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例AE患儿为研究对象,包括11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及1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儿。对12例AE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总结儿童A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与所有受试儿的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本组12例AE患儿的平均年龄为7岁5个月,入院时平均病程为20.5 d,男、女患儿比例为5∶7。②临床表现: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可见情绪及行为异常、发热伴头疼、惊厥、言语障碍、乏力、感觉异常等。11例抗NMDAR脑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90.9%(10/11)有精神症状,81.8%(9/11)有睡眠障碍,72.7%(8/11)有语言、认知障碍,或者运动障碍,54.5%(6/11)有惊厥发作,45.5%(5/11)有意识障碍,36.3%(4/11)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异常。1例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儿,临床以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③实验室检查结果:对12例AE患儿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的结果均显示基本正常,并且影像学筛查亦未发现肿瘤。12例AE患儿中,6例头颅MRI检查可见颅内异常信号,8例视频脑电图检查可见不同程度慢波背景。11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抗NMDAR抗体检测,均呈阳性或强阳性;1例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抗LGI1抗体检测呈阳性。④治疗及随访结果:对12例AE患儿均采用甲泼尼龙和(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进行免疫治疗,对其随访时间为12~27个月。其中,9例患儿临床痊愈,2例存在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出院后即失访。⑤特殊表现:患儿1临床仅表现为视力障碍;患儿12临床表现主要为睡眠障碍;3例年龄<6岁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反复惊厥发作、意识障碍或运动障碍为主,病情均严重,并且一线免疫治疗的疗效差,均需联合应用二线免疫治疗。 结论儿童AE以抗NMDAR脑炎为主,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亦可见于儿童;临床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并且特异性不明显,免疫治疗的疗效确切。对危重症AE患儿,应早期联合二线免疫治疗,而且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伴肿瘤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例,分析其类型及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者,其中6例为抗NMDA受体脑炎;3例为抗GABABR脑炎;1例LGI1蛋白抗体脑炎.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7例;癫痫发作9例;不自主运动4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例.脑脊液抗体均阳性.MRI异常4例.脑电图异常4例.免疫治疗有效10例,完全恢复4例,好转6例,无死亡患者.结论:不伴肿瘤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与其他报道的伴发肿瘤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相似,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等,头颅MRI均有边缘系统损害,免疫治疗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2例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例为ɑ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AMPAR)抗体相关脑炎。以痫性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的颅脑MRI结果正常,2例患者出现T2及FLAIR散在的高信号;脑电图多表现为弥散性慢波节律,3例患者入院后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例患者症状较前好转,1例患者仍间断抽搐。结论以痫性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和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要警惕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急性期治疗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高龄患者可能预后稍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特点及探究脑电图在该病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经天台县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资料,探讨患儿的脑电图特点及其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结果:64例患儿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结果59例异常,异常率92.2%。而颅CT检查结果仅5例异常,异常率为7.8%。脑电图显示结果较准确且及时反映不同时期的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脑电图表现:α波逐渐减少,频率减慢,以θ波为基本节律,由顶、枕部扩展至全脑,呈θ波广泛性慢性节律,患儿30例,占46.9%;中期表现:呈多形性高波幅θ波或混有δ波,有时局限性加重,常可出现发作性或连续性棘波、棘慢波综合等发作波,患儿22例,占34.4%;极期:在广泛低波幅背景上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最后可出现平坦活动,临床痉挛发作波的倾向更明显,患儿7例,占10.9%。脑电图复查结果也较明确地反映了治疗后的临床病理改变。结论:脑电图改变的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能够敏锐地反映中枢病变的范围和脑损伤的程度,是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探讨视频脑电(VEGG)在感染性脑炎及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选择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70例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进行研究,患儿均采用视频脑电(VEGG)监护系统(Z2N-F-16W,上海诺诚)进行脑电监测,分析患儿脑电图异常特点,VEGG与CT检查对比及与临床分型和痊愈时间关系,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70例患儿脑电异常者162例,异常率95.29%,其中轻度异常多表现为高幅θ波,θ波多有节律,偶伴少量δ波,中度异常多表现为高幅θ波活动,δ波逐渐频繁出现,重度异常多表现为弥漫性至中高幅度θ波,δ波呈短至中至长程出现;脑电图异常率为95.29%,明显高CT异常率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临床表型严重程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51,P0.05);对患儿预后进行随访1年,162例脑电异常患儿痊愈153例,痊愈率94.44%;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痊愈时间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3,P0.05)。结论感染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视频脑电异常率高,且异常程度与表型和预后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者128例,占76.2%,有热性惊厥家族史30例,占17.9%.脑电图异常率为61.9%(104/168),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有关(P<0.01或<0.05).14例患儿多次脑电图检查一直有棘波、尖波以及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异常脑电图患儿随访2年,其中9例(5.4%)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的重要因素;脑电图持续异常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可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对11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97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84.34%。轻度异常51例(44.34%),中、重度异常46例(40%)。结果治疗2-4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81例,未恢复正常11例:轻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6例,4例有明显的意识障碍,1例有经常发作性脑电图异常改变。脑电图异常改变表现为弥漫性慢波,α波节律减弱,或以θ波为主,其中一部分患儿有局限性异常脑电图表现。结论脑电图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脑电图异常改变与临床症状、大脑脑实质损伤的严重程度成正向关系,因此脑电图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9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出院时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分析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对比不同预后患儿的临床资料,用Cox回归分析急性中枢神经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首发表现以发热为主,部分患儿有惊厥、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定位损伤表现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不良预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阳性率、惊厥发作率、早期异常障碍率、颅脑CT/MRI异常率、脑电图重度率多于或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惊厥发作、早期意识障碍、颅脑CT/MRI异常及脑电图重度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少部分患儿的近期预后不良,且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预后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并探讨影响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EP)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96例患儿EEG正常118例(60.20%),异常78例(39.80%)。EEG异常率与患者年龄、惊厥家族史、发热温度、热性惊厥类型、发作类型、发作次数及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P0.01)。196例患儿有78例(39.80%)复发,8例(4.08%)转为癫痫。脑电图异常组热性惊厥复发频率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图对观察热性惊厥患儿的脑功能状态、预后评估及早期发现癫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涛  唐芳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37-2338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活动变化。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脑炎的患儿,在清醒、闭眼的状态下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率100%,其中α波明显减少或消失,而以θ活动为基本频率者占60%,以δ活动为基本频率者占40%。结论脑炎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特异性高,临床怀疑是脑炎诊断的患儿都应做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在妊娠期糖尿病( GDM)诊断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检查的GDM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经临床排除GDM的正常孕产妇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s-CRP和Hcy、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跟踪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hs-CRP 和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t 值分别为13.07、12.02、3.65和12.02,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12/35),对照组为11.4%(4/35),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19,P<0.05)。有16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与54例正常妊娠者的hs-CRP和Hcy水平比较均明显增高,并有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7.88、14.17,均P<0.05)。结论妊娠女性的hs-CRP和Hcy水平与GDM发生具有密切联系,且高水平hs-CRP和Hcy对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该引起产科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瘦素(leptin)和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Ob-R)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探讨瘦素系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11月,在本院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的25例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A组和B组。收集同期在本院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的24例患者的正常内膜组织,纳入对照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瘦素和瘦素受体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A,B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末次月经及内膜组织学Noyes分期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瘦素和瘦素受体在B组、A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内,均可见阳性表达。瘦素在A组腺体的表达,明显高于间质,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瘦素在A组、B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瘦素在A组间质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B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瘦素受体在A组腺体和间质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瘦素受体在A组腺体的表达,低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其表达在间质比较,则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瘦素在B组增生期腺体和间质的表达,高于分泌期,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瘦素在对照组增生期腺体和间质的表达,高于分泌期,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瘦素受体在B组和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P>0.05)。结论瘦素和瘦素受体在卵巢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的低表达,表明瘦素系统在卵巢异位病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铁、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红蛋白浓度的改变的意义。方法:对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铁、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把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这四项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铁明显降低(P<0.01);铁蛋白明显升高(P<0.05);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清铁浓度降低、铁蛋白浓度升高与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一样,可作为患者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而血红蛋白浓度的改变与细菌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联合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在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81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测定Hcy、纤维蛋白原( Fg)、D-二聚体( D-D)、血小板(PL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Hcy(5.53±1.13μmol/L)、Fg(4.00±0.89g/L)较对照组的Hcy(4.63±1.26μmol/L)、Fg(3.45±0.73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2、4.64,均P<0.05);同样,在研究组中D-D和PLT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6.96,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Hcy分别与Fg、D-D及PLT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21、0.447、0.368,均P<0.05)。对59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随访,按妊娠结局分为顺利分娩、难免流产、过期流产3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Hcy、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59.348、15.916,均P<0.05),Fg和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Hcy、Fg、D-D、PLT水平可以判断早期妊娠妇女体内的高凝状态,从而为分析早期先兆流产病因提供依据,更加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以阻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磁图原理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了心磁图仪的原理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孕妇焦虑与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环  张文真  贾爽  李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45-2547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与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孕妇80例,术前2 h孕妇自行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S)、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并对各项指标量化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无焦虑组(Ⅰ)、轻度焦虑组(Ⅱ)、中重度焦虑组(Ⅲ)3组。填表同时抽血测定NE、5-HT。结果:轻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NE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1),与轻度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P<0.01),中重度焦虑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P<0.01)。孕妇焦虑程度与NE呈正相关(r=0.538,P<0.01),与5-HT呈负相关(r=-0.570,P<0.01)。结论:NE、5-HT在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异位组织、在位内膜中的变化及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卵巢异位组织及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根据CD34在血管中的表达计算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3组比较H=31.02,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受月经周期影响,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P=0.001,卵巢巧克力囊肿中两组比较P=0.017,均P<0.05)。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H=79.13,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期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t=5.2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二者密切相关(r=0.73)。结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增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体重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及其脂肪肌肉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5~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低体重组、肥胖组和对照组,测量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包括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局部和全身骨密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同性别儿童低体重组的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局部和全身骨密度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6~3.326,均P<0.05);同性别儿童对照组的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局部和全身骨密度均分别明显低于肥胖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8~3.427,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低体重组儿童的肌肉含量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79~0.889,均P<0.05);肥胖组男性儿童的肌肉含量与下肢骨密度、体脂比和全身脂肪含量与躯干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79~0.882,均P<0.05),肥胖组女性儿童肌肉含量与上肢骨密度,以及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与下肢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81~0.901,均P<0.05);对照组儿童的肌肉含量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79~0.912,均P<0.05),对照组女性儿童的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均与下肢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805~0.912,均P<0.05).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低体重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构成,各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明显不同于正常儿童.在对儿保门诊儿童管理中,体重、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的变化均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从而促进其骨骼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硫氰根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其进行痕量测定.方法 将玻璃碳电极进行电化学预处理,研究硫氰根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进行痕量测定.结果 硫氰根在预处理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反应为不可逆的吸附过程,氧化峰电位为0.81 V,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是6.7×10~(-6)~6.7×10~(-4) moVL和3.3×10~(-6) mol/L(S/N=3).结论 该修饰电极可用于痕量硫氰根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mRNA表达水平与阴道前壁组织Ⅰ型与Ⅲ型胶原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南京军区福州总院476临床部妇产科收冶的58例绝经前、后妇女,根据是否存在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分为POP组(n=21),POP+SUI组(n=20)和对照组(n=17)。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妇女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Ⅰ型与Ⅲ型胶原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CN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绝经前、后POP组和POP+SUI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胶原含量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绝经前,POP组和POP+SUI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DCN mRNA表达水平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绝经后,POP组患者decorin基因表达水平增强,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①绝经前、后,阴道壁组织的Ⅰ型与Ⅲ型胶原含量减少,胶原直径变细,支持力减弱,结缔组织弹性下降,从而引起盆腔器官脱垂或(和)压力性尿失禁;②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组织蛋白聚糖类,可能通过影响盆底结缔组织胶原的代谢,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力量和弹性性能,参与其发生、发展;③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机制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