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90%以上为公立非营利性的,公有制的比重相对较高。国家通过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并对其实行积极优惠的财政补助政策,以体现公立卫生事业的公益福利性。实践表明,适宜的卫生事业补偿政策是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现对我国现行的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作一些探讨性的阐述,以求广大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2.
以非基本医疗服务盈利作为补偿渠道的制度安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存在,是政府为了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做出的制度性安排,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政策性亏损应该得到合理补偿以维持其自身的正常发展.在政府投入、药品收入的补偿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利用非基本医疗服务盈利作为补偿渠道是卫生改革的必然趋势.利用非基本医疗服务收入作为补偿渠道有可能导致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诱导非基本医疗服务消费等问题,会计委派制度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制度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我国将医院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大多数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的医院,它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提高健康状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补偿不足,已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建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的方式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仅面临着与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竞争,还将面临与一些“洋医院”进驻中国的竞争。如何使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一般对高端医疗有着明确的提供主体和市场划分[1-4].基本医疗服务大都由公立医疗机构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高端服务主要由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但公立医疗机构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有涉及,只是规模上受到严格控制,例如澳大利亚、新加坡等[5-6].  相似文献   

6.
日本医疗法人制度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医疗法人制度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第一,医院所有制性质不是决定医疗机构营利和非营利性质的唯一因素。公立机构可以是非营利的,私立机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的,其决定因素主要是财政税收政策和组织管理模式。第二,医院所有制性质不影响医院公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即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与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医院又分为政府办营利性医院(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和其他非营利性医院,这是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课题之一,本文就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在今后改革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健康大视野》2009,(13):102-109
医改原则: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农合补偿政策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如果仅靠新农合作支撑,而不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则可能影响新农合的制度效果。因此要使乡镇卫生院成为真正的非营利性公立医疗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使农民的一般疾病基本上能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得到治疗,把有限的新农合资源用在农民的大病补偿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服务人力成本进行分析与估算,为完善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偿机制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某市16家公立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填写相对完整的2家三级医院进行案例分析.结果 两家医院2009年和2010年的公益性人力成本约700万元~3400万元,占全年人力支出总额的1.5%~5.5%,占全年支出总额的0.5%~1.3%.结论 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人力成本差异较大,可能是受相关信息的可得性影响.政府应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服务信息系统并对公益性服务进行评价,从而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综合公益性服务的开展情况和成本投入,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安市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后的补偿机制,为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基本药物加成后的补偿途径和水平提出建议;方法:通过对2006—2010年西安市28所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数据的测算,分析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前后的机构收支情况,探讨取消基本药物加成后公立医疗机构补偿途径和水平。结果与结论:取消基本药物加成后,公立医疗机构在不增加政府投入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情况下亏损较大,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拟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和增加财政投入3个途径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2.
完善补偿机制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取得的成效将关乎新医改的成败。通过分析医改三年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和患者的医疗负担,发现补偿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补偿机制,有利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实现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明确医药分开政策目的及策略。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法,对医药利益链条及其形成原因、解决策略进行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结果现有研究一是认为医疗服务提供方拥有垄断地位造成利益链条存在,因而提出消除垄断;二是认为扭曲的"白色"或不良的"灰色"激励机制造成利益链条存在,因而提出完善"白色"或消除"灰色"激励机制的综合策略。结论医药利益链条产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非营利性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合理地追求经济利益,医生采用不合理方式追求部分合理经济利益。因此,医药分开目的应是让公立医疗机构真正成为非营利机构,使医生依靠技术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让公立医疗机构、医生、政府、患者、药品企业及流通商间激励相容。建议采用外部补偿和内部薪酬制度为重点的综合改革策略,形成各利益相关方激励相容的良好局面,自然消除公立医疗机构、医生与药品销售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14.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vocating for the public's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ules under US law for lobbying b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2 most common kinds of non-profits working to improve the public's health are "public charities" and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Although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may engage in relatively unlimited lobbying, public charities may not engage in "substantial" lobbying. Lobbying is divided into 2 main categories. Direct lobbying refers to communications with law-makers that take a position on specific legislation, and grassroots lobbying includes attempts to persuade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to take action regarding legislation. Even public charities may engage in some direct lobbying and a smaller amount of grassroots lobbying. Much public health advocacy, however, is not lobbying, since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exceptions to the lobbying rules. These exceptions include "non-partisan analysis, study, o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 of broad social problems. Lobbying with federal or earmarked foundation funds is generally prohibited.  相似文献   

15.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财政分类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宁波市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支出补偿情况,发现补偿结果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较为理想,实施后反而较差。从医保基金和个人付费、政府财政投入等方面探讨了基层医疗机构公共财政分类补偿途径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县级公立医院只有构建长效补偿机制,才能化解县域人民群众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难题,才能发挥县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龙头作用。而要构建县级公立医院长效补偿机制,必须厘清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概念、定位、模式、依据、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江苏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医疗服务提供、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有关改革政策、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江苏省卫生统计资料,提取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苏省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医院经营风险不断增加;药占比明显下降,门诊与住院医药费用增幅逐年降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趋势放缓;技术劳务性费用占比有所提升,医务人员价值得到体现;财政补助水平仍然较低,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患者就医负担并未有效减轻。结论在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深化比价研究,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适时动态调整,建立起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医药、医保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联动,促进各部门间政策衔接顺畅,进一步完善"三医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宁波市医疗机构2004—2008年经济运行状况,结果发现,宁波市医疗机构收入、支出从2004年到2008年均呈现增长趋势,医疗结余均为负值,主要靠药品结余和财政补助进行补偿,提示应及时根据医院收入与支出结构的变化状况,进一步完善卫生经济政策,实现财务收支结构的优化,以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补偿机制扭曲、政府监管滞后的背景下,科学设定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偿标准和方式,改进政府监管手段和能力对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闵行区开展了基于公益性绩效的政府补偿机制改革和基于信息平台的政府监管机制改革。文章以新公共行政理论为指导,总结闵行区政府补偿和监管机制的特点,评价改革的效果,并且探索分析补偿和监管机制改革对医疗机构运行绩效的影响,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公共财政和医疗保险的双重混合补偿机制。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应推公共财政和医疗保险的双向分类补偿机制。公共财政和医疗保险的双重混合补偿机制与双向分类补偿机制,存在着较大差异和明显优劣,将公共财政和医疗保险的双重混合补偿机制转换为双向分类补偿机制,是县级公立医院长效补偿机制创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