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剂量苯溴马隆与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8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将83例患者分为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所有患者给予适当休息、饮食调节等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别嘌醇组加用别嘌醇治疗;苯溴马隆组加用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比较(1)高尿酸血症缓解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患者尿酸的差异。结果:(1)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高尿酸血症缓解率更高,P<0.05;(2)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尿酸相似,P>0.05;干预2个月苯溴马隆组对比别嘌醇组尿酸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跟别嘌醇对比,小剂量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对比更好,可更好促进尿酸水平的改善,且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清泻浊毒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别嘌呤醇组、双花公英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及清泻浊毒方组,采用氧嗪酸钾盐腹腔注射造成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各组药物对大鼠尿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药物组中,24h总尿量以土茯苓熟大黄组最多,与空白组、苯溴马隆组及别嘌呤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清泻浊毒方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和苯溴马隆组的尿酸浓度升高明显,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熟大黄组的尿酸浓度明显高于苯溴马隆组(P〈0.01);24h尿酸总量以土茯苓熟大黄组最高,清泻浊毒方组与苯溴马隆组极为接近。结论清泻浊毒方能够增加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排泄,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土茯苓熟大黄配伍,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为苯并呋喃的衍生物,能阻断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从而具有很强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1]。国外多年前已对其进行研究并用于临床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与同类药相比,该药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2],是一个良好的促尿酸排泄药。作者研究了国产苯溴马隆对大鼠血尿酸浓度及尿酸清除率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SD大鼠60只,体重(281±45)g,雌雄兼用。1.2 药品国产苯溴马隆(微粒化,由中国药科大学合成,批号96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降尿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和实施低嘌呤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苯溴马隆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降尿酸的临床效果良好,且能够改善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高血压治疗药物吲达帕胺与联合使用苯溴马隆和吲达帕胺对血压和尿酸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50例伴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分为二组,其中单纯使用吲达帕胺组175例,苯溴马隆与吲达帕胺联合使用组175例。观察二组患者血压、血尿酸和尿尿酸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尿酸值和尿尿酸值较单纯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压值恢复正常的人数与单纯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苯溴马隆与吲达帕胺联合使用对改善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比单纯使用吲达帕胺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联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45例B超检查泌尿系统无尿酸结石、伴或不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15例),甲组给予非诺贝特200 mg,乙组给予苯溴马隆50 mg,丙组为两种药物联合,均每日1次,治疗10 d.各组均同时加用碳酸氢钠1.0 g,每日3次碱化体液,均要求低脂低嘌呤饮食.治疗前后检测血尿酸(UA)、三酰甘油、24 h尿UA及肝肾功能,治疗结束后行泌尿系统B超检查.结果 3组治疗后血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1.86~2.75,P<0.05);治疗后乙组血UA水平低于甲组,丙组低于甲、乙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3.42,q=5.85~6.98,P<0.01).3组治疗后24 h尿尿酸定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t=1.96~2.89,P<0.05);治疗后3组间24 h尿尿酸定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14,q=5.97~7.16,P<0.05).3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未出现关节炎及尿酸结石.结论 非诺贝特降尿酸效果略低于苯溴马隆,二者联用降尿酸效果明显高于各药单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尿酸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规范控制血压、血糖,同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低嘌呤饮食+苯溴马隆片50 mg,1次/d),对照组(低嘌呤饮食),疗程1 a.疗效及安全性指标为第 3、6、12 月血尿酸及肾功能、血压血糖检测,并系统评价有无皮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副作用.结果 (1)研究组治疗后第3、6、12月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2)研究组第6、12月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动态血压达标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3)2组治疗前后各检测点的肾功能、血糖等观察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4)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有 2 例出现消化道症状,但能耐受,2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苯溴马隆片长期降尿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矢志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化瘀祛痰复方矢志方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酵母粉每日15 g/kg灌胃及氧嗪酸钾每日600 mg/kg腹腔注射2周诱导SD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矢志方)组及苯溴马隆组,给予相应干预。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尿尿酸、尿β2-MG及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尿酸、24 h尿量、尿尿酸水平、24 h尿酸总排泄量和X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尿素氮、血肌酐、尿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高尿酸血症模型成功建立。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苯溴马隆组血尿酸显著降低、24 h尿尿酸总排泄量显著增加、血清X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苯溴马隆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病理显示两治疗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均减轻。结论:矢志方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的水平并可促进尿尿酸的排泄,可降低血清XOD活性,可能为其降低血尿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辛雷  梁菁菁  高颖  徐霞  赵东宝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25-2029
痛风患者常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和代谢综合征等。部分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会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因此,降尿酸治疗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影响研究非常重要。目前 ,降尿酸治疗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尚不明确,部分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别嘌醇可以减缓肾功能的恶化,而非布司他的相关研究目前存在争议,并且缺乏苯溴马隆在慢性肾脏病方面的高质量研究。今后,仍需在降尿酸治疗的肾脏保护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小鼠时对小鼠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尿酸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尿酸组、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给予相应药物14 d与28 d后,取静脉血检测各组小鼠血尿酸值、空腹血糖值、20 d糖耐量、24 d胰岛素耐量等因素的变化水平。结果高尿酸模型小鼠血尿酸水平显著上升(P〈0.01),空腹血糖值显著增加(P〈0.01),糖耐量与胰岛素耐量的实验中,高尿酸小鼠在各时间点的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予苯溴马隆与别嘌醇干预后,苯溴马隆组在14 d与28 d将血尿酸值分别降至(35.58±6.31)mg/L和(67.37±7.15)mg/L(P〈0.01),空腹血糖值为(8.13±0.51)mmol/L和(8.18±0.82)mmol/L;别嘌醇组血尿酸值更低,分别为(25.37±9.08)mg/L和(22.97±4.26)mg/L(P〈0.01),空腹血糖为(9.62±0.48)mmol/L和(9.82±0.53)mmol/L。对于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考察发现,口服葡萄糖后,苯溴马隆组小鼠在30、60、120 min时血糖水平分别为(20.14±2.01)、(13.14±1.32)、(9.74±1.32)mmol/L,与高尿酸组比较,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或P〈0.01),而别嘌呤组未见明显差异。注射胰岛素后,苯溴马隆组在30、60、90、120 min时血糖值分别为(4.97±0.25)、(4.15±0.25)、(4.13±0.78)、(4.77±0.66)mmol/L,与高尿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别嘌醇组则未见这样的作用。结论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均有很好的作用,而苯溴马隆具有纠正糖负荷或胰岛素负荷下血糖异常的作用,所以对于合并血糖升高时,苯溴马隆对高尿酸引起的异常的空腹血糖值、胰岛素耐量与糖耐量的调控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苯溴马隆与中药联用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症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片与中药联用的方法治疗。结景显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结论苯溴马隆与中药联合运用在控制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和减少胃肠道刺激副作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杂志》2022,(1):80-82
本文报道了1例拉布立海治疗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病例。患者为30岁青年男性, 痛风病程12年, 痛风石病程6年, 既往不能耐受最大剂量的非布司他联合苯溴马隆, 入院后查体全身多发大痛风石, 血尿酸627 μmol/L, 双手、膝、足双能CT尿酸盐体积合计167.91 cm3, 在规律口服非布司他80 mg/d和苯溴马隆50 mg/d的基础上, 经患者知情同意使用拉布立海治疗, 治疗期间血尿酸最低降至186 μmol/L, 治疗3个月后痛风石体积缩小, 双能CT尿酸盐体积减少33.6%。拉布立海耐受性良好,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老年人群中,肾功能减退伴有高尿酸血症患者比较常见。目前,对于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共识,但对高尿酸血症是否是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以及能否通过控制尿酸水平以延缓肾功能减退尚存在争议。作者对老年肾功能减退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其应用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观察其对延缓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溴马隆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行痛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片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血尿酸、IL-1β水平及VAS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尿酸、IL-1β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5/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3/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治疗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尿酸及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降浊方联合苯溴马隆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降浊方(萆薢12 g,黄芪30 g,熟地黄20 g,党参10 g,土茯苓20 g,秦艽100 g,车前子15 g,丹参20 g,苍术10 g,生白术15 g,炒薏苡仁15 g,牛膝15 g,川芎12 g)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尿酸、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尿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UN、Cr、血清胱抑素C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功能、蛋白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肾降浊方联合苯溴马隆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尿酸性肾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胶囊, 联合组给予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尿酸、血沉 (ESR) 、C反应蛋白 (CRP) 、丙氨酸转氨酶 (ALT) 、肾小球滤过率 (GFR) ]、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统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疗程结束后, 2组患者ALT、GFR水平未见明显波动, 但血尿酸、ESR、CRP、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联合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优;同时, 治疗期间联合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亦较对照组少, 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 与对照组的26.67%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0, P=0.857) .结论 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安全性与单用苯溴马隆胶囊无异, 且疗效优于单一使用苯溴马隆.  相似文献   

17.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复方土茯苓颗粒组、苯溴马隆组,每组各30例。复方土茯苓颗粒组给予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10 g/包,2/d。苯溴马隆组给予口服苯溴马隆,50 mg,1/d。20天一疗程。实验前后抽血检测疗效指标:①血尿酸(uric acid,UA);②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尿常规),并进行前后对照及组间比较。结果复方土茯苓颗粒、苯溴马隆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70〉0.05)。复方土茯苓颗粒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 2年来 ,我们应用国产苯溴马隆 (商品名 :尤诺 ,国营武进制药厂 ,治疗单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伴高尿酸血症 5 1例 ,观察其降尿酸作用及副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患者 5 1例 ,男性 ,年龄 2 8~ 69岁 ,平均 49.1岁。入选标准 ①单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或已有临床表现的痛风性关节炎非发作期的患者 ;②近三日内血尿酸值 >440 μmol/L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血、尿常规检查正常的成年男性患者 ;个别单纯肝功能异常者 ,保持原保肝治疗方案不变 ;③有条件随访的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 口服苯溴马隆 1 0 0mg,qd ,…  相似文献   

19.
正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西医治疗痛风主要是秋水仙碱急性期止痛,别嘌呤醇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以及糖皮质激素等。但由于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临床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手段多种多样,临床疗效显著。目前主要由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干预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尿酸模型组、苯溴马隆干预组(3 mg/kg·d)和酪酸杆菌干预组(活菌1.5× 107 CFU/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给予酵母膏联合氧嗪酸钾灌胃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各组药物及活菌每天灌胃1次,连续12周.观察各组大鼠血尿酸、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期间高嘌呤饮食大鼠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尿酸血症模型建立成功且稳定.高尿酸模型组大鼠血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苯溴马隆及酪酸梭菌干预处理后大鼠血尿酸、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佳,其中苯溴马隆降尿酸效应更为明显,酪酸梭菌下调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作用更为明显(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大鼠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反应,酪酸梭菌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维持肠道免疫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