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一纤溶系统、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纤雏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1个月后评价患者的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APTT、PT、INR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浆Fg、PAI-1水平降低,血浆t—P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两组B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作用,有显著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显著调节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制药血脂安胶囊对痰瘀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安治疗组(治疗组)和血脂康治疗组(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及血脂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脂安组改善更明显,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均降低,且治疗组TC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脂HDL-C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动脉硬化指数AI均降低,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周溱  刘亚 《中医药研究》2009,(5):608-60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组(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4.53分±11.12分vs27.67分±7.35分,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血黏度、抗凝、促纤溶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针刺基础上配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首乌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新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88-589
目的:探讨首乌降脂汤的降脂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首乌降脂汤,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片,疗程8周。观察疗效及血脂的变化、不同类型高脂血症降脂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为8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TC/HDL-C比值、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其中降低TG、TC/HDL-C比值、升高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不同类型高脂血症降脂疗效比较:两组对高TC血症都有相似疗效,但对高TG、混合型高脂血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乌降脂汤对高脂血症的血脂及脂蛋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降浊饮,两组患者均给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8.3%(P〈0.05);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袁军  李梅  张素钊  王耀民  宁沛  孙翔    康国辉 《河北中医》2014,(11):1669-1671
目的观察予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多烯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检查结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检查结果TC及TG的结果有明显改善(P〈0.05),而HDL—C及LDL—C无明显安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睥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卵衰冲剂与人工周期并用对卵巢早衰患者血雌二醇(E2)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西医结合组58例,用抗卵衰冲剂、人工周期方案治疗;西药组58例,仅用人工周期方案治疗;中药组36例,仅用抗卵衰冲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E2及血脂[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血R、HDL-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治疗后血TC、TG和LDL-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B、TG和LDL-C与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卵衰冲剂与人工周期并用,能明显提高卵巢早衰患者E2及HDL-C水平,降低TC、TG和LDL-C水平,可改善患者的低雌激素状态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全毅红  杨雅琴 《中医药研究》2012,(11):1322-132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立位肾素(PRA)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含量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片治疗,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PRA、ET、AngII、NO,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PRA、NO水平升高(P〈0.05),血浆ET、NO、PRA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B2-微球蛋白排出量显著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中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自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60例,治疗6周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55)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疗程为10d。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及对血液流变学、hs—CRP的影响。结果两组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但疏血通组较对照组胸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与疏血通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89.1%(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纽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炎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DM)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DM并血脂异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血脂康及对照组予辛伐他汀,每组60例,分别测定2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血TC、TG、LDL-C都较服药前降低,HDL-C较服药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G、2hPG明显较服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G、2hPG较服药前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都较服药前提高,但治疗组较明显(P〈0.05),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与辛伐他汀都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且血脂康还有协助降糖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活血化浊胶囊对青海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海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80例和玉树地区高脂血症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化浊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血脂结果显示:西宁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LDL无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玉树地区: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LDL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血浆粘度有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活血化浊胶囊有明显调节脂质代谢及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4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1袋/次(9g),3次/d,温开水冲服。2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2组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等)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HDL-C较治疗前升高。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秦佳佳  李瑞满  顾家樑 《新中医》2006,38(12):24-25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基础治疗一致。治疗组46例,采用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尽量推迟妊娠到胎儿成熟、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C肽等指标及2组并发症、母儿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组P2BG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C肽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组TG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TC值虽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无围产儿死亡,妊娠结局良好。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2型糖尿病对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效果明显,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经治疗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ND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早期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