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狗牙花吲哚类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云南狗牙花吲哚类生物碱成分,阐明其戒毒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云南狗牙花茎枝粉末的95%乙醇提取浸膏经酸提碱沉后得到总生物碱(TEYA),TEYA经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吲哚类生物成分:冠狗牙花定碱(1),伏康京碱(2),3-R-乙氧基冠狗牙花定碱(3),3-S-乙氧基冠狗牙花定碱(4), 19-表-海尼山辣椒碱(5),海尼山辣椒碱(6),19-表-非洲伏康树碱(7),7-羟基冠狗牙花定碱(8),12-methoxyl-voaphylline(9).化合物2、7对吗啡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结论:化合物3、4、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冠狗牙花定碱类吲哚生物碱为云南狗牙花总碱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青风藤及其有效成分青藤碱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脑内组胺(H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位置偏爱箱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9mg/kg·b.w.)6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吗啡模型组(9mg/kg·b.w.)、青风藤醇提液组(10g/kg·b.w.)、青藤碱组(60mg/kg·b.w.)、苯海拉明组(30mg/kg·b.w.)、CP48/80组(5mg/kg·b.w.)和L-组氨酸组(750mg/kg·b.w.),后5个给药组分别在位置偏爱训练的第4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3d。脑内组胺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实验同时检测青风藤、青藤碱、苯海拉明、CP48/80及L-组氨酸对小鼠的奖赏效应或厌恶效应。结果吗啡模型组小鼠在伴药箱中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小鼠脑内HA水平显著升高(P<0.01)。青风藤或青藤碱连续用药可显著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的形成,降低脑内的HA含量。青风藤、青藤碱及L-组氮酸对正常小鼠脑内组脑水平有升高作用(P<0.01),但3药本身并不使小鼠产生奖赏或厌恶效应。CP48/80能使正常及吗啡依赖小鼠脑内组胺含量明显减少(P<0.01),但该药对CPP无明显影响。结论吗啡诱导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与脑内HA水平升高、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激活有关。青风藤及青藤碱能消除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内组胺水平的改变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视频跟踪-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位置偏爱系统主要由电脑、摄像头、活动盒、隔音箱以及相应的分析软件组成.用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评价建立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同时研究条件化训练过程中,吗啡对小鼠在伴药盒的运动活性的影响.结果: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低(1 mg/kg)、中(3 mg/kg,5 mg/kg)、高(10 mg/kg)剂量的吗啡都能显著延长小鼠在伴药盒的停留时间,但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并且中、高剂量的吗啡显著增强小鼠在伴药盒内运动活性,其中5 mg/kg、10 mg/kg吗啡诱导运动敏感化形成.结论:成功建立视频跟踪-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该系统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区别,为临床上剂量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小鼠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20、10、5和2.5mg/kg,用热板法实验观察、比较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in hot-plate test,HPPT)。结果:20mg/kg的KT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减少,其镇痛作用减弱,当剂量减至2.5mg/kg时,小鼠的HPPT减少。结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为剂量依赖性,当氯胺酮剂量过小时,可引起痛阈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痛宁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小鼠热板致痛和化学致痛的痛阈值,观察消痛宁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测定消痛宁胶囊小鼠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热板法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消痛宁胶囊500mg/kg剂量组在240min时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而1000、1500mg/kg剂量组在给药60min就能较明显地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给药后时间的延长,镇痛作用更加明显,1000mg/kg剂量组给药后120~240min作用达高峰,1500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180~240min作用达高峰,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扭体法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消痛宁胶囊500、1000、1500mg/kg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灌服消痛宁胶囊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60g/kg。结论消痛宁胶囊具有一定的中枢性和外周性镇痛作用,小鼠灌服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60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制备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①扭体法: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祛风息痛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0.4 g/kg.每Et用药1次,10 d后观察各组动物腹腔注射醋酸后5-20 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②热板法将小鼠放在(55±1)℃的热板上,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指标,观察小鼠的热痛阈值.选用痛觉阈值在5-30 s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组与给药方法与①同.给药10 d后记录各组小鼠热板法痛阈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①扭体法实验结果显示,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灌胃10 d使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扭体反应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25.4%,30.0%和43.4%(P<0.05).②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各组小鼠热痛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10 d后祛风息痛丸各剂量组小鼠热痛阈值均较给药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祛风息痛丸组给药后热痛阈值显著延长(P<0.05). 结论 祛风息痛丸对小鼠实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必通胶囊组成成分三七和川芎在镇痛作用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取小鼠 5 0只 ,随机均分为 5组 ,对 5组小鼠分别用蒸馏水 (对照组 )、三七 (315mg/kg)、川芎 (35mg/kg)、三七 (315mg/kg)合用川芎 (35mg/kg)、脑必通胶囊 (70 0mg/kg)灌胃。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小鼠灌胃后 30min ,6 0min ,12 0min对热板反应及 70~ 80min对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 ①单用川芎 35mg/kg后 30~ 12 0min对小鼠热板反应时无明显的延长作用 (P >0 .0 5 ) ;而单用三七组、三七合用川芎组及脑必通胶囊组小鼠热板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5 ,P <0 .0 1) ,灌胃 30min开始起效 ,6 0~ 12 0min作用达高峰 ,且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单用川芎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单用三七组、三七合用川芎组及脑必通胶囊组小鼠扭体反应均显著抑制 (P<0 .0 5 ,P <0 .0 1) ,且三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必通胶囊的镇痛作用是由组方中的成分三七所引起的 ,而组方中成分川芎未呈现出镇痛作用 ;且组方中三七和川芎未产生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视频跟踪-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位置偏爱系统主要由电脑、摄像头、活动盒、隔音箱以及相应的分析软件组成。用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评价建立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同时研究条件化训练过程中,吗啡对小鼠在伴药盒的运动活性的影响。结果: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低(1mg/kg)、中(3mg/kg,5mg/kg)、高(10mg/kg)剂量的吗啡都能显著延长小鼠在伴药盒的停留时间,但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并且中、高剂量的吗啡显著增强小鼠在伴药盒内运动活性,其中5mg/kg、10mg/kg吗啡诱导运动敏感化形成。结论:成功建立视频跟踪-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该系统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区别,为临床上剂量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小鼠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20、10、5和2.5mg/kg,用热板法实验观察、比较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in hot-plate test,HPPT)。结果:20mg/kg的KT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减少,其镇痛作用减弱,当剂量减至2.5mg/kg时,小鼠的HPPT减少。结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为剂量依赖性,当氯胺酮剂量过小时,可引起痛阈下降。  相似文献   

10.
穿山甲水提物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穿山甲片水提物的镇痛作用.方法 ①将50只雌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盐酸曲马多组、穿山甲片水提物高剂量组(3.00 g/kg)、中剂量组(1.50 g/kg)、低剂量组(0.75 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采用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②将另50只小鼠按①的分组及给药方法操作,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穿山甲片水提物各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山甲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山甲片水提物具有镇痛作用,镇痛效果与剂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次灌胃给予参知健脑胶囊供试品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前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动物试验参考资料。方法试验用4~5周龄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灭菌注射用水阴性对照组和供试品组,每组20只动物,雌雄各半。给药途径为灌胃给药,给药容量为25 mL/kg,给药频率为单次给药。供试品组给药剂量为5 000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给药后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期为14 d;给药后每周测定动物体重和食量;观察期结束后,将动物安乐死,进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试验期间没有发现动物死亡和濒死,所有动物的临床观察均未见异常反应。与同期同性别对照组相比,各检测时间点动物体重、食量未见明显差异。所有动物大体解剖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给予昆明小鼠,在5 000 mg/kg的剂量下,未见毒性反应。按体重计算,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86倍。  相似文献   

12.
张三奇  顾宜  方坤泉  薛克昌 《医学争鸣》2004,25(14):1302-1304
目的:研究右酮洛芬葡辛胺盐(dexketoprofen octylglucamine salt,DKOS)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2种模型;解热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和伤寒、副伤寒菌苗诱导的兔体温升高2种实验模型.结果:DKOS(10,20和40 mg/kg)可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DKOS(2.5,5.0和10.0 mg/kg)可明显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及延长扭体反应出现的时间;DKOS(5,10和20mg/kg)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体温升高及DKOS(2.5,5.0和10.0 mg/kg)对伤寒、副伤寒菌苗诱导的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的降温作用.结论:DKOS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与cobratoxin(CTX)镇痛作用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醋酸致痛和热板致痛实验方法,观察NOS抑制剂氮-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对CTX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小鼠醋酸致痛和热板致痛实验中,腹腔注射(ip)CTX(30、45、68μg/kg)呈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作用,L-NMMA(5、10mg/kg,ip)与CTX(45μg/kg)合用,对后者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促进作用。结论CTX(ip)的镇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L-NMMA(ip)与CTX合用,对CTX表现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促进作用,提示CTX的镇痛和NOS抑制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减弱小鼠对吗啡的精神和身体依赖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褪黑素(m elatonin,MT)对吗啡依赖小鼠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ce,CPP)模型及吗啡身体依赖进行观察。结果:单纯MT组小鼠在偏爱侧(黑箱)的停留时间给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与吗啡同时ip MT10 m g/kg 5 d,显示出抑制吗啡精神依赖性反应的作用(P< 0.01)。单次ip 给药,MT10和20 m g/kg,或连续与吗啡一同给予MT 10和20 m g/kg,可剂量依赖地减少小鼠的跳跃次数(P< 0.05)。结论: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MT具有抗小鼠对吗啡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的作用,且本身未显示精神依赖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Beagle犬灌胃给予参知健脑胶囊后,所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为临床前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用Beagle犬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雌雄各1只,经口灌胃给药。实验设计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 000、2 000和5 000 mg/kg,由于中、高剂量组动物药后呕吐,中剂量组2只动物的实际给药剂量均约为2 000 mg/kg,高剂量组2只动物的实际给药剂量为2 209和3 092 mg/kg,药物浓度为100 mg/ml。给药后进行了14 d的临床观察,期间进行了体重、体温、心电图、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和眼科检查指标检测。观察期结束后,将所有动物安乐处死,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试验期间,没有发现动物死亡或濒死。低剂量组动物未见临床异常反应,中、高剂量组4只动物临床反应为药后一过性呕吐和稀便,药后次日至观察期结束未见异常反应。6只动物的体重、体温、心电图、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液生化、眼科检查等均未见有与药物相关的规律性改变。大体解剖未见组织、脏器的病理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给予Beagle犬,安全剂量为1 000 mg/kg,最大耐受量(MTD)大于3 000 mg/kg。  相似文献   

16.
冷水七对小鼠镇痛作用和对小肠运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冷水七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和对小肠运动的影响,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测定镇痛作用,用小鼠小肠推进性运动实验观察小鼠肠运动。结果发现(1)冷水七提取物10g/kg和20g/kg剂量下与对照组比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01);(2)20g/kg剂量下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抑制小鼠小肠的运动(P<0.001)。  相似文献   

17.
马钱子碱和士的宁镇痛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中药马钱子的主要成份马钱子碱、士的宁的镇痛作用,并与哌替啶作了比较。小白鼠醋酸扭体法:①量效关系:马钱子碱、哌替啶抑制ip HAC引起的扭体半数有效量(ED_(50))分别为12.68(8.12~14.15)mg/kg;2.69(2.21~3.29)mg/kg(Litchfield-Wilcoxon-method)。士的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②时效关系:马钱子碱抑制扭体作用持续时间较哌替啶为长约4倍。小白鼠热板法:马钱子碱、哌替啶在一定剂量和时限内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士的宁无显著镇痛作用。马钱子碱39.81(38.95~51.29)mg/kg、哌替啶41.69(38.19~45.5)mg/kg时,两药100min时限内平均镇痛阈提高百分率相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环十五酮900mg/kg灌胃明显抑制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600mg/kg灌胃对大鼠足跖注射1%角叉菜0.1ml或鲜蛋清0.1ml致肿,也有明显消肿作用。用小鼠扭体法(皮下注射224、400、712mg/kg)、甲醛法(腹腔注射300mg/kg)和热板法(腹腔注射500mg/kg)测试,均证实环十五酮提高痛阈。镇痛时间比度冷丁、氨基比林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nto-Ⅰ涂膜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和家兔的体外抗凝活性,并观察其对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热板法测定Ento-Ⅰ涂膜剂的镇痛作用;通过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Ento-Ⅰ涂膜剂对小鼠死亡数、小鼠偏瘫恢复数、小鼠偏瘫开始形成时间、小鼠生存时间及小鼠偏瘫恢复时间的影响;通过家兔预防给药,测定家兔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研究Ento-Ⅰ涂膜剂的抗凝活性。结果热板镇痛法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组能显著延长小鼠给药后30、60和90 min的痛阈值(P<0.01);且涂膜剂能有效降低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血栓性偏瘫引起的死亡率,提高小鼠偏瘫恢复率(P<0.05)。与波立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2 mg/kg组能明显缩短小鼠偏瘫恢复时间(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4.65 mg/kg组能显著延长家兔血浆TT、PT和APTT(P<0.05、P<0.05和P<0.01)。结论 Ento-Ⅰ涂膜剂具有镇痛、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曲克芦丁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曲克芦丁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和小鼠热板法。结果 0.30g/kg和0.60g,kg剂晕的曲克芦丁叮明显减少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期,高剂量显著降低扭体发生率:但0.15~0.60g/kg剂量不能提高热板法模型中小鼠痛阈。结论 曲克芦丁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