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希阿里网(Chiari network,CN)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S3探头,频率2.5-5.0MHz。观察630例受检者右心房内CN的形态、回声、活动度并测量长度。结果共检出CN7例,显示率1.11%。CN大多位于下腔静脉入口周缘,止于三尖瓣环上方、冠状窦开口周围或附近的右房壁上。长度20-35mm。4例呈条索状,3例呈网状。其中1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伴心房底部陈旧性血栓可能;7例均未见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CN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变异,一般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在心脏介入诊断、治疗的操作中可带来困难;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超声诊断CN准确、便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荣成市人民医院患者280例,分为成人组以及儿童组;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人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与盲插法相同(89.3%vs88.0%,P〉0.05);但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6.3%vs11.8%,P〈0.03)。儿童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6.7%vs66.6%,P〈0.03)以及并发症(6.7%vs20.0%,P〈0.02)均优于盲插法。但超声导引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盲插组。结论中心静脉插管术中,超声导引可以减少成人组以及儿童组插管并发症率;明显提高儿童组患者插管一次性成功率,但可能在临床上需要耗费过多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经胸一维(1D),二维(2D) 和三维(3D) 超声心动图及核磁 共振方法 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重量测定上的相关性,选择3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接受了 经胸常规(1D,2D)和3D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核磁共振(MRI)检查,并计算左室心肌重 量 。结果显示:1D数据与MRI测值相关性较低(r=0.42,P>005);而2D(r=0 .64,P <0.01)和3D超声测值(r=0.78,P<0.01)与MRI值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与1D和 2D测 值比较,3D测值与MRI值有明显高的一致性(1D:399.2g;2D:285.9g;3D:172.6g比较MRI : 199.1g)。三维超声的观察者间变异性为5.1%。提示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方法可以较准确的 测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重量,在临床上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β-catenin及C-myc在人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成人胆总管囊肿患者(12例,成人组)、儿童胆总管囊肿患者(12例,儿童组)、足月新生儿尸体胆总管(12例,对照组)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观察C-myc蛋白在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β-catenin表达在成人组、儿童组、对照组中分别为1 401.514 8±267.240 6、1 653.664 4±565.094 2、990.706 7±447.731 3,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 1);采用Dunnet检验显示:成人组、儿童组β-catenin表达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人组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myc表达在成人组、儿童组、对照组中分别为800.837 6±378.740 6、1 822.167 3±1 301.414 4、933.537 3±494.420 7,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39 3);采用Dunnet检验显示:C-myc表达儿童组较对照组、成人组高(P值分别为0.028 2,0.007 9),但成人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儿童组与对照组C-myc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07 0±0.662 9、0.426 3±0.102 1,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6 0).结论 β-catenin在儿童、成人胆总管囊肿中表达增高,C-myc在儿童胆总管囊肿中表达增高,p-catenin、C-myc可能参与儿童胆总管囊肿上皮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皮瓣穿支血管的二维、三维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特点.方法 应用高频二维(2D)和三维(3D)探头对20例正常人、3处皮瓣部位、共47支皮瓣穿支血管进行2D和3D超声成像,观察穿支血管的解剖位置、走行特点、可显示长度、内径,并测量各穿支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超声成像探查穿支血管最小内径可达0.5mm;其走行方式有:斜行59.6%(15°~75°)、垂直17%(>75°)、螺旋17%、平行浅出6.4%(<15°);2D成像中4支(8.5%)穿支血管显示分支,显示的穿支血管长度均值为8.1±1.3mm,3D成像中33支(66%)显示分支,显示长度均值为11.7 ±0.8mm,3D超声成像显示穿支血管长度及分支数与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 高频2D和3D超声成像可有效探查到内径r≥0.5mm的微细穿支血管,并能准确显示其解剖位置、走行、长度及管径,并可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3D较2D超声可更准确地显示穿支血管的走行方式、长度及分支情况.  相似文献   

6.
探讨以升主动脉为声窗的超声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术后评估的应用优势.选取119例上腔静脉置管术后患者,通过以升主动脉为声窗切面、心尖五腔观及剑下双房切面观察上腔静脉入右房口段及该段内置管情况,比较三个切面上腔静脉的显示长度,并比较各切面联合经右侧锁骨上凹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检出情况.以升主动脉为声窗切面上腔静脉显示长度大于心尖五腔观及剑下双房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升主动脉为声窗切面联合经右侧锁骨上凹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并发症检出例数多于心尖五腔观及剑下双房观联合经右侧锁骨上凹切面.以升主动脉为声窗的超声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术后评估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经临床诊断为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42例患儿中,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25例,并伴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呈瘤样扩张4例,狭窄2例,合并血栓形成1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显示冠脉内径、回声及扩张情况,对临床协助诊断川崎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纪东露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1-10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网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9例作为观察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人员经胸超卢心动图检查结果.观察两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导管检查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肺动脉压[(89.4±26.5)mmHg,1mmHg=0.133kPa]明显高于对照组[(29.3±10.4)ramHg],观察组肺动脉内径[(28.1±4.3)mm]明显小于对照组[(32.7±4.2)mm],观察组右房横径[(56.7±5.2)mm]、右房纵径[(63.5±7.4)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42.0±3.8)mm、(53.6±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房增大和肺动脉增厚,同时m现了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观察组心导管检查结果中肺动脉压[(84.6±25.7)mmHg]低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89.4±26.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导管检查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719,P=0.003)。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56例可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9%,误诊患者后经心导管检查确诊。观察组左室收缩功能减弱患者的肺动脉压[(90.8±24.6)mmHg]明显高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患者[(65.7±19.0)mlt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冈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准确性高且重复性好。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肠道病毒RNA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分析脑脊液中肠道病毒(EV)RNA的检测结果,了解所检测的RNA病毒在脑膜炎中的致病作用。②方法检测脑脊液标本EVRNA应用EV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③结果无茵性脑膜炎组EVRNA的阳性率为31.1%(47/151)。其中儿童组42.6%(26/61)、成人组23.3%(21/90),两组阳性结果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37例对照组未检出EVRNA。④结论EV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可以用于脑膜炎的临床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疑似心律失常的胎儿(胎龄在14~42周)进行检查,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真实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1超声检查结果检出阳性12例,阳性率为6.00%,阴性188例,阴性率为94.00%,真实情况有1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5.50%,189例阴性,阴性率为94.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的特异度为75.00%、敏感度为98.94%、准确度为97.50%。3在11例心律失常患儿中,缓慢型心律失常1例、心房扑动3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及房性期前收缩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便于尽早检出胎儿心律失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窄角实时三维显示(Live-3D)和全容积实时三维显示(Full-volume)模式对1例左心室纤维瘤、8例黏液瘤及1例左心室血栓进行实时成像,对三维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活动度、附着部位;并与二维超声图像对比。结果:10例均获得满意的三维图像,清晰显示出病变的立体形态和毗邻关系。纤维瘤表面光滑,内部回声均匀;有包膜的黏液瘤表面光滑,部分无包膜的结构松散,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栓形态不规则,附着面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实时三维超声显示病变的附着部位较二维超声成像更直观、准确。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立体地显示占位性病变结构,比二维超声心动图提供更丰富的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不同年龄的健康小儿150例,确定小儿下腔静脉(IVC)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正常值。观察各种类型的心脏病患儿73例,结果认为小儿IVC超声心动图检查,不仅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而且能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者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进行术前筛查,观察缺损类型、数目、大小、形态;术中监测引导封堵伞放置;术后即刻评价效果及术后24 h、1、3、6、12个月复查随访。结果:12例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分流消失,伴有右心增大者,右心系统内径不同程度回缩。4例房间隔缺损经筛查不适于封堵(1例为双孔,1例距下腔静脉残缘<2 mm,1例缺损>34 mm并房顶残端为软缘、活动度大,1例房顶部无明显残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适应病例的选择、术中监洲引导、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Hu HB  Jiang SL  Xu ZY  Liu YL  Lü XZ  Zhu ZH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592-1596
目的 评价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 4 8例膜周部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中男 2 5例 ,女 2 3例 ,年龄 17岁± 12岁 ( 3~ 4 8岁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显示VSD的直径 5 1mm± 1 2mm( 3~ 12mm)。所有患者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 1、3、6、12个月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12导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4 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94 %。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 5例 ( <3mm)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4 5例患者接受了平均 3 8个月的随访 ( 1~ 12个月 ) ,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瓣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例残余分流于随访 3个月时消失。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姚峥  徐静  陈莲华 《上海医学》2012,35(10):833-836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儿童和成人保留自主呼吸的剂量.方法41例行眼科手术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14岁,18例)和成人组(≥14岁,23例).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诱导,吸入体积分数为0.08的七氟烷5 L/min,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1.5 μg/kg,置入喉罩,停止吸入七氟烷.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200 μg·kg-1·min-1,瑞芬太尼起始速度为0.2 μg·kg-1·min-1,然后每5 min减少瑞芬太尼滴注速度0.05 μg·kg-1·min-1直至患者呼吸频率>10次/min,此即瑞芬太尼呼吸恢复剂量.再上调瑞芬太尼滴注速度至患者呼吸频率≤10次/min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65 mmHg(1 mmHg=0.133 kPa),此即瑞芬太尼呼吸抑制剂量.取瑞芬太尼呼吸恢复剂量和呼吸抑制剂量的算术均数为保留自主呼吸的瑞芬太尼平均剂量.记录并比较患者呼吸抑制即刻和呼吸恢复即刻的心率、血压和petCO2.结果 儿童组保留自主呼吸的瑞芬太尼平均剂量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组在呼吸抑制即刻、呼吸恢复即刻的心率均显著高于成人组(P值均<0.05),两组间petCO2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即刻的petCO2均显著高于同组呼吸恢复即刻(P值均<0.05),而同组呼吸抑制即刻与呼吸恢复即刻间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儿童组2例和成人组1例患者因手术时间限制未能及时滴定出瑞芬太尼呼吸恢复剂量.儿童组3例和成人组4例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出现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予阿托品0.01mg/kg静脉注射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95%).结论 0.13和0.08 μg·kg-1·min-1可分别作为儿童和成人保留自主呼吸的瑞芬太尼的参考剂量.儿童耐受瑞芬太尼的剂量显著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6.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曾智  吕均  饶莉  张庆  胡宏德  贺勇 《四川医学》2005,26(5):504-505
目的 为评价国产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疗效及并发症,对我院用国产蘑菇伞行PDA封堵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PDA患者,男15例,女5 2例;年龄3~66岁,平均年龄(2 1.3±12 .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PDA直径2 .5~17mm ,平均(5 .7±2 .8)mm。经胸超声肺动脉压18~67mmHg ,平均(2 8.2±10 .4)mmHg ,左心室舒张末径(5 2 .3±1.7)mm。术中造影显示PDA最小直径2~14 (平均4.6)mm ,经导管测量肺动脉压18~68mmHg ,平均(3 2 .3±11.8)mmHg。应用F7~F9长鞘管输送国产蘑菇伞封堵器,行PDA封堵术。术后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 66例(98.5 % )成功行经导管PDA封堵治疗,1例3岁患儿因其造影直径过大(14mm) ,而放弃封堵治疗。66例封堵成功的患者使用的蘑菇伞大小4/6~16/18mm(平均9.5 /11.6mm)。1例(1.5 % )患者在术后18h发生机械性溶血。1例(1.5 % )术后6个月出现再通。其余患者(97.0 % )在以后随访期间无残余分流或再通,未发现封堵器造成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术后12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平均肺动脉压(19.9±5 .9)mmHg ,左心室舒张末径(5 1.7±10 .5 )mm ,与术前比较变化有显著差异(t=8.2 71,P =0 .0 0 0和t =5 .0 3 8,P =0 .0 0 0 )。结论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治疗PDA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及左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25例经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肺动脉吊带患儿与10例左肺动脉缺如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诊断情况。结果 25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22例(88.00%),其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10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3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漏诊3例(12.00%),其中2例患儿为肺动脉吊带合并ASD,经胸超声心动图仅检查出ASD,另1例因影像学医生对肺动脉吊带认识不足而漏诊。10例左肺动脉缺如患儿中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TOF),1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2例合并VSD,2例合并PDA,3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0例左肺动脉缺如患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7例(70.00%),漏诊2例(20.00%),为合并TOF患儿,误诊1例(10.00%),是将左肺动脉缺如误诊为肺动脉吊带。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临床早期筛查小儿先天性左肺动脉缺如和肺动脉吊带的重要手段,其检出率较高,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经胸超声和X线指引下行成人房间隔瘤合并缺损的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成人患者,男4例,女16例,年龄(39.0±11.4)岁;术前经胸超声,部分患者同时行食道超声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瘤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瘤基底部宽度11~38 mm,平均(21.7±7.7)mm,膨出深度7~11 mm,平均(9.1±1.8)mm.合并单孔缺损14例,多孔缺损6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均为左向右分流.介入术中采用经胸超声和X线指引.术后随访采用经胸超声观察心脏大小、封堵器位置.结果 房间隔缺损的直径为7~28mm,平均(15.4±5.7)mm.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共置入国产房间隔缺损专用封堵器20枚.封堵器直径16~36 mm,平均(25.0±5.7)mm.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14例患者(70%)心脏大小恢复正常.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X线可安全、有效的指引成人房间隔瘤并缺损患者的介入封堵治疗,但影像表现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引导国产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36例VSD患者于大血管短轴切面、胸骨旁心尖五腔切面及非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察VSD的大小及形态。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36例单纯膜部或膜周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大小(舒张期)1.2mm~18mm(7.5±5.8)mm,封堵器大小4mm~22mm(8.5±3.7)mm,封堵术后,CDFI显示99%(33例)无残余分流,0.08%(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左房、左室及肺动脉明显缩小。结论: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膜部或膜周型VSD能准确放置,对术前病例选择,封堵术指征的选择,术后残余分流的检测,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以及随访观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的封堵效果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22例患者中有20例封堵成功,占90.9%.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3±10.6)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22.6±17.4)kg,在手术前需要使用胸经超声心动图(TTE)对缺损的大小﹑类型以及形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对封堵器的型号进行初步确定,患者的VSD平均为(4.7±1.1)mm,封堵器平均为(7.1±1.2)mm;在手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封堵器进行正确的放置,VSD平均为(4.8±1.1)mm,封堵器平均为(7.8±1.5)mm.术前TTE测量VSD数据组与术中经TEE测量数据组比较;术中实际确定封堵器型号与术前初步选择封堵器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封堵回声清晰,并且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出现明显瓣膜反流和室水平室残余分流.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的病例认真﹑细致筛选﹑术中封堵以及术后疗效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