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氨基已酸注射液治疗输血、输液反应效果观察作者对45例输血、输液重度反应者,用6—氨基已酸注射液治疗并与盐酸异丙嗪及氢化考的松(下简称氢考)治疗作了对比观察。前者35例(输血10例,输液25例),后者10例(输血2例,输液8例),观察结果,6—氨基已酸注射液对治疗输血、输液反应的治疗效果,优于盐酸异丙嗪及氢考。摘自《浙江医学》(2):50,1983  相似文献   

2.
艾灸大椎穴治疗输液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秋凤 《现代护理》2005,11(11):846-847
目的探讨治疗输液发热反应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将55例输液发热反应分为实验组28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采用艾灸大椎穴法,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非那根法。2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χ2检验)。结果实验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艾灸大椎穴治疗输液发热反应,缩短了输液发热反应过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质量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的影响。但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由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1]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寻找临床有效、安全、稳定的输液方法,减少微粒污染反应引起的危害,我科在输液时使用了精密药液过滤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月住我科(肿瘤科)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共300例,其中男196例,女104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4.7岁,住院(13.0±4.5)d。…  相似文献   

4.
阮巧芬  严颖 《护理研究》2007,21(20):1861-1861
外周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输液渗漏易致周围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表现为肢体局部肿胀、胀痛、皮肤颜色改变、皮下出现条索状硬结等,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2005年1月—2005年12月外用欧莱凝胶(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静脉输液渗漏,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5.
郭树英 《护理研究》2011,25(23):2121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随时都可能遇到输液反应的发生,而输液反应的出现对病人的身心均有损害,不利于治疗,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现将我科2005年—2009年出现的输液反应总结如下,以将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6.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的各种非治疗效应,为医源性不良反应。由于输液反应所指的临床反应症状较多,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也较多、变异性较大,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的规律性。临床上,输液反应又称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现将我院2000/2007年婴幼儿输液反应12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77例静脉输液及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性地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7例老年患者在输液治疗中出现输液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77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有43例(55.8%)出现渗漏性损伤,18例(23.4%)发生静脉炎,11例(14.3%)发生输液反应.认为老年患者血管壁薄,静脉输液后易出现渗漏性损伤,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输液时应谨慎操作.合适的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输液并发症,提高输液安全性,增加老年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从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总结145例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行90 min静脉快速输注奥妥珠单抗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经验。所有患者于治疗的第1周期均采用奥妥珠单抗标准输注方案,针对第1周期未发生≥3级输液反应的患者,从第2周期开始采用90 min奥妥珠单抗快速输注方案。145例患者共接受730次奥妥珠单抗治疗,其中行快速输注方案583次。在标准输注过程中,共17例(11.72%)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其中3级输液反应3例(2.07%)。在快速输注过程中,仅1例(0.70%)患者发生1级输液反应。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便利性,建议加强奥妥珠单抗用药相关的护士培训,以便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山莨菪碱 (6 5 4 2 )静注治疗输液反应15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输液反应患者 ,男 5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38 5岁。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 (38℃~ 4 1℃ ) ,肢端皮肤发冷、恶心、呼吸急促等输液反应症状。治疗方法 :出现上述症状后 ,减慢输液速度 ,同时在输液器接口处直接注射 6 5 4 2 2 0mg。疗效标准 :静注后 5~ 10min症状减轻至消失为有效 ,用药后 30min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结果 :15例全部有效 ,均为一次用药 ,有效率为 10 0 %。2 讨论输液反应的发生是药液进入机体后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治疗小组在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设立静脉治疗小组,制定各种静脉治疗通道的建立及维护标准化流程(sop),组织院内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积极开展各类静脉治疗护理的培训和比赛如组织PICC维护比赛等,对比静脉治疗小组成立前(2015年)与成立后(2016年)我院的静脉输液规范化护理情况。结果 2016年12月与2015年12月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头皮针的使用率降低,留置针的使用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输液工具(PICC、CVC、静脉输液港)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的输液并发症(输液外渗、静脉炎、穿刺点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静脉输液规范中静脉治疗小组的作用和效果显著,在医院患者数、日输液量增加的情况下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反而降低,有利于医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前 ,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医院内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控制及管理已向纵深发展。为了探讨科学、严谨、规范、实用的临床输液治疗 ,实现对病人的最理想的医疗保健 ,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我们从 1996年对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持续性质量控制。在总结分析对发生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因素的特点 ,制订了以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为主要对象的相关因素控制标准 ,并形成一个目标性管理体系 ,从而提高输液治疗的质量 ,从根本上控制输液反应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于 1996年 1…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容器隐裂致输液反应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多见于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滴注过程被热原、细菌及微粒污染 [1 ]。下面就我院近 7a因静脉输液容器隐裂致药液污染而引起的 6例输液反应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自 1994- 0 1~ 2 0 0 0 - 12发生输液反应共 39例 ,其中因输液容器隐裂致药液污染引起输液反应 6例。年度分布为 1994年 3例、1995年 2例、1999年 1例。科室分布 :急诊输液室 (下称输液室 ) 3例 ,儿科、普外科、呼吸内科各 1例。所涉及的 6例患者当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等输液反应症状 ,其中除 1例患晚期脑胶质…  相似文献   

13.
周蓉 《当代护士》2005,(6):42-43
目的探讨小儿输液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50例患儿在输液反应的寒战期应用654-2(山莨菪碱)0.2~0.3mg/kg静脉推注,同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0.2~0.4mg/kg。结果全部于静注后40min内停止寒战,最短2min,最长35min。结论在输液反应的寒战期应用654-2治疗,作用明显,疗效可靠。在无抗胆碱能药物应用禁忌症时,可作为治疗输液反应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4.
肝素封管液致输液反应11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我院某专科9人次(11例次)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对输液反应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发生输液反应的9例患者及该病区未发生输液反应的当日输液患者。2.调查材料。患者输液用的剩余药液、已配制的稀肝素溶液剩余液体、5%葡萄糖溶液(徐州远恒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519、040605)、生理盐水(徐州第五制药厂生产,批号0405131)、肝素针剂(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601)、一次性输液器(山东威海集团生产,批号20040521、20040610)、20ml注射器(山东…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在内、外科均广泛应用,尤其在现代战争救治中,大量静脉输液对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有特别意义,使不少休克、失血、严重脱水的伤病员得到挽救,也使伤病员得到一定的营养补助,在各种大手术中尤为不可缺少的措施。但有时由于输入液体的质量不纯、输液用物处理欠妥、无菌观念不强、病人体质极度衰弱等,就可能产生输液反应(发冷、发热),增加病人的痛苦,引起病人的恐惧,以致拒绝治疗,甚至延误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输液的反应原因很多,本文就我院输液反应原因探讨如下,由于理论及实际工作经验有限,请同道多加指教。我院自1958年7月1日—7月18日止共输液144人次,其中由于输液引起反应的有23人次,占输液次数的15.9%,反应率很高,且各科均有出现,为近几  相似文献   

16.
山莨菪碱治疗输液反应有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刊1991年第六卷第四期刊登了汪红波等撰写的《输液反应的处理——附654—2治疗输液反应40 例报告》阅后深感启迪,笔者用此方法治疗输液反应1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3例不溶性微粒相关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液体治疗是以静脉输入各种药液为手段的治疗方法。但在输液过程中 ,输液反应时有发生 ,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 ,由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1]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发生的 3例与不溶性微粒相关输液反应报道如下 ,以引起医护人员对微粒污染反应的重视。1 病例介绍   [例 1 ]  男 ,5 8岁 ,肝癌。 1999年 2月 5日静脉输入 5 %葡萄糖盐水 5 0 0ml、维生素B60 .2 g、门冬氨酸钾镁 2 0ml、氯化钾 10ml ,输入 45 0ml左右时 ,病人出现寒战 ,测体温 39℃。药检结果 :热原 (-) ,1ml液体含直径…  相似文献   

18.
季东霞 《护理研究》2007,21(9):818-81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一次性输液器推广使用带来的方便,静脉输液已成为治疗、检查、诊断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输液发热反应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1],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会影响医疗质量,引发医患纠纷。我院曾10d内发生不典型输液热源反应37例,这在我院历史上也属罕见。为尽快查找原因,我们运用检验、排除、统计、分析,临床试验性停药等方法,查出了本次输液热源反应的原因,现将追踪调查分析过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8月—2005年9月我院共发生输液热源反应37例。其中男17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防控刺五加输液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7月—2017年6月随机选取消化科使用刺五加输液住院病人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使用刺五加输液门诊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全身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视觉损害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刺五加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2016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比例、护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以及用药错误、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2018年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6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均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7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3.67%,均显著低于2016年的15.00%,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以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