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深圳宝安地区健康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的含量水平,了解孕妇是否存在营养缺乏及缺乏严重程度,为尽早采取干预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缺陷新生儿出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方法 随机抽取2011~2012年来院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280例和来该院产科进行产检的1 560例正常的早、中期孕妇,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空腹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的含量,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妊娠健康妇女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分别为(9.1±33.7)ng/mL、(619.2±37.6) pg/mL和(88.7±45.2)ng/mL,早期健康孕妇分别为(8.2±36.2)ng/mL、(563.4±53.2)pg/mL和(77.4±81.2)ng/mL,中期健康孕妇分别为(7.5±38.9) ng/mL、(372.7±56.3)pg/mL和(56.5±87.2)ng/mL,孕妇早期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同中期孕妇比较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t=32.92,P<0.05),孕妇中期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早期孕妇;而早期孕妇同健康非妊娠妇女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2,P>0.05).结论 中期孕妇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孕妇应在12周之后要及时多次地进行普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补充或干预性治疗,对减少或杜绝缺陷新生儿的出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检测不同妊娠期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分为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4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为非孕组。比较各组妇女体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分析各组妇女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缺乏情况。结果早孕组妇女叶酸值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妇女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低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和晚孕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非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的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缺乏率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妇女叶酸缺乏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妊娠期孕妇进行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分析孕妇贫血原因及状态,有效预防和治疗贫血症状,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干预。方法选取来本院产检的孕妇552例,分成两组,在医生指导下干预性治疗270例为干预组,未经干预282例为未干预组。两组均在早、中、晚期监测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和血常规。结果两组妊娠早期贫血3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中、晚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贫血发生率和妊娠高血压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孕早期与孕中期的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干预组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3项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在妊娠期间应监测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性治疗,对孕妇保健及优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孕妇血清转铁蛋白、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探讨转铁蛋白、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与优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妊娠期的妇女及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血清标本,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转铁蛋白,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随孕期增长逐渐降低。早孕期孕妇血清中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与对照组妇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中孕期及晚孕期妇女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与对照组妇女相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与母体叶酸和B12含量呈正相关;在早、中、晚期妊娠中,转铁蛋白铁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转铁蛋白含量在早、中、晚期妊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优生与孕妇转铁蛋白、铁蛋白、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有相关性。测定孕妇血清中转铁蛋白、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可判断孕妇是否存在营养缺乏,并可了解胎儿营养、生长状况,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常孕妇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_(12)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孕妇孕期血液中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 2 0 8例孕妇按孕周分为孕早、中、晚期及足月妊娠 4组 ,分别测定其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的水平 ,与对照组妇女的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自中期妊娠开始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 ,孕妇的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水平明显下降 ,晚期妊娠为最低 ,足月妊娠时其水平略有回升。结论 :妊娠期孕妇体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的消耗增加 ,应适当地补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不同孕期对妊娠妇女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进行联合检测,为临床上治疗妊娠贫血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3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待产的1067例妊娠妇女定为观察组,选取107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分别进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分析,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者间含量的差别。结果:随着孕期的增加,血清叶酸、维生素B。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呈降低趋势,早孕期妇女的维生素B12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叶酸和血清铁蛋白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孕期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妊娠期的妇女进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检测,可对妊娠妇女的贫血原因进行准确分析,达到对妊娠妇女的贫血症状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一直在该院按期进行产检的53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PIH 87例作为PIH组,其余452例产检正常作为正常妊娠组),分别于孕早期(孕8~10周、12~14周)、孕中期(孕18周、24周)、孕晚期(孕30周、36周)时空腹抽取孕妇血液测定血清HCY,并检测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补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情况以及PIH发病情况、胎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询问、登记、核实。结果 PIH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较,孕中期及孕晚期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孕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中期和孕晚期,PIH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清叶酸水平均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P<0.05),而与维生素B12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中期及孕晚期,孕妇血清HCY水平升高,其PIH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常孕妇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妇孕期血液史的、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8例孕妇按孕周分为孕早、中、晚期及足月妊娠4组,分别测定其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水平,与对照组妇女的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自中期妊娠开始,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孕妇的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下降,晚期妊姑教育界最低,足月妊娠时其水平略有回升,结论:妊娠期孕妇体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消耗增加,应适应地补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育龄期妇女妊娠中、晚期血清叶酸、VitB12、铁蛋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叶酸、VitB12、铁蛋白浓度与妊娠期并发症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孕产妇571例,选择同期健康育龄非孕妇女20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叶酸、VitB12、铁蛋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浓度变化,观察妊娠并发症发生及结局的情况。结果:(1)妊娠中、晚期血清叶酸、VitB12及铁蛋白低浓度发生的比例随孕周增长而增多,VitB12及铁蛋白平均浓度随孕周增长而降低(P〈0.05),妊娠期随孕周增长发生贫血的比例显著增高,血红蛋白平均浓度显著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2)孕中、晚期血清叶酸低浓度与发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孕中期血清叶酸高浓度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相关(P〈0.05),孕晚期血清VitB12低浓度与发生羊水过多相关(P〈0.05),孕晚期血清铁蛋白低浓度与发生贫血相关(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血清叶酸、VitB12及铁蛋白变化与妊娠期多种并发症相关,因此定期检测可评估孕妇及胎儿营养代谢状况,对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及诊疗妊娠期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优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5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服用汤剂治疗前、后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于服用汤剂治疗前,血清叶酸含量(8.54±0.74 ng/ml)与健康对照组(9.12±0.83 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126,P>0.05);而血清维生素B12含量(307±25.78 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03±29.1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874,P<0.05);患者组服用汤剂治疗后,其血清叶酸含量(8.85±0.77 ng/ml)与健康对照组(9.12±0.83 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P>0.05) ;血清维生素B12含量(451±27.99 pg/ml)与健康对照组(503±29.19 pg/ml)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05) .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很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和维生素B 12的总体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首次诊断神经内科疾病的500例,均于入院第2日晨起检测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 12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Hcy与叶酸和维生素B 12的相关性。结果Hcy水平为6.50~70.10(23.57±0.47)μmol/L,叶酸水平为0.64~18.48(4.74±0.13)ng/ml,维生素B 12水平为83.00~1475.00(354.40±9.61)pg/ml。Hcy水平升高375例,叶酸水平降低162例,维生素B 12水平下降75例,分别占75.00%、32.40%、15.00%,其中Hcy水平升高合并叶酸水平下降117例,Hcy水平升高合并维生素B 12水平下降40例,Hcy水平升高合并叶酸与维生素B 12水平下降31例,没有出现叶酸和维生素B 12同时下降而Hcy水平不高的病例,单纯Hcy水平升高187例,单纯叶酸水平下降14例,单纯维生素B 12水平降低4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叶酸、维生素B 12均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Hcy水平升高的发生率高,且部分患者Hcy水平升高与叶酸或维生素B 12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液中维生素B12和叶酸浓度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特发性弱精子症确诊患者71例(患者组)及精液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均正常的健康男性74例(对照组),检测其精液标本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浓度,分析其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精液中维生素B12的浓度高于患者组( P<0.05),叶酸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精液中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水平呈正相关,叶酸浓度和精液p H值呈负相关,维生素B12浓度与精子活率、精子活力、精子密度、a+b级精子百分率、a+b+c级精子密度、a+b+c级精子百分率均呈正相关。结论精液中维生素B12浓度与精液参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维生素B12对提高精子活力和活率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4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及血脂等指标,并与8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及甘油三脂(T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6.67±9.06)μmol/L vs.(10.51±2.33)μmol/L,和(1.63±1.12)mmol/L vs.(1.34±0.43)mmol/L,P均<0.001],而FA及VitB12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4.62±2.37)g/L vs.(8.47±1.56)g/L,和(255.32±83.43)ng/L vs.(334.6±53.88)ng/L,P值均<0.001],两对照组间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导致HCY升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清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万 U·kg-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静脉滴注,q8h。2组均5 d 为1个疗程。2组患儿分别于入住ICU时及治疗5 d 后采集静脉血4 mL,测定TNF-α、IL-1及PCT,观察治疗前后TNF-α、IL-1及PCT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IL-1、TNF-α和PCT水平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组治疗5 d 后 IL-1、TNF-α和 PCT 分别为(86.48±17.29)pg·L-1、(105.86±20.79)pg·L-1和(5.33±0.85)ng·mL-1,对照组治疗5 d 后IL-1、TNF-α和PCT分别为(112.34±18.54)pg·L-1、(189.04±28.36)pg·L-1和(8.54±1.43)ng·mL-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IL-1、TNF-α及PCT有明显降低作用,从而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造血原料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之间克隆演变的规律.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A、PNH、MDS、AL患者治疗前后叶酸及维生素B12酶联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比较每组患者治疗前后造血原料的差别,以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并比较各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造血原料检测结果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NH组叶酸低于对照组(P<0.05);MDS患者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L患者叶酸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铁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与AA组治疗前比较:MDS患者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增高(P均<0.01);AL患者叶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增高(P均<0.05).与MDS患者治疗前比较:AL患者叶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B12、铁蛋白显著增高(P均<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从患者治疗后铁蛋白增高(P<0.05);PNH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增高(P<0.05),维生紊B12及铁蛋白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D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降低(P均<0.05);AL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显著增高(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在AA、PNH、MDS、A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提示4种疾病之间的克隆演变、预后及治疗转归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造血原料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之间克隆演变的规律.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A、PNH、MDS、AL患者治疗前后叶酸及维生素B12酶联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比较每组患者治疗前后造血原料的差别,以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并比较各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造血原料检测结果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NH组叶酸低于对照组(P<0.05);MDS患者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L患者叶酸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铁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与AA组治疗前比较:MDS患者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增高(P均<0.01);AL患者叶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增高(P均<0.05).与MDS患者治疗前比较:AL患者叶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B12、铁蛋白显著增高(P均<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从患者治疗后铁蛋白增高(P<0.05);PNH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增高(P<0.05),维生紊B12及铁蛋白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D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降低(P均<0.05);AL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显著增高(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在AA、PNH、MDS、A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提示4种疾病之间的克隆演变、预后及治疗转归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在四种血液病演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造血原料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之间克隆演变的规律.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A、PNH、MDS、AL患者治疗前后叶酸及维生素B12酶联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比较每组患者治疗前后造血原料的差别,以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并比较各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造血原料检测结果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NH组叶酸低于对照组(P<0.05);MDS患者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L患者叶酸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铁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与AA组治疗前比较:MDS患者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增高(P均<0.01);AL患者叶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增高(P均<0.05).与MDS患者治疗前比较:AL患者叶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B12、铁蛋白显著增高(P均<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从患者治疗后铁蛋白增高(P<0.05);PNH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增高(P<0.05),维生紊B12及铁蛋白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D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降低(P均<0.05);AL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叶酸显著增高(P<0.05),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在AA、PNH、MDS、A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提示4种疾病之间的克隆演变、预后及治疗转归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