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胶凝蛋白3(FCN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FCN3在H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qRT-PCR、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FCN3在H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过表达FCN3的Huh7稳转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FCN3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在体内探究FCN3对HCC增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高表达FCN3的HCC患者具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时间。qRT-PCR表明,与正常肝细胞相比,HCC细胞株Huh-7、Hep3B和SNU-449中FCN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选取FCN3相对表达量最低的Huh-7细胞株进行慢病毒稳转FCN3基因,得到稳定OE-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细胞间隙连接Cx32mRNA与Cx32蛋白的表达及其在HCC发生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Cx32蛋白和Cx32mRNA在26例HCC组织、22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x32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1);Cx32mRNA在HCC、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有一定水平,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32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下调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环节,Cx32蛋白的减少与该基因在翻译或蛋白质的加工修饰过程中调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L-17R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肝肿瘤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评价其对HCC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63例HCC组织并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17RA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采用siRNA瞬时转染高侵袭性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Huh7以下调IL-17RA的表达,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MHCC-97H和Huh7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用CCK8方法检测转染前后奥沙利铂对MHCC-97H和Huh7细胞株的抑制率。结果 肿瘤直径大于10 cm (HR=1.820,P=0.028)、合并癌栓(HR=2.087,P=0.003)以及IL-17RA高表达(HR=1.579,P=0.042)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iRNA瞬时转染下调HCC细胞株MHCC-97H和Huh7的IL-17RA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显著提高。结论 IL-17RA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抑制其表达可以降低HCC细胞株的迁移、侵袭能力,提高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RIM3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及其对H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测序数据评估HCC中TRIM32的表达是否有差异。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RIM32在HCC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TRIM32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和Cox回归分析评估TRIM32在HCC中的预后价值。向HCC细胞中转染si-TRIM32,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敲低TRIM3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与TRIM32相关的基因并进行KEGG分析。结果:TRIM32在HCC组织高表达(P<0.05)。TRIM32表达的上调与HCC患者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表达升高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功能实验表明,敲低TRIM32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KEGG分析表明,TRIM32及其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eEF-2K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内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对HCC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64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五种HCC细胞系LM3, Hep3B, Huh7, 97H, 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 LO2中eEF-2K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用eEF-2K 特异性siRNA沉默LM3及Hep3B细胞性中eEF-2K基因后,经qPCR检测确认。随后用CCK-8,Transwell方法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eEF-2K基因沉默对增殖、侵袭与凋亡的影响。结果:相较癌旁组织,HCC组织内eEF-2K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正常人肝细胞系LO2相比,肝癌细胞系LM3, Hep3B, 97H, HepG2, Huh7中的eEF-2K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升高(P<0.05)。在LM3及Hep3B细胞系中用特异性siRNA沉默eEF-2K后,与非特异性siRNA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eEF-2K高表达与肝癌预后不良相关(P<0.05)。结论:eEF-2K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沉默eEF-2K后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并诱发凋亡,提示eEF-2K可用作HCC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王海雨  闫雷  时汀 《浙江医学》2023,45(8):791-796,82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本1(NEAT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验证NEAT1与miR-342-3p对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的90例患者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组织中NEAT1和miR-342-3p的表达,分析HCC组织中NEAT1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生存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qRT-PCR检测HCC细胞株Hep3B、Huh7、HepG2和HCCLM3以及正常肝细胞株(LO2)中NEAT1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NEAT1与miR-342-3p之间的调控关系。生存率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NEAT1在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miR-342-3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下调(P<0.05);根据NEAT1中位水平分为高表达NEAT1和低表达NEAT1,在TNMⅠ期、TNMⅡ期以及TNMⅠ~Ⅳ期HCC患者中,高表达NEAT1患者总体生存率较低表达NEAT1患者显著降低,NEAT1的表达水平是HCC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NEAT1在HCC细胞株中较LO2细胞株表达升高(P<0.05),下调NEAT1的表达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NEAT1能够通过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调控miR-342-3p。Transwell实验表明下调miR-342-3p能够逆转NEAT1沉默介导的H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NEAT1的高表达与HCC患者的恶性程度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能够调控miR-342-3p诱导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合酶第二亚基(PDSS2)在肝细胞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RT-PCR检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非癌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正常肝细胞株PDSS2 m 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肝细胞癌组织PDSS2 m 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PDSS2表达质粒、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uh7肝癌细胞(另设空白对照,即未处理的Huh7细胞),并用MTT法检测Huh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变化,Transwell法检测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肝细胞癌组织PDSS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配对的癌旁非癌肝组织及正常成人肝组织,配对的癌旁非癌肝组织PDSS2 m 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成人肝组织(P0.05);Huh7、Hep3B和Bel-7402肝癌细胞PDSS2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HL-7702正常肝细胞。与高表达PDSS2 m RNA者比较,低表达PDSS2m RNA的肝癌患者中其癌组织分化程度较差者(Edmondson gradeⅢ-Ⅳ)比例及存在门静脉癌栓者比例均较高;而肝细胞癌组织PDSS2 m RNA表达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pc DNA3.1-PDSS2质粒的Huh7肝癌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PDSS2其表达下调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相关;上调PDSS2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PDSS2可能成为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郭文利  黄建棋  陆建菊  陆凯 《浙江医学》2019,41(5):409-413,423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AC003973.4在人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以及检测乳腺癌细胞株(BT-549、MDA-MB-231、MCF-7、T47D)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中AC003973.4的表达。取AC003973.4表达水平最低的乳腺癌细胞株转染过表达质粒以上调AC003973.4的表达,分别采用MTS法、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AC003973.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法预测AC003973.4互补结合的miRNA及下游靶基因,qRT-PCR法检测miRNA和下游靶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AC003973.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乳腺癌细胞株AC003973.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均P<0.05),MCF-7细胞中AC003973.4的表达水平最低(P<0.01)。上调MCF-7细胞AC003973.4的表达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AC003973.4可互补结合miR-224-5p,miR-224-5p可互补结合PTEN。上调MCF-7细胞AC003973.4的表达后,miR-224-5p的表达均下调(P<0.01),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均P<0.01),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DK4、CyclinD1与细胞迁移相关蛋白Zeb-1、N-cadherin表达均下调(均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AC003973.4表达水平降低,上调AC003973.4表达可减弱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iR-224-5p与PTE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状RNA circSP3(hsa-circ-000264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H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circSP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培养人HCC细胞系Hep-3B、Huh7、SMMC-7721、Bel-740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circSP3的表达。使用circSP3过表达及干扰质粒分别转染Hep-3B和Huh7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且circSP3的表达与HCC肿瘤最大径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circSP3在4种HCC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细胞系(P均<0.01)。circSP3过表达可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而干扰circSP3表达则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波形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5),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5)。E-钙黏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1),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1)。结论 circSP3的异常表达与HCC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呈正相关,有助于评价病情及预后。circSP3能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促进EMT进程进而促进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肝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后续实验适合的浓度;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miR-186-5p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白藜芦醇或miR-186-5p表达变化对肝癌细胞HepG2和Huh7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6.25?μmol/L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HepG2和Huh7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遂后续实验中白藜芦醇的浓度选择6.25?μmol/L。实验结果显示, 白藜芦醇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增加上皮钙黏素表达,降低波形蛋白和Twist1表达(均P<0.05)。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miR-186-5p表达均下调(均P<0.05)。白藜芦醇能诱导肝癌细胞中miR-186-5p的表达(均P<0.01)。上调miR-186-5p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均P<0.05),而敲低miR-186-5p表达能阻断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能体外抑制肝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86-5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5成员A(CLEC5A)对肝细胞癌(HCC)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特性的影响,探索CLEC5A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CLEC5A在50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HCC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CLEC5A过表达HCC细胞,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EdU法)、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Transwell法)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LEC5A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LEC5A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0.008)、肿瘤数量(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16)、BCLC分期(P=0.040)和微血管侵犯(P=0.024)等相关;过表达CLEC5A能够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逆转HCC细胞的EMT特性。结论 CLEC5A是HCC潜在的抑癌基因,有望成为该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TCGA、GEO、GETx数据库获得测序数据,通过STATA 15.0进行meta分析评估HCC患者肿瘤组织中CCNA2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数据库GEPIA绘制CCNA2在HCC中的生存曲线,探究CCNA2对HCC预后的影响。在HCC细胞系(Huh7和SK-Hep1)沉默CCNA2(shCCNA2组),并设置空载体对照组(shNC组),通过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沉默CCNA2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中的影响。通过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构建HCC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并分离瘤体,检测CCNA2在体内对HCC生长的影响。结果:CCNA2在HCC患者肿瘤组织中m RNA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肝组织(SMD=1.65,95%CI:1.46~1.85,I2=89%)。CCNA2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负相关关系。与shNC组相比,shCCNA2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shCCNA2组Huh7和SK-Hep1细胞的G0/G1期、S期、G2/M期占比发生改变(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组蛋白修饰酶SETD8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的表达,以及SETD8抑制剂UNC0379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过程的影响。方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LO2和肝癌细胞系Huh7中SETD8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分析GEO和TCGA数据库中SETD8在肝癌组织的表达。用不同浓度SETD8抑制剂UNC0379处理Huh7细胞后检测SETD8和H4K20me1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细胞克隆、CCK-8、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与LO2相比,Huh7细胞中SETD8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增加。通过对GEO数据库GSE87630和TCGA数据库的分析,发现SETD8在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SETD8抑制剂处理后,Huh7细胞中SETD8和H4K20me1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CK-8、细胞克隆结果显示UNC0379可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过程;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证明UNC0379可抑制Huh7细胞的迁移过程。结论:UNC0379可下调SETD8和H4K20me1表达,并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这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在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沉默CCNB1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中的HCC测序数据,对CCNB1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在Huh7、SK两种HCC细胞系中沉默CCNB1(sh-CCNB1)检测其对HCC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测序数据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比较,CCNB1 mRNA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显著升高,在HCC组织中也显著升高(SMD=1.69,95%CI:1.36~2.02,I2=96.2%)。在Huh7、SK细胞系中下调CCNB1表达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组(sh-NC组),sh-CCNB1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与sh-NC组相比,sh-CCNB1使Huh7细胞G0/G1期占比增加(P<0.05),S期减少(P<0.05);使SK细胞S期占比减少(P<0.000 1)、G2/M期占比显著增多(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INC00665通过let-7i/HMGA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qRT-PCR分析LINC0066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择人肝癌细胞Hep3B和Huh7细胞,分别将其分为siRNA-NC组、siRNA-LINC00665组、let-7i mimics-NC组、let-7i mimics组进行转染;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的HMGA1 mRNA和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数量。结果 LINC0066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hep3B和Huh7细胞转染48 h后,与si-NC组相比,si-LINC00665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HMGA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let-7i的表达水平升高;与let-7i mimics-NC组相比,let-7i mimics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HMGA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结论 LINC00665通过let-7i/HMGA1途径,在肝癌进展中调控肿瘤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切除的50例HCC组织中,应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PDGF-A 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和7株肝癌细胞株中PDGF-A蛋白质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在43例HCC石蜡组织中检测PDGF-A蛋白质水平。再利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方法检测HCC组织中间质区域炎症细胞中PDGF-A与炎症细胞标志物(CD4、CD8、CD19和CD68)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相应癌旁肝组织相比,HCC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升高,约50%(24/50例)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是癌旁肝组织的2倍及以上,这种差异在BCLC 0期和C期的HCC病例中更为显著。PDGF-A蛋白质见于L02、SMMC-7721、HCCLM3和MHCC97-H细胞株,而HepG2、Hep3B、Huh7和BEL-7402细胞株未检测到该蛋白质。近60%的HCC病例中,肝癌细胞表达PDGF-A,阳性染色有两种分布方式:弥漫于胞质内及在细胞质/细胞膜局部聚集。PDGF-A也大量分布于肿瘤间质区域和紧邻癌组织间质区域的炎症细胞(CD4+、CD8+、CD19+和CD68+)中。结论    HCC癌组织PDGF-A基因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在早期和进展期(BCLC 0和C期)病例更为明显;PDGF-A蛋白表达于HCC癌细胞和间质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AD5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比较RAD51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细胞系中验证表达差异,分析RAD51表达与生存时间、预后的关系。采用siRNA沉默肝癌SMMC-7721细胞系中的RAD51表达,进行CCK-8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比较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RAD51 mRNA在肿瘤组织、细胞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细胞,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较差,其表达水平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沉默RAD51后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RAD51高表达与HCC患者更高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是影响总体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沉默其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清清  张杰 《浙江医学》2022,44(20):2144-2148
目的探讨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ln-cRNA芯片微阵列分析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Huh7SR和亲本细胞Huh7中的lncRNA,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验证差异表达的lncRNA。将转染后的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Huh7SR分为ENST00000484679-小干扰RNA(siRNA)组和阴性对照(siNC)组。ENST00000484679-siRNA组加入lncRNAENST00000484679-siRNA转染,siNC组加入无关序列NC-siRNA转染。Transwell实验观察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株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蛋白钙黏蛋白N(N-cadherin)、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结果芯片筛选出lncRNAENST00000484679在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了Huh7SR细胞ENST00000484679mRNA表达水平高于Huh7细胞(P<0.01)。ENST00000484679-siRNA组ENST00000484679mRNA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NC组,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iNC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ncRNAENST00000484679促进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EMT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中药杨桃根提取物DMDD单体(2-dodecyl-6-methoxycyclohexa-2,5-diene-1,4-dione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对人肝癌Huh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Huh7细胞对照组、DMDD组、索拉非尼组及DMDD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组(简称联合应用组)。CCK-8法检测Huh7细胞活力,以金氏公式判定协同效应;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uh7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Huh7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uh7细胞周期;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丝氨酸合成通路中的PHGDH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Huh7细胞对照组、DMDD组、索拉非尼组比较,DMDD和索拉非尼联合应用组对Huh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均P<0.05),经金氏公式计算,2、4、8μmol/L DMDD分别联合1、2、4μmol/L索拉非尼具有协同作用(Q>1.15),6、10μ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