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3例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腰背部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且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 ;CT检查可见典型的“牛眼征” ;3例均手术切除病灶 ,术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小儿脊柱的骨样骨瘤可引起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 ;骨扫描结合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最好方法 ;早期手术切除病灶 ,症状可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关节内骨样骨瘤11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于1~3个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髋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髋关节骨样骨瘤疼痛定位不确切,X线因遮挡显示不清,容易误诊,CT是最好的检查方法,手术切除瘤巢是治疗的关键,CT引导下手术是保证瘤巢切除彻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骨样骨瘤伴脊柱侧凸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分析其治疗转归及疗效.[方法]回顾研究1997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脊柱骨样骨瘤9例,年龄8~21岁(平均15.2岁),其中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5例.所有病人均以脊柱侧凸为首诊,同时伴有脊柱区疼痛,Cobb's角为10°~30°(平均22°).1例因侧凸度数较大为30°,躯干倾斜明显,而当即行瘤巢切除术,1例8岁患者,因躯干倾斜明显,在CT证实后行手术切除.1例诊断不明者亦一期进行了手术治疗.6例病人接受了试验性口服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治疗,1个月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其中3例轻度脊柱侧凸无明显进展,继续服用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后疼痛完全消失,停药后无复发,未予手术.另3例停止服药疼痛症状复发,予以手术切除瘤巢.[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缓解;脊柱侧凸患者中5例侧凸消失或度数小于15°,4例侧凸成为结构性,在支具控制下,侧凸度数减轻.[结论]青少年腰背痛或者疼痛性脊柱侧凸需考虑脊柱骨样骨瘤的可能.薄层CT横扫是最有效和最有助于定位的方法.脊椎骨样骨瘤病人可先行药物治疗,严格随访,如有需要,再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7例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病变位于长骨干4例,跟骨,髋臼,胫骨下端各1例,对所有患都进行了局灶切除及病理检查,结果:术后7例症状均消失,长骨干4例术前诊断与病理报告相符,其余3例术前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结论:松质骨骨样骨瘤其X线表现不典型是诊断困难的重要原因,X片骨硬化和病人疼痛症状应为诊断的重要线索,必要时拍断层照片或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骨样骨瘤的病理机制与诊断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样骨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1993-1999年收治的骨样骨瘤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21.5岁。发病部位为股骨颈3例、股骨5例、胫骨3例、肱骨1例、尺骨1例。全部病例均行病巢切除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症状即消失,随访1-6a无一例复发。结论 该瘤以疼痛尤其夜间痛为特征,其疼痛可能为瘤巢内前列腺素E2增高所致,彻底切除瘤巢是治疗的关键,提倡精确定位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X线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无复发,病变部位疼痛、跛行、脊柱侧凸症状均消失.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根据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患病部位疼痛及X线可见典型的瘤巢,诊断并不困难.因本病痛苦大,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样骨瘤是于1935年由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成骨性疾患,具有界限清晰的局限性病灶。最常见的部位为股骨、胫骨等长干骨,而足踝部的骨样骨瘤较为少见。目的:研究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足踝中心确诊的7例足踝部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21.5岁。受累部位:距骨5例,跟骨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6个月(8~25个月),症状为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2例发病之前有相关部位的外伤史。3例曾于我院或外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并行相关手术治疗。1例外院确诊骨样骨瘤,手术切除后1年复发。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刮除+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足踝部骨样骨瘤发病少见,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需要密切结合患病部位的临床表现、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和准确的组织活检做出明确诊断,并给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广学  郭卫  唐顺  李晓  齐典文 《中国骨伤》2010,23(8):629-631
目的:研究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0月确诊的35例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21岁(6~49岁)。最常见的部位为胫骨(13例)和股骨(7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2个月(1~24个月),典型的症状为疼痛,夜间加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影像学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瘤巢。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9例,肿瘤刮除或切除人工骨或自体骨植骨19例,肿瘤刮除或切除植骨固定7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9个月(2个月~12年),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1例术后4个月出现胫骨病理性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后治愈。1例术后5年窦道形成,行窦道切除、髓内钉取出、清创术后治愈。结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骨样骨瘤的诊断并不困难,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远期并发症,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颈椎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骨样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8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颈椎骨样骨瘤患者6例,男、女各3例,年龄7~37岁,平均17.8岁.均有颈痛,伴斜颈畸形2例,上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3例.颈椎X线平片仅2例发现病灶.均行颈椎CT扫描显示肿瘤为局部膨胀性病变、低密度或不均密度,伴有边缘硬化.4例患者行核索骨扫描检查,病损均有放射性浓聚.寰椎侧块1例;下颈椎5例,其中C5 1例、C6 3例、C7 1例;1例累及C6椎体,其余均累及椎弓根、椎板和/或关节突等后方结构.均行手术切除肿瘤,边缘切除5例,其中后路侧块固定4例,前路椎间植骨钛板固定1例;瘤内刮除植骨1例.结果:手术时间1.5~4.5h,平均2.8h;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233ml.术后颈痛和神经根损害表现均消失,斜颈畸形得到纠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2~108个月,平均42.5个月,均无颈痛症状,末次随访时CT检查无肿瘤复发;5例内固定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其中1例术后2年拆除侧块固定;2例植骨患者植骨块均融合.结论:颈椎骨样骨瘤多发于年轻患者,除颈痛外,亦可有斜颈、神经功能受损表现;颈椎CT联合核素骨扫描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有长期颈痛、神经功能受损或斜颈时应积极手术治疗,边缘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大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35例巨大骨软骨瘤,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2~58岁(平均24.6岁),平均病程27.3月.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26例行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29例行单纯肿瘤切除,2例行肿瘤切除异体骨植骨,1例行肿瘤切除下胫腓关节融合,1例行肿瘤切除下尺桡关节重建,1例行全跟骨切除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1例位于腓骨近端行瘤段切除.结果 随访3~24个月,无复发和恶变.原有神经受压症状消失,移植骨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满意.结论 巨大骨软骨瘤表现特殊,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注意保持骨缺损的修复,保持或重建邻近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六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例手部骨样骨瘤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10~36岁,平均22.1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诊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测量瘤巢直径均小于10mm,平均7mm;术中精准定位瘤巢,手术时间短,平均50.3min;术中失血量少,平均31.9mL;术后病变部位疼痛均消失;所有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无病理性骨折、无肿瘤复发等并发症。结论根据手部骨样骨瘤的典型临床特点及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可明确诊断,确诊后手术治疗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治疗髋部骨样骨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对8例髋部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12~25岁,平均18.8岁.患者均有髋部疼痛症状,夜间加剧.病史2个月至10年.病变部位:股骨颈4例、股骨小转子2例、股骨大转子1例,股骨转子间1例.术中应用CT薄层横断扫描确定病灶部位,将骨穿刺针经皮穿入瘤巢中心.行CT扫描证实穿刺针位置准确后撤出针芯,用穿刺针套管刮除瘤壁及瘤巢内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再将微波探针沿骨穿刺针穿入瘤巢中心,将瘤巢中心温度逐渐加热至90℃,保持4~6min.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结果 3例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另5例仅获得诊断性描述.全部病例随访6~21个月.术后24 h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随访5个月时仍有轻度夜间隐痛,再次行微波热消融治疗,随访8个月无复发.所有患者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骨样骨瘤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髋部疼痛症状,术后并发症少,短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脊柱骨软骨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8~61岁)。其中19例为孤立性骨软骨瘤,2例为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病变位于颈椎14例(含颈胸交界段2例),胸椎5例,腰椎2例(含腰骶交界段1例);病变均起自椎弓根、椎板和/或关节突等附件结构。其中15例有神经功能损害,3例仅有局部疼痛或不适,3例为无痛肿物。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12例。21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恶变和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0min(45~360min);术中平均出血510ml(20~2000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软骨瘤。17例获得随访,平均7.1年(4~14年),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末次随访时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CT和/或MRI检查对诊断脊柱骨软骨瘤有重要意义,手术彻底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骨样骨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样骨瘤是一类良性成骨性骨肿瘤,多发于下肢,全身其他骨也可见累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迅速缓解骨样骨瘤患者的疼痛。不影响关节活动且疼痛可耐受的骨样骨瘤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但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无法作病理学诊断。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瘤巢防止复发,并可获取组织作病理学诊断。开放性手术术中瘤巢定位较难,术前CT或放射性骨显像定位很有必要;开放性手术切除范围大,对于承重骨术中多需要植骨,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花费高。微创手术和关节镜手术术中瘤巢定位准确,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微创手术适用于除神经组织外任何部位骨样骨瘤的治疗,多在CT引导下进行,其中射频消融和激光热凝固术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同。关节镜手术还可同时治疗伴发的滑膜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非牵引透视引导下,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切除股骨颈骨样骨瘤的手术技术和初步结果。[方法]对2例股骨颈部位骨样骨瘤患者行关节镜下切除术,术中采用非牵引状态,行C型臂透视定位瘤巢,应用关节镜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完全切除瘤巢。[结果] 2例患者术中均定位准确,手术顺利,完全切除病灶,无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均症状消失,表现为VAS评分下降,Harris评分及iHOT12评分增加,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定位准确、手术并发症少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骨样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后路经椎弓根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6月,收治8例胸腰椎椎体骨样骨瘤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6~27岁,中位年龄15.5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2~19个月,平均11.8个月。病灶节段:L2、L5各2例,L3、L4、T8和T10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1例存在下肢放射痛,4例合并脊柱侧凸。病灶直径0.9~2.0 cm,平均1.6 cm。患者均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病灶刮除、打压植骨、一期内固定手术。结果手术时间70~17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300~1 400 mL,平均720 mL。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骨样骨瘤。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腰背疼痛和下肢放射痛均完全消退,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9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 CT能显示椎体骨样骨瘤低密度瘤巢和周围的骨硬化带,是胸腰椎椎体骨样骨瘤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病灶刮除、打压植骨、一期内固定手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经皮关节周围骨样骨瘤旋切术1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u JQ  Zhang WB  Shen CW  Ding XY  L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63-1065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旋切关节周围骨样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12月,共收治11例关节周围小病灶(直径6~11mm,平均8.7mm);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4~32岁,平均19.3岁。其中股骨近端6例、髋臼区4例,肱骨头内1例。首先对整个瘤巢采用2mm薄层扫描,选择穿过瘤巢中心的层面,以克氏针钻入,定位瘤巢中心,在套筒保护下用环钻沿导引针将整个瘤巢切除。CT扫描复查确定是否已将整个瘤巢切除,并将所取出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其中9例取出的病变组织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1例为纤维组织,1例为结核。被病理证实的9例骨样骨瘤患者手术后次日症状缓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8-18个月(平均15.2个月),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无1例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旋切关节周围骨样骨瘤的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骨样骨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由Jaffe于1935年首先报道,以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为主要表现,最常发生于四肢长骨,脊柱较少,约占10%,在我国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治疗有效,但症状明显时仍建议积极手术处理,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放肿瘤完整切除手术,由于瘤体较小,位置较深,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脊柱稳定造成影响时需内固定辅助。近年来采取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报道较多,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但其有造成神经损伤风险,术后不能进行病理诊断,且由于未行病灶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应用于脊柱肿瘤治疗方面的报道。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的优点。我们应用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1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结合文献分析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的可行性,以提高对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肋骨骨软骨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肋骨骨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本组3例患者,总结肋骨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临床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3例均手术治疗获得效果好。结论:肋骨骨软骨瘤临床少见表现多样,是造成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CT、MRI检查均能确诊本病,对于隐蔽性更强、上述检查仍不能定性的病理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椎骨样骨瘤外科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因颈椎骨样骨瘤在长征医院接受外科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1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 例,女5例;年龄7~37岁,平均年龄18 岁.均接受肿瘤整块切除手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出血量100 mL.随访时间8~125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1 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术后获得明显缓解,未出现邻近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未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 传统的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后疼痛症状迅速缓解,局部复发率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椎骨样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