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PV16最易导致宫颈鳞癌,HPV18最易导致宫颈腺癌。HPV16/18致癌机制主要是通过病毒基因组中致癌蛋白E6,E7与抑癌基因p53和pRb结合,E6抑制p53的活性,E7灭活Rb基因的活性,致肿瘤发生。常用的HPV检测方法有原位杂交法(ISH)、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针对HPV16/18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综述HPV16/18型和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PV16最易导致宫颈鳞癌,HPV18最易导致宫颈腺癌。HPV16/18致癌机制主要是通过病毒基因组中致癌蛋白E6,E7与抑癌基因p53和pRb结合,E6抑制p53的活性,E7灭活Rb基因的活性,致肿瘤发生。常用的HPV检测方法有原位杂交法(ISH)、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针对HPV16/18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综述HPV16/18型和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PV16E6小干扰RNA(siRNA)与宫颈癌CaSki细胞中E6、p53、p21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应用化学合成针对HPV16E6的siRNA借脂质体转染CaSki细胞,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6siRNA转染前后细胞中HPV16E6、p53、p2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转染24h,E6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时间点p53、p21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48h,E6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53、p21蛋白表达相应升高。结论 HPV16E6siRNA能特异、高效地沉默宫颈癌细胞E6mRNA的表达,减少对野生型p53的降解,恢复p53蛋白的功能活性。RNA干扰(RNAi)技术可为HPV感染相关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特异性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新型HPV卵黄抗体(HPV-IgY)能否对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起到预防作用。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中HPV18整合基因的表达情况;检测HPV-IgY对宫颈癌细胞系Caski HPV18 E6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表达;通过RNAi技术检测干扰p53后HPV-IgY对Cask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宫颈癌Hela、Caski细胞系中HPV18的E6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HcerEpic。HPV-IgY能明显抑制Caski细胞系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降低细胞内E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p53表达。干扰Caski细胞p53后,HPV-IgY对Caski细胞抑制作用减弱。结论:HPV卵黄抗体(HPV-IgY)有明显的抑癌活性,有望成为抗HPV感染及预防宫颈癌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5.
siRNA对宫颈癌细胞系 HPV16 E6基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并筛选出最有效的HIV16 E6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a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宫颈癌细胞中HIV16 E6基因表达的长期影响,探讨E6基因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HIV感染及宫颈癌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 构建Hairpin siRNA质粒,稳定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鉴定转染细胞中的质粒DNA,通过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HPV16 E6mRNA表达,采用Westem-blot检测p53、p21等蛋白的变化。MTT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SiHa细胞转染siRNA后细胞增殖曲线。结果 HIV16 E6A hairpin 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宫颈癌SiHa细胞,可以在细胞内长期表达siRNA,有效抑制细胞内HIV16 E6基因的表达。E6A siRNA能抑制细胞生长,作用持续达4个月以上。结论 利用siRNA表达载体抑制整合在细胞中的外源HIV E6病毒癌基因可能是治疗HIV感染和宫颈癌的一种新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16 E6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株中p6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从SiHa中扩增出带酶切位点的HPV16 E6的片段,将HPV16 E6基因片段克隆到p3×flag-CMV-Myc-24真核表达载体上,通过脂质体转染入宫颈癌细胞株后,W estern blot检测p63α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HPV16 E6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宫颈癌SiHa和Caski细胞株中,p63α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危型HPV E6能够抑制p63α的表达,提示p63α与HPV E6的相互作用在子宫颈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原癌蛋白致癌的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基因编码的原癌蛋白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原因,其致癌机制主要与p53,pRb有关,还与端粒酶激活、干扰素调控因子3、E6靶蛋白1、p21、组蛋白脱乙酰脂酶以及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p16^INK4A与HPV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持续感染宫颈后,通过其基因产物干扰正常的细胞周期调节,导致细胞的连续增殖与恶性转化。p16^INK4A基因产物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由于HPVE7蛋白阻断了p16^INK4A的细胞周期调节级联,因此在HR—HPV感染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出现p16^INK4A过表达。p16^INK4A与HPV联合监测将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基因编码的原癌蛋白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原因.其致癌机制主要与p53、pRb有关,还与端粒酶激活、干扰素调控因子3、E6靶蛋白1、p21、组蛋白脱乙酰脂酶以及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持续感染宫颈后,通过其基因产物干扰正常的细胞周期调节,导致细胞的连续增殖与恶性转化.p16INK4A基因产物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由于HPV E7蛋白阻断了p16INK4A的细胞周期调节级联,因此在HR-HPV感染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出现p16INK4A过表达.p16INK4A与HPV联合监测将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HPV16 DNA E6载量和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病情进展的关系,并比较维、汉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收集妇科门诊就诊的HPV16感染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各个级别宫颈病变妇女的宫颈组织和脱离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PV16 DNA E6载量,免疫组化法检测HPV16 E6蛋白表达。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中,炎症组、CIN1、CIN2~3、鳞癌组4组的HPV16 E6 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0.33,P=0.001;H=37.37,P=0.001)。CIN2~3组中,维吾尔族的HPV16 E6 DNA载量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6,P=0.023)。汉族和维吾尔族中,炎症组、CIN1、CIN2~3、鳞癌组4组的HPV16 E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01;χ~2=44.71,P=0.001);HPV16 E6蛋白表达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炎症、CIN1、CIN2~3中,HPV16 E6 DNA载量和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宫颈癌中HPV16 E6 DNA载量和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维吾尔族CIN2~3患者的HPV16 E6 DNA载量高于汉族CIN2~3患者,E6基因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可能有更重要作用,HPV16 E6 DNA载量可成为预测和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HPV16早期基因E6/E7的反义重组质粒,探讨其对SiHa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HPV16E6/E7基因片段反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并转染SiHa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SiHa细胞E6、E7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E6/E7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携带HPV16E6/E7基因反义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该质粒后,SiHa细胞E6、E7基因的mRNA和蛋白均明显下调;转染后细胞凋亡率为(59.3±11.3)%,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9.4±1.8)%]和未转染组[(2.1±0.4)%](P<0.05)。结论:反义HPV16E6/E7基因可下调宫颈癌细胞中E6/E7癌基因的表达,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 E2蛋白在病毒的转录和复制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氨基端转录活化结构域、羧基端DNA结合域以及可变的铰链区组成。HPV E2基因的突变或整合和致癌机制有关。HPV E2蛋白能抑制E6和E7蛋白表达,HPV整合常在E2基因处发生断裂缺失,而E2基因的缺失导致E6和E7蛋白的过表达。就有关HPV E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为HPV E2蛋白在致癌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后,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的增殖、HPV16、HPV18E6 mRNA、TERT mRNA水平以及对于p21、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CdR干预宫颈癌Hela、Siha、C33A细胞株7 d后,采用CCK8检测三种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HPV16、HPV18 E6以及TERT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21和p53蛋白表达。结果随着5-Aza-CdR浓度的增加,Hela、Siha、C33A细胞的增殖抑制随之增强,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5-Aza-CdR对于C33A、Hela、Siha、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0.3%、61.9%、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去甲基化后,Siha细胞HPV16E6和Hela细胞HPV18 E6水平呈下降趋势,Hela、Siha、C33A细胞TERT mRN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去甲基化后宫颈癌Siha、Hela和C33A细胞中p53和p2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5-Aza-CdR可能通过激活p53、p21信号通路抑制TERT mRNA水平,进而通过抑制HPVE6水平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p16基因是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16基因失活导致肿瘤的发生,其失活机制主要为甲基化、缺失及突变。宫颈癌是妇女常见肿瘤之一,发生机制尚不清楚。p16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p16基因的失活及P16的表达很复杂,p16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有研究发现p16基因在宫颈癌发展中主要的失活形式是启动子甲基化,失活率随病情恶化而增加;而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癌和CIN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是罕见事件,表现为过表达,几乎所有HPV阳性宫颈癌中p16表达阳性。为此对p16基因与宫颈癌、CI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p53基因蛋白及HPV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p53基因蛋白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样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对象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E)4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SD)41例、原位癌(CIS)37例、早期浸润癌(MIC)31例、大细胞非角化型浸润癌(IC)40例共计190例手术切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凋亡细胞的检出使用TDT-mediateddUTP-biotinnickendlabeling(TUNEL)方法,p53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方法,HPV16、18型E6DNA感染使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TUNEL标记率从NE到CIS组呈现有意义地减少(P<0.01);在SD、CIS组,p53基因蛋白超表达者TUNEL标记率呈现有意义的低值(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与细胞凋亡、p53基因蛋白表达未呈现直接的相关性改变.结论细胞凋亡参与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过程,其与p53基因蛋白超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D-葡聚糖在宫颈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β-D-葡聚糖对宫颈癌细胞CaSki、HeLa和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伤口愈合试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HPV16 E6/E7、HPV18 E6/E7、p53和p2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p53、波形蛋白、p21蛋白表达水平。以宫颈癌CaSki细胞为研究对象,在雌性BALB/c小鼠皮下注射成瘤,验证β-D-葡聚糖在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β-D-葡聚糖对不同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对CaSki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对SiHa细胞作用72h后表现为促进增殖作用(P<0.05)。β-D-葡聚糖对CaSki、HeLa和SiHa细胞的迁移都有抑制作用(P<0.05)。β-D-葡聚糖对CaSki、SiHa的细胞周期有调节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P<0.05),但对HeLa细胞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β-D...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Notch1及HPV16 E6/E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Notch1受体和人乳头瘤病毒16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5例宫颈癌标本中Notch1受体及HPV16E6/E7蛋白的表达,以34例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Notch1及HPV16E6/E7表达的差异,并分析Notch1与HPV16E6/E7表达的关系。结果 Notch1蛋白在细胞胞浆、胞核及胞膜中表达,HPV16E6/E7在细胞核中表达。从对照组到CIN组到宫颈癌组,Notch1及HPV16E6/E7的表达均逐渐增强(P〈0.01)。Notch1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不同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在宫颈癌组中Notch1与HPV16E6/E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Notch1表达与HPV16E6/E7感染可能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18是宫颈癌中最常见的基因型 HPV16,18的癌基因E6,E7的表达产物是宫颈癌肿瘤细胞的永恒表型。由于宫颈癌肿瘤细胞有强阳性病毒抗原表达,故认为宫颈癌适合进行免疫治疗。研究中15例Ⅳ期宫颈癌患者经PCR—ELASA分析,12例检测出HPV16,3例检测出HPV18。将自体单核细胞衍生而来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加载重组HPV16E7或HPV18E7癌蛋白制成疫苗,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致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首要启动因素 ,90 %以上的宫颈癌组织携带高危HPVDNA ,其中HPV16型占6 0 %以上。HPV编码 6~ 8个早期蛋白 (E1~E8)和 2个晚期蛋白 (L1~L2 ) ,其中E5、E6和E7是其致癌的关键。E5蛋白 :HPV16E5蛋白分布于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细胞膜上 ,能与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刺激细胞增殖 ,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 R)、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PDGF Rβ)和集落刺激因子I受体 (CSF 1R)。E5蛋白可使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MHC I)分子滞留于高尔基体 ,从而干扰病毒抗原的递呈 ,是HPV建立持续性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