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察了1990─1992年本院住院的188例肝硬化及慢性肝炎的血清透明质酸,其中肝硬化(HLC)组68例,慢活肝伴早期肝硬化组42例,慢活肝(CAH)组40例,慢迁肝(CPH)组38例,正常健康人9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提示HLC组、慢活肝伴早期肝硬化组、CAH组分别为604±421.31、385±201.78、201±39.86μg/L,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P<0.001、P<0.01),而C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步检测HYP、ADA、GST、白蛋白、A/G发现其对早期肝硬化诊断阳性率不如HA,故认为HA对诊断早期肝硬化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结果显示: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慢活肝与肝硬化两组之间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当肝细胞损伤明显、ALT高于正常时,则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可反映慢性肝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透明质酸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对慢性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正常人,慢迁肝,慢活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慢迁肝组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值较正常人组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活肝组及肝硬化组透明质酸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和慢迁肝组,肝硬化组与慢活肝组相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清透明质酸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胡梅  阎荣 《医学争鸣》1989,10(1):50-53
肝穿活检确诊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130例,其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61.5%,其中急性肝炎为84.8%,慢迁肝为67.6%,慢活肝为35.5%,重症肝炎为45.4%,肝硬化为62.5%。将病理诊断作为依据,结合症状、体征、肝功、免疫学检查改变,归纳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可作为临床分型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2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活组织检查,并与临床做了对照分析。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误差率为44%;其中ASC符合率最高,仅23.08%,肝癌及肝硬化符合率最高为75%及73.3%;其他依次为慢活肝58.82%,慢迁肝炎55.2%%,急性肝炎55.56%。表明肝功能,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6例慢活肝.慢迁肝和肝硬化患者,以DANS-CI 荧光聚酰胺薄膜层析进行血浆10种游离氨基酸定量测定,HBV-M 和肝功能检测.其中26例作了肝活检病理学验证。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为慢活肝、慢迁肝和肝硬化患者,其血浆BCAA/AAA 分子比值均下降,其中(?)氨酸/酪氨酸分子比值的下降更有意义,健康人组为6.6,慢活肝、慢迁肝和肝硬化3组分别为3.0、1.7和2.3,均比对照组为低.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这3组各自有相关性氨基酸浓度的改变,为今后选测氨基酸诊断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及乳酸脱氢酶(LDH)测定,其中急肝100例,重症肝12例,慢活肝8例,慢迁肝16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发现:各组与对照组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表明:TBA测定可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可作为划分慢活肝与慢迁肝的重要指标。PA、LDH能真实反映各型肝炎早期肝细胞损害程度,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与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重叠感染曾有文献提示,但其临床特征、重症肝炎(重肝)发病情况以及转归未见有报道。本科自2002年11月-2004年4月收治45例慢活肝、肝硬化与戊肝重叠感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各类肝病的Ⅳ型胶原值,分析其在各类病中的变化关系及慢性肝炎的疗效监测。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值。结果:Ⅳ型胶原在生黄疸型肝炎(AH)组与正常(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迁肝(CPH)组、慢活肝(CAH)组显著高于N组(P〈0.01);肝硬化(LC)组显著高于CPH组和CAH组(P〈0.05)。结论:血清Ⅳ型胶原 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肝纤维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结果发现,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6.6%,其中,急性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最低(23.8%),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为44.8%;HBsAg阳性首次发病的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仅为11.2%(2/18);临床诊断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仅为病理检出的25.7%(9/35);肝炎患者中脾肿大,凝血酶元时间延长、A/G值<1.2、抗HBcIgM阳性可作为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的重要指标。这些对提高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50例丙型肝炎(其中丙型38例,丙、乙型重叠感染12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现丙型肝炎在我科占住院肝炎患者的29.98%,多与手术、输血密切相关,临床表现较轻,发生黄疸者较少,易反复、慢性化。丙型肝炎与丙、乙型重叠感染比较,后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更易转为慢性及发展成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对393例慢性乙肝,7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为①HBeAg(+),HBV-DNA检出率85.8%;②HBeAb(+),HBV-DNA检出率25.9%;③e系统均(-),HBV-DNA检出率29.0%。①与②、①与③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HBeAg和HBV-DNA密切相关,都是HBV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的指标。部分HBeAg(-)/HBeAb(+)、HBV-DNA(+)可能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志杰  李大章 《海南医学》1995,6(3):170-171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肝功能异常的216份血清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研究,152人(70.37%)被检测出不同型别的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其中甲型59人(27.31%)、乙型100人(46.30%)、丙型30人(13.89%)、丁型36人(16.67%)、成型20人(9.26%);另64人未检出上述任何标志,为未定型。阳性病人中73人(48.03%)为混合感染。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现已证实的五型病毒性肝炎海南岛南部地区均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3例经临床与肝活检病理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美国Abbott试剂盒检测甲肝IgM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及其IgM抗体;同时用英国“NOCTCH”试剂盒检测Delta抗原、总抗体及IgM抗体。发现甲肝病毒感染2例(4%);乙肝病毒感染最多,27例(51%);丙肝病毒次之,21例(39%);丁型肝炎病毒1例(2%);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CMV病毒所致各1例。  相似文献   

15.
检测4196例血清抗—HCV,包括现症患者521例,献血员4109例,单采浆献血员180例,医职业暴露106例。抗—HCV 阳性率分别为4.99%,0.10%,11.00%和0.94%。抗—HCV 阳性者均有输血、使用血制品、抽血、静注或肌注史。强调严格挑选献血员,严格器械灭活消毒工作,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以防止 HCV 感染。  相似文献   

16.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上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7.
各型病毒性肝炎一氧化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紫外分光度计比色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所有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较正常人高。急性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与感染病原型无关,与血清ALT及TBil无明显相关。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中,晚期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血清ALT、TBil值呈正相关,与PLD、LH,PCⅢ水平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正常人和108例各类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并与血清前胶原肽(PIIIP)组比较。结果表明:血清HA较灵敏地随肝病的演变而变化,随病程发展升高幅度不相同,有助于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反映肝损害、预示肝硬化上比PIIIP灵敏。  相似文献   

19.
应用ELISA抗体滴度测定法对20例含戊型肝炎病毒IgG型抗体(抗-HEV-IgG)阳性的健康献血员及50例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戊肝)病人血清进行了抗-HEV-IgG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健康献血员与急性戊肝病人血清抗-HEV-IgG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22和1121(P<0.01)。当抗-HEVIgG抗体滴度>140时,对诊断急性戊肝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雌二醇和地塞米松调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θ抗原(HBeAg)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10~(-6)mol/L雌二醇和10~(-6) mol/L地塞米松都能增加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人体肝癌细胞株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雌二醇的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未发现该两类激素之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作者对乙型肝炎(乙肝)发病与性激素的关系及乙肝疫苗生产途径的设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