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三英  王勇芳  陈泳如 《护理研究》2008,22(28):2547-2549
[目的]探讨不同药膳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高脂饲料以乙醇和四氯化碳(CCI4)复制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肝细胞脂变、血清肝功能和血脂,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健脾消导3种不同药膳进行喂养,观察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活血化瘀、健脾消导组血脂及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降低,肝脏炎症活动减轻(均P<0.05或P<0.01).[结论]各药膳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平衡,从而不同程度地防治肝细胞脂变和肝脏炎症活动,尤以活血化瘀、健脾消导为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探讨中药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毒、健脾消导4种不同法则组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化痰祛湿组、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5组,每组各30例;各治疗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易善复。观察患者服药3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清MDA、SOD及肝脏B超影像学变化。结果:各组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增强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P<0.01或P<0.05);而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能明显降低血脂,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B超影像学及整体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种治法均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平衡,从而不同程度地防治肝脂变和肝脏炎症活动,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在整体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其他2组,化痰祛湿法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观察脂肪肝的逆转状况,评价脂肪肝转归的影响因素,筛选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实验于2004-03/08在福建省厦门市医药研究所药物中心实验室和检验医学实验室共同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2组,正常对照组24只,饲基础饲料;模型组60只,饲高脂饲料。制备成功的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60只分4组,脂肪肝模型组10只,平脂冲剂抗脂肪肝治疗组18只:改饲基础饲料,同时平脂冲剂18g/kg灌胃,1次/d。东宝肝泰抗脂肪肝治疗组16只:改饲基础饲料,同时东宝肝泰冲剂0.225g/kg灌胃,1次/d。自然恢复组16只:改饲基础饲料,不喂药。第6周末,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检验血脂和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的多项生化指标。 结果:纳入动物84只,血浆检验79只进入结果分析,肝组织脂质和病理检验69只进入结果分析。因死亡和检验误差部分脱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7周后模型组的大鼠肝脏细胞发生脂肪变性。①大鼠血脂和肝功能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r-谷氨酰转肽酶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其中三酰甘油含量明显升高[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抗脂肪肝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分别为(1.22&;#177;0.89),(2.56&;#177;0.97),(1.39&;#177;0.88).(1.92&;#177;1.03)mmol/L,P〈0.001]。②大鼠肝脂肪变性与肝脏脂质指标:肝细胞中的胞浆内出现脂滴,肝脂肪变性为+-+++。抗脂肪肝治疗和自然恢复后,血脂和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抗脂肪肝治疗组变化显著(P〈0.001)。肝组织脂质和病理也有不同程度逆转康复。 结论:高脂饮食饲养大鼠可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为理想的脂肪肝动物模型,具备人类脂肪肝特征,多数单纯性脂肪肝如能早期诊治,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其逆转。抗脂肪肝治疗好于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姜黄素防治组、东宝肝泰防治组。检测肝功能、血脂变化、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姜黄素防治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明显降低(P〈0.01);肝匀浆中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皆有改善(P〈0.05),部分作用优于东宝肝泰防治组(P〈0.01或P〈0.05)。结论姜黄素对NASH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减少脂类积聚、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化痰祛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化痰祛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另设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体重、影像学变化,检测肝功能与血脂(TG、TC、HDL、LDL)。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52.5%,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血脂含量下降,肥胖者体重得到有效控制与减轻,声像图也显示肝脏质地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痰祛脂汤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肝功能、控制体重,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观察脂肪肝的逆转状况,评价脂肪肝转归的影响因素,筛选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实验于2004-03/08在福建省厦门市医药研究所药物中心实验室和检验医学实验室共同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2组,正常对照组24只,饲基础饲料;模型组60只,饲高脂饲料。制备成功的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60只分4组,脂肪肝模型组10只,平脂冲剂抗脂肪肝治疗组18只:改饲基础饲料,同时平脂冲剂18g/kg灌胃,1次/d。东宝肝泰抗脂肪肝治疗组16只:改饲基础饲料,同时东宝肝泰冲剂0.225g/kg灌胃,1次/d。自然恢复组16只:改饲基础饲料,不喂药。第6周末,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检验血脂和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的多项生化指标。结果:纳入动物84只,血浆检验79只进入结果分析,肝组织脂质和病理检验69只进入结果分析。因死亡和检验误差部分脱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7周后模型组的大鼠肝脏细胞发生脂肪变性。①大鼠血脂和肝功能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r-谷氨酰转肽酶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其中三酰甘油含量明显升高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抗脂肪肝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分别为(1.22±0.89),(2.56±0.97),(1.39±0.88),(1.92±1.03)mmol/L,P<0.001。②大鼠肝脂肪变性与肝脏脂质指标:肝细胞中的胞浆内出现脂滴,肝脂肪变性为 ~。抗脂肪肝治疗和自然恢复后,血脂和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抗脂肪肝治疗组变化显著(P<0.001)。肝组织脂质和病理也有不同程度逆转康复。结论:高脂饮食饲养大鼠可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为理想的脂肪肝动物模型,具备人类脂肪肝特征,多数单纯性脂肪肝如能早期诊治,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其逆转。抗脂肪肝治疗好于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14-1215
探讨健脾益气汤结合药膳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脂肪肝患者7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健脾益气汤结合药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94.74%)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且观察组治疗后ALT、GGT、TC及T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脂肪肝患者行中医健脾益气汤结合药膳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帮助修复肝脏结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实施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脂肪肝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能减轻病人的脂肪肝程度,使脂肪肝病人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7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一般基础治疗,试验组3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脂健肝汤加减,疗程1个月,观察2组疗效,并对组间及治疗前后丙氨酸转移酶、门冬氨酸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4.7%,对照组72.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治疗后肝功能、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试验组明显为优.结论:消脂健肝汤可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功能,恢复肝脏正常结构,有效降低脂肪性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净肝祛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方剂净肝祛脂汤口服,对照组予东宝肝泰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肝功能、血脂指标及肝脏B超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中各项血清酶指标及血脂指标TC、TG下降显著,HDL—C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B超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脂肪肝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比20.0%,P〈0.05);且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25.0%比10.0%,总有效率85.0%比60.0%,P均〈0.05)。结论净肝祛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健脾益气汤结合药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脂肪肝患者健脾益气汤结合药膳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软肝方对酒精和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浓度酒精灌胃合高脂饲料饲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软肝方治疗,以二甲双胍为对照.通过检测血清肝酶谱、肝组织匀浆甘油三脂含量和肝脏组织学变化,观察不同剂量软肝方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酶活性、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脂含量升高。软肝方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显著减轻,肝酶活性、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脂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二甲双胍组肝组织甘油三脂含量较模型组下降,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软肝方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Akt与Lpl在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脂蛋白脂酶(Lpl)在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周高脂模型组(n=10)、8周正常对照组(n=10)、12周高脂模型组(n=10)以及12周正常对照组(n=10),检测血脂、胆固醇、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Akt和Lpl在肝脏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8周高脂模型组大鼠均个体肥胖,形成NASH,肝脏呈现体积增大、外形饱满圆钝、色泽灰黄、切面油腻、质地较脆等特点,并伴有高脂血症,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Akt和Lpl在肝脏表达明显减弱,且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血脂、胆固醇、血糖、胰岛素、IRI均渐进增高,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胰岛素抵抗形成,各组数据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高脂喂养大鼠8周即可形成脂肪肝及胰岛素抵抗,致胰岛素活性和Lpl活性降低,脂肪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4.
柴胡、丹参复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留芹  姜春萌  王朝晖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114-117,F0003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丹参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脂质过氧化系统、肝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和mRNA表达、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表达相关因素,了解柴胡、丹参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30&;#177;10)g。正常喂养1周后,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柴胡、丹参复方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柴胡、丹参复方组: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0.1猪油、质量分数0.02胆固醇)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②造模开始后第13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mL/kg,1次/d;柴胡、丹参复方组:灌胃柴胡、丹参复方溶液10mL/kg(由柴胡15g,丹参15g,泽泻15g,半夏15g,生山楂15g组成。药材购自大连药材集团公司,水煎剂制成浓浸膏,加蒸馏水稀释成含生药0.17g/mL灌胃溶液),1次/d。③实验第16周末处死大鼠。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肝组织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评估脂肪变性程度(判断标准:以肝小叶内未见脂滴肝细胞为阴性,脂滴肝细胞占肝细胞总数〈1/3为+,1/3-2/3为++,〉2/3为+++,几乎均呈脂滴肝细胞为+++)和计算炎症活动度计分[计分标准为汇管区炎症(P)、小叶内炎症(L)、碎屑坏死(PN)及桥接坏死(BN)4项指标,每项依据病变程度分别计为1,2,3,4分,计分公式为:P+L+2(PN+BN)]。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的表达。计算每张切片阳性细胞所占百分率进行分级:0为-,〈10%为+,10%-50%为++,〉50%为+++。⑥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表达。⑦采用反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mRNA表达。⑧两组间实验数据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 结果: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柴胡、丹参复方组肝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正常组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肝小叶内出现汇管区炎症,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柴胡、丹参复方组炎症活动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②模型组血清丙氨酸氧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和总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③模型组大鼠肝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④正常组见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汇管医周围肝细胞胞核内。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阳性表达少;模型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其他2组(P〈0.05~0.01)。⑤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柴胡、丹参复方组(P〈0.01)。⑥模型组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mRNA表达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肝匀浆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917,-0.727,-0.763,P〈0.05~0.01).与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r=0.859,P〈0.05)。 结论:①柴胡、丹参复方可使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增强,能显著降低肝脏内三酰甘油储存、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显著减轻。②柴胡、丹参复方可通过增强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逆转高脂饮食造成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海鱼油对大鼠肝组织及胸主动脉的影响,为护理人员对脂肪肝或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深海鱼油组[低剂量组(0.21g/kg),高剂量组(0.42g/kg)]。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建立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深海鱼油组灌胃不同剂量的深海鱼油。灌胃深海鱼油90d后,取各组大鼠的肝脏横断面及胸主动脉纵切面,冰冻切片,并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及胸主动脉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均出现中度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高剂量组出现轻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光镜下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模型对照组的胸主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理学变化。[结论]深海鱼油可减少肝脏内脂肪的沉积,对脂肪肝有防治作用,但尚未发现深海鱼油可减轻胸主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洱茶和绿茶在高脂血症大鼠降脂和预防脂肪肝中的应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普洱茶组和绿茶组,高脂饲养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取肝脏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高脂组大鼠TC,TG,LDL-C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下降,肝组织脂肪变性严重;普洱茶和绿茶组血清TC 、TG 及LDL-C 水平较高脂组降低(P<0.05),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且绿茶组的降脂效果优于普洱茶组(P<0.05).[结论]普洱茶和绿茶能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同时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且绿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导痰汤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以导痰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进行干预,然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计算肝指数,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症活动度,并查血清学指标AL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及TG、TCH、LDL-C也有显著降低(P〈0.01-P〈0.05),但HCL-C无明显变化(P〉0.05),能够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P〈0.05),降低MDA含量(P〈0.05),血清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1),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各治疗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也显著改善(P〈0.05),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结论 导痰汤有明显防治NASH作用,其机制在于减轻脂类在肝脏的积聚,缓解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玉华  杨璐  陈晓铭  胡桂芳  武革 《新医学》2010,41(3):174-176,F000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8周龄雄性健康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均以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2组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罗格列酮3mg/(kg·d)灌胃。于第17周、21周末分批处死动物,检测其血糖、肝功能、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RT—PCR法检测肝组织解偶联蛋白(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7周及21周模型组大鼠的血糖、胰岛素、ALT、AS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均明显升高(P均〈0.01),光镜下肝组织呈重度脂肪变性,且肝组织UCP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7周及21周治疗组大鼠血糖、ALT、AS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均有改善(P〈0.05或0.01),光镜下肝组织呈轻度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罗格列酮作用于T2DM合并NAFLD大鼠,不仅可降低血糖、血脂水平,还可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而罗格列酮降低T2DM合并NAFLD大鼠肝脏UCP2的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将8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SH+脂必妥)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护肝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肝B超影像学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SH联合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效果良好,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相关因素及发生脂肪变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有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6例,肝组织中脂肪变肝细胞<5%小叶内肝细胞者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共有165例。脂肪变肝细胞>5%小叶内肝细胞者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共有141例。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的差异,对肝脂肪变可能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对肝脏炎症、纤维化的影响。结果高体重指数和男性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脂肪变的程度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χ2=6.374,P=0.605和χ2=8.428,P=0.3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主要与高体重指数及男性相关,肝脏脂肪变并不加重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