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山萘黄素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台盘蓝拒染法及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应用台盘蓝拒染法,山萘黄素能够显著地抑制HL-60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呈现时效及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表明:山萘黄素作用2h可使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别阻滞于G2/M期和G0/G1期.结论 山萘黄素能够明显抑制HL-60细胞体外增殖,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  相似文献   
3.
异甘草酸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配伍后PH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室温条件下配伍p H的变化。方法根据临床药物配置浓度,测定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与5%葡萄糖、10%葡萄糖配伍后p H变化。结果室温下,配伍液在0h、0.5h、1h、1.5h、2h、4h,p H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实验条件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5%葡萄糖、10%葡萄糖溶液中配伍,4小时内外观澄清,颜色透明,无明显浑浊、沉淀产生,p H值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移动式取物标牌在手术室无菌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第1个周一到周五无菌间物品为常规组,另选取2017年11月第1个周一到周五无菌间物品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可移动式取物标牌进行手术室无菌间的管理,而常规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比较无菌间物品取用耗时及相关人员对该制度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取用手术器械及无菌包耗时显著短于常规组(P 0. 05);研究组护士对该制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 0. 05)。结论在手术室无菌间实施可移动式取物标牌管理制度后,能够有效提高无菌间各类物品管理质量,有效避免了常规物品放置混乱、物品取用不合理及取物耗时较长等问题,对缩短相关人员工作时间及提高工作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海胆黄中岩藻黄质及岩藻黄醇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 ,检测波长为449 nm,流速1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 岩藻黄质与岩藻黄醇在此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 岩藻黄质在0.88~56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 (y = 102.75x + 4.4072,r = 0.9999,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6%, RSD 1.88%),岩藻黄醇在0.88~56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 (y = 92.906x + 2.2318,r =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28%, RSD 1.85%)。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 可用于海胆等生物样品中岩藻黄质及岩藻黄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查阅中文数据库中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药物配伍稳定性的相关文献,总结配伍后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为临床安全性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提供参考文献.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肝病用药、质子泵抑制剂配伍后稳定性较差.与不同溶媒配伍后需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药物配伍稳定性较差,建议分瓶滴注.与不同溶媒的稳定性不同,需在规定时间内滴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筛选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观察山萘黄素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效果及其酶动力学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CK2的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 P]ATP的32 P的放射性活性来检测CK2的活性。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山萘黄素,观察其对CK2的抑制效果;通过固定酪蛋白浓度为2g·L- 1 ,ATP浓度为1 0 ,2 0 ,4 0和80 μmol·L- 1 或固定ATP的浓度为1 0 μmol·L- 1 ,改变酪蛋白浓度( 1 ,2 ,4和8g·L- 1 ) ,观察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 山萘黄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活性(IC50 =1 .9μmol·L- 1 )。抑制作用强于已知的CK2抑制剂白杨素、桑色素和金雀异黄素。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山萘黄素与ATP(Ki=1 .1 μmol·L- 1 )及酪蛋白(Ki=3 .1 μmol·L- 1 )均呈非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初步的化合物结构分析表明,2′和3位上的羟基对山萘黄素及芹黄素发挥其抑制效果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结论 山萘黄素是一种新的体外蛋白激酶CK2的有效抑制剂。黄酮类CK2的抑制剂可能通过不同的位点作用于CK2 ,这种作用主要取决于其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以及细胞内木犀草素对蛋白激酶CK2活性的抑制效果及进行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组人CK2全酶以及HL-60细胞内CK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 ineweaver-Burk作图法分析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CK2活性(IC50=0.86μmol.L-1)以及HL-60细胞内的CK2活性,其对细胞内CK2的作用效果要强于阳性对照TBB。酶动力学分析表明,木犀草素与ATP呈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9μmol.L-1),与酪蛋白则呈混合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1μmol.L-1)。结论木犀草素是一种有效的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蜈蚣藻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和光谱技术分离并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蜈蚣藻中分离鉴定17个化合物,分别为:1,3-二羟基-2-甲氧基-5-羟甲基苯(1),N-甲基-L-酪氨酸(2),苯乙酰胺(3),黑麦草内酯(4),3-乙酰基苯甲酰胺(5),2-亚乙基-3-甲基琥珀酸(6),4-N甲酰胺基正丁酸(7),降倍半萜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8),鸟嘌呤核苷(9),马来酸(10),对羟基苯乙酰胺(11),6-氨基己酸乙酯(12),4-N甲酰胺基正丁酸甲酯(13),N-(2-羟乙基)-正己酰胺(14),麦角甾醇(15),4-氨基丁酸甲酯(16)和2,5-二叔丁基苯酚(1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蜈蚣藻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HL 60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比色法 ,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 MTT比色法并不适用于检测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HL 6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台盼蓝拒染法 ,发现黄芩素和大豆黄酮能够显著地抑制HL 60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呈现时效及量效关系。结论 黄芩素和大豆黄酮是两种能够明显抑制HL 60细胞体外增殖 ,具有潜在抗白血病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