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和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是小儿常见的喘息性疾病,在临床上三者存在共同特点,相互间又与特异性体质有关。为此,我院对1997年12月~1998年5月收治的108例哮喘、喘支和毛支患儿的血清进行IgE测定,并对这三种疾病的免疫状态及其发病机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哮喘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岁16例,~7岁12例,>7岁8例,平均年龄6.5岁。喘支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2.6岁。毛支48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月。三种疾病的患儿共108例,按文献卜[…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对毛支患儿行早期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 CAP100全自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32例毛支患儿急性期及缓解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的含量,并追踪半年观察喘息的再发情况。结果:(1)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ECP、总IgE浓度明显高于一般肺炎组(P<0.01)。(2)毛支患儿急性期ECP浓度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而总IgE的变化无意义(P>0.05)。(3)毛支组中合胞病毒感染与非合胞病毒感染比较ECP、总IgE的变化有显著意义(P<0.05)。(4)追踪半年,毛支组再发喘息者明显高于一般肺炎组。结论:毛支与哮喘存在部分相同的发病机理。ECP检查可作为毛支患儿过敏性炎症消长的指标,总IgE水平可作为毛支患儿过敏素质的预测指标。随访并监测血清ECP、总IgE浓度,可作为对毛支患儿施行早期干预的实验室依据。以免其发展为哮喘,造成气道的慢性损害。  相似文献   

3.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系由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诱发或(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引起一系列炎症介质释放,导致喘鸣发作。约30%~50%的毛支患儿反复喘鸣发作而转为小儿哮喘。研究毛支患儿的免疫状态,对毛支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治疗及防治毛支转为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超化因子(Eotaxin)的血清表达变化在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将80例患儿分为毛细支气管炎组(毛支组)40例(其中单发组20例及多发组20例),哮喘组40例,另选择正常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以上各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Eotaxin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毛支组、哮喘组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在急性发作期,毛支单发组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毛支多发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毛支单发组在缓解期的血清Eotaxin水平低于哮喘组(P〈0.01),与对照组水平接近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毛支多发组缓解期Eotaxin值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otaxin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病理过程,随着喘息发作的频率表达增加,测定其血清Eotaxin浓度可能将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后继发支气管哮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继发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20名住院毛支患儿进行病史分析,随访5年,就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喂养方式、病情严重度、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史和(或)哮喘史、环境暴露、被动吸烟以及毛支后吸入布地奈德等因素对日后继发儿童哮喘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7例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39.17%).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特应性体质和环境暴露是毛支继发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吸入布地奈德和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危险因素易发展为哮喘,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提倡母乳喂养,缓解期吸入布地奈德为减少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介苗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效果。方法 3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予发病后再次接种卡介苗,予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PPD皮试,并随访2年,观察喘息发作情况,25例未接受卡介苗的毛支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2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卡介苗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可降低毛支患儿发展的哮喘的机率。  相似文献   

7.
1997年 1月~ 1999年 5月 ,我科联合应用酚妥拉明加多巴胺、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喘息性疾病 4 0例 ,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80例均为本院儿科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简称喘支 )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的住院患儿 ,男 4 3例 ,女 37例 ,年龄 6月~ 3岁。采取随机分组 :治疗组 4 0例 ,其中喘支2 7例 ,毛支 8例 ,哮喘 5例 ;对照组 4 0例 ,其中喘支 2 9例 ,毛支 7例 ,哮喘 4例。两组患儿病情基本一致 ,均有鼻翼扇动、喘鸣、三凹征和 (或 )发绀明显 ,双肺满布哮鸣音。1.2 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如控制不佳相当一部分患儿将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因此,毛支患儿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治疗效以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毛支患儿的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毛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厦门市儿童医院三病区2018年1-9月收治的38例首次诊断毛支的患儿(观察组)及同期厦门市儿童医院儿保中心体检的17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观察组急性期(治疗前)、恢复期(规范治疗1~2周后,出院前)及对照组进行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记录FeNO、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等指标,并比较不同组及同组不同时期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及恢复期Fe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FeNO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VT、Ti/Te、TPTEF/TE、VPEF/VE低于对照组,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期PTEF/TE和VPEF/VE高于急性期、低于对照组,RR低于急性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潮气呼吸肺功能可反映毛支病情进展情况及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首次诊断毛支患儿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儿童的FeNO无差异,因此FeNO在毛支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血清维生素C,E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C、E(Vc、V)含量,以了解小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和婴幼儿哮喘时机体V、V状况。结果表明,三种疾病血清V、V含量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时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补充足量抗氧化剂如V、V恢复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46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μ)水平。结果显示,IL6、IL8、TNF—α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或<0.05),但在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重症患儿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中症患儿{均P<0.01)。表明RSV毛支患儿体内存在多种细咆因子异常分泌,它们可能参与其免疫发病过程和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及双黄连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双黄连组(58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双黄连)及常规组(52例,除不用双黄连外,其余相同)。结果:110例毛支患儿中CD8^ ,CD4^ 均下降,CD8^ 上升,CD4^ /CD8^ 下降,用双黄连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免疫功能恢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毛支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注射双黄连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健康的呼吸道疾病,急性期可因并发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痊愈后有较高的喘息再发或转成哮喘倾向。近年来研究认为,毛支与哮喘有密切相关性,两者存在着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我科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68例毛支患儿,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2年11月~2003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毛支患儿,共119例,男73例,女46例,年龄2个月~10个月,平均(6.8±2.7)个月。均符合1987年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毛支诊断标准。临床特点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5,ADAM15)在支气管哮喘中表达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本院32例哮喘患者及同期16例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DAM15水平,分析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总IgE相关性。构建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肺组织ADAM15表达部位和变化。不同细胞因子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分别用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ADAM1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398.90±22.13)pg/mL]相比,哮喘患者血清ADAM15水平明显增高[(749.5±132.3)pg/mL,P=0.023],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P=0.001 6,r=0.542 5)。ADAM15主要表达于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其表达量较对照组小鼠升高。IL?13可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ADAM15 mRNA及蛋白水平。结论:哮喘中ADAM15表达增加,可能与IL?13介导的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曲涛 《中外健康文摘》2008,5(2):113-114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因其突发喘憋、三凹症是儿科常见的急症,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7年12月诊治的590例毛支患儿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肾康灵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中CXCL16、ADAM10、ADAM17分泌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炎症介质在PN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肾康灵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肾康灵干预PNS患儿,采用ELISA法检测PN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XCL16、ADAM10、ADAM17的分泌变化,同时检测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24 h尿蛋白定量等。结果 PNS患儿的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ALB降低,CH升高,CXCL16、ADAM10、ADAM17的含量升高(P<0.01),中西医结合组在降低尿蛋白定量、CH及血清CXCL16、ADAM10、ADAM17的含量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或P<0.05)。结论中药肾康灵通过降低CXCL16、ADAM10、ADAM17等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尿蛋白、血胆固醇,升高血白蛋白,有效地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婴儿期进行免疫干预对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免疫紊乱和复发喘息的影响。 方法年龄小于6个月毛支患儿50例,随机分为毛支观察组和毛支对照组各2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婴儿15例,毛支观察组给予卡介苗素治疗1年,治疗前后分别对毛支观察组和毛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0、IL-12,并随访两年内喘息发作次数和喘息持续时间。 结果①毛支观察组和毛支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②毛支观察组经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后IL-10明显降低,IL-12明显升高。③反复喘息次数明显减少,喘息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毛支患儿存在着Th1/Th2免疫功能紊乱,婴儿期进行免疫干预能明显改善毛支患儿Th1/Th2免疫紊乱状况,并能预防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总IgE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25例哮喘、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4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血清的总IgE.结果 哮喘与支气管肺炎组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和支气管炎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5例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为64.8%,其中哮喘组阳性率100%,其总IgE水平高于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总IgE检测可辅助诊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早期检测血清总I班可有效减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IL-4,γ-IFN和IgE水平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萍  赵源  宋玫  丛林 《广东医学》2004,25(9):1069-1070
目的 检测毛细支气管 (简称毛支 )炎患儿外周血部分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 ,分析其意义及与哮喘患儿的相似之处。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6例毛支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γ-干扰素 (γ -IFN)水平和IgE含量 ,同期测定 30例健康同龄婴儿作为对照。结果 毛支组γ -IFN水平下降 ,IL -4及IgE水平升高。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γ -IFN及IL - 4失衡 ,IgE产生增加 ,说明毛支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有关 ,这和哮喘患儿的免疫改变相似 ,提示可能与以后的哮喘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有福  晁占湖 《中原医刊》2005,32(19):66-66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流行病学资料表明75%以上的RSV毛支以后可发展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息,其与支气管哮喘有密切关系。目前对毛支无特效疗法,本文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通过压缩泵雾化吸入对毛支进行辅助治疗,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结论NPS中IL-5、Eotaxin含量可以作为衡量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