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肿瘤病人化疗时间长,经周围静脉注射,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如果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物,还可引起局部坏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注入化疗药物,由于上腔静脉管腔粗,  相似文献   

2.
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化疗,绝大多数化疗均通过静脉给药,保护血管,防止损伤以保证化疗计划、方案顺利实施关系着疾病的转归,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2001-01~2011-01,我科共对9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静脉化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总结对460例肿瘤患者1 235个化疗周期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经验,并对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30例患者的处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经验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8-01对化疗患者进行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因素的风险评估 根据顾慧[1]的化疗药物外渗的高危因素评估表研究显示,与化疗药物外渗关联最为密切的项目依次为:家庭支持、外周血管情况、患者医从性、给药途径4个因素.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化疗知识,给予患者有效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肿瘤内科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有效治疗胶质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26例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对顺铂(DDP)、环磷酰胺(CTX)、5-氟脲嘧啶(5-FU)、长春新碱(VCR)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9例胶质瘤细胞对单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DDP>CFX>5-FU>VCR.患者年龄与药物敏感性均无明显相关性;除DDP外,病理分级与其他药物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比色法是一种快速、有效检测体外药物敏感性的方法.体外药敏试验对排除无效药物、筛选敏感药物进行个体化的化疗,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恶性肿瘤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恶性肿瘤虽经手术切除、放疗及静脉内化疗,其平均生存期仍然不超过16个月。经静脉全身化疗,由于受到剂量限制,全身性毒副反应较大,影响其疗效。而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可将药物有效浓度灌注到颅内肿瘤组织,减轻全身毒性反应,延长化疗药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脑恶性肿瘤虽经手术切除、放疗及静脉内化疗,其平均生存期仍然不超过16个月。经静脉全身化疗,由于全身性毒副作用较大,受到剂量限制影响其疗效,而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可将药物有效浓度灌注到颅内肿瘤组织,减轻全身毒性反应,延长化疗药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有效发挥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不足的是导管插在眼动脉开口以下时,化疗后常出现严重的眼及眶部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的迅速发展,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可弥补上述不足,有效地发挥化疗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侵蚀性葡萄胎是滋养细胞疾病的一种,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并发子宫外转移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1-2].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方案很多,我院采用的VCM(长春新碱、卡铂、甲氨蝶呤)方案经临床验证疗效明显.由于该化疗方案中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强,化疗前、后及化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或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技术,良好的穿刺水平和妥善的固定方法,对减少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融洽护患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对于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特别是长期化疗的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化疗药物的破坏刺激,静脉变硬、变细,甚至堵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近掌指关节处小血管因较表浅,平时穿刺次数少,破坏少,穿刺成功,但该部位不易固定.我们在临床中采用小纸盒固定近掌指关节,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将抗癌药物通过静脉、肌注、口服等方法进入机体起到治疗作用。由于化疗药物毒性较大,药物本身又无选择性对机体内细胞的杀伤,因此造成一系列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抗肿瘤药物在体外对原代人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为临床筛选化疗药物、制订个体化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4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新鲜组织标本进行体外原代培养,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榆测替尼泊苷、尼莫司汀、甲氨蝶呤和替莫唑胺在体外对原代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分析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人胶质瘤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强弱程度依次为替尼泊苷(39.13%)、替莫唑胺(34.78%)、尼莫司汀(26.09%)和甲氨蝶呤(6.5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770,P=0.002);甲氨蝶呤组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83,11.210,6.452;均P<0.05).亚组分析提示,性别和年龄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均P>0.05),但不同WHO病理分级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05,P=0.038).结论 不同胶质瘤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以替尼泊苷抗胶质瘤作用较强,替莫唑胺对高级别胶质瘤药物化疗效果更佳.流式细胞术可作为快速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为胶质瘤筛选化疗药物并制订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将抗癌药物通过静脉、肌注、口服等方法进入机体起到治疗作用。由于化疗药物毒性较大,药物本身又无选择性对机体内细胞的杀伤,因此造成一系列的毒性反应。 1 临床资料 自2009—12以来,我科共收治78例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13.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NICU的静脉输液使用率非常高.静脉留置针的重复穿刺率低,利于临床间歇静脉用药、紧急抢救用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我科NICU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100%.但由于新生儿自身特点及操作者的原因等,容易引起局部皮肤感染,导管堵塞,液体外渗等一系列并发症.我科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68例患者,男27例,女41例,年龄32~80岁.乳腺癌41例,肺癌20例,食管癌2例,直肠癌3例,鼻咽癌2例.确定外周血管(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颈脉)和插管穿刺点,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置入PICC.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30~241d.1例导管阻塞.2例治疗当中导管脱出,因脱出过长而拔除.6例出现静脉炎.结论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防止静脉炎发生,避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要手段.自1950年以来,以宋鸿钊教授为首的北京协和医院研究组织,在此类肿瘤的治疗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找到了几种有效药物建立一套大剂量化疗方法,并取得显著疗效,使绒癌的治愈率达到了80%以上,侵蚀性葡萄胎治愈率将近予100%[1],证明化疗对某些肿瘤是有根治性效果,改变了"化疗只起暂时缓解作用"的概念,手术和放疗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化疗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处理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化疗期间的护理也成为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颅内生殖细胞瘤联合化疗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长春新碱(VCR)、甲氨喋呤(MTX)、平阳霉素和顺铂(PDD)四种药物静脉给药对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联合化疗,皆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4例肿瘤完全消失,4例肿瘤缩小90% ̄95%。化疗结束后1 ̄2月再辅以局部放疗,至今随访已2 ̄15月,全部病人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多数已恢复上学或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π的蛋白表达与临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2例低级别(Ⅱ级)和56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病人组织标本行上述4种指标检测,并分析其术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π的表达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术后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P170、TOPⅡ高表达的患者用化疗药物更为有效.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π的表达高低可指导临床选择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方法,在技术学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发展,磁性微粒负载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新的靶向化疗系统,在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将携载的化疗药物定向聚集于靶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有效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提高化疗药物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正常组织和代谢器官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胶质瘤的化疗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应用MTT比色法比较六种抗肿瘤药物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化疗筛选药物、制定化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对62例脑胶质瘤新鲜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六种药物敏感率经卡方检验有明显差别,由高至低依次为:Vm-26、Fotemustine、BCNU、CBP、DDP、Vp-16。病人性别对药物敏感率无影响,年龄、术前机能状态KPS评分对大多数药物敏感率无影响,肿瘤病理分级只对部分药物敏感率有影响。结论MTT比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体外药物敏感性的方法。Vm-26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较强,优于Fotemustine、BCNU、CBP、DDP、Vp-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肿瘤间质内缓释化疗系统,提高和维持胶质瘤内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方法 应用聚乳酸和盐酸阿霉素制成聚乳酸-阿霉素缓释片,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缓释速度,动物实验检测其生物相容性,体内杀瘤和全身毒副作用。结果 该缓释系统7天可将C6胶质瘤动物模型皮下肿瘤全部杀灭,骨髓抑制较同剂量静脉给药减少50%,且程度较轻,无死亡率,无胃肠道反应,脱毛现象减少60%,对正常组织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