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乳腺癌患者106例,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53例为观察组,行乳腺癌根治术未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5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观察2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5.12±10.85)min]与对照组[(103.23±11.4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转移率(11.32%)、复发率(9.43%)及上肢水肿、上臂感觉障碍、上臂运动障碍、胸大肌萎缩发生率(7.55%、1.89%、1.89%、3.77%)均低于对照组(24.53%、26.41%、11.32%、7.55%、7.55%、13.21%)(P0.05);2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59.98±7.13、65.22±6.74、62.82±5.43、56.39±6.39)明显高于对照组(52.13±6.42、59.75±5.17、51.63±4.38、45.75±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可降低术后转移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我院选取120例乳腺癌患者,用计算机随机双盲法进行分取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乳腺癌方法;观察组的60例乳腺癌患者则给予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待治疗完成后,将两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并结合治疗方法进行相关分析讨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其中观察组的胸肌萎缩情况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后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情况较少,说明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46例乳腺癌根治性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4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2例(切除组)。结果保留组感觉方面并发症发生率(20.83%)低于切除组的发生率(86.36%)(P〈0.01)。保留组疼痛的发生率(16.7%)要远低于切除组中疼痛的发生率(90.9%)(P〈0.01)。保留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00±1.76)min;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0.00±2.08)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46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通过手术技巧的改进,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亦是必要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86-3988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生存质量、感觉功能障碍、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感觉功能障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QOL-BREF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降低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研究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上肢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且感觉异常面积、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避免上臂、腋窝等皮肤处感觉障碍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4—2015-04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妇婴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复发、转移情况,本次研究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1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淋巴结清除个数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控制患者术后的转移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2例(观察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对照组)。术后对2组患者上肢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6,24个月2组患者局部均未复发、转移。观察组患侧上臂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1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1例;对照组患侧均发生感觉麻木,12例上肢伴烧灼样疼痛,9例感觉减退,术后5例腋窝无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感觉障碍和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Ⅰ-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根治术80例,与同期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6例患者的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皮肤感觉功能进行观察对比随访。结果肋间臂神经保留组与肋间臂神经不保留组患肢上臂内侧及腋窝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是11.25%及82.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9,χ2(0.05)1=3.84,χ2>χ2(0.05)1,P<0.05)。随访6~36个月,2组均无腋窝肿瘤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目的地保留肋间臂神经能有效改善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方建禅  李永良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1038-1039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85例行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61例,切除2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61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8例(95.08%)、感觉异常3例(4.92%);切除肋间臂神经24例均有感觉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7.71,P〈0.001)。随访1~5年。85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既保存了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手术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比较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中29例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52例非保留肋间臂神经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局部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肢感觉障碍发生率方面保留组低于非保留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脂肪淋巴组织清扫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不会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不会增加术后局部复发率,而在患肢感觉障碍发生率方面明显降低,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0例Ⅰ、Ⅱ期乳腺癌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0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6例(90.0%),感觉异常为4例(10.0%),而切除间臂神经的30例病人中28例有感觉异常,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4—36个月随访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和腋部副乳切除手术肋间臂神经损伤症状的差异及原因。方法 60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研究组27例行保留肋间臂神经腋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33例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2组均按乳腺癌指南治疗。另腋部副乳患者30例(腋部副乳组)行常规切除。3组均随访6个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18.5%和60.6%(χ^2=10.823,P〈0.01),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4%和36.4%(χ^2=6.960,P〈0.01),未发现局部复发。腋部副乳组发生上肢感觉异常和疼痛分别为86.7%和10.0%。结论在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主干明显减少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疼痛,且可恢复。腋部副乳切除术损伤的是肋间臂神经末梢分支,感觉异常、疼痛可恢复,误伤肋间臂神经主干则与腋淋巴结清扫术切除肋间臂神经的症状和转归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施行早期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施行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组和EN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上臂周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外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微型营养评估表(micro nutrient evaluation sheet,MNA)评分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周径、ALB、PAB、MN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早期EN可取得与PN相同的效果,但EN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较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故EN是首选的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保乳手术的120例按随机及患者意愿原则分为保乳手术组及改良根治手术组,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者行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24~84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乳房外形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术后两年间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①保乳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均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②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后遗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及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5年总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保乳组的乳房外形美容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保乳组对其乳房外形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保乳组患者在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感方面明显弱于改良根治手术组(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医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面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后,实验组的复发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明显,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显露组与非显露组神经损伤差异的对比研究,探讨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21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300侧手术,172侧手术显露喉返神经,128侧未显露。结果:喉返神经损伤23例(侧),手术侧损伤率为7.7%(23/300),永久性损伤率为0%。显露组损伤率2.3%(4/172)显著低于非显露组14.8%(19/128)(P〈0.05)。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大部切除、侧叶次全切除及侧叶切除者喉返神经损伤率依次增高,且非显露组高于显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或避免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肺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年龄6179岁,ASA分级为Ⅰ79岁,ASA分级为Ⅰ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无显著变化(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IL-6、TNF-α浓度小于A组(P<0.05),IL-10浓度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垂直锁骨下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60名ASAI~Ⅱ级需于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I,n=30)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n=30)。使用局麻药40mL(20mL0.5%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生理盐水),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肋间臂神经感觉阻滞情况、手臂运动阻滞情况以及成功率和相关副作用等。结果除I组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外(P〈0.05),2组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几乎没有差异,但A组有更高的血管刺破率(P〈0.05)。结论2种方法都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和镇痛,但垂直锁骨下方法能更好阻滞肋间臂神经而腋路方法出现刺破血管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6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7例)行常规手术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试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7例(15.2%),而对照组有36例(76.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Х^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5.23,P〈0.005)。随访3~48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包括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的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及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腋窝和上臂内侧区域的皮肤感觉功能,并对两组中实施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的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保留ICBN组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30.8%)明显低于未保留ICBN组(78.2%).结论 乳腺癌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最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