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剑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998-100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胆道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63例,经过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肝胰壶腹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胆管肿瘤者行内镜胆管内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e-bile drainage,ENBD);胆管中段狭窄行ERBD;对术后胆瘘者行ENBD治疗。结果61例(96.82%)ERCP成功;未发现胆管内异常3例;胆总管内结石34例,31例内镜下取石成功;乳头炎性狭窄5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7例,均行ERBD成功;3例乳头肿瘤和3例胆管肿瘤患者经ERBD或ENBD后黄疸明显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后治愈,避免再次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结论ERCP能明确胆道术后的并发症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2.
杨均萍  杨卫东  张亚冰 《重庆医学》2012,41(25):2611-2612,261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至2011年收治的PCS且行ERCP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胆道显影60例(96.77%),PCS病因分别为胆总管结石39例(62.90%),残留胆囊管过长并发结石7例(11.29%),十二指肠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6例(9.68%),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憩室内乳头4例(6.45%),胆总管良性狭窄2例(3.23%),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例(1.61%)。全组接受治疗性ERCP患者50例(80.65%),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41例次,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次,EST 4例次,内镜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2例次,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2例次。未发生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接受内镜治疗的50例中,随访46例(92.00%),随访时间3~12个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3例(93.48%)。结论诊断性ERCP是明确PCS病因的重要手段,治疗性ERCP是适应指征的PC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在内镜下的治疗价值.方法:92例SOD患者,经逆行胆胰管造影确诊后,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结果:92例患者经EST治疗后,显效75例(81.5%),有效10例(10.9%),总有效率为92.4%;无效7例(7.6%),EST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9...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PCS)是指胆囊切除和(或)胆管探查术后患者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持续存在或者再次发作,其发生率5%~10%。我院自2000年8月对64例患者进行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和相应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 方法 本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2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31 ~85岁,中位年龄49岁,病程1~3年,发病次数2~4次.全部病例在急性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行磁共振下胰胆管造影(MRCP)及ERCP. 结果 26例患者行MRCP均未能明确诊断,经ERCP患者明确病因者12例(10例为胆管微结石,2例胰管开口狭窄并结石),可疑病因者14例(乳头旁憩室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8例).并根据ERCP诊断结果24例行内镜下胆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2例行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胰腺炎未再复发,ERCP和EST过程中无胰腺炎加重、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及胆总管远端生理狭窄段长度与胆石病成因的关系。②方法对106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观察胆管奥狄括约肌(SO)蠕动方向,胆、胰管末端进入十二指肠的类型,胆总管远端生理狭窄段(NDS)的长度。③结果106例患者中57例SO蠕动方向出现异常改变(53.4%);76例NDS长度≥10mm(71.7%);共同通道者65例(61.3%),非共同通道者41例。76例NDS长度≥10mm者中SO蠕动方向出现异常者69例(90.8%);65例共同通道患者中,34例SO蠕动方向有异常改变(52.3%);41例非共同通道患者中,23例SO蠕动方向有异常改变(56.1%)。④结论胆石病的形成与SO蠕动方向异常及NDS长度过长密切相关,与胰胆管共同通道无明显关系;而NDS长度过长是SO蠕动方向异常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治疗性ERCP在高龄患者(≥75岁)中的应用价值;探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所有患者先行积极的术前准备.有心肺系统现症者予以有效的治疗。在完成ERCP检查后,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案。结果:51例患者共完成治疗49例次,成功率96.08%。其中各部位恶性肿瘤22例,胆道系统结石19例,胆囊术后综合征5例,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进行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取石13例,单纯EST治疗胆囊术后综合症或SOD8例。内支架植入术(ERBD)12例。鼻胆管引流术(ENBD)16例。本组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仔细、周到的术中监护及操作.治疗性ERCP对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李芸  黄广智 《吉林医学》2012,33(24):5290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ERCP检查的57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53例插管成功,其中胆道结石30例,胆管扩张现象17例,胆管狭窄11例。3例胆囊管残留过长。1例胆道十二指肠瘘,1例胆管癌。结论: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的明确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邹波  徐成新 《四川医学》2009,30(6):858-860
目的探讨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2002年1月-2008年4月)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34例,LC术后胆漏行鼻胆管引流(ENBD)13例,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4例。结果34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经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其中有2例经2次操作取净结石。13例胆漏患者经鼻胆管引流6-11d后,胆漏均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胆管狭窄患者经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治愈。结论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及胆管狭窄的有效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ERCP+EST+ENBD)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ERCP+EST+ENBD的26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ERCP后26例患者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其中胆囊泥沙结石占11.5%,胆囊泥沙结石合并胆总管泥沙结石占26.9%,胆总管结石占26.9%,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占23%,十二指肠憩室占7.6%,胰管狭窄占3.8%.行ERCP+EST+ENBD的24例患者随访期内无胰腺炎发作,行ERCP+EST的2例患者在1年内均胰腺炎发作.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保守治愈.无肠瘘、胆胰瘘发生.结论 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过程中对胰腺CT发现有胆胰管扩张情况应行ERCP检查,避免遗漏病因而再次复发疾病.在治疗中应联合应用EST,ENBD对避免胰腺炎复发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症状的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或EPT治疗,比较分析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与ERCP诊断的准确性及ERCP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ERCP检查对此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而且ERCP对胆总管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胆管梗阻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RCP不仅可明显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可作为治疗此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6例临床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ERCP资料。结果46例PCS患者中42确(91.30%)成功胆道造影,确诊胆管结石26例(26/28),23例均行EST成功取石,成功率82.14%;确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9例(9/11),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确诊胰头癌2例、胆管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术取得成功。结论对于PCS患者ERCP是一种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13例胆囊切除术后黄疸患者ERCP的诊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丁钧  李智华  刘吉奎  陈敏  周永碧  董家鸿 《重庆医学》2003,32(6):736-737,739
目的 了解造成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残留上腹痛及黄疸症状的原因,比较ERCP及其他影像检查在此类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上腹痛及黄疸症状并行ERCP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行超声、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ERCP检查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及通过ERCP对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113例患者中,最短术后5d,最长33年出现症状;ERCP检查前106例行CT检查,105例超声检查,检查3例PTC;ERCP检查对病因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检查;通过ERCP对胆总管结石、胆管下端良性狭窄64例进行治疗并且效果良好;对不宜手术的胆管梗阻4例放置胆道支架能有效解除黄疸、缓解症状。结论 ERCP检查可明显提高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基于ERCP的EST技术可对胆总管结石、胆管下端良性狭窄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再次手术;对于不宜手术的胆管梗阻,可通过ERCP放置胆道支架解除黄疸,ERCP通过局部观察和组织活检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是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37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结果】35例LC术前取石成功,胆总管结石完全排出,其中22例在EST后2周内自然排出,8例采用取石网篮取出,5例采用碎石篮先碎石,然后再取出或待其自行排出。LC术前EST未成功2例患者中,1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的1例患者,经过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EST+LC可提高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超声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1例因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术后出现不同的术前症状,包括疼痛、消化不良、甚至感染及胆道梗阻等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301例患者中仅66例(21.93%)肝及胆管超声表现正常,其余235例(78 07%)肝或胆管声像图均有异常表现,主要有①单纯性胆总管轻度扩张,共156例(51.82%);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共54例(17.94%);③胆总管扩张,胆囊区异常无回声,共23例(6.64%).④胆总管扩张伴肝内胆管结石1例(0.33%);⑤胆总管明显扩张伴胆总管下段结石1例(0.33%).结论:超声检查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体会(附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进行急诊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结果:AOSC内镜引流治疗有效率100%,取石成功率为85.4%(41/48),余7例经内镜引流后择期手术。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2例(4.17%),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首选急诊内镜胆道引流或、和加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12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并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212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203例(95.75%),其中142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133例(93.66%);发生并发症32例(15.09%),急性胰腺炎13例、急性胆管炎12例、消化道出血5例、肠穿孔1例、结石和网蓝嵌顿1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29例保守治疗、3例中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诊治性ERCP中,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并发症经保守治疗能够治愈,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守操作规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宁强  马苗苗  汪锦华 《中外医疗》2012,31(36):19-20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的胰胆管造影(即ERCP)与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即EST)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80例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对其施ERCP及EST联合取石手术。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 280例患者中,250例手术成功;取净结石的概率为10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d;并发症2例。结论手术前的充分准备以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ERCP/EST相联合取石手术的成功率,并能对手术后各种并发症起到预防作用。2种方法联合有利于减轻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身体造成的创伤,且手术后恢复速度快,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因此,这种手术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的探讨。方法 应用十二指肠镜在X光机下通过监视系统完成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EST)取石。结果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6 5例 ,经ERCP检查全部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成功行ESPT者 6 4例 ,采用网篮加气囊一次排净结石 6 3例 ,占 96 .92 %。结论  (1)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病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2 )内镜对于肝外胆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后残余结石均能治疗 ;(3)内镜治疗损伤小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