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高发性、难治性疾病,目前一般认为抑郁症的病机核心在于“肝气郁结”。本文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提出阳气不足(不振)是抑郁症的基础病机的新观点。先从阳气与抑郁症发病及诸症密切相关入手,再从阳气与气血津精、肝气郁结关系等方面论述了阳气不足(不振)致神、形、行俱颓,从而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是抑郁症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张金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抑郁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记录和整理张金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抑郁症的医案,并结合中医典籍及现代文献研究,从柴胡桂枝汤所主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及其方义探微分析总结张金生教授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张金生教授认为,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多与少阳阳气不足相关,并认为少阳阳气虚弱、营卫气血失和是抑郁症发病之本,三焦气化失司,病理产物痰饮、瘀血阻滞为致病之标,主张以和解少阳、调畅气血为主要治法,兼顾开窍化痰、活血化瘀。而少阳阳气虚弱、营卫不和也是柴胡桂枝汤证的病机关键,与抑郁症病机符合,因此张教授临证选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抑郁症。所附医案,张教授辨为心胆阳虚、气血失和,治疗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张金生教授治疗抑郁症,紧扣"少阳阳气不足、营卫气血失和"的病机,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以和少阳、畅气机、调营卫、化痰浊,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思路,并总结经验。[方法] 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诊疗方案,总结抑郁症不同时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抑郁症的病因是七情所伤,“肝郁脾虚,心营不足”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治疗则应以“疏肝理气解郁、补心益脾安神”的治法为核心,借鉴现代医学的分期诊疗方法,并配合西药治疗,可收获良好疗效。本案中患者症状是典型的肝郁脾虚、心营不足,以“疏肝健脾养心”为基础治疗,最终收获良效。[结论] 以疏肝健脾养心法结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确有疗效,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李跃华教授运用自拟方剂欣悦5号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肾阴不足、心火虚亢,治疗当以滋阴补肾、平调阴阳为法,常以欣悦5号加减化裁,获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抑郁症中医病机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抑郁症群体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抑郁症的中医病机。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通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归纳基本证候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阐述抑郁症的病机规律。结果抑郁症病在心(脑)肝,涉及五脏,以神气郁结为主,实多虚少。实为气郁、痰湿、火热、络阻,虚为气阴不足、血亏,少见阳虚,在心肝多实,在脾肾偏虚。常见6证: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心脾两虚、湿浊中阻,心肝气郁、痰浊阻滞,心肝气郁、经络不和,心肾两亏、气滞络痹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结论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是中医病机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比较客观、真实,可与传统方法互补。   相似文献   

6.
中医古代文献无抑郁症这一病名,但与抑郁症临床表现相类似的记载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等病中。基于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文献统计分析,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抑郁症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肝失疏泄、思伤脾,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证型主要为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  相似文献   

7.
中医古籍并无"抑郁症"之病名,因此,现代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甚不统一。抑郁症之病,抑郁乃其主要临床症状,但多数研究者却将以抑郁为病因的疾病归于抑郁症之中。"癫证"、"百合病""、脏躁""、奔豚""、失眠"、"健忘"、"郁证(情志抑郁类)"等中医病证,尽管在其发病过程中出现有类似抑郁症的症状,而其所以出现之病机并未证明与抑郁症发作病机相同。中国古代疾病中,与抑郁症主证最相似的疾病之描述,乃公元前541年医和为晋平公诊断之惑疾,其病机为肾不藏精,心肾不交。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临床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有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性功能减退等躯体症状,其发病主要由于思虑过度引起的,中医认为,抑郁症的病位主要在肝,但文章认为其病位与脾亦有密切关系,脾失健运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不足,以及心失所养、心脾两虚从而加重抑郁状态,文章旨在探讨脾失健运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学对抑郁症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3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思路、原则、特色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对今后深入研究的几点建议,为今后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情感性精神疾病,一般中医多从肝论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中医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气机不畅,气机升降失常,故治疗常以调畅气机为主要目的。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气机郁滞的一方面,也有阳气受损的一方面,且阳气受损往往是诱发气机不畅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抑郁症是阳气受损后出现的一种"神滞"状态,其发生、发展与阳气密切相关,作者从"阳气者,精则养神""神不足则悲"出发,探讨抑郁症从阳论治的理论基础,为抑郁症的治疗寻求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分为燥热内结型、气机郁滞型、血虚肠燥型、气虚不运型、阴寒凝滞型。运用辨证施护理论,从生活、饮食、心理及用药等其他方面进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西医的功能性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病证结合选取3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肝郁气滞证16例,肝郁脾虚证14例。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对照。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组及对照组的抑郁状态;采用EHSA检测各组血清BDNF水平。结果肝郁气滞证组、肝郁脾虚证组患者血清BDNF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肝郁脾虚证组患者血清BDNF值低于肝郁气滞证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值在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提示BDNF对抑郁症的中医辩证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逐渐提高,然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肿瘤本身所造成的痛苦和经济压力等不同程度地给患者带来各种心理负担,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李佩文教授认为在疾病早期,肝郁气滞是基础;术后化疗及内分泌治疗阶段,肾气不足是关键;疾病晚期是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是根本。在治疗方面,李佩文教授主张分期论治和"疏肝为基础,补肾为根本"的辨治思路,文中从病因病机和治疗两大方面对乳腺癌相关郁证的诊疗思路进行论述,以期更好的传承李佩文教授的学术观念,为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肝气郁结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而抑郁症表现的情志抑郁往往并非由肝气郁结所致,多种迟滞症状是由于脾失健运,清阳不升,神机失养导致的。在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过程中,应当注意将情志抑郁作为辨病要点,而非辨证要点,不能简单地将情志抑郁归结为肝气郁滞而忽略脾虚的核心作用。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且脾虚是病机关键,贯穿抑郁症发病始终,故抑郁症的治疗当更注重从中焦论治,治肝实脾,且健脾重于疏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相似文献   

16.
郁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更年期抑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医治疗郁病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王晓燕教授认为郁病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但不能以此统诸证,临床兼气虚气陷、阳郁阳虚、气机逆乱者多见,论治不能执泥于肝郁一证。在详辨病机的同时,注重病因施治,强调医患共同参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按HAM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②按中医疗效指数评估临床疗效,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较好疗效,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特发性疲劳的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候。方法现况调查方法收集专病门诊268例特发性疲劳患者,分析其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结果证候要素共有8个,由高至低依次为气滞、气虚、火热、阴虚、血虚、阳虚、痰、血瘀。主要证候有气滞化火兼气虚162例,气机郁滞兼气虚84例、气阴两虚气滞化火83例,为主要证候组合类型,其他证候组合有气滞化火气虚痰阻、痰热郁滞兼气虚、气滞痰郁化火、气滞兼气(阳)虚、气滞化火气虚血瘀等。结论特发性疲劳临床以气滞、气虚与火热为主要证候要素,气滞化火兼气虚及气机郁滞兼气虚为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19.
揭示女性冠心病辨证构成特征,为中医防治女性冠心病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期刊文献数据库中近15年具有明确诊疗记录的冠心病病例报道,提取性别、年龄、中医证候和病性进行整理。分别统计分析男性、女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病性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居首位,其次为胸阳不振、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病性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气滞;其中49岁以下患者中居前列的是气滞血瘀、气滞心胸、胸阳不振和心血瘀阻,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49~60岁中肝肾阴虚出现最多,病性以阴虚为首;60岁以上患者中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首,病性主要为血瘀、气虚。男性患者以痰瘀互结证为主,血瘀、气滞居病性前2位。结论 冠心病中医辨证构成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辨证构成存在自身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辨证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陆雯艳  余超 《中医学报》2021,36(5):1010-1012
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主要由大肠传导失司、腑气不通所致。本病与"六郁"密切相关,针对气郁、火郁、食郁、湿郁、血郁、痰郁,单兆伟提出了以"理气开郁通腑"为治疗大法:"气郁"治以疏肝行气,予柴胡疏肝散联合六磨汤加减开郁;"火郁"治以泻热降浊,予麻子仁丸加减开郁;"食郁"治以消食导滞,予保和丸合调味承气汤加减开郁;"湿郁"治以运脾化湿,予枳实导滞丸合三仁汤加减开郁;"血郁"治以化瘀通络,予桃核承气汤合丹参饮加减开郁;"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热邪炼液而成,其余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