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近年来发展迅猛。静息态脑功能MRI是基于静息态下血氧水平依赖检测功能相关脑区低频波动信号,研究静息态脑网络,静息态脑功能MRI(rs-f MRI)比任务相关脑功能磁共振更简单易行,一致性更高。目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方法较多,包括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法、局域一致性、种子点相关分析、独立成分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及复杂脑网络研究等。该文对rs-f MRI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建萍  汪涛  戚乐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161-163,20
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是严重肝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进展成为显性肝性脑病。目前,临床上尚无诊断这一疾病的“金标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是一项基于静息态功能网络研究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反映自发神经活动,研究方法包括局部功能、功能连接和复杂脑网络。rs-fMRI技术因其检查方便、患者配合度高等优势,在MHE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已成为热点。本文就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及其在MHE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功能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当前人脑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的概况和进展,特别对利用血氧合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fMRI)的抑郁症患者大脑不同脑区的研究发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肿瘤、癫痫、外伤、痴呆、药物滥用成瘾及脑科学研究中,成为当代脑功能研究的热点。作者将PET和fMR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性疾病,严重失眠可导致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是目前脑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其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局部脑区数据分析法(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和脑区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法(独立成分分析、种子点功能连接分析、向中心度分析、体素镜像同位分析、图论分析)。该文总结了rs-fMRI分析方法在失眠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失眠脑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随着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目前脑功能研究的一个热门。在各项学科的应用研究均非常活跃,特别是通过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性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对脑活动的研究在视觉功能系统作出了重要成果,现在对其有关研究与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卫元晓  方力群 《北京医学》2021,43(12):1205-1207
白质高信号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目前观察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像手段有3T/7T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颅内高分辨黑血血管壁成像等,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近年与CSVD白质高信号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CSVD白质高信号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90年代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出现,使其在认知科学研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把神经活动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已成为针刺作用机理、针灸在神经系统机制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就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针刺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全球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慢性肾脏病的防治面临严峻挑战,早期临床管理及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伴随肾脏微循环状态的改变、组织缺氧等,最终发展为肾组织纤维化。目前临床上组织活检仍是评估肾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有创性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能测量肾脏微循环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无创、稳定、可重复的特点,可反映肾组织纤维化进展及病理生理学信息,评估肾脏病进展,应用前景良好。本文对f MRI技术在评估慢性肾脏病肾组织微循环改变,以及纤维化程度评估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采用f MRI诊断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脑功能活动成像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MRI,fMRI)是 90年代初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项新发展。它不仅能清晰、准确地显示脑组织、解剖和病理改变 ,还能同时观察到脑皮层功能活动时的信息 ,可无创、实时地对大脑的功能活动进行成像。为临床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的出现引起了世人关注 ,受到了医学界和认知神经科学界的高度评价。本文就磁共振脑功能活动成像的概念、原理、成像技术与条件及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前景作一综述。1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与原理1.1 脑功能成像的概…  相似文献   

11.
苯丙胺类毒品滥用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属于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滥用苯丙胺类精神兴奋剂会导致特定的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而了解成瘾物质的慢性作用时涉及的脑区、神经环路以及生物学基础是明确成瘾行为的确切机制、和寻找有效治疗的根本途径所在.目前国际上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技术, 包括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 MRI) 、磁共振光谱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 观察不同脑区容量/体积的变化情况、脑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脑认知功能异常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反映吸毒人群脑的结构与功能情况, 将有助于阐明苯丙胺类毒品成瘾的确切机制, 为了解此类毒品成瘾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任务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精神分裂症的脑功能定位和功能连接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整理1996年以来国内发表的基于脑功能性磁共振的针刺效应文献,分析并探讨针刺效应在脑功能研究领域的进展。1针刺脑功能效应研究的现状国内最早的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文献是李定忠等[1]2000年发表于《中国针灸》杂志的经穴皮部挑治与深刺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确诊的20例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惠者,其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低信号影消失,被异常信号所替代,异常信号随血栓形成的时期不同而不同。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有特异性表现,与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结合将能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BOLD-fMRI)可以无创的对人类大脑的具体位置进行显示,是研究大脑思维、认知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论述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的现状、影像物理学基础、原理和方法,分析fMRI信号在脑功能中的运用及其对脑部疾病的诊断意义,并指出脑功能成像技术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是基于静息态下血氧水平依赖检测功能相关脑区低频波动信号,用于静息态网络的研究,rfMRI比任务相关fMRI更简单易行,一致性更高。本文将综述rfMRI的网络基础、特点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研究脑功能活动的新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它不仅可以观察单纯解剖形态学的改变,而且可观察外部刺激下局部脑功能的活动情况,如运动和视觉刺激等[1~3].最近我们成功的在我院磁共振成像仪上安装了梯度回波脑功能成像序列,并对运动在脑皮层成像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额叶癫痫(Frontal Lobe Epilepsy,FLE)影响下的脑功能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FLE脑损伤客观评价指标。方法利用图论分析方法中的边、节点度、节点效率和介数中心度参数,获得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这些参数计算结果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FLE影响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这种变化特征与发作频率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LE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边、节点度、节点效率和介数中心度参数均有重要统计学差异结果,且发现差异结果中与发作频率和病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基于图论分析方法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参数有可能作为FLE的评估指标,为FLE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脑的重塑性和功能重组是是近年来中枢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热门,fMRI不仅能获得高分辨的脑解剖图,且能根据脑局部的血流速度、血流量或血氧水平改变间接了解组织的功能变化,是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脑皮层神经重塑性变化的有效方法.外周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脑代偿形式及机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对于脑功能重组的原理、特点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实验研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儿童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9年5月—2021年12月确诊的80例脑瘫儿童为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r esonance imaging,MRI)与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且影像资料齐全,比较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检查对脑瘫儿童颅内出血病灶及大脑异常信号的检出情况。结果 常规MRI检查和SWI检查在脑室出血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I检查在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检查在硬膜下血肿出血的检出率低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对脑瘫儿童大脑异常信号的检出率为83.75%,高于常规MRI检查的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