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降信勇  崔振宁  杨英华 《当代医学》2008,14(12):160-160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在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2007年以来对我院50例患者放置了覆膜支架,均一次成功。结果50例共放置了52枚覆膜支架,除2人6个月或1年后再狭窄再置入支架外,其余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应用国产覆膜支架,有效地控制了患者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患者不能进食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且国产支架价格低廉,患者能承受得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在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2007年以来对我院50例患者放置了覆膜支架,均一次成功。结果50例共放置了52枚覆膜支架,除2人6个月或1年后再狭窄再置入支架外,其余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应用国产覆膜支架,有效地控制了患者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患者不能进食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且国产支架价格低廉,患者能承受得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覆膜食管支架在食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狭窄无论是良性狭窄还是恶性狭窄均有咽下困难、胸骨后不适感,病程长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食管恶性狭窄患者可有恶病质,甚至出现食管-气管瘘、食管-纵膈瘘等严重并发症,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是较难处理的。2002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对60例患者应用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倡使用国产镍钛合金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封闭伴发的食管气管瘘。方法采用国产镍钛合金覆膜、无覆膜支架径口在X线监视下行食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31例患共植入32根食管支架,两例术后第二天出现支架下移,未发生技术问题。全部患食管狭窄所致症状消失或大为改善,食管气管瘘消失。结论食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为一难度小、安全系数大、疗效较好的方法。国产支架性能稳定、临床运用中对技术、器械方面无特殊要求,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覆膜网状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纵隔瘘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恶性食管瘘患者,先行食管造影,精确定位,对狭窄〉90%以上的病变,行狭窄段扩张术,后将支架置入预定位置。结果:31例患者共置入43枚支架,均一次成功置入,无食管破裂,大出血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30例患者术后随访3~21个月。结论:国产镍钛合金自膨式食管覆膜网状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Sigma气道被膜金属支架封堵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收治8例不适合放置食管支架的气管食管瘘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8~63岁,平均49岁).4例源于食管癌;2例为肺癌放疗致食管狭窄置入食管支架后出现气管食管瘘;1例为食管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放疗致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后出现气管食管瘘;1例为食管非霍奇金淋巴瘤小肠代食管术中损伤气管敛气管食管瘘.8例患者共9个瘘口,其中1例气管上、下段各有1个瘘口,6例瘘口位于气管下段,1例位于气管中段.在支气管镜和(或)X线透视下将国产Sigma被膜气道金属支架置入气道内,术后第3、7天行支气管镜检查,了解支架的位置及清除支架上积聚的分泌物.结果 8例患者共放置10个气道支架,其中Y型支架6个,L型和I型架各2个;9个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除1例气管下段和1例上段瘘口封闭不全外,其余7个瘘口均封闭良好.其中1例食管非霍奇会淋巴瘤小肠代食管术中损伤气管者瘘口于术后1年完全愈合.8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8个月.结论 国产Signm被膜气道金属支架可成功封堵气管食管瘘的瘘口,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济铭  张涛 《当代医学》2009,15(29):579-581
目的探讨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经口置入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其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性狭窄3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9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2例,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5例。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内支架31枚,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操作有直接关系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支架留置后,吞咽困难立即改善,生存质量提高;6例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者瘘口立即封闭。随访1~12个月,1例内支架移位30mm以上,另1例内支架滑入胃内,这两例患者分别再次叠放支架;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晚期食管贲门癌,1例死于食管大出血;4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1例因支架端口磨损引起食管-气管瘘。结论虽然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开通食管、闭塞瘘口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应用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瘘之前,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辛颖  康鑫崴  苏慧  蒿景龙 《中外医疗》2008,27(27):22-23
目的 探讨覆膜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透视下明确诊断19例食管-气管瘘,DSA监视下置入覆膜内支架.结果 19例患者共置入20枚食管覆膜内支架,18倒患者术后瘘口完全封堵,1例食管气管瘘口仍有少量分流.结论 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气管吻合口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或合并瘘口,且不愿接受手术或无手术条件者进行国产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52例患者均一次成功,有5例术后再狭窄,2例扩张后支架开通,3例再各置入支架后狭窄逐渐消失。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有瘘口者完全被封堵。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接近100%。结论国产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狭窄或合并瘘口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内镜下对食管良恶性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内镜直视下应用扩张或食管支架置放治疗良恶性食管狭窄。结果237例,其中良性狭窄203例,恶性狭窄34例,合并食管气管瘘73例(其中17例合并肺炎)。单纯沙氏探条扩张138例,经1~5次扩张,显效107例,有效26例,有效率为96.4%。放置内支架99例,内支架均一次置放成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73例食管气管瘘患者堵瘘率100%。结论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另外,目前国产支架价格低,置入方法简单,性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02年3月份开始运用这一技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36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食管肿瘤所致的恶性狭窄及各种食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9例病人 ,其中狭窄或梗阻 2 9例 ,食管纵隔瘘 12例 ,食管气管瘘 9例 ,食管吻合口狭窄 9例 (其中并食管气管瘘 1例 ) ,均于X线电视监视下经口植入内支架 ,共置入 67枚支架。结果 吞咽困难程度缓解二级以上 ,所有瘘均封堵成功。其中3例支架移位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覆膜金属支架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各种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支架移位及肿瘤复发时套接支架优于支架回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Z"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对良、恶性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34例不同原因所致良、恶性食管狭窄和食管瘘患者采用"Z"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结果食管狭窄的主要症状吞咽困难、呛咳得到改善,近期疗效达100%。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00%,其余依次为胃食管返流、食管再狭窄、支架脱落移位,经过治疗后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Z"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对食管良性狭窄和瘘效果良好。并发症可以预防,处理后大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与X线联合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X线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13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采用内镜联合X线放置国产带膜网状镍钛合金记忆支架,规格为Ⅱ型,喇叭口或球头支架,架体直径18~20mm,支架有硅胶膜覆盖,支架置入器外径8mm,支架上下端各超出狭窄段2cm.结果 13例患者放置食管支架一次性成功,支架置入后梗阻即刻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不适,2例患者疼痛较为激烈,发生率为15.4%(2/13);3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1%(3/13);5例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38.5%(5/13).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大出血及支架移位,未发生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联合X线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使支架置入更加安全、准确和便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全覆膜自膨式食管内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在X线监视下,对食管癌及肺癌并纵隔转移患者置入全覆膜食管内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除2例肺癌并纵隔广泛转移及1例贲门癌患者外,其余65例患者术后均能进半流质或正常饮食。1例置入后发生移位,其余支架位置均正常,造影显示通畅良好。术后患者生存时间4~23月,16例术后5~7月支架上口出现再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再度恢复1级进食。结论:国产全覆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金属内支架在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食管恶性狭窄92例行国产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其中单纯恶性狭窄74例,并发食管气管瘘15例,食管纵隔瘘3例,共植入支架94枚。结果:92例94枚支架均顺利植入,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纵隔瘘18例瘘口封闭。支架植入术后狭窄明显改善,进食困难得到迅速缓解,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例术后8个月支架近端纵隔淋巴结坏死致气管瘘,又植入1枚支架。1例术后5月支架远端再度狭窄,再植入1枚支架。本组病例生存时间1~25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瘘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性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18例覆聚乙稀膜自膨式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食管狭窄(MEO)、术后吻合口狭窄(SAO)、食管支气管瘘(ERF)及吻合口瘘(AF)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MEO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其中4例出现ERF及1例吻合口瘘;术后4例,其中3例术后吻合口狭窄(SAO)、1例吻合口瘘(AF)均采用覆膜支架治疗。结果:17例患者支架全部顺利置放。患者吞咽困难均得到缓解。4例ERF患者瘘口均得到封闭。1例放置膜性支架过深,封闭欠佳,放置第2个支架后达到封闭效果。结论:覆聚乙烯膜食管支架较其它姑息疗法安全、有效,能快速而持久地缓解吞咽困难;能限制病变及增生的食管粘膜向腔内生长,防止再狭窄的发生。同时可迅速封闭食管瘘口,临床并发症少,应做为姑息治疗食管癌MEO、ERF的首选方法。对失去手术机会或无法耐受手术的食管癌多采用放疗、化疗等姑息疗法(1~3)。这些疗法对吞咽困难缓解效果欠佳,对已形成食管瘘的患者无法缓解其咳嗽、胸痛、肺内感染等症状,并且对已手术患者术后再狭窄治疗效果欠佳。但仍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患者 ,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4 ) 。我院自 1 998年来在X线和胃镜下放置食管支架 3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5 0~6 2岁 ,食管癌性狭窄 5例 ,食管癌放疗后狭窄 1 2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4例 ,吞咽困难 ( 4级评分 ) 3级 8例 ,4级 1 3例。食管气管瘘 9例 ,均为食管癌放疗后形成 ,其中 1例因放疗后狭窄在外院置入支架 ,1月后支架上口溃疡形成食管气管瘘。我们采用国产Gian…  相似文献   

19.
不同直径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疗后食管狭窄及食管癌合并食管气道瘘者应如何选用不同直径食管支架。方法2001年6月—2004年10月共诊治60例食管癌性狭窄患者,其中26例食管癌性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18例有放疗史,8例无治疗史),34例放疗后再狭窄(放疗6个月以内者4例,6个月-1年者7例,1年-2年者16例,3年者5例,4年者2例),根据食管病变长度及有无治疗史选择支架直径,无治疗史者2例选用20 mm支架,6例选用18mm支架,放疗后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者18例均用16 mm支架,单纯狭窄8例选用18 mm支架,26例用16 mm支架。结果60例患者共放置61枚食管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仍疼痛难忍,将支架取出,2例放置18 mm支架患者(放疗后食管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分别于术后24天、28天大出血死亡,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大出血死亡,2例放置20 mm支架者,1例术后疼痛持续存在,并于1个月后大出血死亡,另1例术后4天大出血死亡,放置16 mm支架者及放置18 mm支架无放疗史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放疗后食管狭窄宜选用较细(16 mm)支架,20 mm支架不宜用于食管气管瘘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食管内支架在食管恶性狭窄及瘘治疗中的应用,置入操作要点及术后处理经验。方法:本组12例患者,(包括食管癌和食管癌并食管气管瘘)均采用镍钛合金支架,在X线监视下,经专用输送装置从口腔进行置入术。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性置入成功。食管狭窄及瘘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食管瘘口封闭,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食管恶性狭窄及瘘采用内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技术是食管恶性狭窄及瘘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