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临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对76例无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者进行电生理检查,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患者周围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采用皮肤交感反应(SSR)和心率变异度(RRIV)检查自主神经功能。 结果本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为60.5%,其中纯感觉或纯运动神经异常率为2.6%,纯自主神经异常率为38.2%,两者均异常占19.7%;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程度较上肢严重;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均明显低于SSR和RRIV异常率;患者在平静呼吸时RRIV异常率为14.5%,深呼吸时为19.7%,有2例患者SSR正常、而RRIV异常。 结论联合采用NCV、SSR及RRIV检查能进一步提高亚临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皮肤交感反应(SSR)探讨与脑梗死有关的自主神经状况。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电刺激法进行SSR检测。结果①病程〈2周脑梗死组和病程〉3个月脑梗死组的SSR异常率分别为66.7%和42.8%。②能引出SSR的病程〈2周脑梗死组与病程〉3个月脑梗死组的SSR潜伏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波幅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③能引出SSR的病程〈2周脑梗死组与病程〉3个月脑梗死组相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SR可以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程度,可与MCV协同预测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程度,尤其是潜伏期,并且可以作为一项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41例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同时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波幅;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H反射的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结果MS合并PNS损害的发生率为41.4%,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麻木12例(29.2%)、肢体乏力10例(24.3%)、神经根性疼痛2例(4.8%);体征有末梢/根型感觉障碍9例(21.9%)、腱反射减低5例(12.1%)、肌力减低(〈Ⅳ级)5例(12.1%)、肌萎缩3例(7.3%)。神经电生理改变为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F波的出现率下降;神经电位波幅降低;不同程度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末端潜伏期延长。结论MS是一种以CNS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同时累及PNS,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对周围神经损害进行定位,同时可定量反映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特点,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55例显示出DPN症状,为有症状组,17例无明显DPN症状,为无症状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有症状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P0.05)。结果有症状组患者均检测出SCV或MCV异常。无症状组患者中,检测出8例(47.1%)神经传导异常。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的神经传导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症状组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P0.05),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以对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可以发现临床下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虹  颜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52-753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tiy,SCV)的正常值,为诊断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健康志愿40例,年龄22-53岁,男女各20例,分别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SCV。分析指标包括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结果:NCV在正常人男女之间,左右侧肢体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性意义(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结论:NCV检测是周期神经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而正常值的确定是临床诊断的前提,不同年龄组应采用自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陈菁华 《新医学》2006,37(6):382-38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ALS患者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F波、脊髓单突触反射(H反射)检测.结果:肌电图正常2例,20例存在不同的异常表现.176条神经MCV的异常率为62%(均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SCV 1例减慢,F波检测末端潜伏期延长者14条,传导速度减慢14条,H反射检测异常5例.结论: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诊断ALS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f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评估价值及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并与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或体征者48例占46.2%,MCV异常者79例占76.O%,SCV异常者96例占92.4%。与正常值相比[潜伏期:腓总神经为(3.77&;#177;0.98)ms,胫神经为(5.0&;#177;0.5)ms,腓肠神经为(3.07&;#177;0.28)ms;MCV:腓总神经为(47.3&;#177;3.9)m/s,胫神经为(42.9&;#177;4.9)m/s,SCV:腓肠神经为(33.9&;#177;3.25)m/s],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末端潜伏期明显延长[腓总神经为(5.27&;#177;1.33)ms,胫神经为(6.14&;#177;1.25)ms,腓肠神经为(4.98&;#177;0.67)ms],MCV和SCV明显减慢[腓总神经MCV为(36.43&;#177;7.28)m/s,胫神经MCV为(36.07&;#177;8.82)m/s,腓肠神经SCV为(22.87&;#177;4.12)m/s],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4.231~7.513.P&;lt;0.01)。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周围神经MCV和SCV异常率越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值负相关(r=-0.802.P&;lt;0.01)。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神经异常明显于运动神经,且病程越长、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血糖控制越不理想,周围神经传导速度(peripheral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越慢,神经病变越重。  相似文献   

9.
孟凡华 《中国康复》2008,23(1):30-3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各5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NCV,并在腘窝引出H反射。结果:DM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高于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MCV。结论:NCV及H反射检查可作为DPN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进行传导速度检测并分析。结果共检测3 200条神经,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1 952条(检出率61.0%),其中感觉神经(SCV)异常(1 147条,检出率71.7%)高于运动神经(MCV)异常(805条,检出率50.3%)(P〈0.01);下肢NCV异常(1 216条,检出率76.0%)高于上肢NCV异常(736条,检出率46.0%)(P〈0.01)。结论 NCV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和SSR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的程度重于上肢(均P0.05);四肢NCS正常的52例糖尿病患者中SSR异常率达67.3%(35/52)。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SS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SSR检测的总异常率为81.5%,应用NCS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4.0%,两种检测技术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SSR联合NCS检测的总异常率高达90.0%,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联合检测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CS检测的异常率(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以小纤维神经受累为主,随症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NCS是诊断DPN的基本检查,将其与SSR联合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is a set of chronic,immune- mediated polyneuropathy.The incidence of this disorder i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but so far its mechanism is not known well. In order to delineate its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features,mechanism and treatment,11patients with CIDP were assessed clinically and electrophsiologically in present study. 2 Clinical data 2.1 General data We collected 52 patients with Guillain- Barre Syndrome(GBS)f…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 mg)肌注治疗,1次/日;观察组给予阿魏酸钠(300 mg)静脉滴注联合甲钴胺(0.5 mg)肌注治疗,1次/日;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41%,低于观察组的87.18%(P0.05)。结论:阿魏酸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能有效增强甲钴胺治疗DPN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和交感皮肤反应(SSR)的变化。方法:对25例IGT患者(IGT组)、3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DM组)及1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一侧肢体NCV检测和四肢SS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T组(除腓神经外)各根神经NCV均有不同程度减慢,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组(除胫神经外)各根神经NC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减慢(P<0.05)。IGT组双下肢SSR起始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DM组四肢SSR起始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IGT组和DM组NCV异常率分别为5.56%、28.00%、65.63%,SSR异常率分别为33.33%、72.00%、93.75%,3组间NCV和SSR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IGT和DM组中,SSR异常率均高于NCV异常率,且无症状者亦有一定的NCV和SSR异常率。结论:IGT患者存在临床或亚临床周围神经损害,以小纤维受累为主,大纤维受累较少且局限于感觉纤维;SSR对糖代谢紊乱相关的周围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优于NCV,但其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正常值,为诊断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健康志愿者40例,年龄22~53岁,男女各20例。分别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SCV。分析指标包括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velocity,NCV)。结果:NCV在正常人男女之间、左右侧肢体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结论:NCV检测是周围神经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而正常值的确定是临床诊断的前提。不同年龄组应采用各自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河豚鱼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测定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急性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的特点与意义。方法 检测64例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e 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SCV)、F波、H反射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ols,SEP)。结果MCV、SCV均有减慢,以SCV减慢最为显著,MCV远段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异常检出率高;F反应、H反射异常提示部分TIX中毒累及神经根;SEP的异常率达45.9%,说明TTX中毒伴有中枢神经的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可用来动态观察’FTX中毒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病稃,范围,亦旱,TTX中毒时早期检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有研究表明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动物模型,通过在组织内能促进血管再生和增加血管生成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能改善临床症状。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60条下肢,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治疗组和对侧下肢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对照组,各30条下肢。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自主症状问卷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快(P〈0.01),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1)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家系24人(已故2例)中7例(已故1例)CMT1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其中6例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4例于青少年期发病,有肢体远端肌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畸形等典型的临床症状;3例EMG出现纤颤、正相电位,6例有运动电位时限延长;3例下肢SCV引不出,1例MCV引不出。结论:同一家系的CMT1型患者,临床表现亦差异较大;电生理特点为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且受累的严重程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神经传导速度差异规律量化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诊断标准之一,可否以其变化差异规律来量化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及其预后的神经生理指数. 设计回顾性分析. 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的地点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1997-02/1999-03住院患者. 方法对 21名 ALS患者的 30条尺神经、 32条正中神经及 24名健康对照组的 38条尺神经、 40条正中神经进行运动传导速度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SCV)和 F波进行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与 F波, ALS组患者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MAP波幅 /DML× F出现率数值的相关性. 结果 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 (distal motor latency, DML)、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波幅及面积、 F波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 MCV、 SCV、 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 ALS组中 1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MAP波幅 /DML× F出现率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 (r=0.89,P< 0.01). 结论 CMAP波幅 /DML× F波的出现率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可对 ALS病情及其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甲钴铵注射液肌注,1次/d,连用2周;对照组采用红花黄色素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cy和临床症状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分析血浆Hcy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DPN取得了92.86%的临床疗效,且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cy明显降低.DPN患者Hcy与病程、FBG和Hs-CRP呈正相关,与MCV正中神经和SCV腓总神经呈负相关(P〈0.01或P 〈0.05),FBG、SCV腓总神经和Hs-CRP为影响DPN患者Hcy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及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