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农村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鄂南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状况,为COP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鄂南农村居民1883例进行调查,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COPD总患病率为9.88%,男性为13.68%、女性6.46%,男性高于女性(χ2=27.48,P<0.00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χ2=79.22,P<0.001).早期患者占68.82%,COPD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占61.83%,COPD诊断率为28.50%.[结论]该地区COPD患病率较高,COPD诊断率较低.肺功能检测对COP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56例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均给予止咳、化痰、吸氧、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应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峰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PEF、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可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流速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等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总控制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 FEV1/FVC、 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型药剂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改善尘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2广西工人医院住院治疗尘肺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联合无创BiPAP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治疗。8周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变,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查指标为: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同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EV1/FVC、FEV1%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尘肺COPD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后肺功能测定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40例Ⅰ级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静态与6 min步行试验(6MWT)、心肺运动试验(CPET)后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深吸气量(IC)、最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50%肺容积呼气流速(FEF50)、75%肺容积呼气流速(FEF75)、最大通气量(MVV).对静态及两种不同方式的运动试验后各肺功能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组静态FEV/FVC< 70%,FEVl%为(80.30±13.60)%,FEVt、MMEF、FEF50、FEF75低于对照组(P<0.05);6MWD[ (495.0±47.6)m]与对照组[(537.0±62.8)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运动分钟通气量[(51.45±12.73)L/min]、最大摄氧量(VO2)[( 19.25±4.03) ml/(kg·min)]和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16.37±3.06)ml/(kg·min)]低于对照组[(69.75±13.10) L/min、(24.20±3.56) ml/(kg·min)、(20.40±5.90) ml/(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MWT后FVC、FEV1、IC、FEF75、FEV1%与静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后FVC、FEV1、IC、FEF75、FEV1%、PEF50、MMEF与静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对照组静态与6MWT、CPET后各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O2与运动前后FEV1变化呈正相关(r=0.60,P< 0.01).结论 运动负荷后肺功能测定在评价COPD患者早期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的临床特征,为ACO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东阳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气流受限患者4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CO组222例,支气管哮喘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128例。收集3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分析比较3组患者肺功能受损情况、气道炎症水平、年化急性加重次数状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3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其中ACO组男女比例为1.24∶1,哮喘组为1.12∶1,COPD组为1.42∶1。3组患者年龄、职业、哮喘史、COPD史、过敏史、吸烟史、空气污染暴露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首发症状、肺部听诊特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比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与COPD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O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显著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组与COPD组患者FEV1%、FEV1/FVC、DLCO/VA水平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诱导痰细胞总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ACO组和COPD组,且ACO组显著低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显著高于ACO组和COPD组,且ACO组显著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组患者年化急性加重次数显著高于哮喘组和COPD组,且COPD组显著高于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O临床特征相对复杂,更接近于COPD患者,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ACO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测定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结果]老年COPD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老年男性吸烟组患COPD(15.6%)高于非吸烟组(P<0.01);吸烟指数>300的老年男性COPD高于吸烟指数≤300组(P<0.05)。[结论]温州市老年人COPD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者COPD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吸烟量增多而增加,老年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长期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率、肺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和痰中病原菌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中,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罗红霉素150mg,每日1次口服)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允许吸氧、口服稳定剂量的茶碱、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6个月。记录研究期间患者发生COPD急性加重的频率和程度,测量入选时和结束时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血清C反应蛋白和观察期间的痰培养。结果 92例患者完成研究,共发生COPD急性加重90人次,治疗组28人次,对照组62人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7人发生2次以上急性加重,对照组17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急性发作6人次,对照组12人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EV1占预计值%在发生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48.8±12.0)%]比没有发生急性加重者([56.3±12.6)%]更低(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FEV1占预计值%分别为(54.3±12.4)%和(53.7±13.1)%,血清C反应蛋白分别为5.1(2.9,6.8)mg/L和4.5(3.0,7.0)mg/L,较对照组无改善,两组痰培养在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减少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的6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凝血状态相关指标。结果(1)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舒利迭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PEF%、FEV1%、PLT、FIB、D-二聚体水平等项目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舒利迭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凝血状态的改善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精度超声肺功能仪与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评估儿童肺功能的差异性,研究术前超声肺功能仪检测对肺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预测评估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8例肺癌拟行开胸肺切除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超声肺功能检测仪和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测,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功能正常组(91例)、肺功能轻度异常组(35例)和肺功能重度异常组(32例)。(1)比较两种肺功能仪获取的肺通气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流量(FEF%pred)、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pred);(2)根据3组术后发生PPC情况再将患者分为PPC组和无PPC组,比较两组超声肺功能各指标的异同;分析术前超声波肺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北省南部(鄂南)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鄂南农村居民1883人进行调查,并进行体检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共检出COPD患者186例,总患病率为9.88%,病例中男性占13.68%,女性占6.46%,男性高于女性(X2=27.48,P〈0.001)。随年龄增高患病率逐渐上升(X2=79.22,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吸烟、做饭频率、用生物燃料做饭、家族史、14岁以前经常咳嗽、体重指数降低、近5年房屋装修等9项因素与COPD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吸烟、做饭频率、家族史、14岁以前经常咳嗽为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鄂南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湖北省保康县农村中小学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远均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67-2368
目的了解湖北省保康县农村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规定,采集58份农村中小学校水样进行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中突出的是细菌学指标,总硬度和浑浊度等,乡镇中心学校与村级小学之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康县农村中小学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应予以解决,使农村中小学生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农村供水水质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了解湖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方法」对湖北省4个县共47个农村供水点「地面水10个(集中式供水8个,分散式供水2个),地下水37个(集中式供水24个,分散供水13个)」水质进行了监测,根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进行评价。「结果部分以地面水为水源的水厂季节性投加消毒剂,大部分以地水为水源的水厂全年未投加消毒剂。  相似文献   

14.
1982-2002年湖北省居民膳食结构的迁移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湖北省1982—2002年城乡居民营养状态、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变化。方法:以1982—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湖北地区的960名住户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年来我省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维生素A、B1、B2和钙、铁、锌、硒缺乏,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食盐摄入高等仍未解决,同时又出现了脂肪摄入偏高、碳水化物摄入不足等新的问题。结论:我省营养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在农村地区,应受到政府部门和营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城乡孕妇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湖北省部分地区孕妇膳食营养现状,为制定符合湖北省实际情况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湖北省城乡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孕妇血样测定营养生化指标,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各类食物摄入量较丰富。农村孕妇奶类的摄入远远低于城市孕妇,粮谷类、蔬菜类的摄入较城市高,城市孕妇的水果类、大豆类、畜禽肉类、鱼虾蟹贝类食物摄入量高于农村孕妇。能量和各营养素平均摄入量总体达到RNI或AI的要求,但在部分孕妇中仍存在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明显不足的情况。营养生化指标中血清锌缺乏率最高(51.52%),尤其是农村地区。孕妇贫血患病率为35.50%,农村(50.74%)显著高于城市(13.68%)(χ2=33.5333,P<0.0001)。结论:湖北省孕妇膳食结构中食物种类多样,城市孕妇各类食物摄取都比较充足,农村孕妇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仍存在相对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地区医疗机构门诊合理用药处方指标现状。方法: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合理用药指标,对湖北省农村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研究。结果:单张处方平均用药数为2.52种,抗生素使用率为33.38%,含激素处方比例为6.09%,含针剂处方比例为50%,处方通用名使用率为56.61%,基本药物使用率为71.75%o,处方平均药品费用为42元。结论:湖北省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现状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干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8个县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522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2χ检验法、非参数检验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前进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孕妇产前检查率为84.7%,住院分娩率54.8%,剖宫产率10.7%,产后访视率53.3%,与湖北省城市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生育活产儿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是农民、是否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结论:湖北省城乡孕产妇保健状况差异较大,农村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明显低于产前检查率,与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劳动力人口的主观疲劳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改编的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对湖北省3 234名城乡劳动力进行调查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结果被调查人群的主观疲劳率为82.1%,疲劳者与非疲劳者在居住地、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类型、慢性病、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湖北省劳动力人口的主观疲劳率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引起关注,疲劳和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对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提高补偿比例、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对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影响。方法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湖北省城乡不同年龄居民为调查对象,共3738人。以现场测定身高、体重、空腹血脂水平为主要诊断指标,确定超重/肥胖、高脂血症患病状况。结果全省城乡居民超重率男性为25.0%,女性为26.3%;肥胖率男性为7.1%,女性为6.6%。湖北省城乡低体重、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居民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分别为0.77mmol/L、0.98mmol/L、1.33mmol/L、1.6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分别为1.45mmol/L、1.43mmol/L、1.31mmol/L、1.18mmol/L,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54mmol/L、3.88mmol/L、4.19mmol/L、4.31mmol/L,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5%、9.7%、25.8%、45.5%;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居民为3.2%、8.1%、21.7%、14.3%,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分别为8.8%、10.1%、26.0%、47.1%。全省城乡居民超重率女性高于男性,肥胖率男性略高于女性。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而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而下降。结论高脂血症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而上升,超重、肥胖居民的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