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目的制备复方夫西地酸眼用乳剂并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羟丙甲纤维素为增稠剂,按处方制备复方夫西地酸眼用乳剂,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眼用制剂项下规定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用HPLC法分别测定该制剂中夫西地酸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结果夫西地酸、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0~120mg·L^-1和6.25-200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7%(RSD为1.53%)和99.62%(RSD为0.60%),方法重现性的RSD分别为0.46%(n=6)和0.29%(n=6);滴眼后无刺激性,质量稳定有效期在1a以上。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质量稳定,对眼部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2.
王宗春  刘红  罗丽萍 《安徽医药》2012,16(8):1188-1190
目的建立用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确保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来源的鲎试剂对3批注射用夫西地酸钠进行干扰实验。结果浓度为0.42 g.L-1的供试品溶液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有抑制现象,而稀释至浓度不超过0.21 g.L-1时无干扰作用。结论该文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其细菌内毒素限值为1.2 EU.mg-1。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夫西地酸为原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成盐后,采用溶析剂丙酮进行溶析结晶得到夫西地酸钠晶体。方法 本研究通过考察夫西地酸钠结晶工艺中的酸溶解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溶析剂用量、结晶温度对夫西地酸钠结晶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夫西地酸钠结晶新工艺。结果 该工艺制备的夫西地酸钠晶体呈短粗棒状,粒度均匀,晶型稳定,易于分装。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在0.9%氯化钠注射剂、5%葡萄糖注射剂及5%转化糖注射剂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按临床常规用药剂量加入3种输液中,分别于25、37℃不避光条件下放置8 h,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配伍液中药物的含量,观察外观性状并测定其pH值和不溶性微粒。结果 25C时,夫西地酸钠在3种溶媒中的含量在8 h内无明显变化;37℃时,夫西地酸钠在3种溶媒中的含量在4 h内无明显变化,但8 h后明显下降(浓度下降接近或超过10%);两种温度下8 h内配伍剂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除了可与0.9%氯化钠注射剂、5%葡萄糖注射剂配伍外,还可与5%转化糖注射剂配伍;并且与3种输液配伍后,应置阴凉处储存,于8 h内输注完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方法选取不同浓度的两种药物分成A组和B组,A组选取原液进行观察,B组选取稀释液进行观察。2组药液试验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之间不同浓度均存在配伍禁忌。结论两种药物不能序贯进行静脉输注,如需要连续输注,应在两组液体之间输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以保证患儿用药安全,避免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6 h内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夫西地酸钠与3种溶剂配伍后室温放置6 h内夫西地酸钠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室温放置6h内外观及pH值的变化情况。色谱条件为使用NoVa-park C18柱,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乙腈-甲醇(16∶64∶20),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与配伍0 h比较,配伍液放置6 h内的外观、色泽均无明显变化,pH略有变化;6 h内配伍液中夫西地酸钠含量无明显变化,且均保持在97%以上,配伍液6 h内无新物质产生。夫西地酸在浓度0.484 8~3.878 4μg的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0)。结论: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室温放置6 h内夫西地酸性质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徐冬  徐玲笑 《中国药房》2012,(9):844-845
目的:建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的凝胶法,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样品稀释至浓度0.50mg·mL-1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检查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中的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考察不同冲洗量(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mL)对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生长情况的影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考察不同样品稀释浓度(8.3、6.25、5mg·mL-1)时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采用预浸润滤膜,将样品制成约5mg·mL-1浓度的溶液,并按每膜800mL的冲洗量冲洗的方法,可消除其抑菌作用,验证试验中试验菌生长良好。结论:所建立的薄膜过滤法可用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的无菌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夫西地酸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色谱柱为改性聚乙二醇(HP-FFAP)毛细管柱,以氮气为载气,用FID检测器测定夫西地酸钠中丙酮、甲醇的残留量(外标法计算)。结果 浓度在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丙酮r=0.9994,甲醇r=0.9993),回收率98.2%~102.3%,RSD均小于3.0%。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适用于夫西地酸钠中丙酮、甲醇2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夫西地酸钠原料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250×4.6 mm5μm),流动相:0.05 mol/L磷酸-乙腈-甲醇(40∶50∶10);检测波长:235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夫西地酸钠的进样量在0.379~30.35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高中低3种浓度的加样回收率为99.34%~100.66%,相对标准差(RSD)为0.17%~0.76%。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夫西地酸钠原料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纯化纳米雄黄制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纯化纳米雄黄的制备方法,以制备高纯度、高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的纯化纳米雄黄颗粒。方法①天然雄黄经去离子水和不同浓度的HCl、NaOH纯化处理后得到纯化雄黄,测定As2S2含量;②天然雄黄、纯化雄黄经高能球磨法制备得到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纳米雄黄,颗粒经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形貌、粒径,测定As2S2含量;③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纳米雄黄经2.0 mol·L-1的HCl纯化处理得到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组)、纯化纳米雄黄(纯化组),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形貌、粒径;测定As2S2含量。结果①去离子水;0.5、1.0、2.0、4.0 mol·L-1的HCl与NaOH纯化处理后颗粒As2S2含量均有所提高,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化效果:HCl组>NaOH组>去离子水组,随着HCl、NaOH浓度的提高,As2S2的含量亦随之提高;以4.0 mol·L-1 HCl组纯化效果最显著,其次为2.0 mol·L-1HCl组。②天然雄黄、纯化雄黄、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组)、纯化纳米雄黄(纯化组)经高能球磨法可制备得到纳米级雄黄颗粒,扫描电镜可见近似圆球形的纳米级颗粒,粒度分布均匀,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度分别为(135.13±9.19)、(134.39±4.57)、(135.88±2.68)、(133.73±4.36)nm;As2S2含量分别为(92.09±0.83)%、(97.07±0.47)%、(97.42±0.11)%、(98.33±0.08)%。纳米雄黄组与纳米雄黄(纯化组)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去离子水、HCl、NaOH均可对雄黄进行纯化处理,以HCl纯化效果为最好;②高能球磨法可制备纳米雄黄颗粒;③球磨前后分别对雄黄颗粒进行纯化处理,可得到As2S2含量更高的纯化纳米雄黄颗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筛选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观察山萘黄素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效果及其酶动力学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CK2的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 P]ATP的32 P的放射性活性来检测CK2的活性。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山萘黄素,观察其对CK2的抑制效果;通过固定酪蛋白浓度为2g·L- 1 ,ATP浓度为1 0 ,2 0 ,4 0和80 μmol·L- 1 或固定ATP的浓度为1 0 μmol·L- 1 ,改变酪蛋白浓度( 1 ,2 ,4和8g·L- 1 ) ,观察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 山萘黄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活性(IC50 =1 .9μmol·L- 1 )。抑制作用强于已知的CK2抑制剂白杨素、桑色素和金雀异黄素。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山萘黄素与ATP(Ki=1 .1 μmol·L- 1 )及酪蛋白(Ki=3 .1 μmol·L- 1 )均呈非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初步的化合物结构分析表明,2′和3位上的羟基对山萘黄素及芹黄素发挥其抑制效果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结论 山萘黄素是一种新的体外蛋白激酶CK2的有效抑制剂。黄酮类CK2的抑制剂可能通过不同的位点作用于CK2 ,这种作用主要取决于其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黄酸(RH)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DMEM/F12+0.4%B27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元。神经元细胞加入RH 2,4和8μmol·L-1作用72 h,计算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或分别同时加入Trk受体拮抗剂K252a 50 nmol·L-1和PI3K抑制剂LY294002 10μmol·L-1测量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MAP2 mRNA表达。结果 NSE及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细胞呈阳性反应,所培养的细胞90%以上为神经元。MTT和LDH检测结果表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RH2,4和8μmol·L-1能明显提高神经元存活率(P<0.01);平均突起长度明显增加(P<0.01)。与RH8μmol·L-1组相比,同时加入K252a 50 nmol·L-1或LY294002 10μmol·L-1,平均突起长度明显缩短(P<0.01)。与溶媒对照组相比,RH 2,4和8μmol·L-1组MAP2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RH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和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RH神经营养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激活Trk受体,继而激活Ras/PI3K/PKB通路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酮戊二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 TGF-β10.5,2和5μg.L-1分别作用于葡萄糖5和30 mmol.L-1培养的HK-2细胞72 h,通过RT-PCR法检测EMT标志物E-钙黏着糖蛋白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以选择EMT病变模型的最佳诱导条件。在此基础上,观察α-酮戊二酸钠10,100和500μmol.L-1对HK-2细胞EMT病变及G蛋白偶联受体80(GPR8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在葡萄糖5和30 mmol.L-1条件下,当TGF-β1为5μg.L-1时,与对照组比较,E-钙黏着糖蛋白mRNA的降低和波形蛋白mRNA的升高最明显(P<0.01),表明HK-2细胞发生了典型的EMT病变;②选择TGF-β15μg.L-1和葡萄糖30 mmol.L-1制备EMT病变模型,同时加入α-酮戊二酸钠100和500μmol.L-1作用72 h,与模型组比较,E-钙黏着糖蛋白mRNA明显升高,波形蛋白mRNA明显降低,GPR80 mRNA表达增加(P<0.01),表明α-酮戊二酸钠可逆转HK-2细胞EMT的发生。结论在葡萄糖5和30 mmol.L-1培养条件下,TGF-β15μg.L-1作用72 h,HK-2细胞可出现典型的EMT病变;α-酮戊二酸钠对该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燕  张宏祥 《中国药房》2012,(5):450-451
目的:建立测定安乃近片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以0.1mol.L-1盐酸溶液为介质制备参比液,以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为介质制备样品液,通过在波长283nm处,测定2种溶液的差示吸收值直接测定安乃近的含量,并将结果与其他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碘量法)比较。结果:安乃近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35~51.75μg.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0.27%(n=5);4种方法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新方法测定结果准确,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吉同琴  赵砚荣  魏佳  刘留成 《齐鲁药事》2011,30(12):700-70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环素的有关物质.方法方法 1:色谱柱:采用安捷伦Agilent ZORBAXSB-C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2 mol爛L-1醋酸铵溶液(含0.01 mol爛L-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67∶29∶4)(用三乙胺调pH值至7.9);检测波长为254 nm.方法 2:色谱柱:采用岛津Shim-pack VP-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1 mol爛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0.02 mol爛L-1辛烷磺酸钠及0.5%三乙胺,以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75∶25);检测波长为246 nm.流速均为1 mL爛min-1;进样体积均为20μL.结果使用方法 1,杂质与替加环素能达到基线分离,替加环素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3.4,理论塔板数为3 446.线性范围为0.49~19.42μg爛mL-1,r=0.999 9.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能准确、快速检测替加环素的有关物质,可用于替加环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链麻滴鼻液中硫酸链霉素和盐酸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消除焦亚硫酸钠对硫酸链霉素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4mol·L-1庚烷磺酸钠的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78∶22);检测波长硫酸链霉素195nm,盐酸麻黄碱207nm;流速1.0mL·min-1。结果硫酸链霉素质量浓度在44.40310.80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7),平均回收率为103.4%(RSD=3.4%);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在20.224310.80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7),平均回收率为103.4%(RSD=3.4%);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在20.22480.896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0%)。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线性好,加入甲醛能够消除辅料中焦亚硫酸钠对硫酸链霉素含量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复方维A酸软膏中2主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维A酸软膏中维A酸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una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0.02mo·lL-1磷酸二氢钾,用1mo·lL-1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V/V)=80:20,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维A酸的检测波长为350nm,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检测波长为262nm。采用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维A酸检测浓度在20~1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低、中、高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8%、97.15%、98.88%(RSD=0.92%);马来酸氯苯那敏检测浓度在30~15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低、中、高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7%、99.01%、99.75%(RSD=0.8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维A酸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