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孕妇实施普通产科护理,实验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出血率。结果:实验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孕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母乳喂养成功率好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临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实施孕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与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效避免产后出血情况,提高孕妇满意度,应在临床上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00例产妇进行调查,对照组仅做定期产前检查,观察组除定期检查外,还要在孕妇学校接受系统的孕期教育及产前培训,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降低,各产程时间显著缩短,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接受健康教育,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能较好地促进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的安全及健康。  相似文献   

3.
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健 《海南医学》2010,21(13):154-155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参加孕妇学校的10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未参加孕妇学校的10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乳喂养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产后3d内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能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孕期健康教育内容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其对孕妇在孕期、产时及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896例,其中446例参加过孕妇学校培训为实验组,未参加学期培训4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剖宫产率(“P〈0.05”)、经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及母乳分泌时间。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初乳分泌比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能降低分娩手术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开展拉玛泽教育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0年9月在本院接受拉玛泽教育的600例产妇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观察组中300例产妇均为自愿参加本院孕妇学校拉玛泽教育的初产妇.对照组300例产妇均为在孕期没有参加拉玛泽教育的初产妇.观察与比较两组产妇其顺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妇学校开展拉玛泽教育可有效提高产妇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并且减少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张宝英 《当代医学》2009,15(10):41-42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时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自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导乐陪伴分娩的1600例孕妇为研究组,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非导乐陪伴分娩的1000例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将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的自然分娩总产程时间8.0±1.5h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79.3%)显著提高,剖宫产率(19.4%)、新生儿窒息率(1.1%)、产后出血率(2.1%)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提高产时质量。  相似文献   

7.
罗惠玉  王华 《海南医学》2005,16(1):106-107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科质量的影响。将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住院分娩中阴道试产的685例初产妇中接受导乐陪伴分娩的318例做为观察组,其余采用传统服务模式的367例为对照组,以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产科质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增加了17.16%,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分别降低了15.97%、2.37%3、.83%、1.46%,其中,只有阴道助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四个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孕妇实施以产前访视,产时孕妇选择助产士—对一陪伴分娩,产后病房访视为核心的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围产期病率,提高产科质量,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王秀宣  张晓菊 《海南医学》2014,(7):1060-1062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及纯母乳喂养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以来到我院就诊并待产的280名孕妇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孕妇在孕期对其进行产前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宣教,比较两组孕妇最终的自然分娩率以及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经干预后其分娩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组的孕妇对医嘱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及纯母乳喂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孕妇孕期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可显著提高孕妇对孕婴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医嘱的依从性,而且还可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有效提高了孕婴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其对孕妇在孕期、产时及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896例,其中446例参加过孕妇学校培训为实验组,未参加学期培训4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剖宫产率("P<0.05")、经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及母乳分泌时间.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初乳分泌比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结论 孕期健康教育能降低分娩手术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超霞  刘春丽 《中外医疗》2009,28(14):86-86
目的探讨导乐式分娩对产时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医院行导乐式分娩的80例孕产妇为实验组,以2005年9月至2006年09月非导乐式分娩的80例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将2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导乐式分娩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卒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常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式分娩能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提高产时质量。  相似文献   

11.
苏果  张美玲  张宁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63-1066,106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晚期分娩孕妇614例为观察组,分4组:A组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B组为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组;C组为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组(包括B组);D组为第三次及四次剖宫产分娩组。选择无剖宫产史晚期分娩孕妇376例为对照组,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E组)和首次剖宫产组(F组)。将A组与B组,A组与E组,C、D组与F组配对比较,对母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2组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会阴切开率较E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与F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C组(P<0.01),C组和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亦显著小于D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过严格评估、筛选,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实施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妊娠37周以上(排除具有剖宫产指征)临产孕妇个性化产前健康宣教联合胎心监护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并发症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在孕妇学校接受全程健康教育课程的200例孕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入院待产、未接受孕妇学校培训的孕妇2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的分娩方式选择差异和产科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率、剖宫产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并发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产前健康宣教有利于孕妇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能降低剖宫产率、产科及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硬膜外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妇90例,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分娩,观察组45例采用无痛分娩。观察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可缩短总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1月-2007年12月106 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 组第 1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 2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5.
杨桂香 《河北医学》2013,(11):1639-164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产期系统健康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有针对性的从新乡市医药站职工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人院分娩的孕妇300例,随机抽取定期产前检查并自愿接受孕产期系统健康教育的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只接受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巨大儿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从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巨大儿及产时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产妇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减少巨大儿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时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对产时和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以及产褥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与同期190例正常妊娠经阴道和剖宫产分娩对照研究,以观察两组产时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以及产褥病率情况.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以及经阴道分娩与对照组相比产时和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如发现肌瘤宜尽量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3例具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与选择再次剖宫产组240例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病、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进行对照。结果:323例中83例选择阴道试产,占25.70%(83/323),其中7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7.95%(73/83),试产失败10例,占12.05%(10/83),再次选择剖宫产240例,占74.30%(240/323)。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与RCS组比较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平均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均未并发产褥病。结论:严格把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可比再次剖宫产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杨秋惠 《中外医疗》2010,29(6):29-29,31
目的分析我院58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孕妇5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3名为头盆不称(38.97%)、社会因素(20.86%)、胎膜早破(11.89%)。产后出血17例,新生儿窒息16例,新生儿肺炎10例。结论为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有关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健康教育,为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以消除恐惧,增强信心。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剖宫产指征,合理使用产科技术,重视产程的观察、产程处理,提高质量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