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30例(A组),并与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者(B组)、糖耐量受损(IGT)者(C组)作比较;同时选择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D组)和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E组)各3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UM、E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其他4组比较,UM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B、C、D、E组间UM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E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E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展,合并肾病并发症与内皮功能损伤,两者变化同步,提示血管内皮损伤与肾病并发症有关,同糖尿病病程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ET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FMD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血清内皮素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疾病诊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另取50例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的尿白蛋白(UM)含量进行检测,并根据UM高低将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中度蛋白尿组及高蛋白尿组,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水平,同时对健康人群的UM和ET水平值进行检测,对以上各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UM、ET水平值进行统计分析,观察UM、ET水平高低与糖尿病合并肾病发病程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UM、ET水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组内随着UM水平值的升高,ET含量也同步增加。结论糖尿病合并肾病的发病会导致患者尿蛋白和血清内皮素升高,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同步加重,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NO,ET,TXA2,PGI2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在糖尿病性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74例(男35例,女39例,其中DN组男19例、女17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测定血浆NO,ET,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6-keto-PGF1α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ET,TXB2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NO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血浆ET,UAER高于2型DM组(P〈0.05)。结论:NO与ET,TXA2与PGI2失衡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尿感)的临床特点。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31例和同期非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4例及无尿路感染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8例进行比较。结果前者血糖控制不良: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慢性并发症多见(P〈0.05)。与尿感组比较,病程明显长于非糖尿病合并尿感组(P〈0.05),无症状性尿感发生率高于单纯尿感组(P〈0.05),肾功能受损程度高于尿感组(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关键,并使之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颈动脉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EDD)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率(EI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伴合并症组颈动脉IMT值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5);单纯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颈动脉IMT值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伴合并症组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伴合并症组EDD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各组间E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在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结构改变之前发现内皮功能损害情况,EDD及IMT可作为监测及评价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试验组:A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小板活化状况。方法检测A组、健康对照组(B组)和葡萄糖耐量受损组(IGT组:C组)各30例的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ET,vWF,PAF3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同时也高于C组,说明A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化先于血糖升高,而且可能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大。结论内皮功能损伤存在于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但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以及IGT患者中。ET,vWF,PAF3项指标的变化出现在糖代谢异常之前,提示糖尿病一级亲属在未发生糖尿病之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已启动.除了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外,遗传因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中启动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在ET,vWF水平升高的同时,PAF水平也伴随升高.即不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也高于IGT对照组,提示血小板活化共同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血压、血脂、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le.HbAlc)、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者与合并肾病并发症患者比较,其病程、年龄和血糖波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2.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糖波动系数、舒张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34、3.17、0.961(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DR)和肾病(DN)时与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法测定了68例2-DM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2-DM患者血浆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合并DR与合并DN组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而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血浆ET与CGRP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变化可能同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NO、ET、GMP-140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理可能与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发挥内皮细胞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血栓形成倾向。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NO、ET及GMP-140的含量,分析3者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urine albumin (UALB),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d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 in different courses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Levels of UALB, vWF and PAF were determined in 30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group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DNP(group B, n=30),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group C, n=30), the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group D, n=30) and 30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subjects without family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group E). RESULTS: UALB and PAF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P<0.01), while between the latter 4 groups, the conte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Serum vWF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Renal dysfunction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are present in type 2 diabetes with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the synchronized changes between renal dysfunction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indicate the involvement of elevated PAF in vascular inju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测定54例糖尿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尿素氮(BUN)、甘油三脂等血生化指标.结果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而血浆内皮素水平在有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NO与ET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可影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尿病人血管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30例)和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30例),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并对各组间Hcy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组Hcy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并发症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Hcy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明显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30例)和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30例),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并对各组间Hcy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组Hcy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并发症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高Hcy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明显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正常对照组47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27例、合并大出血发症33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22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14例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浆内皮素为(83.16±48.23)ng/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78.47±57.33)ng/L,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ET(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情况,为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内-中膜正常组20例(A组)、内-中膜增厚组20例(B组)和单发斑块组20例(C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距窦部近心端2 cm处,常规测量内中膜厚度(IMT)。采用ET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的运动,检测以下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分析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各组之间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IMT、Ep、β及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Ep、β及PWVβ又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C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两组间Ep、β、PWVβ、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改变,并能在IMT增厚之前对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做出预测,有利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杨瑞平 《广西医学》2002,24(9):1327-1328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2TDM)并高血压 (HT)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 ,2TDM并HT组 (H组 ) 6 8例 ,2TDM组 (N组 ) 6 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ET ,比色法检测NO。结果 :H组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N组患者 (P <0 0 1) ,NO明显低于N组患者 (P <0 0 1) ,ET与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老年 2TDM并HT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内皮细胞功能损害 ,提示ET和NO的检测对DM患者血管病变的观察、治疗及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空腹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 C)、载脂蛋白(Apo) A1及Apo B、CRP。结果:糖尿病患者CH、TG、L DL - C、Apo B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升高(P<0 .0 5 )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CH、TG、L DL- C及CRP的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P<0 .0 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性因素;炎症指标CRP、L DL - C及Apo 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