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工作倦怠与胜任力的关系,为减轻从业者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采取方便取样法,在全国范围内对280名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学校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问卷及工作倦怠量表.结果 工作倦怠在不同年龄、学校类型、每周咨询时数组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胜任力中的自我成长及社会型人格因子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5 ~-0.174,P值均<0.05);胜任力各因子与成就感降低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7 ~-0.191,P值均<0.01).在分层回归方程中,胜任力仅对成就感低落有预测作用,解释变异量为12.8%(P<0.01),对情绪衰竭以及玩世不恭的预测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年龄、学校类型及每周咨询时数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倦怠,胜任力作为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影响个人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马倩雯  赵静波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8):3590-3594
背景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患者的疾病感知极大影响着其治疗及预后效果。因此,探讨我国普通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十分重要,可以为改善我国患者负性疾病感知和提升患者健康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普通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3月,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广东省8家医院的500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工具选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WFPTS)、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病人健康问卷2条目(PHQ-2),最终获得有效数据384例(76.8%)。结果 普通患者的BIPQ总得分为(38.6±9.1)分,认知表征、情绪表征、疾病理解能力维度得分分别为(22.1±7.0)、(13.3±4.0)、(3.2±2.2)分。不同职业、医疗费用对家庭经济影响程度患者的BIPQ总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IPQ总得分与WFPTS总得分及仁爱、技术能力维度得分,以及TIPI-C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r值为-0.39~-0.14,P<0.05);患者BIPQ总得分与PHQ-2得分呈线性正相关(r=0.41,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FPTS仁爱维度得分、TIPI-C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PHQ-2得分是患者BIPQ总得分的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337、-0.781、2.308,P<0.05)。结论 我国普通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认识不足,表现出较多消极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医疗费用造成的经济压力是疾病感知的危险因素,情绪稳定性和医生的人文关怀是疾病感知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自杀死亡接触流行现况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检验自杀死亡接触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编自杀死亡接触及基本情况问卷对全国6个地区的82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⑤中国大学生近亲自杀死亡史和熟人自杀死亡史的发生率分别为3.9%和11.8%;⑤有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51±2.44 vs 4.68±2.11,P<0.01);有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23±2.48 vs 4.64±2.07,P<0.01);具有自杀死亡接触史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率显著高于无相应经历者(P<0.05);⑤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与自杀风险呈显著正相关(0.11≤r≤0.26,P<0.01);⑤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生活事件×近亲自杀死亡史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作用不显著(P>0.05),生活事件×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生活事件水平且具有熟人自杀死亡史者自杀风险相对最高。结论中国大学生的自杀死亡接触史、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关系密切,有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史、生活事件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大;熟人自杀死亡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心理督导师从业基本状况及其伦理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咨询师版)"作为评价工具.按同行推荐线索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601份有效问卷,其中回答"在为其他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人员作督导"167人,列为心理督导师组;根据督导组的性别比例在余下的434份问卷中随机分层抽取178人为对照组.结果:(1)心理督导师组的中、高职称比例(72.5%)高于对照组(51.4%);督导师组咨询实践从业年限6年以上者占46.4%,平均每周工作时间6小时以上者67.7%,而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9.1%;与对照组相比,心理督导师对每一个来访者平均的治疗次数多、遵守咨询时间更好、收费更高(督导师组每例来访者平均治疗次数6次以上、咨询时间在50分钟/次、收费>50元/次,分别为 62%、74.9%和78.5%,而对照组分别为37.1%、57.6%和60%);督导师组接受3个月以上脱产培训或连续2年正规心理治疗培训者(78.2%)多于对照组(54.4%).以上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中,督导师组较对照组较少有力不从心、难以胜任之感(67.7% vs.79.7%),较少有害怕、担心等负性情绪体验(46.3% vs.67%),更多的人接受过心理治疗或督导(78.8% vs.63.5%),能更好地遵守时间设置(76.5% vs.62.3%),知情同意方面交代得更清楚(87.8% vs.78.2%,Ps<0.05).结论:国内目前心理督导师的从业基本状况较好,较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有较高的资质,行业伦理行为(如专业能力、知情同意、遵守治疗设置方面)多数较好,有些方面(如双重关系、隐私保密方面)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教师的高度重视,对初中生本人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对两组学习成绩差异显著的初一学生的智力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发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教育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提供较客观的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对象 以乐昌市四所中学的初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校随机抽取三个班,根据学习成绩和教师评价分为差生组和优生组,每组各120名。差生组入组标准:①考试平均成绩排在全班后10名;②班主任评价为“成绩差”;③无明显的身体缺陷、疾病及精神疾病。优生组入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目击伤害的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应对方式及安全感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800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安全感量表(SQ)进行调查.结果 曾目击某人被杀死或被严重伤害的大学生有155人,阳性率为20.5%.与未目击伤害的大学生相比,有目击伤害经历的学生安全感总分[(50.78±5.63)分,(52.01±5.19)分]和积极应对因子分[(34.94±5.42)分,(35.88±5.45)分]、确定控制感得分[(25.07±4.25)分,(26.11±3.71)分]均明显偏低,PTSD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明显偏高,除人际安全感因子外,两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 表明:目击伤害的大学生PTSD的因子分、总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因子分、安全感总分均呈负相关,绝大多数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有目击伤害经历的大学生,其PTSD症状明显、安全感较差,消极应对方式多、积极应对方式较少.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伦理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动本行业相关伦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研究生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社会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军医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18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医大学研究生在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生理领域:15.64±1.93;心理领域:14.67±2.20;社会领域:14.53±2.83;环境领域:13.09±2.26)均明显高于广州市大学本科生的得分;对自身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大多数处于一般和较好的水平;已婚研究生在社会领域的评分显著高于未婚研究生;经济状况、运动量、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家庭摩擦和食欲与生存质量的维度多数呈显著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就业前景、经济状况、专业满意度、家庭摩擦等因素对军医大学研究生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军医大学研究生的生存质量状况较好,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运动量、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家庭摩擦和食欲等是影响他们生存质量的主要社会学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驻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了可能影响驻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多数研究以问卷或电话访谈的形式来评价高原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较一致的结论为:国内高原军人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等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人常模,表明驻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国外正服役的高原军人有明显的躯体活动受限、疼痛、慢性疲劳和休息不足等症状。高原低氧环境、个性特征、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的严重性和频度以及防御方式等对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对提高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干预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