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早期锻炼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春琴  卢志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680-681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锻炼对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后颞颌关节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初期即采取早期功能锻炼,对放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半年后张口困难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例患者放疗结束时门齿距缩小1cm以上的占25%,缩小3cm以上者仅1例,而放疗半年后,门齿距缩小1cm以上的占20%,张口缩小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减轻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赵静  杨朝群  刘刚 《农垦医学》2007,29(3):191-193
目的:探讨木塞支撑加张口功能锻炼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63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放疗开始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木塞支撑加有一定强度的张口功能锻炼;对照组31例没有规定张口强度,仅行一般张口功能锻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月和以后的每3~6月对组患者分别观察门齿距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放疗后张口缩小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94 cm、1.16±0.83 cm,(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行木塞支撑加张口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放疗所致的张口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鼻咽癌由于其解剖和病理学的特点,首选根治性放射治疗,但因放射剂量大(一般DT〉70Gy),放疗时间长(7wk以上),易使颞颌关节及咀嚼肌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肌肉萎缩、关节硬化而引起张口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部分患者被迫中断放疗。因此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放疗的同时采取早期穴位注射复合液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后,及治疗半年,一年半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间距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张口缩小的发生率为12.7%。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0、7%。半年后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47.6%,一年半后观察组为7.9%,对照组为49.2%(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穴位药物注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开口器与传统支撑锻炼用具对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院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32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使用3D打印个体化开口器的观察组和使用传统支撑锻炼用具的对照组。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结束时和放射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测量门齿间距,独立t检验其差异。有2例对照组分别因为门齿缺失和门齿松动转入观察组继续实施张口支撑锻炼。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门齿间距分别为(37.3±10.8)mm和(33.3±10.2)mm,2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463)。放射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观察组的门齿间距为(34.0±10.8)mm,大于对照组(26.3±9.4)mm,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3)。结论使用3D打印个体化开口器可更有效地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张口困难的发生率,增大张口间距,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防鼻咽癌放疗所致张口困难的方法 及措施.方法 对81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从性别、年龄、照射剂量和颈部纤维化等几个方面对张口困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照射剂量、张口锻炼、患者年龄以及颈部纤维化可能是导致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随访期间81例患者中有15例(18.5%)发生Ⅰ级张口困难,有5例(6.17%)发生Ⅱ级张口困难,另外有3例患者反映晨起时出现颞颌关节僵硬感,经活动后可缓解,无Ⅲ、Ⅳ级张口困难.结论 通过对影响患者张口困难的因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防止和减轻张口困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芳洁  王恩群  宋涛  吴式琇 《浙江医学》2015,37(21):1767-1769,1786
目的比较个体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改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的张口困难程度的影响。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体化护理组(42例)和常规护理组(41例),指导患者进行张口训练,定期随访并测量患者的门齿间距。结果两组患者IMRT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90.5%、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组在IMRT后6个月较常规护理组有改善张口困难程度的趋势,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后和24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两组IMRT6个月后张口困难Ⅱ级(门齿间距<2cm)患者门齿间距显示个体化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在24个月后时张口困难的程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明显改善鼻咽癌患者IMRT后的张口困难程度,提高放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预防作用。方法:鼻咽癌放疗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每3个月测量门齿距离,观察张口困难程度至放疗后1年。结果:2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即可发生张口困难,2组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张口困难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6、9和12个月张口困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困难发生率,减轻张口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鼻咽癌放疗张口困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放疗科收治的4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口腔护理指导。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不同放疗阶段张口困难明显减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程度,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颞颌关节循证康复训练在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效果。方法将鼻咽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锻炼;观察组按颞颌关节循证康复训练录像锻炼。观察两组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治疗后1年内每3个月的门齿距、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放射治疗后不同时间张口困难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期间,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均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张口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随着放射治疗后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越高,但张口困难程度与治疗后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应用系统的颞颌关节循证康复训练录像进行颞颌关节锻炼,可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依从性,降低张口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远期后遗症较严重,约有12.5%的病人出现张口困难。表现为张口时颞颌关节处疼痛,张口时门齿间距日渐减小,严重者甚至牙关紧闭,言语、进食困难。因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需要患者坚持进行张口练习1-2年。目前尚无专用于张口练习的器械或物品,我们采用玻璃瓶外缠数层纱布临床用于78例鼻咽癌放疗患者。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放疗是目前鼻咽癌(NPC)患者的最优治疗方式,但放疗对放射区组织或器官的损害广泛且持久,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仅是概述其毒副反应的种类及频率,对其随时间的具体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NPC患者出院后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频率、程度及变化趋势。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PC放化疗结束出院且经门诊复查的322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放疗结束时间将其为5组:≤6个月组、>6~12个月组、>1~3年组、>3~5年组、>5年组。观察其放疗毒副反应口干、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张口困难、颈部纤维化、放射性龋齿、头晕头痛、口腔溃疡、放射性皮炎等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放疗毒副反应随出院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NPC患者出院后常见放疗晚期毒副反应口干、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张口困难、颈部纤维化、放射性龋齿、头晕头痛、口腔溃疡、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95.3%(307/322)、43.8%(141/322)、45.7%(147/322)、44.7%(144/322)、17.4%(56/322)、14.3%(46/322)、44.7%(144/322)、20.5%(66/322)、2.8%(9/322)、2.2%(7/322)。NPC患者出院后随出院时间的延长,鼻塞发生率降低,张口困难、颈部纤维化、头晕头痛发生率升高(P<0.05)。≤6个月组出现口腔溃疡9例(10.6%)、放射性皮炎7例(8.1%),其他组均未出现口腔溃疡及放射性皮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PC患者出院后口干(rs=-0.393,P<0.001)、鼻塞严重程度(rs=-0.314,P<0.001)与出院时间呈负相关,张口困难(rs=0.133,P=0.017)、放射性龋齿严重程度(rs=0.112,P=0.044)与出院时间呈正相关。出现颈部纤维化的NPC患者,颈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均为1级。结论 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口干、耳鸣、听力下降仍保持较高的发生率,放射性龋齿、张口困难程度加重;口干、鼻塞程度减轻。 鼻咽肿瘤;放疗;毒副反应;变化趋势;药物毒性;化放疗;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疗效和最佳置管时间。方法:应用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87耳),分为A组(置管时间<6个月)17例(28耳),B组(置管时间6~12个月)18例(30耳),C组(置管时间>1年)17例(29耳)。结果:全部病例置管均一次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6/87耳),B组的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的置管术后复发率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少(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安全有效,置管时间以6~12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1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用直线加速器9MV的光子线和8MeV的β射线,深部X射线治疗机进行放射治疗,治疗组再用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根据病理组织学和鼻咽纤维镜检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治疗组的治愈情况:Ⅰ期5例(100%),Ⅱ期12例(85.7%),Ⅲ期26例(89.6%),Ⅳ期10例(83.3%);对照组治愈情况,Ⅰ期1例(33.3%),Ⅱ期10例(58.8%),Ⅲ期17例(63.0%),Ⅳ期6例(46.1%)。治疗组复发情况,Ⅰ期0例(0%),Ⅱ期1例(7.1%),Ⅲ期3例(10.3%),Ⅳ期1例(8.3%);对照组复发情况,Ⅰ期1例(33.3%),Ⅱ期4例(25.5%),Ⅲ期6例(22.2%),Ⅳ期3例(23.1%)。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能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05-06~2008-02间,在我科因鼻咽癌行调强放疗及常规放疗的患者25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及放疗后3个月腮腺功能检测及口干程度的比较。结果调强组口干症状分级:Ⅱ级9例,Ⅲ级2例;常规放疗组Ⅱ级3例,Ⅲ级11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3个月中,调强组口干恢复或减轻者9例;而常规放疗组3个月中口干症状无明显好转。放疗后两组腮腺分泌指数(EI)有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摄取指数(U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明显保护了腮腺的分泌功能,减轻口干症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能否改善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转律后窦性节律维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6例老年(≥65岁)AF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基础上,分为培哚普利组和非培哚普利组,随访1年。分别于3、6、9、12个月统计窦律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3、6、12个月分别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取最大P波、最小P波,计算P波离散度(Pd);于转律即刻、9、12个月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比值(E/A)。结果在随访第9和12个月,培哚普利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显著优于非培哚普利组;于随访的第6、12个月培哚普利组较非培哚普利组Pd显著缩小;心脏超声随访发现,9、12个月时培哚普利组左房内径显著缩小,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E/A比值)。结论培哚普利有助于老年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可显著减少左房内径,缩小P波离散度,并且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Ⅱ~Ⅲ期食管癌治疗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Ⅲ期食管癌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11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临床研究,A组42例行化疗+放疗(或手术)+化疗,B组39例行放疗+化疗,C组34例行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均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常规外照射,化疗采用DF/CF方案,A组放疗(或手术)前后应用DF/CF方案化疗2~3周期,B、C组放疗或手术后应用DF/GF方案化疗4~6周期,三个组均随访3年。结果A组1、2、3年生存率,B组1、2、3年生存率,C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52.4%、42.9%,74.4%、35.9%、23.1%,64.7%、32.4%、17.6%;A组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二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局部控制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茕意义(P〉0.05),但A组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化疗+放疗(手术)+化疗是Ⅱ~Ⅲ期食管癌较为合理的治疗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将67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同步组29例采用2Gy/次,共60Gy/6周,同时以奥沙利铂100mg第1、8天加卡培他滨1000mg口服,2次/d,第1~15天,方案,每3周1周期,共2周期;单纯放疗组38例采用2Gy/次,共60Gy/6周。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CR分别为3.4%、0%(P>0.05),两组PR分别为79.3%、31.6%(P<0.01),同步放化疗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其中主要为度白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分别为44.8%、0%(P<0.05),~度周围神经炎反生率分别为13.8%、0%(P<0.05),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耐受良好。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是较单纯放疗疗效好、副作用较轻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辅助治疗对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免疫指标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单用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加注射甘露聚糖肽)和对照组(单用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分别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临床控制率相近,但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善,发生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症的病例也较对照组减少,且程度减轻。结论注射甘露聚糖肽与放疗或放化疗联合应用虽不能明显提高Ⅱ~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但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减轻放化疗或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史健  单保恩  王小玲  田子强  王瑞  姚继方 《疑难病杂志》2009,8(7):394-396,F0003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初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40例临床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IIIB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立即行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前1个月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初始化疗后手术;应用HE染色、电镜方法分别观察2组患者病理学改变。结果(1)2组病理学疗效评价:试验组I、II级共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例,而III、IV级分别为3例、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例、14例,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瘤细胞坏死明显,细胞空泡变性增多,核固缩、凝固性坏死显著。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组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2)2组生存质量、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临床疗效与年龄、性别之间无相关性(r=0.284,P>0.05),与肿瘤类型密切相关(P<0.05)。结论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初始化疗后,可获得较好的组织病理学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CINⅠ级66例,CINⅡ级25例,CINⅢ级9例,均采用LEEP术治疗。结果 LEEP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定点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7.0%(87/100)。其中CINⅠ级符合率75.8%(50/66);CINⅡ级符合率64.0%(16/25);CINⅢ级符合率77.8%(7/9)。所有患者随访显示:Ⅰ级治愈55例,1年后复发1例;CINⅡ级治愈19例,复发2例;CINⅢ级治愈8例,复发2例。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