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体力活动强度人群的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农村心血管病监测区35~64岁的男女共1197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体力活动强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体力活动能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患病率和体重指数,并可能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提示通过体力活动能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水平,从而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高校高知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浙江师范大学高知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校149名高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高校高知人员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应加强多方面工作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居民社会经济状况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居民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干预的重点人群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7年及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社会经济状况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性的社会经济状况指标优于女性。调整年龄、职业性体力活动、休闲体力活动和饮酒后,SES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仍有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地区的影响较大,其关联在男女不同。结论 社会经济状况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重要影响因子,对社会经济状况好的女性施加干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990—1992年广西心血管病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1990 ̄1992年广西随机抽样10个有代表性的市、县死因调查资料,分析广西心血管病的死亡状况。广西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约20987人,占死亡总数7.83%。城市以急性心肌梗塞和其他冠心病为主;农村以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塞为主。并对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 "在某单位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为该人群心血管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体检的35~59岁人员,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评价,分析结果。结果该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体重异常除外)平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男性高于女性;危险因素暴露率以血脂异常和体重异常为主,男性分别为58.2%、70.3%,女性分别为36.9%、32.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各年龄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平均水平男性(55~59岁组除外)均低于参考平均危险,女性均高于参考平均危险;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几乎均为极低危(95.3%),无高危和极高危。结论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 "方法简便,能较准确地反映群体危险度,检出高危个体,为心血管病群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心血管病有计划有规模的人群试点防治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增加,而且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渐升高,政府将防治人群心血管病作为政策出台,使科研、临床、流行病工作者有了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在  相似文献   

7.
科技工作者心血管病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科技工作者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尤其是肥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笔者对799例在职及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陆璐  李红  黄若酩  廖静岚  徐幽琼 《中国校医》2023,(3):196-199+223
目的 了解福州市台江区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情况,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2019年国家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共有15 283名35~75岁常住居民纳入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对象有完整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利用SPSS软件分析心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福州市台江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和吸烟率分别为52.31%、27.06%、19.53%、47.37%和12.10%。有79.51%成年人具有≥1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50.51%的成年人存在2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和吸烟率高于女性,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呈现升高的趋势(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408,95%CI:0.369~0.451)出现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低于男性,而随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大学教职工胆石症的患病粗率。研究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胆石症的防治及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提供依据。方法将2002年11月-2003年3月武汉大学教职工的体检资料中相关检查项目完整并符合要求的3729例进行分析研究,数据用SPSS统计程序包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该校胆石症的患病粗率男女分别为13.66%和14.9%,无显著性差异,总患病粗率14.4%。胆石症检出率在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超重肥胖组、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胆石症检出率高于正常和空腹血糖升高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当糖尿病并存高脂血症或超重肥胖。则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老龄、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与胆石症明显相关,尤其是多因素并存时,致病性显著增加。因此。加强心血管病危险的控制,将大大减少胆石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的全国心血管病监测点(中牟县)35~7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2017-2019年中牟县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调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7 100名35~75岁居民,检出心血管病高危者1 699名,检出率为23.51%,标化率为18.76%。高危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和BMI的升高而上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0.001)。4种高危类型中,血压高型检出率最高(17.13%),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史型和患病风险高型的检出率分别为4.52%、3.72%和3.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是至少一种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类型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中牟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及规范化管...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村发达地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发达地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5个镇所有35岁以上常住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并对其中5个村居民进行血脂检测。结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超重、腰臀比过大、心血管病家族史和体力活动过轻的百分率分别为25.50%、20.20%、22.25%、37.55%、21.95%和31.36%;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性别、饮酒、超重、腰臀比过大、心血管病家族史、体力活动过轻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干预,以降低居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对北京市通州区35~75岁常住居民开展心血管病高危筛查工作,包括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以及问卷调查,描述高危检出和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病高危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通州区共2 546例对象纳入研究,高危检出率为19.95%,标化率为16.98%。男性高危检出率高于女性(P=0.001),高危检出率随着研究对象年龄增加和BMI升高均呈现上升趋势(P均<0.001),吸烟与饮酒者高危检出率较高(P均<0.001),教育水平高降低高危风险(P<0.001),离异或丧偶者高危检出率高于正常婚姻状况者和未婚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超重和肥胖、吸烟、饮酒、离异或丧偶为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较高的教育水平为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心血管病防治基础较好,关键策略在控制体重、控烟限酒,重点关注高龄...  相似文献   

13.
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 60年代末 ,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 ,据专家预测这种趋势在 2 0 2 0年达到高峰。这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的 2 0年中 ,将会有大量的人被心血管病夺去生命。常熟市属江苏经济发达地区 ,近十年来的死因统计表明 ,心血管病死亡数超过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 ,了解我市心血管病的流行特点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为今后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即按地理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的聚集程度,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于2003年9月对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不同年龄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除TC、TG、HDL-C外,其余指标差异显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峰值均在45~55岁之间,不同性别间危险因素水平(除DBP和TC外)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差异显著,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应加强对这一层次人群的宣传教育,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11省市队列研究中35~64岁男女两性27016人基线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血清TG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TG分布存在地区间差异,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2.3倍;(2)男性TG水平高于女性(P<0.001);(3)高TG血症为我国临床高脂血症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型;(4)多因素分析显示男女两性TG水平与总胆固醇(TC)、体质指数(BMI)、血糖(GLU)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育锻炼负相关;(5)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高TG血症患者中有聚集现象。结论 TG与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有关联,可作为多种危险因子的标志。多数高TG血症的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异常,提示高TG血症患者可能处于心血管病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朝鲜族与汉族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方法:1997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延边地区朝鲜族、汉族中学生1122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分别为1.00、1.07mmol/L,空腹血糖分别为4.64、3.36mmol/L,重度肥胖率分别为9.4%、3.1%。女性甘油三酯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分别为0.82、0.75mmol/L,空腹血糖分别为4.86、3.36mmol/L,舒张压分别为72.9、70.5mmHg,肥胖率分别为18.3%、10.8%。朝鲜族肥胖组,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皆高于正常体重组。汉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肥胖组皆高于正常体重组。血糖对朝鲜族的血压的影响较大,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汉族血压的影响较大。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心血管病危害因素分布有差异,应用青少年提早进行心务管病危险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朝鲜族与汉族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方法]1997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延边地区朝鲜族、汉族中学生1122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分别为1.00、1.07、mmol/L,空腹血糖分别为4.64、3.36mmol/L,重度肥胖率分别为9.4%、3.1%.女性甘油三酯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分别为0.82、0.75mmol/L,空腹血糖分别为4.86、3.36mmol/L,舒张压分别为72.9、70.5mmHg,肥胖率分别为18.3%、10.8%.朝鲜族肥胖组,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皆高于正常体重组.汉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肥胖组皆高于正常体重组.血糖对朝鲜族的血压的影响较大,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汉族血压的影响较大.[结论]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有差异,应对青少年提早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舟山渔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我们对舟山地区自然人群中的渔民在1994年和1998年前后二次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S)、体重指数(BMI)以及人群中的高血清总胆固醇现患率、低HDL-C现患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及吸烟率的状况。其结果显示,1998年男性SBP、DBP、TC、BMI及FBS水平较1994年明显上升(P<0.01);女性DBP、TC、BMI及FBS水平同样较1994年有明显升高;1998年男、女高血清总胆固醇现患率、超重率明显高于1994年;男性中吸烟率也明显高于1994年。提示该地区四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总趋势是上升了,应加强人群防治工作,以控制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本科2013年5月由某事业单位组织的2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率及生活习惯与疾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210例体检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46.67%)、肥胖(45.24%)、高血脂(32.86%)、高血糖(18.10%);体检者对生活习惯及疾病知识不了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戒烟限酒(64.76%)、健康膳食(62.38%)、自我锻炼(61.43%)、心血管病知识(53.81%)。结论不良生活习惯是体检者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从而保障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体重指数与心血管病几大生物学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12755名中年(35~59岁)男女人群中高血压、高血清胆固醇(高TC)、高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低HDLC)及其个体聚集性与体重指数(BMI)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人群中高血压、高TC、高血糖及低HDLC的现患率均随BMI上升而明显升高;此四种高危因素中,具有至少一种和同时具有至少二种的个体在人群中所占百分比亦随BMI上升而明显升高,且后者上升的速度远大于前者。此结果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表明超重和肥胖伴随着其它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恶化。BMI对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具有重要价值,可用于检出心血管病高危个体和人群,以便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