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77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结果 177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27.68%(49/177),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χ~2=4.731,P=0.030)、教育程度(χ~2=10.767,P=0.001)、血红蛋白(t=-2.255,P=0.02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 5.625,95%CI2.695~11.740,P0.001)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 4.950,95%CI 2.447~10.009,P0.001)、步态平衡(OR 4.950,95%CI 2.447~10.009,P0.001)、视力(OR 0.160,95%CI 0.059~0.431,P0.001)、便秘(OR 2.913,95%CI 1.463~5.798,P=0.002)、营养状况包括营养不良风险(OR8.261,95%CI 1.865~36.582,P0.001)和营养不良(OR 24.117,95%CI 5.069~114.733,P0.001)、社会支持况状包括客观支持(t=-2.876,P=0.005),主观支持(t=-2.419,P=0.017)及支持利用度(t=-3.505,P=0.001),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低(OR0.178,95%CI 0.071~0.444,P0.001)、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 2.644,95%CI 1.026~6.815,P=0.044)、营养状况下降包括营养不良风险(OR 11.475,95%CI 2.247~58.609,P=0.003)和营养不良(OR 11.920,95%CI 2.141~66.348,P=0.005)、社会支持利用度低(OR0.740,95%CI 0.611~0.895,P=0.002)及便秘(OR 2.729,95%CI 1.102~6.758,P=0.030)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式,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规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的92例患者,采用衰弱症状学量表进行衰弱评分,根据不同衰弱评分分成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分析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抑郁状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衰弱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因素。结果入选的92例老年MHD患者中无衰弱组32例(34.78%),衰弱前期组29例(31.52%),衰弱组31例(33.70%)。3组间患者的年龄(F=23.094,P<0.001)、透析龄(F=11.405,P=0.003)、血红蛋白(F=16.327,P<0.001)、白蛋白(F=15.347,P<0.001)、血前白蛋白(F=6.759,P=0.002)、C反应蛋白(F=7.851,P=0.001)、25-羟维生素D(F=18.367,P<0.001)、尿素(F=5.017,P=0.009)、肌酐(F=4.985,P=0.009)、抑郁(χ~2=10.549,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MHD患者衰弱评分与C反应蛋白(r=0.327,P=0.001)、尿素(r=0.285,P=0.006)、血肌酐(r=0.322,P=0.002)、抑郁(r=0.503,P<0.001)呈正相关,与透析龄(r=-0.468,P<0.001)、血红蛋白(r=-0.533,P<0.001)、白蛋白(r=-0.473,P<0.001)、前白蛋白(r=-0.281,P=0.007)、25-羟维生素D(r=-0.524,P<0.001)呈负相关。透析龄(OR=11.000,95%CI:0.888~0.970,P=0.001)、血红蛋白(OR=13.189,95%CI:0.803~0.936,P<0.001)、白蛋白(OR=8.158,95%CI:0.591~0.907,P=0.004)、C反应蛋白(OR=6.650,95%CI:1.099~2.002,P=0.010)、25-羟维生素D(OR=16.392,95%CI:0.666~0.868,P<0.001)、抑郁(OR=3.939,95%CI:1.015~10.457,P=0.047)是老年M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MHD患者中衰弱发生率高,衰弱的发生和透析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25羟维生素D、抑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衰弱状况与认知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为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老干部科的老年患者20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老年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衰弱表型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认知功能损害、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分别为32.2%、51.5%、25.2%,衰弱、衰弱前期和非衰弱的患病率为27.7%、40.6%、31.7%。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衰弱和衰弱前期老年人相比,衰弱老年人更趋于高龄、认知功能下降、存在抑郁和焦虑(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下降(OR=0.824,95%CI=-0.280~-0.107)、抑郁(OR=1.219,95%CI=0.126~0.270)和焦虑(OR=1.119,95%CI=0.055~0.170)是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认知功能越差、抑郁和焦虑症状越严重的老年人越易出现衰弱,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老年住院患者的认知及心理状况的变化,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调查368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住院患者资料和护士交班记录.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95例(25.81%),116例次.日常生活能力差(OR=8.398,95%CI:5.343~12.098)、侵入性操作(OR=2.842,95%CI:1.445~3.365)、自知力差(OR=4.457,95%CI:2.789~8.853)、长期服用抗菌药(OR=3.348,95%CI:1.693~6.336)、长期卧床(OR=3.258,95%CI:1.583~6.154)、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2.243,95%CI:1.427~5.583)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时开窗通风是独立保护因素(OR=0.546,95%CI:0.334~0.867).结论做好基础及生活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密切观察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可减少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师国强 《临床荟萃》2014,(9):992-9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1天内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ECOPD病死率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AECOPD患者126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36例)和好转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血常规、肺功能、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并发疾病等相关指标;分析影响AECOPD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结果 APOPD患者126例中,死亡36例,好转90例。两组患者COPD综合评级高风险比例、CRP水平、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二氧化碳分压(PaCO2)、缺血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RP(OR=3.126,95%CI=1.345~7.265)、高碳酸血症(OR=3.012,95%CI=1.234~7.352)、低淋巴细胞计数(OR=2.341,95%CI=1.084~5.05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OR=2.510,95%CI=1.203~5.237)是住院AP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CRP、高碳酸血症、低淋巴细胞计数、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影响住院AEC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运动联合营养支持小组干预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南京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95例MHD患者,用Tilburg衰弱量表筛出75例发生衰弱,分析MHD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对衰弱患者分组:常规护理干预20例(A组),常规护理结合单纯运动干预20例(B组),常规护理结合单纯营养支持18例(C组),常规护理并运动联合营养支持干预17例(D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衰弱状态的影响。结果衰弱组患者75例(占38.46%),其年龄、透析龄、糖尿病比例及营养风险评分高于非衰弱组(χ^(2)/t=3.491、2.805、4.309、4.242,P<0.001、0.006、0.038、<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1,95%CI 1.012~1.183,P=0.008)、血清白蛋白(OR=0.841,95%CI 0.812~1.192,P=0.001)、25-羟维生素D(OR=0.782,95%CI 0.223~0.892,P=0.018)、营养风险评估得分(OR=1.157,95%CI 1.092~1.523,P<0.001)、步速(OR=0.632,95%CI 0.191~0.972,P=0.032)及握力(OR=0.767,95%CI 0.309~0.589,P=0.026)是MHD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干预后各组衰弱评分均下降,B、C、D组下降程度优于A组(t=3.956、3.258、2.254,P<0.001、0.002、0.036),D组下降程度优于B组及C组(t=2.463、2.421,P=0.024、0.025)。结论MHD患者衰弱的发生与年龄、血清白蛋白、25-羟维生素D、营养风险评估得分、步速及握力相关,通过运动联合营养支持小组模式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衰弱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老年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营养状况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北京市某精神疾病医院住院的58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组(152例)、有营养不良风险组(129例)、营养不良组(303例)3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筛查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Graphpad Prism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检验模型拟合度及预测效果。结果 老年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88%,高龄(OR=1.049)、衰弱(OR=2.578)、BMI(OR=0.629)是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OR=1.031)、诊断(OR=2.150)、衰弱(OR=2.485)、肌体功能障碍(OR=2.123)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是有营养不良风险转化为营养不良的最大危险因素;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2,约登指数为0.388,最佳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衰弱和营养风险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限期手术的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和营养风险状况。观察和记录住院期间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衰弱和营养风险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217例,其中存在营养风险者106例(48.85%),衰弱者72例(33.18%)。在同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情况下,衰弱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衰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衰弱是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28, 95%CI:1.528~8.611)。衰弱联合营养风险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95%CI:0.769~0.899),高于单独应用衰弱、营养风险评估的0.763(95%CI:0.685~0.841)、0.737(95%CI:0.6...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上肢PICC置管的老年住院患者564例,PICC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栓塞的141例为PICC-DVT组,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423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探讨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发生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2.15,95%CI:1.298~3.433),动脉粥样硬化(OR=2.72;95%CI:1.715~4.372),置管期间手术史(OR=3.23,95%CI:1.358~7.584),静脉血栓史(OR=7.68,95%CI:4.513~13.311),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PICC-DVT的高危人群,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置管期间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IADL)对168例脑外伤稳定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长期卧床压疮发生风险与其自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22.62%,其中Ⅰ期压疮发生率为9.52%,Ⅱ期压疮发生率为13.09%。压疮组患者ADL评分与IADL评分显著低于非压疮组( P<0.05)。与脑外伤轻、中度功能障碍组相比,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5)。结论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居家护理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及干预,以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尿失禁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73例住院老年患者的综合评估资料,尿失禁是采用症状诊断,衰弱是应用FRAIL量表筛查并测定躯体功能.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尿失禁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身体强壮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是16.4%,衰弱前期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为26.5%,而衰弱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0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3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Padua风险评估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9.9%和28.4%,仅有31.7%患者无衰弱。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Barthel指数得分和Padua得分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高。高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心房内径增大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出现衰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综合评估对预防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Embase、EBSCO、Medline、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截至2019年6月。收集所有关于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Stata 15进行Begg秩相关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实验,总计26 2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老年综合评估能够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OR=0.42,95%CI:0.34~0.54,P<0.01)、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OR=0.19,95%CI:0.08~0.47,P<0.01),患者住院压疮发生率(OR=0.62,95%CI:0.38~1.00,P=0.05)未显著降低。结论 与常规护理评估相比,老年综合评估能够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老年患者住院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比值(LSR) 对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 2016 年5 月在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89 例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根据ROC 曲线得到LSR 最佳截点为1.39,根据此截点将患者分为LSR<1.39 组(n=132) 和LSR ≥ 1.39 组(n=57),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期为8~68 个月,中位数21.3 个月。所有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生存率(OS)分别为89.95%,71.43% 和50.26%。LSR<1.39 组1 年、3 年和5 年OS 分别为93.18%,77.27% 和56.82%,LSR ≥ 1.39组1 年,3 年和5 年OS 分别为82.46%,57.89% 和35.09%。两组间1 年、3 年和5 年O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7.325,7.520,均P <0.05)。LSR<1.39 组与LSR ≥ 1.39 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核分裂数、淋巴结转移及NIH 危险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15.452,均P <0.05),性别及肿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 0.611, 均P>0.05)。COX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OR=1.514,95% CI:1.081~2.121,P=0.016),肿瘤大小(OR=2.201,95% CI:1.373~3.530,P=0.001),核分裂数(OR=1.505,95% CI:1.117~2.028,P=0.007),淋巴结转移(OR=1.744,95% CI:1.338~2.272,P=0.000),NIH 危险度分级(OR=2.678,95% CI:2.146~3.342,P=0.000) 和LSR(OR=2.344,95% CI:1.839~2.989,P=0.000) 是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610,95% CI:1.209~2.143,P=0.001),淋巴结转移(OR=1.564,95% CI:1.181~2.069,P=0.002),NIH 危险度分级(OR=2.565,95% CI:2.072~3.176,P=0.000) 和LSR(OR=2.206,95% CI:1720~2.829,P=0.000) 是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术前LSR 是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群衰弱及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应激调适现状,为进一步对高危人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某社区200例老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其进行衰弱发生现状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某社区老年人群衰弱发生率高达4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衰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收集关于糖尿病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1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14篇横断面研究,4篇队列研究,3篇病例对照研究,糖尿病患者合计6 937例,其中衰弱患者1 562例(22.5%),涉及影响因素1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为高龄(OR=1.29,95%CI:1.12~1.49)、女性(OR=2.68,95%CI:1.88~3.81)、文化程度较低(OR=2.30,95%CI:1.55~3.4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OR=1.92,95%CI:1.33~2.77)、合并其他疾病(OR=2.35,95%CI:1.49~3.73)、住院次数多(OR=7.28,95%CI:3.56~14.89)、营养状况较差(OR=3.13,95%CI:1.96~4.9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低(OR=2.74,95%CI:1.98~3.80)和抑郁(OR=1.78,95%CI:1.32~2.41),而体质量(OR=1.48,95%CI:0.30~7.42)和饮酒(OR=2.12,95%CI:0.67~6.76)与糖尿病患者衰弱无关,运动(OR=0.85,95%CI:0.74~0.97)和25-羟基维生素D3(OR=0.94,95%CI:0.90~0.98)为糖尿病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结果显示各因素合并结果较稳定,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衰弱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危险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住院次数多、营养状况较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女性、合并其他疾病、文化程度较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抑郁以及高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端平台的老年衰弱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科出院的老年衰弱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移动端平台的延续护理。观察2组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后和出院后3个月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误吸风险评价结果。结果出院1、3个月后,2组Barthel指数、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出院当天,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3个月后,2组误吸风险评分均低于出院当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衰弱患者,应用移动端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We sought to examine the frailty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In particular, we compared non-frail, pre-frail, and frail elderly hospitalized individuals. We perform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255 hospitalized Brazilian elderly patients. We used a structured instrument to assess socio-economic data, the Fried frailty phenotype and used morbidity scales (Geriatric Depression; Katz; Lawton and Brody). The adjuste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rail elderly exhibit increased odds ratios (OR)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OR = 2.72, 95% CI: 1.12–6.62), disability related to basic activities (OR = 3.50, 95% CI: 1.26–9.60), and instrumental daily living (OR = 2.70, 95% CI: 1.12–6.44). Frailty in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