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PEDF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组.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5nmol/L PEDF滴眼液和生理盐水点眼,采用裂隙灯观察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各时间点新生血管的面积,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碱烧伤后7,10,14d治疗组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PEDF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最终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34-36+4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角膜碱烧伤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角膜碱烧伤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眼)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20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采用Ando计分法评估兔的角膜炎症状态,采用Trousdale计分法评估兔的角膜溃疡状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PEDF、NO的水平,记录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运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两组兔的角膜新生血管数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角膜炎症评分、角膜溃疡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角膜炎症评分、角膜溃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NO明显降低,PEDF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NO低于对照组,PED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新生血管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角膜碱烧伤的疗效,调节兔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 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王依鹭  张频  何琴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2):114-116,191,192
目的观察碱烧伤后大鼠角膜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以及抑制NF-kB活性对碱烧伤大鼠角膜组织新生血管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模型,采用裂隙灯、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使用NF-kB活性抑制剂前后VEGF在SD大鼠CNV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角膜,VEGF没有表达或在上皮基底膜有微弱表达;在新生血管对照组,角膜全层VEGF表达明显增强;用药组VEGF表达减少。经SPSS软件分析,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抑制NF-kB的表达可降低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及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35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5只,为A组(正常组).余30只大鼠行右眼角膜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平分为B组(实验对照组)和C组(实验干预组).分别于3d,7d,14d裂隙灯下观察各组CNV的生长情况,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没有CNV生成,C组和B组相比CNV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A组VEGF微弱表达,B组和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VEGF的表达低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霉素可有效抑制角膜碱烧伤后CNV的生成及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度角膜碱烧伤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受损角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BMSCs可能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生物学鉴定。制备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移植后28d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CNV)。结果:兔BMSCs呈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高表达CD29,低表达CD34。碱烧伤后裂隙灯下观察见符合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角膜上皮剥脱,基质轻度浑浊,角膜缘缺血<1/2,球结膜水肿,虹膜细微结构窥不清楚。BMSCs移植后28d时实验组角膜较对照组透亮,新生血管面积减少。结论:兔角膜碱烧伤后行自体MS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促进受损角膜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冻存羊膜移植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重度眼表碱烧伤的疗效。方法 将重度眼表碱烧伤病人34例(38只眼)分为两组,手术组28眼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行冻存羊膜移植术,对照组10眼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随访3~12个月,手术组所有病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0眼角膜水肿减轻,21眼角膜遗留不同程度的斑翳,4眼角膜恢复透明,1眼持续混浊、水肿并发生角膜溃疡,2眼发生睑球粘连。对照组3眼角膜溃疡,6眼角膜白斑伴角膜血管化,4眼发生不同程度睑球粘连。结论 早期羊膜移植并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眼表碱烧伤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CNV形成。在碱烧伤后的第1天,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各0.2ml,隔日1次,共8次,动态观察CNV的生长状况。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重组内皮抑素治疗组CNV的长度和面积、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内皮抑素可有效抑制CNV的生长,为临床上碱烧伤引起CN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AMT)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对角膜上皮愈合、角膜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30 min实施手术,随机分为碱烧伤组(A)、新鲜羊膜移植组(fAMT)、保存羊膜移植组(pAMT),设对照组(C).病理组织学观察角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数角膜多形核中性白细胞(PMN)和微血管数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角膜组织浸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活性.结果 fAMT和pAMT组较A组同期角膜上皮修复快,角膜PMN数及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P<0.01),t-PA/PAI-1显著下降(P<0.01);fAMT组t-PA/PAI-1低于pAMT组(P<0.05).结论 羊膜移植在角膜碱烧伤早期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促进上皮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新鲜羊膜移植效果优于保存羊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探讨CNN形成的有关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建立兔CNV模型,伤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CNV生长情况并计算其面积,并于第3、7、10、14天各时段,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和VEGF蛋自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NV生长面积在伤后第3、7、10、14天逐渐增大,COX-2和VEGF的表达逐渐增加,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胞质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95,P〈0.05)。结论COX-2和VEGF参与炎症相关CNV形成,其机制可能与COX-2上调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新鲜羊膜移植在眼部化学烧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新鲜的人羊膜早期移植治疗眼部化学烧伤12例(14眼)。[结果]术后进行平均约6个月的随访,未见羊膜排斥反应。炎症反应均得到控制,角巩膜未见继续溶解。术后10d羊膜开始逐渐吸收,角膜基质水肿减轻,透明度提高。随访过程中无角膜渍疡复发。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重症眼部化学烧伤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晶  彭清  高燕  王小刚  高昭  王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17-18,20
目的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鲜羊膜与不同保存方式羊膜眼表移植后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新鲜羊膜(fresh anmiotic membrane,FAM)、甘油保存羊膜(glycerol-preserved amniofic mem-brahe, GPAM)、100%乙醇保存羊膜(alcohol-preserved anmiotic membrane,APAM)、真空干燥羊膜(vacuum preserved amniot-ic membrane,VXAM)移植于碱烧伤的兔眼表后在眼表的变化及其最终结局.方法 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FAM、GPAM、APAM、VXAM 4组,每组9只,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治疗效果及羊膜植片变化情况;术后10、14、30 d作组织病理HE染色.结果 FAM组治疗效果最好,APAM组治疗效果不明显.移植后植片10 d左右开始溶解,至14 d左右全部溶解脱落.APAM组羊膜溶解时间较晚,FAM组溶解最快.溶解后在各时间点各组组织切片标本中均未找到羊膜组织.GPAM及VXAM间治疗效果相似.结论 羊膜移植后最终溶解脱落,不能与受体组织融合,角膜上皮在其下生长.羊膜眼表移植严格意义上只能叫做羊膜敷贴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板层角膜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各种早期严重角、结膜碱性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因各种碱性化学物质所致,Roper-Hall分级II度以上,病程在2周内的早期严重角、结膜化学伤患者,施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术,并结合皮质激素等治疗,术后随访6~12(平均8.3)月。结果:23眼中角膜植片透明7眼,半透明10眼,混浊6眼;有2眼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经1%环孢素A和皮质激素治疗后角膜水肿消退,但植片混浊。术后视力≥0.3者3眼,0.25~0.1者5眼,0.01~0.1者9眼,指数以下者6眼。无1眼因角膜溶解穿孔而摘除眼球者。结论:对严重角、结膜碱性化学伤眼早期进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清除坏死的角、结膜组织和炎症细胞,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度眼部碱烧伤早期经多次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12例(18只眼)重度眼部碱烧伤患者,伤后采用早期重复羊膜移植术直至上皮缺损和溃疡愈合。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上皮修复及视力等进行观察随访。随访5~8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18眼术后无排斥反应和激发感染发生,眼表迅速稳定,角膜不同程度恢复透明,18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眼矫正视力恢复到0.02、8眼矫正视力0.02~0.1,5眼矫正视力0.1~0.5,1眼好于眼前数指。结论:早期多次新鲜羊膜移植能有效阻止眼部重度碱烧伤后的炎症、睑球粘连和角膜融解的发展,加快眼表的重建,减轻瘢痕,不失为治疗严重的眼部碱烧伤的一种简单可行、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廖妙云  秦程  曾新生 《西部医学》2006,18(6):699-700
目的观察早期羊膜移植防治严重眼部碱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严重眼部碱烧伤11例14眼,在伤后2周内行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术后对视力、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以及睑球粘连等情况进行2~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12眼(85.7%)视力脱盲。3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无新生血管者占78.0%。随访期内无睑球粘连的病例。结论眼部碱烧伤后尽早行羊膜移植对防止各种烧伤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羊膜移植联合自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重度眼部碱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眼中重度眼部碱烧伤早期进行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 8眼中,7眼眼表面重建成功,4眼角膜透明,3眼角膜半透明,仅1眼发生轻度睑球粘连。结论 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重度眼部碱烧伤。对于重建眼表面,提高视功能,早期应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面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面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严重眼表面疾病29例31眼,其中急性眼烧伤炎症期6眼,陈旧性眼烧伤睑球粘连及其它眼表疾病25眼,施行单纯羊移植(15眼)和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16眼)随访3-18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急性眼烧伤病变中4眼的炎症显著减轻。角膜未继续溶解,上皮修复;慢性病变中有20只眼的眼表面获得重建,睑球粘连得治愈或显著改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急性严重的眼烧伤,羊膜移植能有效地阻止炎症和角膜溶解的发展,防止或减轻疤痕,对于陈旧性眼烧伤和其它眼表面疾病,羊膜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学材料移植后能有效的重建眼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