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回顾分析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轻型病例24例(轻型组),发生脓毒症5例;重型病例19例(重型组),发生脓毒症17例,分析患者的病情程度、APACHEII评分、脓毒症持续时间、预后与发生脓毒症的关系。结果,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重型组高于轻型组,脓毒症发生率重型组高于轻型组,重型组脓毒症持续时间长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积极防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的发生,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对降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30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发病特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对3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好转4例,占13.3%,均为重型肝炎早期患者;恶化26例,占86.7%,其中重型肝炎早期1例,中期8例,晚期17例,死亡2例.结论: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期与胰腺发生率有关;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易误诊、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救治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3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仅16例患者表现为腹痛,28例患者治疗无效或死亡。结论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症状常不典型,对肝功能突然恶化需检测血淀粉酶和/或影像学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善得定联合大黄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善得定、生大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展为急性重型胰腺炎;治疗组0例患者发展为急性重型胰腺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血尿淀粉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善得定联合生大黄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能够有效的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桂芳  唐芬  陈瑞玲 《华夏医学》2009,22(4):647-65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42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资料,对10例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发生率为2.35%.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70%.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期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有关,晚期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可由于胆道系统损害、激素和利尿剂的使用而诱发.血清高胆红素、低白蛋白水平、PTA显著下降的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高;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如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则预后不良.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病死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并发感染性休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9例,均并发感染性休克,根据病情选择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并发感染性休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律过快、尿量下降、血尿淀粉酶浓度下降等,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理化指标异常情况均有所缓解。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复杂,若并发感染性休克,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控制病情发展,并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灌注治疗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行动脉灌注的重症胰腺炎病例为治疗组,24例行静脉滴注的重症胰腺炎病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诊断明确后行动脉灌注。结果:治疗组在临床体征消失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动脉灌注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慢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法与预防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的7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75例患者中55例患者经过内科对症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饮食改善,临床症状好转.20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腹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对慢性胰腺炎疾病的治疗一般先内科治疗,对反复发作或症状逐渐加重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此外,患者日常预防保健也对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是肝移植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病例依病情表现可分为轻型、重型两类,其中重型者病情常迅速进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差1。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共施行肝移植术52例次,其中5例患者于术后围手术期(术后2周内)发生急性胰腺炎,其中轻型4例,重型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情轻、病程较短 ,治疗 1周左右病情多有明显好转 ,几乎无死亡病例。而急性重症胰腺炎 (出血坏死型 ) ,病情严重凶险 ,而且发展迅速 ,并发症多 ,虽经积极的内外科治疗 ,至少要数周才能恢复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并迅速出现休克、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 ,病死率极高。为此 ,正确判断急性胰腺炎的轻重程度 ,对其治疗和预后的估计非常重要。Ranson于 1974年提出急性胰腺炎轻型和重型的区别标准及预后的估计 ,并几经修改后 ,以 11项指标来判断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相关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49例高脂血症相关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415例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GSAP),就发病初的情况、并发症、预后和复发等进行比较。结果:高脂血症相关性SPA占SPA发病总数的9.4%,发病年龄较GSAP年轻(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且发病时血淀粉酶增高不明显(P<0.01)。49例患者中,41例伴有程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与GSAP相比,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胰性脑病和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几率均显著增加。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脂血症相关性SAP患者接受血液滤过治疗几率增加(P<0.01)。两组总体预后和随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脂血症相关性SAP患者继发性糖尿病发生率较GSAP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脂血症相关性SAP在发病情况、并发症和治疗等方面,与GSAP相比有自身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高脂血症相关性SA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SAP患者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VDBP含量.其中SAP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7,14天采集血清,正常对照组采血1次.结果:入院后第1及第7天,SAP患者血清V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SAP组中,发生器官功能不全者血清VDBP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者(P<0.05).结论:VDBP在SAP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降低,且与较差预后相关,提示VDBP可能作为判断SAP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琦  周力  袁艺  刘文红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3):222-223,226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时的血脂水平及探讨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方法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测定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 35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Ⅰ级 15例 ,Ⅱ级 17例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 (TG)水平。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 ,均有血脂升高 ,随着病情明显好转 ,高脂血症逐渐恢复正常。MAP患者于发病后第 1周TC为 (4 11± 2 78)mmol/L ,TG为 (2 2 9± 1 5 1)mmol/L ;SAPⅠ级患者于发病后第 4周TC为 (4 2 4± 2 79)mmol/L ,TG为 (2 13± 1 32 )mmol/L。而预后较差的患者高脂血症未得到恢复 ,SAPⅡ级患者于发病后第 4周TC为 (10 96± 5 88)mmol/L ,TG为 (7 91± 3 95 )mmol/L。结论 :急性胰腺炎易并发高脂血症 ,而持续的高脂血症能加重胰腺炎症 ,可能是致命预后的一项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例,所有患者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BP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小便量、APACHEⅡ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CBP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及血淀粉酶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尿量增多,逐渐正常。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24h〈48h。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龄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2007年我们两院收治的61对老龄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除手术治疗和胰腺假性囊肿外,胆源性病因、住院时间、入院后48hAPACHEⅡ评分、胰腺坏死与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慢性并存病在2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龄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组的特征是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低、住院时间长和胰腺坏死、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发,如伴有慢性并存病则预后不良,相对胆源性病例预后较好,其与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活87例,死亡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天血脂水平。对比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年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病程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后次日TC、TG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而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翟磊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01-403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方法 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法对患者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变化,对患者的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APACHE Ⅱ评分、氧合指数以及呼吸频率进行观察。并对治疗中12、24 h和治疗后12 h的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APACHE Ⅱ评分、血肌酐、总胆红素、血淀粉酶、血尿素氮以及CRP进行测定。 结果 在30例患者中,27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并出院,3例患者死亡,住院时间与病死率分别为(14.1±5.5)d和10%。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以及过程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均好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均好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降低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预后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年1月至201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住院的46例SLE并发胰腺炎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SLE并发胰腺炎的发生率为0.88%(46/5233),男女比例为7:39,平均年龄(33±13)岁;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的比例为20:3(分别为40例和6例)。SLE并发胰腺炎时多系统受累明显,急性胰腺炎多发生于SLE活动期。SLE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1.0%(17/21)出现高TG血症,且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患者T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0.023)。SLE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37.5%(15/40),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缓解病情。仅有5例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1周之内出现急性胰腺炎,多数病情较轻。合并感染是SLE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叭)。SLE并慢性胰腺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以腹痛、黄疸、胰腺密度不均和胰腺肿大常见。1例患者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为SLE的首发表现。结论SLE并发急性胰腺炎更常见且更严重,病死率较高。伴发的高TG血症可能诱发或加重急性胰腺炎。治疗SLE并急性胰腺炎应积极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合并感染是SLE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18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全部治愈,平均住院10 d;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平均住院19 d,其中1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而死亡。结论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和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轻症内科治疗效果好,不留后遗症。重症病情凶险,预后差,强调早期诊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新喋呤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胰腺炎患者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重症组,测定发病当天及第4天、第8天、第14天患者血清新喋呤含量,记录APACHE Ⅱ评分,分析新喋呤水平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关系。结果: 重症胰腺炎发病第8天和第14天新喋呤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1和P<0.001),其值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组发病第8天和第14天新喋呤水平亦均高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存活组(P<0.05和P<0.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动态检测新喋呤水平可能有助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