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观察补法和泻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脑作用的中枢机制. 方法 选取32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对11名受检者用补法电针刺激右侧足三里穴(ST36)、11名用泻法电针刺激ST36、10名电针刺激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 cm处.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 结果 电针结束后5 min,泻法组的脑区激活不明显,而补法组平均信号升高的脑区主要有双侧尾状核头部、丘脑、左侧岛叶、扣带回及小脑齿状核.电针结束后20~30 min期间两组脑区的激活最为明显,均激活左侧的丘脑、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颞中回、额中回、岛叶、双侧尾状核头部、小脑半球、前、后扣带回;两组激活区域大致相同,但补法组激活的脑区范围更广、强度更大.针刺假穴组只激活中央旁小叶及小脑半球. 结论 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均能激活边缘系统、辅助运动区、灰质结构等脑区,而应用补法能更早、更强烈地激活上述脑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观察针剌治疗腰痛时脑疼痛矩阵的变化.方法:先在15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的右侧腰部肌肉注射0.3 ml 2.4%的氯化钠溶液,产生实验性腰痛;然后将所有受试者按随机方法分配给针刺组(真针剌)和触觉组(假针刺);刺激各受试者右下肢委中穴,同时采集脑fMRI信号;最后应用SPM8软件处理fMRI信号.结果:相对于假针剌的fMRI结果,针刺组岛叶显示显著正激活,而前扣带回显示显著负激活;但两组在疼痛矩阵的感觉部分(S1和S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真、假针刺治疗腰痛都可以引起脑疼痛矩阵中不同部位的改变;其中在疼痛矩阵的情绪部分(岛叶和扣带回)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图像中每个体素的t值形成统计参数图,以P<0.05(经比较修正后)的体素作为激活体素。结果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结论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后扣带回和额叶,这可能是该组合穴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枢神经机制。fMRI是一种客观显示针刺治疗脑改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功能MRI(fMRI)方法研究针刺中都穴(Liv6)有关的大脑激活。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8例接受右侧中都穴针刺,8例接受右侧中都穴附近的假针刺。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次针刺,即中都穴或中都穴附近。在针刺时进行全脑图像扫描,最后对全脑图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99)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刺激假穴组,刺激中都穴激活了对侧额内侧、对侧中央后回、小脑、额上回、同侧前扣带回、同侧枕叶、对侧顶叶和对侧颞上回。结论针刺Liv6激活了视区、小脑、边缘系统和皮下灰质结构,这些脑区有可能是中都穴的特异性脑区。这将为解释针灸和大脑之间的关系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侧三阴交穴期间的功能活动进行全脑扫描,获得针刺三阴交穴的脑功能激活图。8名自愿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定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可激活左右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右中央前回、左右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右扣带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横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丘脑。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激活额、顶、颞叶皮质以及扣带回、楔前叶、岛叶、丘脑,可能是其治疗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神经痛、瘫痪,以及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进一步证实穴位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针刺丰隆穴脑效应机制。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对16名受试者右侧丰隆穴及非穴进行针刺并采集fMRI数据,利用DPARSF、统计参数图(SPM12)及XJVIEW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相比非穴,针刺丰隆穴增强脑激活区包括:右侧额下回(BA45)、顶上小叶(BA7),左侧顶下小叶(BA40);减弱脑激活区包括:右侧边缘叶、丘脑、前扣带回(BA32)、额中回(BA46)、小脑后叶,左侧海马旁回(BA35)、脑岛(BA13)、小脑前叶。结论针刺丰隆穴与非穴比较脑激活区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些脑区与认知、痛觉处理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支沟穴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普遍,但其针刺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已成为研究针刺作用脑神经机制的重要手段.经过查询、整理应用脑fMRI技术研究针刺支沟穴的相关文献得知,针刺支沟穴特异性激活脑区与主管胃肠道疾病相关脑区结构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治作用与脑肠轴的调节密切相关.针刺支沟穴与假穴、支沟与配穴在脑部激活区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也存在对部分优势脑区的相对倾向性.与针刺前的纯静息态相比,针刺支沟穴后多个脑区具有时变效应,针刺后其受试者脑内暂时的动态平衡网络被打破,额下回与部分脑回间形成了随时间序列变化的功能连接网络.作者通过阐述针刺支沟穴特异性脑激活区及脑网络连接变化情况来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针刺足阳明胃经两相邻穴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足阳明胃经两相邻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27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针刺右侧陷谷穴、内庭穴以及二者附近的假穴,针刺同时进行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运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加以处理。结果针刺两个穴位激活的相同脑区包括双侧第一感觉/运动区(SI/MI),同侧小脑和第二感觉区(SII)。针刺陷谷穴特异性激活了同侧额内侧回,额下回内侧,扣带回前部(ACC)和丘脑腹外侧核;针刺内庭穴特异性激活了双侧扣带回后部(PCC),对侧额中回,额下回,楔前叶,同侧舌回,枕中回,豆状核。结论从影像学角度验证了针刺同一经络上位置相近功能相似的腧穴可以引起与治疗作用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不同经脉的两组穴位后,人脑运动功能区的活动情况。方法:试验于2004-10/2006-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选取健康右利手志愿者11名,均为医学院学生。试验采用多组块设计,包括静息期和针刺期。每个受试者接受4次针刺,针刺穴位依次取右侧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穴,针刺同时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Intera1.5T超导型MR扫描仪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两穴位刺激成像的间隔时间为15min。采用统计参数图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分析,P<0.01的象素构成针刺激活的特异性脑区图。结果:11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刺合谷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额中回,中央前后回、颞中上回,同侧楔前叶、岛盖以及对侧舌回、脑岛、顶下小叶。②针刺内关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额中回、尾状核、中央前后回、扣带回、颞中上回及对侧岛盖、缘上回、下丘脑、顶下小叶。③针刺足三里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中上回,同侧岛叶、枕上回以及对侧中央前后回、岛盖、角回。④针刺三阴交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同侧顶上小叶、岛叶及对侧中央前后回、顶下小叶。结论:在同一受试者,针刺不同穴位可引起相同部位脑功能区激活,不同人针刺相同穴位激活的脑功能区有一定差异,针刺效果可能并非通过单一脑功能区,而是通过有功能联系的多个脑功能区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流动性网络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们从大脑的不同功能区着手,试着用功能性磁共振来阐释其与经络穴位的相关性。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观察针刺真、假穴位与大脑功能区的关系,以及针刺真、假穴位不同脑区激活效应的差异。设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观察。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弗莱堡大学医学院环境和自然医学系针灸科以及放射医疗中心。对象:本实验于2000-10在弗莱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医疗中心完成。以视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医学生)18人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2组:针刺假穴 有治疗作用穴位组和针刺假穴 无治疗作用穴位组,每组9人。均签定知情同意书。方法:两组先接受浅刺(假穴)后观测出针。然后针刺假穴 有治疗作用穴位组针刺双侧光明穴和太冲穴,针刺假穴 无治疗作用穴位组针刺双侧丰隆穴和陷谷穴。为得到强烈的针感(酸麻胀重的感觉),每30s进行捻转(每穴先左后右),每次持续10s,持续4min后静息2min为1个周期,共持续4个周期25min后出针。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Erlangen)进行功能成像检测。并对所有的受试者及单个受试者交叉关系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假穴以及针刺有治疗作用穴位组对象视皮质的反应。②针刺对两组对象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因刺激程序的错误运用,2例受试者(两组各1例)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时被剔除。①针刺与视觉有关的穴位对视皮质无确切影响,但在实验过程中,而在其他皮质区(如脑岛、外侧沟、顶颞皮质等与疼痛及躯体感觉刺激有关的皮质)有轻微血氧合水平依赖性成像法信号转换,即在这些皮质区针刺真穴及假穴均有激活反应。②针刺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与不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的穴位,其激活类型无明显差异。③单个受试者交叉关系分析(CC>0.3)发现,针刺假穴过程中仅2/8的受试者出现了丘脑的激活。两组均出现了丘脑、红核、大脑外侧沟的激活。针刺假穴 有治疗作用穴位组3/8和针刺假穴 无治疗作用穴位组4/8的受试者出现可观察到后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激活反应,两组还出现了顶颞皮质的激活。说明针刺真穴与假穴在激活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结论:①通过针刺与视觉有关的穴位发现针刺对于视皮质无确切影响,但对其他皮质区,如脑岛、外侧沟、顶颞皮质等与疼痛及躯体感觉刺激有关的皮质有激活作用。②针刺真穴与假穴在激活类型上有显著差异,但针刺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与不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的穴位激活类型差异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