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行L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氧化应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切胆时(T2),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T1)(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气管拔管时(T3),对照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 h(T5)和12 h(T6),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h(T4)(P < 0.05);T4、T5和T6时点,观察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数字分级评分(NRS)的动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T5时点,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低于T1时点(P < 0.05),且观察组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48)。结论 在酮咯酸氨丁三醇基础上辅以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纠正LC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紊乱,控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纳布啡组(D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DN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同时静脉注射纳布啡0.20 mg/kg。观察麻醉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4)和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和拔管时间,用数字分级评分(NRS)评估拔管后0.5 h(T6)、4.0 h(T7)、8.0 h(T8)和24.0 h(T9)的疼痛情况,记录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T1时点比较,D组T2~T5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P < 0.05),DN组T2~T5时点MAP和HR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N组T2~T5时点MAP明显低于D组,HR明显慢于D组(P < 0.05),T6~T9时点NRS明显较D组低(P < 0.05),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较D组少(P < 0.05),补救镇痛率明显较D组低(P < 0.05)。结论 在鼻内镜手术中使用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对苏醒及拔管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镜室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144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4例患者分成A组(利多卡因组)、B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组)、C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和D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每组36例。该研究为随机对照单盲试验。全部入组患者入室后,予以鼻导管给氧,按分组实施麻醉后,完成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各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电子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T2)、操作5 min(T3)、操作结束时(T4)和出室时(T5)各时点的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并记录各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待患者清醒后,行患者舒适度和术者操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4组患者全部完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4组患者T2和T3时点与T0时点HR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1.15和19.63,P < 0.05),Bonferroni检验显示,C组T2和T3时点与T0时点HR的差值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患者T2时点与T0时点SpO2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9.58,P = 0.023),Bonferroni检验显示,D组T2时点与T0时点SpO2的差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患者T2和T3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65和21.31,P < 0.05),Bonferroni检验显示,A组T2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及D组T3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术者操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2.77和53.94,P < 0.01),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方案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更能达到无痛苦效果,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易发生呼吸抑制,患者舒适度及术者操作满意度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在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传统光学喉镜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以及呛咳程度、血流动力学和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插管后1 min(T1)和5 min(T2)患者心率(HR)、无创收缩压(SBP)和无创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 < 0.05),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 < 0.05),口腔出血、咽喉部损伤和气道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提高肥胖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缓解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组(U组,n = 30)和传统方法组(C组,n = 30),均于术前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5 min,并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年龄65~80岁,体重45~80 kg,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U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将1%利多卡因3 mL注入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之间的筋膜间隙。记录入室时(T0)、纤维支气管镜进口腔前(T1)、纤维支气管镜进声门即刻(T2)和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的舒适度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U组T2时点MAP明显降低,HR减慢(P < 0.05),检查过程中,舒适度评分明显降低,补救例数明显减少,且恶心呕吐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可有效阻滞喉上神经,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表面麻醉效果,减轻检查操作时导致的应激反应,术后会发生声音嘶哑,但不影响患者舒适度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神经阻滞方式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的镇痛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该院114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排除1例脱落病例,最终纳入113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 = 57)和B组(n = 56)。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阻滞,A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B组采用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和免疫反应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毕(T1)和术后24 h(T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CD8+水平均较术前(T0)明显升高(P < 0.05);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较T0时点明显降低(P < 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 <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 < 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轻,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反比通气(IRV)应用于硬质气管镜诊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无痛硬质气管镜诊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IRV组)和B组(对照组),均行常频喷射通气,A组吸呼比2∶1,B组吸呼比1∶2,余呼吸参数两组设置相同(喷射氧浓度100%,喷射频率20次/min,驱动压0.05~0.15 MPa)。比较T0(麻醉前)、T1(操作开始后10 min)、T2(操作开始后20 min)和T3(操作开始后30 min)时点患者的动脉血气[包括: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达到理想呼吸幅度时的呼吸机驱动压,以及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95%、术中低氧血症(SpO2 < 90%)和循环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机驱动压低于B组,SpO2 < 95%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患者T1、T2和T3时点的PaO2高于T0时点,两组患者T2和T3时点的HR和MAP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各时点HR、MAP、PaO2、pH和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RV应用于硬质气管镜诊疗,可有效降低驱动压,减少气压伤发生的风险,同时可改善氧合,且不会造成CO2蓄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充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对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 = 32)和气管插管组(T组,n = 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针吸活检时(T4)、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血流动力力学变化;记录插入免充喉罩/气管插管后(P1)、活检镜置入后(P2)和拔出活检镜后(P3)的气道峰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阿片类药物和顺式阿曲库铵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组T2和T5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P2时点,T组气道峰压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大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拔管躁动发生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免充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EBUS-TBN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是围手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综合体温保护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温保护组(T组)和体温保护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D组),每组30例。C组常规体温保护,T组和T-D组综合体温保护;T-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手术开始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鼻咽温度;于T0、术后2 h(T6)、24 h(T7)和48 h(T8)时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水平;记录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期质量指标。结果 与T0比较,C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明显升高(P < 0.05)。与T0时点比较,C组、T组和T-D组T6、T7和T8时点CD3+和NK cell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C组在T6、T7和T8时点,T组和T-D组在T6和T7时点,CD4+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6和T7时点CD3+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和T7时点,CD4+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T7和T8时点,NK cell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采用体温保护措施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温稳定,减少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PH)的发生,并有效提高患者苏醒期质量,减轻免疫抑制程度,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静脉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镇静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7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利多卡因组(L组)和丙泊酚+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31例。L组镇静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泵注,P组以相同方式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1.5 mg/kg和舒芬太尼0.1 μg/kg,患者改良警觉 / 镇静评分(MOAA/S) > 3分或尝试内镜进镜失败,根据情况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胃镜插入时(T3)、退镜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和总量、完全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和T4时点的HR较T1时点慢,MAP较T1时点低(P < 0.05)。L组各时间点HR、MAP和SpO2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00.08±14.69)和(118.07±27.35)mg]、追加剂量[(73.54±36.34)和(127.52±92.24)mg]、总量[(166.04±27.17)和(244.30±95.05)mg]及平均用量[(5.86±2.67)和(7.44±1.80)mg/(kg·h)]均明显少于P组(P < 0.05)。L组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3.24±1.04)和(4.76±0.99)min](P < 0.05)。L组低血压、低氧血症、丙泊酚注射痛和呛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P组(P < 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咽喉部疼痛和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超声胃镜检查中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镜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A0时各项应激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A1、A2、A3时,观察组各项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能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和麻醉药物用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不同麻醉方式,并研究舒适化儿童支气管镜的临床使用方案.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原河南省省立医院)2018年8月-2021年7月满足支气管镜检查和BAL临床适应证的住院患儿9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年龄1~3岁,各45例.观察组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神经阻滞在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术的老年单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n=30),给予0.4%罗哌卡因40 mL;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组(RD组,n=30),给予0.4%罗哌卡因40 mL和地塞米松10 mg。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 h、12 h、24 h、48 h镇痛泵使用总量。结果 R组和RD组的麻醉阻滞完全率分别达到90.0%和93.3%(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搬动患肢时的VAS评分,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患者麻醉后15 min搬动患肢时的VAS评分显著大于RD组[(4.8±0.6)分vs(2.8±0.5)分,P<0.001],RD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镇痛泵药液的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8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小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组予以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础情况(包括检查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呛咳情况)和镇静满意率,记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T1)、检查开始即刻(T2)、检查开始后1 min (T3)、检查开始后5 min (T4)和检查结束即刻(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15.14±2.03)和(18.26±2.65) min](P<0.05),呛咳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33)和(2.86±0.47)分](P<0.05);两组患儿一次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静满意率为97.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应用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107例,均符合行电子支气管镜术指征,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患儿在行电子支气管镜术的过程中,均给予心电监护、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痛镇静。对照组以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浅程度指导用药;观察组持续行BIS监测,根据BIS监测数值判断麻醉深浅程度并指导用药。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操作结束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呛咳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_1、T_2时间点Sp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因低氧血症导致的操作中断、引起二次进镜操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在丙泊酚药物用量上,观察组也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危重症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术中,BIS监测能够有效监测患儿的麻醉深浅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儿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电子支气管镜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叠加式高频喷射通气(SHF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联合间断手控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12月80例该院行硬质气管镜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方式分为SHFJV与HFJV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1)、插管时(T_2)、机械通气10 min (T_3)、机械通气20 min (T_4)、术毕(T_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T_1、T_3、T_4、T_5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酸碱度(pH)、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术中不良事件(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恶性心律失常、气道痉挛、是否中止手术)。结果硬质气管镜诊疗期间,两组患者T_2时点HR、MAP与T_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_3、T_4和T_5时点MAP较T_1时点明显下降(P 0.05),T_3和T_4时点pH和PaO_2/FiO_2较T_1时点明显下降,PaCO_2较T_1时点明显上升(P 0.05);组间比较,SHFJV组T_3、T_4和T_5时点pH和PaO_2/FiO_2明显较高,PaCO_2明显较低(P 0.05),HFJV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较高(P 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SHFJV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技术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行肩胛骨骨折择期手术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分为3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G组),全麻联合臂丛阻滞55例(B组),全麻联合臂丛+胸神经阻滞53例(S组)。其中S组分为3个亚组:胸椎旁阻滞19例(S1组),竖脊肌阻滞16例(S2组),椎板阻滞18例(S3组)。分析术中舒芬太尼追加剂量、苏醒室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和追加镇痛药物需求率。结果:在术中追加舒芬太尼用量、苏醒室中VAS评分和追加镇痛需求率方面,S组最低,B组和S组显著低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S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肩胛骨骨折手术中,胸神经阻滞可以在全麻联合臂丛阻滞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3种胸神经阻滞技术镇痛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