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2013—2014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抗菌药物处方20 000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共1 623张,占8.12%;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溶媒种类的选择及溶媒量不当、给药剂量及给药频次不合理、疗程过长或偏短、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等;联合用抗菌药物品种数越多,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越高;头孢类和青霉素类使用率均较高,不合理用药处方率分别为7.50%、6.19%;而使用率均较低的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以及抗真菌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率较高,分别为19.16%、18.36、19.17%。结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培训,并加大处方点评力度。  相似文献   
2.
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法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1例(41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2组.A组(20只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只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部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 P<0.01).术后1年A组眼压有90%(18/20)正常,B组有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 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 P<0.05).结论 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效疗更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学管理系统处方点评模块警示及判断用药医嘱准确性,为药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5年1~3月门诊处方16268张,利用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模块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结果:共抽取门诊处方16268张,1月份5907张,2月份5394张,3月份4967张,门诊处方分布10个科室,主要为专科门诊,药学管理系统2.0软件点评处的警示处方共包括1699张,占10.4%,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存在配伍禁忌和可能有影响的警示处方占2.06%,软件判断错误处方123张,占7.24%。结论: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但是需要完善,需要加大点评审核力度,加强警示处方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 ,多因病前受凉或冷风吹面后急性起病。中青年发病较多 ,常为单侧。因其病变部位在面部 ,影响美观 ,病人羞于露面 ,心理负担重 ,求愈心迫切。而按单纯的西医或常规的中医方法治疗 ,都难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的疗效。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4 8例 ,均在短期内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为周围型 ,其中急性期 38例 ,恢复期 10例。住院病人 16例 ,门诊病人 32例。男性 34例 ,女性 14例。年龄 2 0~ 4 5a 35例 ,4 6~ 54a 13例。均有病前受凉或冷风吹面史。临床表现为 1侧面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患侧额…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治疗,用CHOP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并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侵袭性NHL患者,将80例侵袭性NHL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CHO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CHOP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近期(治疗后1年内)的生存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对比,观察组(72.5%)比对照组(62.5%)高,(P<0.05);治疗后近期(1年内)生存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略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HOP化疗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缓解侵袭性NHL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生存,未出现不良反应增多的现象,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洁悠神"对预防男性经尿道手术后留置导尿期间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尿道口护理,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尿道口护理后在尿道口及周围区域喷洒"洁悠神",观察两组尿培养菌尿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置管期间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水平,而实验组菌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尿道手术可能增加术后置管期间尿路感染几率,而术后用洁悠神对患者进行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喷洒,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低剂量长期使用华法林对患者脑卒中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d。华法林高剂量组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钠片前测定抗凝强度国际化标准比率(INR)作为基础值,初始剂量为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达标时IRN值为2.1~3.0。华法林低剂量组患者使用华法林初始量为1.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达标时IRN值为1.5~2.0。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如果INR<1.5,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如果INR>2.1,将华法林剂量减少0.625 mg。INR不稳定时,连续达标2次后以该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每月复查1次,直至INR达标。3组均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情况、凝血指标、华法林用量、达INR标准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后,华法林高剂量组脑卒中发生率为2.82%,华法林低剂量组为4.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延长(P<0.05),华法林高剂量和低剂量APTT、PT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低剂量组华法林使用量和INR达标准值时间均明显低于华法林高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华法林高剂量组出血、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6%,华法林低剂量组为5.6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8%(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使用低剂量华法林能够有效的达到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其疗效与标准抗凝强度相当,且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胡亚丽 《中医杂志》1999,40(9):528-52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同阶段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utar DVT风险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量表)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分别于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对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9名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追踪性观察。结果:各阶段DVT风险评估总分为12.31~15.42分,自入院当天开始上升,在手术当天达到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但出院当天DVT的风险高于入院当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最有效的血栓预测指标为日常生活能力(β=-0.460,P<0.05),疾病类型是入院时DVT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94,P=0.000);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手术后至出院1个月均为血栓风险的重要指标(β=0.315,β=0.302,β=0.251,均P<0.05);年龄、住院次数和Charlson合并症是入院至出院1个月预测DVT的重要指标(β=0.229,β=0.098,β=0.258;β=0.383,β=0.133,β=0.423;β=0.273,β=0.114,β=0.115,β=0.313;β=0.217,β=0.115,β=0.223,均P<0.05),术后开始下床时间也是DVT的影响因素(β=0.258,β=0.278,均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从入院至出院1个月,DVT风险均处于中高危水平。高龄、肥胖、Charlson合并症、多次住院史、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晚是DVT的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示医务人员对于出院时DVT高危患者给予持续关注,重视全面系统的院外血栓预防措施的普及,加强出院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