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MRCP检查,并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CP对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结石诊断准确率为95.2%,此技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结论:MRCP可无创性地显示胆道系统,有助于胆源性胰腺炎是否行胆总管探查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检查发现总胆红素、ALT升高及部分患者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疑有胆总管病变,施行MRCP检查。结果 19例发现有胆道病变,诊断率达76%(19/25),明显高于B超的36%(9/25)。结论 在胆源性胰腺炎后行胆囊切除术前行MRCP检查,可避免胆总管结石的遗漏或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在决定胆道探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间两阶段胆源性胰腺炎行胆道探查的病例资料 :1995~ 1999年 46例无MRCP检查 ,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管扩张 ;2 0 0 0~ 2 0 0 2年 3 0例术前经MRCP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管扩张或胆总管下段狭窄。结果 第一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显示无结石 ,无胆总管下段梗阻或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2 8例 (60 .9% ) ;第二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显示无结石 ,无胆总管下段梗阻或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7例 (2 3 .3 % )。第二阶段经MRCP指导的胆道探查阴性率较第一阶段明显为低 (P <0 .0 5 )。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应严格掌握胆道探查指征 ,术前MRCP检查可显著降低术中胆总管探查阴性率 ,MRCP有助于判断胆源性胰腺炎是否需行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1例,其中非梗阻性57例,先采用非手术治疗,2w后行延期胆道手术,均治愈;梗阻性24例先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3~4w后延期行胆道手术,均治愈。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6例,其中非梗阻型16例,先行非手术治疗,3~4w后延期行胆道手术,均治愈;梗阻性10例,行急诊手术4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6例。4例中1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霉菌感染、胰瘘等并发症,经清创引流+抗霉菌感染处理而治愈,余3例均治愈;另6例4w后延期行胆道手术治愈。结论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因分型而治可靠可行;内镜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价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并探讨其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照观察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53例,比较其保守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别.结果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其余121例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较.保守治疗后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组和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NPBM)组的TB、ALT、AST、ALP、GGT都明显降低,其中ALT、AST、GGT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组的ALT、AST和GGT都高于NP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胆胰管道系统成像技术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指由胆道疾病(结石、蛔虫、乳头狭窄等)诱发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主要机制是因胰胆管排空不畅和压力升高,胆汁向胰管反流,从而引起AP,结石是该病的主要原因[1].内镜因其在胆道系统的独特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安徽省立医院自1999年8月至2006年12月共行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1719例,近二年应用该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2例,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对35例临床拟诊胆道梗阻并均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将MRCP影像资料与ERCP进行对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为ERCP检查证实.结果:MRCP成功率为100%,MRCP图像与ERCP极其相似,依据MRCP图像可以作出与ERCP基本一致的诊断.对胆道梗阻的部位诊断正确率达91.4%,定性诊断正确率达80.6%.MRCP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略逊于ERCP,有时不能显示胰管及其分支.对ERCP失败或显示不全的病例,MRCP可获得有价值的诊断信息.结论: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方面具有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等优点,而且具有与ERCP相同的诊断价值,在许多方面可取代ERCP.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74例非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先行非手术治疗,2 w后行延期胆道手术,除1例死于暴发性胰腺炎外,其余均治愈;55例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亦先行非手术治疗,其中51例在3~4 w后行延期手术,1例并发暴发性胰腺炎和2例并发急性腹膜炎行急诊手术,54例治愈.结论:由活动性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急性发作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MRCP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MRCP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术前行MRCP检查,并均接受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手术,术中再进行胆道穿刺造影,将两者所显示的胆管扩张程度,形态和胆胰管合流异常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显示胆总管囊性扩张17例,其余9例为梭形扩张,肝内、外胆管显像与术中胆道造影一致,7例显示出胰胆管合流异常,显示率26.9%,术中造影24例显示胰胆管合流异常,显示率92.3%,结论 MRCP可作为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MRCP�Թ����Ի������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行MRCP扫描。对MRCP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率可达100%;对胆道结石大多能明确诊断。对胆管炎性狭窄,胰腺炎可以进行诊断,但有一部分病例可误诊为胆管占位,胰腺占位,对胆管癌及壶腹癌诊断较可靠。结论 MRCP能判断梗阻性黄疸的具体梗阻部位,根据影像特征基本可以推断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1.
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一大病因。尽管当前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诊疗指南,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有一些棘手或容易忽视的问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影像学上发现结石或胆泥的证据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至正常3倍或以上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当病因不明时,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甚至诊断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该当作为补充性的诊断工具。胆总管梗阻或急性胆管炎是早期ERCP的指征,尚无证据表明早期预防性胰支架置入能否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预后,对于无条件做ERCP或ERCP失败的病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可作为有效的替代方法。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或疑似胆源性感染的病人,需立即开始抗菌治疗。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应在住院期间接受胆囊切除术,重型病人需待临床一般情况稳定后择期手术。即使已行胆囊切除术,仍然存在胰腺炎复发的风险。优化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建立完善的临床干预流程,降低复发率是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对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先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再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进行序贯治疗。结果5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十二指肠镜治疗,46例取石成功,5例因结石无法取出而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38例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待胰腺炎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正常或接近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例因腹痛及感染症状未缓解行开腹手术。87例行LC,4例中转开腹,83例成功,其中5例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9例随访0.3~3年,平均1.9年,无远期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结论先采用MRCP明确结石位置,再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最后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序贯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持续性胆总管结石的预测指标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近10年内治疗13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中,30例经胆道造影或胆总管探查确诊胆总管结石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B超下胆总管直径(common bile duct,CBD...  相似文献   

14.
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一大病因。尽管当前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诊疗指南,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有一些棘手或容易忽视的问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影像学上发现结石或胆泥的证据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至正常3倍或以上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当病因不明时,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甚至诊断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该当作为补充性的诊断工具。胆总管梗阻或急性胆管炎是早期ERCP的指征,尚无证据表明早期预防性胰支架置入能否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预后,对于无条件做ERCP或ERCP失败的病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可作为有效的替代方法。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或疑似胆源性感染的病人,需立即开始抗菌治疗。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应在住院期间接受胆囊切除术,重型病人需待临床一般情况稳定后择期手术。即使已行胆囊切除术,仍然存在胰腺炎复发的风险。优化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建立完善的临床干预流程,降低复发率是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胆源性胰腺炎指各种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包括胆道系统结石等引起的胆石性胰腺炎和胆胰合流异常、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引起的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和学者建议行胆囊切除术。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仍发生胰腺炎。随着胆胰外科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和其他胆胰汇合部疾病,内镜下胆胰分流等手段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多样,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多思考胆囊以外病因,行胆囊切除应理性,应遵循个体化诊治原则进而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2000年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77例。结果 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69例,均予早期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均获得痊愈。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例,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胰腺坏死,感染,均予以手术引流,痊愈4例。死亡4例。结论 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有胆道梗阻者应当早期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可获得良好预后。对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出现坏死感染者应当及时手术引流,但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腺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胰腺炎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PCP)的图像相比较。结果 对所得的196段胰胆管MRCP图像进行分析,17段显影不清(敏感度为91%),14段显影不准确(准确率为92%)。MRCP成像对轻微狭窄或扩张的胆胰管显示不具特征性,只有2例由于人工伪影造成MRCP显影不满意。结论 MRCP与ERCP对胰腺炎的诊断有相同的应用价值。在患者不能耐受ERCP检查或ERCP检查失败的情况下,MRCP可代替ERCP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胆源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病因上的一种常见类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58例胆源性胰腺炎。先采用MRCP明确结石位置.再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最后行LC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序贯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9.
胆道系统与周围器官关系密切,上承肝脏,下接胰腺和十二指肠,这些脏器的疾病常受胆道系统的影响。胆道梗阻、结石和肿瘤常累及肝脏,壶腹部(包括胆胰汇合部)的结石和肿瘤引起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以往认为胆源性胰腺炎大多是胆囊小结石继发胆管结石所致,所以行胆囊切除治疗胆源性胰腺炎,但笔者临床中发现大部分胆源性胰腺炎,切除含结石胆囊后仍复发,因此可能存在其他病因,而胆胰汇合部是其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胆源性胰腺炎围手术期胰胆管的监测及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源性胰腺炎或伴有胰胆管梗阻 ,一旦确诊 ,急诊或早期手术 ,已为人们所公认 [1 ] 。但围手术期对胰胆管的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理甚为重要 ,稍有疏忽或认识不足 ,易促使胰腺及胰周继发性感染 ,使得病情加重或“反弹”而转向重型化 ,甚至危及生命。 1 98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本院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78例 ,围手术期加强了对胰胆管的监测 ,及对并发症的处理 ,提高了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78例 ,男 38例 ,女 4 0例 ,年龄 5岁~ 83岁 ,平均 4 7岁。胰胆管并发症 1 4例 ,其中胆道损伤2例 ,胆漏 8例 ,胆道梗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