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高发地区,每年因肝硬化死亡的人数高达数十万.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虽然肝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的确定性治疗方法,但当前我们正处在供肝严重匮乏的年代,且肝移植治疗费用昂贵,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肝性门静脉高压症大多是由于肝硬化进程中肝内阻力不断增加所致,而肝内外血管异常新生是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之一.目前研究认为肝纤维化肝硬化造成的广泛肝血管病变是促进门静脉高压症演进的主要原因.Apelin/APJ在血管再生中作用关键,该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当前研究热点,而新近研究显示apelin/APJ信号通路在肝硬化模型中参与纤维化和血管异常新生,就此问题研究探讨,以期探索门静脉高压症有效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率为13例(81.3%)。随访时间8个月-2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再出血1例(7.7%)。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并不复杂、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的大国,每年因肝炎及血吸虫病所致肝硬化的新发病例有数十万之众,其中至少有一半将发生门静脉高压症[1]。我们于1995年1月~2004年6月采用肝动脉鞘剥脱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5例,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5年1月~2004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早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活化状态,证实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本实验采用胆道结扎离断制备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组织病理学、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评估肝纤维化、炎症、和门静脉压力.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PC-αⅠ、α-SMA、TGFβ1及PDGF基因的转录和mTOR信号通路标志物P70S6K和磷酸化的P70S6K(P-P70S6K)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胆道结扎离断3周后,P-P70S6K表达量明显增高而总蛋白P70S6K无显著差异,同时HSCs和胆管细胞活化增殖显著,肝脏促纤维化基因明显上调,间质胶原合成增加.结论 mTOR/P70S6K信号通路主要以磷酸化功能状态参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阻断该通路可能成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我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的大国 ,每年因肝炎及血吸虫病所致肝硬化的新发病例有数十万之众 ,其中至少有一半将发生门静脉高压症。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 ,进入 90年代以来 ,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率又开始上升 ,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寻求外科治疗。上个世纪 5 0、6 0年代 ,在长江流域地区开展的群众性消灭血吸虫病运动中 ,以脾切除为基本术式的断流手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对大宗病例的随访表明 ,术后 10年生存率达 90 %以上 ,复发出血率仅为 7 5 % ,而且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良好。因此对于血吸虫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来说 ,同国外经验一样 ,H…  相似文献   

6.
小儿门脉高压症与成人病例不同点在于病因的不同 ,成人病例绝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造成。而小儿病例肝前型占很大比重 ,根据笔者统计肝前型占47.9%。其形成的原因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血栓、和门静脉外在性压迫等 ,其中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为最多见 ;肝内型除可见肝炎后肝硬化外 ,先天性肝纤维化亦是常见原因之一。此外 ,在小儿肝后性Chiari- Budd综合征也可见到。无论是那一种类型门脉高压症 ,其对小儿造成的病理性损害都是脾大 ,脾机能亢进和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 ,脾机能亢进直接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的地区,罹患肝炎后随之而来的肝硬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第十四大死因,肝硬化越来越不被看做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有着显著临床症状进行分期的一组全身性疾病[1]。门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的结局之一,同时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在我国肝炎后肝硬化已成门脉高压症最主要的病因,门静脉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门静脉血流量和入肝阻力。肝硬化时入肝阻力增加是发生门脉高压的始动因子,而门静脉血流的增加是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对此类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是安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且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改良Sugiura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 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72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率为99%。随访时间6个月至9年,平均随访4年1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再出血率为35。结论 本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令人满意,其操作并不复杂,不失为一种值得和便于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resonanceangio graphy ,MRA)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门静脉系统及肝动脉血管成像 ,以评价MRA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1月期间 ,对 3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11例 ,年龄 15~ 76岁。肝炎后肝硬化 30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3例 ,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 2例。根据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 :A级 16例 ,B级 15例 ,C级 4例。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 ,…  相似文献   

11.
肝炎后肝硬化通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后者常致脾功能亢进(脾亢).对于同时伴有脾亢的患者,是否联合行脾脏切除,目前尚存在争议.持保脾观点的一方认为,脾切除后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机会和肝肿瘤的发生,同时会增加门静脉系统并发血栓的风险.而主张切脾的一方认为,联合脾切除作为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除了能降低门静脉压...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或血流量异常增多所致的、以门静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内阻力增高及全身和内脏血流量增加。Benoit认为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肝内阻力增高起60%的作用,内脏血流量增加起40%的作用。 尽管对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但仍未被确切阐明。在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中,肝内阻力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其后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在维持和加重门静脉高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临床技术操作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镇  裘法祖 《腹部外科》2003,16(2):123-126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 ,发生淤滞 ,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等。本症分肝内和肝外两型 ,前者占95 %以上。肝内型又可分为窦前阻塞(血吸虫性肝硬化 )和窦后阻塞 (肝炎后肝硬化 )。肝外型主要为门静脉主干的血栓形成或其先天性畸型 (闭锁、狭窄、海绵窦样病变 )。正常门静脉压力在 13~ 2 4cmH2 O ,平均值为 18cmH2 O。门静脉高压症时 ,压力大都增至 3 0~ 5 0cmH2 O ;门静脉压力不超过 12mmHg时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很少破裂出血。一、临床…  相似文献   

14.
郑磊  罗蒙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31(4):254-256,F000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类由慢性肝病逐渐加重形成的疾病,其中慢性肝脏结构的改变为门静脉高压症发展的起始因素。随着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增高,脾脏和肠系膜的血管广泛扩张,进而形成肝外高动力循环,加剧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和发展。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研究不仅涉及肝脏生物学本身的研究,而且包括血管生物学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如今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后肝硬化病人肝脏血流灌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肝脏阻抗血流图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检测肝血流阻抗改变,同时用Doppler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阻抗血流图表明,和对照XEG相比,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肝动脉、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明显下降,总肝灌注量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门静脉向肝灌注增加,肝动态的向肝灌注无显著改变。Doppler测定表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直径增加,血流量增加,但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别;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术前无差别。结论:肝硬化病人肝动脉、门静脉向肝有效血流灌注都降低,肝脏总血流量下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增加大部分病人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但对肝动脉的向肝灌注无显著影响;肝脏阻抗血流图作为反映肝脏动态血流灌注的无创性检查,对于评价肝硬化病人的肝脏血流及评价手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视门静脉高压症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术式选择是否合理(特别是第一次手术),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由于PHT的病因、肝脏代偿能力、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不尽相同,正确地评估并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PHT手术效果的关键。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门静脉高压症术式的选择。1PHT病因与术式选择术前详细而正确地了解PHT患者的病因。区分肝性、肝前性和肝后性PHT;对肝硬化PHT患者应鉴别是血吸虫性还是肝炎后肝硬化;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PHT患者应作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及HBV-DNA和HCV-RNA测定。明确PHT的病因有…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PHT)被认为是由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星状细胞(HSC失调导致肝内血管阻力增加所致,此外肝外血液动力学变化对PHT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维持作用。PHT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阻碍了肝硬化患者有效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当前肝硬化PHT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存在着高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血症[1],而且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血中前列环素的含量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2]。消炎痛作为前列环素合成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前列环素的合成,可能对门静脉压力有影响。考虑到消炎痛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作用,我们选用消炎痛栓,经肛门给药,观察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4年2月至1998年10月入我科手术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5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7±11)岁;男20例,…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内型、肝前型和肝后型三种 ,其临床表现既有相同之处 ,又各具自身的特点 ;其诊断方法既有其同规律可循 ,又要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去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病史和临床表现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必要的仪器辅助检查则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指标。1 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包括肝炎后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等 ,以前者为多见 [1] 。其诊断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1 内镜检查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手段 ,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呈蓝色、青色或白色 ,蛇形纡曲或串球状、结节状隆起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道多次手术同时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估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胆道多次手术同时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胆道多次手术同时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按照Child-Pugh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4例.肝硬化原因:胆汁性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