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扫描对慢性中耳乳突炎及合并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中耳乳突炎的CT表现。结果单纯型表现为中耳腔内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密度灶,乳突密度增高,气房减少。骨疡型表现为中耳腔内软组织灶合并乙状窦及部分颅骨、听小骨破坏,骨质破坏边缘欠清。胆脂瘤型表现为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听骨链破坏移位,上鼓室、鼓窦扩大,鼓室外侧壁破坏;鼓室天盖、鼓室内侧壁、外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破坏,同时骨质破坏腔的边缘常出现硬化环。结论CT对于中耳乳突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诊断中耳乳突炎合并胆脂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诊断价值,对手术证实的32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HR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2例中,胆脂瘤17例,典型者表现为上鼓室、鼓窦及其入口内团块样或弥漫性软组织影,边缘见低密度环,骨缘硬化,鼓室扩大,盾板变钝或破坏,听小骨明显破坏,大多数为硬化型乳突;肉芽肿型8例,主要表现为鼓室及鼓窦内软组织条索及片网影,听小骨破坏较轻,大部分为板障型乳突;单纯型7例,表现为中耳腔内粘膜增厚、积液,以气化型乳突为主。提示HRCT扫描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慕建成  范红燕 《中原医刊》2003,30(19):F002-F003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耳)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表现(其中单纯型6例,肉芽肿型21例,胆脂瘤型29例)。结果:单纯型慢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为鼓膜增厚,鼓室、鼓窦密度增高,气房骨壁增厚、硬化,可有听小骨部分破坏。肉芽肿型及胆脂瘤型慢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①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影及骨质破坏。②听小骨移位、破坏。③鼓膜增厚、内陷。④严重者可破坏乙状窦壁、天盖、半规管及面神经管结构。结论:HRCT对慢性中耳乳突炎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肉芽肿型及胆脂瘤型慢性中耳乳突炎分型正确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3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X线平片与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9例,表现为中耳腔、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和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12例,表现鼓室、鼓窦内片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不明显.单纯型9例,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结论 传统X线检查次于CT,CT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CT征象、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方法对手术证实的10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手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型41例表现为中耳内、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周围低密度环绕。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或破坏、中耳窦腔扩大,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或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42例,表现为鼓室、鼓窦内片状、索条状或网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不明显。单纯型25例,表现为鼓室,乳突气房黏膜增厚,气房壁增厚硬化,听小骨部分破坏及粘连。结论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的形态及骨质破坏、乳突气房模糊等改变,大多数慢性乳突炎患者可通过螺旋CT尤其是HRCT扫描得到较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为影像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6例(36耳)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患者HR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重建标准轴位及冠状位图像,由2位主任医师对病变形态特点、累及部位、听小骨破坏情况、周围骨结构改变和乳突气化程度等影像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紧张部胆脂瘤均表现为起源于中后鼓室的软组织密度灶,其中6例呈局限团块状,15例呈团片状,15例呈弥漫团块状;病变累及中下鼓室36例,上鼓室21例,乳突腔9例,上鼓室前隐窝7例,鼓室窦28例,面神经隐窝25例;1例听小骨完整,6例锤骨头破坏,17例锤骨柄破坏,14例砧骨体破坏,35例砧骨长脚破坏,11例砧骨短脚破坏,23例镫骨头破坏,21例镫骨前后弓破坏,30例听小骨外移;2例水平半规管破坏,3例面神经管椎曲段破坏,17例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2例面神经管垂直段破坏,5例盾板明显破坏,13例盾板毛糙,18例盾板完整,5例鼓窦入口扩大,5例乳突腔边缘骨质硬化;乳突气化程度分级为0级17例,1级10例,2级9例,3级0例。 结论 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HRCT特征为中后鼓室软组织密度灶伴听小骨外移及破坏,听小骨破坏以砧骨长脚与镫骨板上结构多见。  相似文献   

7.
陈学志  刘瑛 《河北医学》2009,15(5):527-529
目的:探讨CT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慢性中耳炎45例的CT表现特点。结果:1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CT表现为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密度影,鼓室扩大,窦入口扩大,鼓室壁破坏、硬化。听小骨移位、骨质吸收、破坏。其它征象包括乙状窦、鼓室盖、水平半规管、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29例肉芽肿型中耳炎CT表现为中耳腔内的软组织密度影,部分有液平,鼓室壁增生、硬化,骨质破坏少见,听小骨可出现吸收破坏,但程度较轻,一般无移位。2例单纯型中耳炎表现为中耳腔内的软组织密度影,1例有液平,鼓室壁骨质硬化,无骨质破坏。结论:依据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的形态分布,鼓室壁破坏情况及听小骨改变,通过CT检查可对大部分慢性中耳炎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中耳胆脂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CT表现。结果HRCT能清楚地显示不同部位和大小不等的中耳胆脂瘤软组织影充填征象及中耳细微的骨质破坏征象。鼓室天盖破坏20例(34.48%),乙状窦前壁破坏12例(20.69%),听小骨破坏58例(100%),面神经骨管破坏11例(18.97%),术中符合率分别为90%。83.33%,100%,54.55%。另外水平半规管骨管破坏4例(6.89%),盾板破坏54例(93.10%)。结论颞骨HRCT对于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力CT资料,探讨其CT扫描技术及诊断依据。采用Detail或Bone方式薄层连续扫描,然后重建放大,此方法能清楚地显示颞骨及听小骨的细微结构。提出中耳胆脂瘤的高分辨力CT诊断依据为:①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块影;②听小骨不同程度侵蚀、移位及关节异常;③鼓室、鼓窦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合并感染时边缘模糊;④严重时破坏鼓室天盖、窦盖、乙状窦壁、面神经管及半规管等。  相似文献   

11.
多层CT三维成像在先天性外、中、内耳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先天性外、中、内耳畸形在多层CT高分辨率颞骨成像中的特点,研讨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耳颞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35耳)先天性耳畸形患进行多层CT扫描,层厚0.5mm图像后处理在东芝Alatoview工作站进行。结果 35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耳道闭锁19耳,垂直外耳道l耳。外耳道先天性胆脂瘤1耳。鼓室狭窄21耳,听小骨先天畸形24耳、破坏消失1耳。面神经畸形10耳。内耳畸形4耳。结论 多层CT高分辨率扫描能清晰显示耳部畸形;结合工作站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直观的三维立体影像,较单层S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耳乳突手术(10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1055例(计1111耳)中耳乳突手术,其中非良性型1056耳,良性型55耳。颅内、外并发病共443例,占41.9%。出院时治愈1066耳,96.1%,好转10耳;死亡35例,3%。手术后并发症32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甲腔成形术及乳突腔充填术在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25耳行乳突腔充填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分别于术后3、6个月观察乳突腔缩小情况、干耳时间、术腔上皮化及术后是否出现前庭症状等。结果:经随访1~2年,患者巨大乳突术腔明显变小,皮肤光滑,色泽正常,全部病例均获干耳,干耳时间平均为6周,l例术后出现头晕,耳鸣症状,4耳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术后实用气导听力提高15~25dB。结论:耳甲腔成形术及乳突腔充填术可以缩小乳突腔,促进乳突腔的通气引流及上皮化,提高乳突根治术的效果,同时有利于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性内窥镜在中耳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共56例(侧)患者进行中耳手术+内窥镜术,全部病 例在术前或显微镜下术腔病变清除完毕后,采用0°,30°的硬质内窥镜经外耳道途径或乳突-鼓窦途径分别观察乳 突腔、鼓窦及鼓室各区域,并清除残余病变组织。术后52例随访6~12月。结果 内窥镜下共发现13例 (23.21%)有病变残留,其中鼓膜成形术中0例。改良乳突根治术中5例(23.80%)。乳突根治术中8例 (32.00%)。乳突手术的干耳率为95.56%。结论 (1)术前内窥镜术能评估鼓室病变的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订 提供参考;(2)术中内窥镜术能有效地弥补显微镜视野不足,观察后鼓室、上鼓室前隐窝等隐蔽部位有无病变残留, 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率;(3)对内窥镜术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将8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手术发现,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愈后良好,多数患儿听力保存,部分患儿听力提高。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早期切除胆脂瘤,并可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 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Cholesterol granuloma (CG) is a tissue reactionto foreign body cholesterol crystal.It often happensin chronic disease of middle ear and mastoid,such asidiopathic hemotympanum,chronic secretory otitismedia,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and some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ear.In addition,ittendstocoexistwith cholesteatoma.Retrospectively reviewedin this study were 1 5 cases of middle ear cholesterolgranuloma accompanied by cholesteatoma verified bysurgery and pathology and treated in our hosp…  相似文献   

18.
鼓窦径路48例先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的效果及重建耳道再闭锁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8年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病人48例(54耳),所有病人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其中Ⅱ型45耳、Ⅲ型9耳,术后随访18个月以上.结果 54耳均顺利找到鼓窦,开放鼓室行听力重建,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和听骨链畸形,听骨链畸形最多见于锤、砧骨(40耳),其次为镫骨上结构(12耳),伴面神经畸形者占23耳.术后1年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 dB以上者45耳(83.3%),提高25 dB以上者25耳(46.2%).结论 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具有易掌握、安全、效果可靠等特点,保持术后重建外耳道的宽度及防止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畸形的临床特点、术式和疗效。方法:对13例先天性耳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均行外耳道、中耳一期重建;直入式径路7例,乳突径路6例。结果:经随访1~5年,6例听力提高20dB,3例获实用听力。6例鼓膜外形正常、外耳道宽畅,3例术后继发性狭窄,4例出现术后继发性闭锁。结论:预防术后外耳道再闭锁,是提高先天性耳畸形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