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治疗慢性终末期肾病最好的方法。自1933年,第一例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实施至今,肾移植手术已经经过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人们对于移植前的准备、肾移植手术的理解以及术后病人免疫抑制剂的维持治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目前供肾短缺与等待移植患者增多的这种差距日益增大,且成为限制肾移植发展的最大障碍。美国2005年活体肾移植数量首次超过了尸体肾移植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麻醉效果,探讨了术前准备、麻醉选择与维持、术中监测与管理、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麻醉并发症.结论 合理的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可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安全顺利进行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妊娠的患者行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本科室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3例肾移植术后妊娠的患者.护理重点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做好胎儿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以及产后护理,确保肾移植术后妊娠的患者在剖宫产前后的母要安全.结果 所有患者均母要平安出院.结论 对于肾移植患者的妊娠分娩,在围手术期做好必要的观察和护理,进行疾病知识的指导,及时处理并发症,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指导,能有效降低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促进母要健康.  相似文献   

4.
选择2005-01/2006-12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38例,均知情同意。记录肾移植手术麻醉前、血流开放前、血流开放后、手术结束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肾移植患者血流开放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及血流开放前(P<0.05~0.01),心率显著高于血流开放前(P<0.05)。硬膜外麻醉下肾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随手术步骤变化而变化,供肾恢复血供后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5.
李钧 《浙江临床医学》2005,7(8):877-877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因创口小、隐蔽、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因其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的特殊性,对麻醉亦提出了特殊要求.现将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20例该类手术的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骁  华薇  傅双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3):193-195
回顾性总结2020年8-12月开展的8例达芬奇机器人全腔镜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手术室护士提前规划手术空间布局、做好手术体位管理、术中移植肾温度和患者体温的动态平衡调节、气腹压管理、移植肾存放袋和冰泥制作及达芬奇机器人的专科操作等.8例达芬奇机器人全腔镜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均进行顺利,8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  相似文献   

7.
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加速康复理念下的手术诊疗康复体系,我国的日间手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日间手术医疗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日间手术的围术期管理进行了阐述,从患者选择、手术麻醉选择、术中管理、术后镇痛、术后恶心呕吐管理和出院随访等方面探讨了日间手术的管理细节,旨在建立统一的日间手术麻醉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质量改进,为临床日间手术管理提供更恰当的日间手术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日间手术的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达芬奇机器人胸科手术的麻醉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1例达芬奇机器人胸科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实施全麻下达芬奇机器人胸科手术41例,对麻醉过程及麻醉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未纳入统计,其余患者均完成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单肺通气后27例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一过性下降.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自2013年2月—2017年05月在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进行肾脏移植的76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64例患者中,亲体供肾肾移植31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45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静脉栓塞14例,发生率为1.8%.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静脉血栓栓塞行移植肾切除术.单因素分析提示肾移植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年龄(岁)、BIM指数(kg/m2)、器官来源、制动时间、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岁)、BMI指数(kg/m2)、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是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岁)、BMI指数(kg/m2)、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因此对与年龄较大,体重肥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加强关注患者血管通常情况,以及下肢水肿状况,并做好相关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麻醉处理与围术期管理注意事项。方法:肝移植手术6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三腔静脉套件开放静脉通路,留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麻醉管理。结果: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除1例1年后并发肾功能衰竭再行肾移植手术,半年后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其余5例生存良好。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存在明显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凝血机制障碍,麻醉监测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了8例活体肾移植手术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出现并发症。结论做好术前环境、器械、用药的准备是活体肾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加强参加手术人员的管理,配合技能的培训是活体肾移植手术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李雅兰  彭雪梅  段善娥  邹鹏 《新医学》2004,35(4):218-219
目的:评价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进行肾移植手术40例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并就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等方面与单纯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的40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A组麻醉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阻滞深度及肌肉松弛效果优于B组,两组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用于肾移植手术是疗效好、安全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手术如今已是非常普遍的手术,手术和护理技术也已非常成熟.本院在2012年2月份收住了1例肾移植术后妊娠需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由于肾移植手术的特殊性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后的孕妇面临着诸多考验[1],鉴于孕妇情况的特殊性,经过全院医护人员精心的准备,手术顺利完成,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7岁,以"肾移植术后8年,停经38+5周,要求入院待产"之主诉入院.患者于8年前因"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术,术后一直服免疫抑制剂.同时患者患子宫肌瘤12年,3年前患膀胱癌后行膀胱癌根治术,并进行化疗.经检查患者还患有慢性宫颈炎和阴道炎.孕期状况较好,近2d双下肢轻度水肿,休息后可缓解.因孕产期临近人院待产.经过全院会诊,制定细致严密的手术准备,顺利完成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于7d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4.
日间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由英国儿科医师首次开展。日间手术的麻醉管理要求起效快,苏醒早,恢复迅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少。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的首要条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日间手术的适用领域逐步拓宽,在麻醉管理方面也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理念及进展。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麻醉前准备、麻醉方式选择以及麻醉后恢复3个方面对日间手术麻醉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日间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日归手术模式下,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消除医疗隐患、践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现舒适化诊疗,麻醉医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化麻醉管理流程是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关键。根据《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的原则性建议,结合国内外日归手术的麻醉经验,并通过实践反复修正,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逐渐探索出全面、严谨、规范的日归手术麻醉管理流程。该文从日归手术麻醉评估流程、术前准备、术中麻醉规范化管理、术后疼痛管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对该院的日归手术麻醉规范化管理流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中全麻患者的体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全麻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多,但手术中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却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全麻肾移植手术中患者体温的变化.方法:选择中末期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患者20例,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移植肾血管吻合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30,60 min 6个时间点记录患者体温.结果与结论:与麻醉诱导后相比,移植肾血管吻合前、开放前患者体温变化不明显;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30 min体温明显降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60 min体温有所回升.说明全麻肾移植手术中确实有体温降低的现象.但观察整个变化过程可以发现,从麻醉诱导至移植肾血管开放前患者体温并没有明显下降,说明术中使用的全麻药物以及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的手术过程并不是造成患者体温降低的土要原因.而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 min内患者体温迅速降低.说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冷灌液进入患者血液循环才是患者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体温下降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以至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30,60 min患者体温仍难以恢复至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的水平.提示全麻肾移植手术中患者容易出现体温降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冷灌液进入患者血液循环是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旨在通过多学科参与的循证干预措施改善围手术期结果,ERAS理念的实施已被证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长。ERAS理念下的麻醉管理是日间手术安全与平稳进行的基础。该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从术前优化、麻醉方式选择、通气策略、液体管理、体温支持、疼痛管理、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术后营养支持、改善术后睡眠等方面对ERAS理念下的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日间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30例肾移植的手术过程及手术配合。结果:30例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肾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严格无菌管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及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外麻醉(NORA)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增长最快的部分。随着微创介入手术的开展和诊断学治疗方法的改进,传统NORA需求量日益增多。以往只关注麻醉住院医师在手术室内的培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革新,住院医师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麻醉需求,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管理麻醉患者。随着新型药物不断研发、麻醉监护系统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来临,住院医师需要掌握新的技能来处理患者麻醉管理。因此,必须强调麻醉住院医师教学方法的革新,注重心理教育,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在国内已普遍开展,但儿童肾移植病例很少.儿童尿毒症患者在心理、生理和家庭等多方面都与成人不同,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顾.我院在1997年12月~2001年2月期间,对13例儿童尿毒症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本文对儿童肾移植患者术后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