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以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梗死相关动脉(IRA) 为左前降支(LAD)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冠状动脉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各种RA发生率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无统计学差异;发病4 h内开通IRA者RA、快速性心律失常总体发生率及室颤发生率显著高于4~8 h及>8 h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8 h者;予静注或滴注利多卡因、静注阿托品、临时起搏器、电除颤等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控制.认为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生率高,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RA一般预后良好,多数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所需时间、IRA是否完全闭塞及梗死面积大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85例发生RA(68%)。梗死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12h开通者(p<0.05)。完全闭塞组RA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次全闭塞组RA发生率(p<0.0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与局限性心肌梗死RA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行急诊PCI的179例住院患者,并依据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分为三组:左前降支(LAD)组,左回旋支(LCX)组,右冠状动脉(RCA)组,并对以上行急诊PCI患者术后出现RA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有85例出现RA,非RA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男)、血糖、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及血钾水平均与R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A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为LAD 42例,LCX 12例,RCA 31例。LAD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RCA组(P0.05);RCA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组(P0.0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6 h发生心律失常56例(64.37%),6 h发生RA 24例(26.09%);RA主要发生于AMI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 AMI急诊PCI后RA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并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与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的关系.方法 AMI合并CS患93例,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及IRA开通时间.结果 PCI组住院死亡40例(75.0%),对照组为48例(81.0%),两组相比,P>0.05.PCI组IRA开通时间<6h患者和≥6 h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4.55% (6/11)及85.71%(36/42),IRA开通时间<6h患者的病死率较低(P<0.01).结论 早期行PCI可缩短AMI合并CS患者发病至IRA开通时间,降低PCI治疗AMI合并CS患者近期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PC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2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STEMI急诊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21%。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闭塞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梗死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h以上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见并发症,其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及冠脉再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新发老年STEMI患者施行PCI治疗,根据发病距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分为两组,12 h内为急诊PCI组(56例),12 h后为择期PCI组(36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情况,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急诊PCI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左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急诊PCI组术后1、3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优于择期PCI组(P<0.05).结论 急诊PCI及择期PCI均能改善老年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急诊PCI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患者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接受急诊PCI的前壁AMI患者102例,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墓碑组(31例)和非墓碑组(71例),对比分析其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墓碑组梗死前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非墓碑型组(P<0.01).墓碑组犯罪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LAD)近端(64.5%:36.6%,P<0.01),并发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51.6%:21.1%,P<0.01;38.7%:17.0%,P<0.01),术前TIMI血流分级0~1级比例明显高于非墓碑组(83.9%:59.1%,P<0.05),墓碑组发病-球囊开通时间明显短于非墓碑组[(5.3±5.5)h:(7.4±6.8)h,P<0.05].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成功率、术后2 h心电图ST段的回落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墓碑型前壁AMI患者犯罪病变多位于LAD近端且多为完全闭塞,常并发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及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保护,急诊PCI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紧急血运重建治疗初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时间和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初次患急性STEMI入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开通IRA的326例患者,男216例,女110例,年龄37~81〔平均(61.7±9.2)〕岁。从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为(3.0~7.5)h。观察球囊扩张开通IRA并出现前向血流TIMI 2级或2级以上时到出现RA的时间、RA发生率、RA的类型和持续时间;RA与IRA的关系。结果 326例STEMI患者直接PCI成功达100%,其中272例(83.4%)发生了RA。IRA血管开通到RA出现的时间为5~69 s,平均(21.8±13.9)s;持续时间30 s~12 min,平均(5.6±4.7)min;右冠脉IRA者159例中156例发生RA(98.1%);前降支(LAD)为IRA 112例,发生RA 72例(64.3%);左回旋支(LCX)为IRA 55例,发生RA 44例(80.0%)。RCA和LCX为IRA 214例,发生缓慢型RA为93.5%;LAD为IRA 112例中,发生快速型RA 72例(64.3%)。结论对于无侧支循环的STEMI直接PCI开通IRA后发生RA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总的发生率为83.4%。IRA为RCA和LCX者的RA主要是缓慢性心律失常,IRA为LAD者主要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RA)特点,探讨自主神经在急性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12 h内完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8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组,以梗死后心率、血压情况,评估自主神经活性。分析RA分布特征及与自主神经失衡的关系。结果: RA总发生率为44%,右冠状动脉组RA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65% vs. 35%和33%,P<0.01),距开通时间愈短RA发生率愈高(P<0.05,P<0.01)。前降支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者增多,右冠状动脉组迷走神经过度激活者增多,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TEMI梗死再灌注RA总发生率为44%,右冠状动脉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距开通时间愈短发生率愈高,且RA与自主神经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直接PCI的180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12例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62.22%,与年龄相关(r=0.614,P=0.026),年龄越大越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其中单支血管病变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支病变患者(69.17%比48.33%,P=0.021)。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前降支组、左回旋支组(71.67%比61.67%比53.3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6~12h开通者(47.62%比66.67%,P=0.025)。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组在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死亡、再梗死及卒中与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与血管病变支数、梗死血管类型及冠脉开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手术效果.方法 将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58例女性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67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91例),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糖尿病组患者血脂异常、未绝经患者、前壁AMI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分别为41.8%和25.3%、28.4%和11.0%、68.7%和49.5%,P<0.05).②糖尿病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者显著高于ND组(59.7%和41.6%,P<0.05),糖尿病组3支病变率显著高于ND组(79.1%和45.1%,P<0.01).③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治疗女性AMI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特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12小时内行急诊PCI,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及右冠状动脉组,观察3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了解冠脉再通时间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85例患者中185例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完全闭塞156例,次全闭塞或部分再通者32例,共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75例,右冠状动脉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前降支组和回旋支组,而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前降支组、回旋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开通时间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4小时组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大于4~8小时组、〉8小时组。结论直接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率高,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随着血管的开通,可以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4小时内开通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高,右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08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心室纤颤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发生心室纤颤)和对照组173例(未发生心室纤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入院血糖、电解质、CK-MB、肌钙蛋白T(cTnT)、胸痛发作到PCI时间、术前及术中用药等。观察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患者及PCI术后不同IRA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结果 208例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为16.8%(35/208)。观察组患者CK-MB、cTn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间心室纤颤发生率比较:IRA血流TIMI 3级TIMI 2级TIMI 1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心室纤颤的发生有关。结论 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是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评估与其住院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或)PCI,全部病例围术期因合并心源性休克行不同时期的IABP辅助支持,并对其中54例(93.1%)梗死相关动脉(IRA)植入冠脉支架(64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PCI治疗情况和住院期疗效.结果 58例患者平均住院12.3天±9.7天,住院期间39例(64.24%)存活(存活组),19例(32.76%)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增大,左主干和三支血管病变增多,术后IRA血流TIMI 0-1级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IABP为急诊PCI围术期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高龄、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和IRA未充分开通是住院期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束支传导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 I)术后患者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AM I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AMI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单纯AMI组,术后3个月观察各组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与单纯AMI组比较,AMI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心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明显升高(P均〈0.05)。AMI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心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较AM I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伴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病情恶化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入选症状发作24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且IRA完全闭塞的急性NSTEMI患者42例,IRA位于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1 8例,右冠状动脉12例和中间支2例。分析IRA位于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的临床特点。结果与IRA位于非左回旋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左回旋支侧支循环良好比例少,冠状动脉造影前症状持续发作始终无明显减轻比例更高(P<0.05);IRA位于左回旋支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侧支循环不良比例多(P<0.05)。与IRA位于非右冠状动脉系统比较,IRA位于右冠状动脉的非胸痛症状比例增多(P<0.05)。与IRA位于非前降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前降支患者T波倒置>0.2 mV比例增多(P<0.01)。结论位于不同部位的IRA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存在不同的临床特点;易被常规导联心电图漏诊的左回旋支闭塞,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支架(Firebir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38例,平均年龄(61±8.3)岁,男性23例,女性15例。发病12h内急诊行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根据病变原则上行药物支架置入。观察住院期间(15.6±4.2)d心脏主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置入药物支架42枚,手术成功率100%,IRA为前降支l9例,左回旋支8例,右冠状动脉11例。即刻的前向血流TIMI3级34例,占89.7%,TIMI2级3例,占8.4%,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左心衰,1例患者术后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结论研究显示国产药物支架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旭平 《内科》2007,2(4):688-6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12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MI患者,其中74例发生RA,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前降支组(LAD)31例、左回旋支(LCX)组11例、右冠状动脉(RCA)组32例,分析干预不同的冠状动脉中RA的发生情况。结果LAD组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RCA组发生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部分患者需临时心脏起搏、电除颤等。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常发生RA。RCA病变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LAD病变患者术中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在术前需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阿托品、胺碘酮)、备好临时起搏器、除颤仪。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及压力示波并熟练掌握电除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438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4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分析发生院内死亡的原因及死亡预测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中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多支闭塞(≥2支)、近段闭塞、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IRA开通后即刻血压下降与存活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是急诊PC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死亡原因中,心源性休克8例(38.1%)、恶性心律失常6例(28.6%)分居第1和第2位。结论: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是急诊PC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是急诊PCI手术住院期间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66例老年和42例非老年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急诊PCI的结果。结果:老年组冠脉IRA以前降支、右冠脉多见,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总成功率97%、死亡率2%、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住院天数(12±4.5)d,术中心律失常等与非老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手术疗效与非老年组相近,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