住院的 2型糖尿病 10 0例 ,均按 1985年 WHO诊断和分类标准确诊 ,男 5 5例 ,女 4 5例 ,平均年龄 6 2 .0 9岁± 6 .86岁 ,病程 (6 .87± 6 .3…  相似文献   

3.
贾悦  孙敏  刘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60-162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患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是糖尿病患康复方面的重要问题。本综述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压控制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l/2004—08的章,检索词“diabetes mellitus,renin-angiotensin system,retinopath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数据库1995-01/2004—08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中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入选献查找全,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研究包含对照组。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资料提炼:共筛选36篇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血压控制临床研究的章,22个实验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22个研究包括探讨高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治疗方法给予评价。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除与代谢控制有关,还受到血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严格降压,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预防失明。结论:许多大型研究显示血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系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确影响,但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由于胰岛素的应用,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逐渐下降。DN逐渐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尤其是能延缓DN的进程,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另外,糖尿病血管病变与内皮功能受损有密切相关。一氧化氮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测定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李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114-2115
对糖尿病性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例120例,其中60例冠心病(CHD)作为对照组,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DM)作为观察组。冠心病诊断标准参见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参见1999年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新标准。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腔狭窄≥50%为标准,描述受累血管、血管病变数目或冠状动脉是否呈弥漫性病变等。弥漫病变定义为:(1)病变长度>20mm;(2)1支多处病变;(3)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下肢缺血的临床症状,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糖尿病足部溃疡等,则治疗非常困难,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斑块形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发症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bax和bcl-2可能参与肾脏细胞凋亡的调控。国外相关研究证实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的性质为细胞凋亡,发现bax和bcl-2基因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发生显变化。近期研究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血中包含Fas调节的凋亡的激活因子,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细胞凋亡是造成了糖尿病模型的创伤愈合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凋亡在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受阻过程中密切地参与了炎症的调节,最终在创伤愈合的炎症阶段发挥作用。尚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时的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分为无血管病变组(n=22)、微血管病变组(n=25)、大血管病变组(n=26),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三酰甘油、血压呈正相关(r=0.46、0.52和0.47,P<0.0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也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43和0.48,P<0.01).结论 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预测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就是内皮细胞功能不全,而后又与胰岛素抵抗、血管收缩与舒张平衡失调、高脂血症、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缺乏等相关联,故而在这些方面给予相应的治疗相信可以延缓或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现将该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iabetes)的慢性并发症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如神经、心血管、泌尿、肌肉运动、消化系统等,微血管病变是导致这些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在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危险性的同时,也导致了视网膜病变、肾病及神经病变等特殊的微血管病变,这些病变反映了潜在的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细胞因子,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缺氧、胰岛素、糖基化终产物、血管紧张Ⅱ(angiotensinII,AngII)、内毒索、生长因子等均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等过度表达VEGF。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VEGF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关,现简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阿魏酸钠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DVC)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症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和小血管并发症,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相关的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脑及四肢末端的血供,使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肌梗死、脑卒中及肢端坏死的风险大大增加;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则是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以及糖尿病足(DT)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慢性过程,其中非酶糖基化、内皮素升高、氧化应激等是重要的损伤因素.药理学研究表明阿魏酸钠(SF)具有很好的对抗上述病理过程的效果.本文就SF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后期血管、神经并发症之一。该病系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使肢端缺血,且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知觉,继发感染而导致坏疽,其中感染是使病情恶化的始动因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截肢,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因此,若糖尿病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患肢病变难以改善,截肢仍是首选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6(平均60)岁,排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等;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8(平均58)岁,无心脑血管病表现,眼底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征象,尿蛋白阴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9~68(平均61)岁,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糖均控制在理想水平,所有研究对象采血前均未使用干扰血小板数量及功能检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大约25%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血管病变,且随糖尿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的增加发病率相应增加,临床治疗棘手。近年来作者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例,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郭立新 《临床荟萃》2008,23(21):1521-1523
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元凶,其中微血管病变可以引起肾脏、视网膜以及神经病变,而大血管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下肢血管病变等。约6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UKPDS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可以降低微血管病变的风险,但对于  相似文献   

16.
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启芳  薛海波  李肃 《临床荟萃》2007,22(7):526-527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糖尿病的本质是血管病变,并且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抵抗素(resistin)作为一种脂肪组织特异性激素,因具有抑制脂肪生成及促进内皮细胞活化等功能,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就抵抗素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蝮蛇抗栓酶治疗60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邢林山  田慧 《临床荟萃》1997,12(2):74-76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有人报告对血管因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更为引人关注。本文试图通过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改善微循环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来探讨用此法治疗神经病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眼病(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视网膜1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血管异常、出血和渗出。微血管瘤出现、静脉扩张、新生血管形成等一切变化的根源是糖尿病性代谢障碍引起视网膜缺氧。在其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症状,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若黄斑受累,可有视...  相似文献   

19.
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康胜群  赵淑健  宋庆芳 《临床荟萃》2004,19(22):1298-1299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并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周围血管和增加血流量作用的西洛他唑治疗36例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变化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脂质干预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2型糖尿病无心血管病变(无心血管病变组,25例),伴心血管病变(伴心血管病变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空腹血清脂联素等指标。结果:①无心血管病变组、伴心血管病变组血清脂联素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依次为(6.89&;#177;2.52),(5.24&;#177;1.49),(12.30&;#177;4.71)mg/L,t=3.283,P&;lt;0.01,且有心血管病变组组显著低于无心血管病变组(P&;lt;0.05);血清脂联素水平还受性别和肥胖等因素影响。②控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分别与腰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三酰甘油以及血浆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脂联素血症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④脂质干预12周后,血脂控制满意组治疗后脂联素[(14.81&;#177;4.44)mg/L],高于血脂控制较差组[(10.68&;#177;4.57)mg/L](t=3.586,P&;lt;0.01)。结论:2型糖尿病尤其伴心血管病变时存在低脂联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是预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之一,而脂质代谢异常的改善可以使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