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镇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文献  张建  吴雪红  曹青  陈向前  殷铭东 《西部医学》2011,23(10):2032-2033
目的探讨城镇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我县城镇200名小学生施测。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与小学生社交焦虑的两个维度——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都有显著的正相关(r=0.18~0.36,P〈0.05~0.001)。结论城镇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其社交焦虑的关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尊在本科实习护生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68名医学院校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自尊在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社交回避与苦恼同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440,P<0.01),自尊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70,P<0.01),社交回避与苦恼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309,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在社交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24,P=0.55)。结论社交焦虑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本科实习护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中文版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安全感量表、整体自尊量表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99名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0.872,回避分量表信度为0.726,苦恼分量表为0.742,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回避分量表为0.789,苦恼分量表为0.814;②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x2/df=4.864、NFI=0.92、TLI=0.90、GFI=0.90、IFI=0.87、GFI=0.92、A GFI=0.93、RMSEA=0.06,模型拟合较好;③社交回避分量表与社交苦恼显著正相关(r=0.634,P<0.01),与SES、SQ和AULC显著负相关(r=-0.202~-0.499,均P<0.01);社交苦恼分量表与安全感量表、整体自尊量表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显著负相关(r=-0.192~-0.556,均P<0.01).结论 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中文版在蒙古族大学生中的信效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理性分析策略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中的中介与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在北京某大学540名大学生中进行施测,其中女生376人,男生164人,完成自我意识量表一社交焦虑分量表、自尊量表及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理性分析分量表.结果 理性分析策略的运用与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2,P<0.01),与社交焦虑状况呈显著负相关(r=-0.10,P<0.05);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理性分析策略在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AR2 =0.124,P<0.05)及调节作用(F=30.717,P<0.01).结论 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其社交焦虑水平显著负相关,理性分析策略在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理性分析策略能够增强自尊对社交焦虑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城市儿童社交焦虑与被忽视的性别差异及社交焦虑与被忽视关系.方法 分层抽取重庆市主城1 523名4~6年级小学生,运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被忽视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男生忽视总分(Z=-3.83)、情感忽视(Z=-3.81)、交流忽视(Z=-3.15)、安全忽视(Z=-3.33)显著高于女孩(P<0.01),女孩害怕否定(Z=-6.50)、社交焦虑总分(Z=-5.39)高于男孩(P<0.01);按情感忽视、交流忽视、忽视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害怕否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情感忽视与害怕否定(r =0.386)、社交焦虑总分(r=0.380)显著正相关(P<0.01),交流忽视与害怕否定(r=0.351)、社交焦虑总分(r=0.358)显著正相关(P<0.0i);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害怕否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总分作为应变量时,忽视维度被纳入的变量分别能解释15.1%、5.0%、13.9%.结论 儿童社交焦虑与忽视,特别是情感忽视和交流忽视有关;尽管男生被忽视程度高于女生,但忽视对女孩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Pier-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79名、女生102名)进行测评。结果儿童行为量表中男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道德宗教观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2,r=-0.224,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M1)、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5)呈显著正相关(r=0.228,r=0.219,P〈0.05);女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86,r=-0.212,r=-0.216,P〈0.01或P〈0.05),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对男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对女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良好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及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PSU)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关联及学业压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18年12月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5所初中和8所高中,共回收2 867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2.5%。调查内容包括对象基本情况、学业压力、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和心理健康情况。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情况采用中小学生PSU分类量表来评估,学业压力采用中国中学生学业压力量表(Academic Pressure Subscale,APS)评估,心理健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 Index,WHO-5)评估。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PSU、学业压力、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探索学业压力在PSU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初、高中生的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学业压力显著正相关(初中生:r=0.27,P < 0.01;高中生:r=0.22,P < 0.01);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初中生:r=-0.52,P < 0.01;高中生:r=-0.49,P < 0.01);初中生社交网络使用和娱乐游戏使用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社交网络:r=-0.08,P < 0.05;娱乐游戏:r=-0.13,P < 0.01);高中生信息搜索使用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r=0.08,P < 0.01)。学业压力对社交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的联系存在遮掩效应,对娱乐游戏使用与心理健康的负向联系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不同维度PSU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类型不同,且学业压力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父母教养方法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630名医学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专业、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2.614,P〈0.01)。(2)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09~0.35);(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通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完美主义状况,探讨完美主义和自尊、惧怕否定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0名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性质的大学生进行了完美主义和自尊、惧怕否定的研究。回收323份有效问卷后用统计法得出数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是顺应的完美主义,条理性和个人标准得分比较高。在性别方面,男生有更高的行动迟疑;在城乡方面,乡村大学生有更高的条理性和个人标准,城市大学生有更高的担心出错;在文理方面无明显差异。完美主义与自尊和惧怕否定相关。自尊心和担心错误、行动迟疑成负相关,自尊心和行动迟疑成负相关,自尊心和条理性成正相关,惧怕否定和行动迟疑成正相关,惧怕否定和担心错误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的症状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认知团体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的作用机制和长期效果。方法 对50例SAD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问卷评估,包括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自动思维问卷(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ATQ)、惧怕否定量表(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FNE)、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 评价患者的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外界的心理社会支持等因素,并与50例健康对照对比;30例SAD患者进行GCBT治疗(采取以改善自我为主、合并部分认知行为治疗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案,每周1次,每次2 h,共8周),在治疗后1周内再次进行量表、问卷调查,评价症状改善和认知改变程度。并对40例SAD患者(其中22例进行了GCBT治疗,18例未治疗)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结果 SAD患者在思维方式、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GCBT治疗后社交焦虑( t=4.06, P=0.000)、负性思维( t=4.58, P=0.000)和惧怕否定( t=3.85, P=0.000)较治疗前明显减轻。随访发现SAD患者社交焦虑症状的减轻程度与患者的主观支持呈正相关(r=0.361, P=0.022),与父亲拒绝与否认的教育方式呈负相关(r=-0.431, P=0.005),参加治疗和未参加治疗的社交焦虑症状好转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结论 GCBT治疗可通过改善SAD患者的负面认知缓解其症状,主观社会支持和父亲拒绝否定的教育方式会影响S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UCLA孤独量表(UCLA)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08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分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SAD、FNE、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SSR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且患者的SSRS评分与SAD、UCLA成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社交焦虑及社会支持不足且二者之间有相关关系,提示基本社交技能训练及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沐林林  朱琳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17-1418
目的了解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对安徽省某医学院137名精神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随年级不同而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年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高年级组;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交焦虑在年级和是否兼职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低年级组社交焦虑高于高年级组,未兼职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兼职学生。而社交焦虑在性别、年龄、城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各维度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社交焦虑越低。结论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随年级不同而不同,社交焦虑随年级、是否兼职不同而不同。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存在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时点患病率,并探讨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影响因素。方法按最优分配分层整群抽样抽出成都地区2279名大中学生,由经过培训及一致性检验的精神科医生根据SCID进行一对一同诊确诊。确诊为社交焦虑障碍中的愿合作患者(n=156)及其配比者(n=156)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负向评价恐惧量表(FNE)和防御方式同卷(DSQ)。结果2279名成都地区大中学生中患社交焦虑障碍者179名,其中女性88名,男性91名。经过配对秩和检验发现患者组与配比组在生长地(P=0.049)、家庭经济水平(P=0.000)、父母教养方式、状态特质焦虑、负向评价恐惧、防御机制、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P=0.001)七方面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权法计算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总患病率为8.15%,女性患病率为8.35%,男性患病率为7.62%,可能的发病影响因素有:生长地为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父母教养方式为抑制性;有焦虑特质;有负向评价恐惧;更多使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更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兵集训(新训)期间人际适应情况的动态变化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305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90项症状清单》、《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于新训前后进行现场实测。结果①总体前后比较,新训后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得分显著高于新训前,社交回避及烦恼量表总分(SAD)、社交回避(SA)、社交苦恼(SD)、人际关系敏感(SCL-RS)分量表得分均低于新训前(均P〈0.001);②不同家庭关系组间比较,新训前家庭和睦组GSES得分高于、其余量表得分均低于一般或不和睦组(P〈0.001,P〈0.05,P〈0.01)。新训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不同家庭组成组间比较,新训前各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训后,家庭完整组GSES得分高于家庭不完整组(P〈0.05),其余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兵在新训期间,人际适应情况发生了显著、积极的变化。家庭不完整和家庭关系一般或不和睦对新兵人际适应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应作为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初中生个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问卷中文版(FES~CV)》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青少年版》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初中学生376人。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个性(EPQ)的各个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精神质(P)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忙0.312,0.240,P〈0.01),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呈低度负相关(r=-0.351,-0.348,P〈0.01);内外向(E)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r=0.304~0.381,P〈0.01),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低度负相关(r=-0.278,-0.249,P〈0.01);神经质(N)与矛盾性呈低度正相关(r=0.279,P〈0.01),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呈低度负相关(r=-0.263~0.360,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P)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矛盾性、亲密度、控制性、情感表达;内外向(E)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和情感表达;神经质(N)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矛盾性、情感表达和亲密度。结论:应重视开展初中生家庭咨询或家庭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中文网络成瘾修订版(CIA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感量表(UCLA)对广州三所高职院校共l602名高职生进行研究。结果网络成瘾率为9.87%,网络依赖率为24.78%。其中男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于女生(χ2=19.775,P〈0.01)。高职生低领悟社会支持组与处于严重孤独水平组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得分均高于其他水平各组(P〈0.01)。网络成瘾倾向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183,P〈0.01);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243,P〈0.01)。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率为69.63%。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倾向问题应得到更多关注。低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问题均可能增加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孤独感对网络成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山东2所医学类高校的75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3~0.607,P<0.01),消极应对只与校园适应呈显著负相关(r=-0.117,P<0.01).通过路径分析显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对社会适应有直接预测作用(β=0.57,P<0.05;β=0.26,P<0.05;β=0.1,P<0.05),心理弹性、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β=0.31,P<0.05;β=0.05,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学生完美主义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中文Frost完美主义问卷(CFMPS)和Aitken拖延问卷(API)对广州2所医科大学32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与普通大学生组相比,医学生的"担心错误"因子分[(12.87±5.017)分,(11.5±4.9)分]、"父母期望"因子分[(T4.89±4.603)分,(13.6±5.1)分]、消极完美主义维度得分[(58.08±12.716)分,(56.1±12.4)分]均明显偏高,"个人标准"因子分[(18.00±4.679)分,(18.7±5.2)分]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条理性"与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及消极完美主义维度得分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条理性"和"行动的疑虑"因子对拖延行为有预测作用(P<0.001).结论 当代医学生的完美主义程度比普通大学生高,具有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