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2004年12月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 80髋),失访5例(5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者58例(75髋),对假体生存率、Harris 髋关节评分、疼痛、步态、大腿痛等方面进行评估;放射学资料完整者49 例(64髋),对假体放射学松动率、骨水泥鞘分级、异位骨化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75例(58髋)术后获随访(33.9±1.3)个月平均(15~57个月),假体生存率为97.3%,以髋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为观察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Harris 髋关节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6±20)分(10~85分)改善为平均(92±8)分(56~100分). 56例(73髋)患者中,术后95.9%的患者(70髋)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4例(7.1%)为中度跛行,14例(25%)为轻度跛行,38 例(67.9%)无跛行.无一例出现大腿痛、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放射学松动.49例(64髋)放射学资料完整患者股骨假体骨水泥鞘分级:A级37髋, B 级20髋,C1级4髋, C2级3髋.4例(4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 I级.结论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对34例(3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Crowe Ⅰ型28例(31髋)、Crowe Ⅱ型6例(6髋).其中女性29例(32髋),男性5例(5髋),患者平均年龄45岁(26~57岁).患者在术后6周、3个月、1年,及此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接受放射学及临床评价.术前患者Harris评分平均35分,髋关节屈曲101°,外展24°,内收15°,术前12例患者双下肢等长.结果 34例患者中,3例(3髋)患者术中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34髋)行表面置换.31例表面置换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4个月(12~33个月).患者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平均为94分(82~1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髋关节屈曲改善至133°,外展48°,内收26°.术后23例患者双下肢等长.患者股骨及髋臼假体周围均未见透亮线,髋臼假体的平均外展角为43°(40°~53°),股骨假体柄干角平均为139°(130°~145°).结论 本组患者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良好的手术技术和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掌握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意义.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新鲜肱骨远端骨折接受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骨折按照AO分型,C2型3例,C3型9例.关节假体均为半限制型Coonrad-Morrey假体.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评估,关节活动度、稳定性检查和肌力检查,并发症检查,Mayo肘关节评分,上肢失能评分(DASH评分),放射学评估,有无假体松动和异位骨化.结果 2例患者有轻度疼痛.平均屈曲98.3°,平均伸直受限17.9°,平均旋前82.9°,平均旋后70.8°.12例患者肘关节检查均为稳定的关节.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1例伤口不愈合,2例有尺神经症状.1例肘关节屈伸肌力Ⅳ级.未发现异位骨化和假体松动.Mayo肘关节评分优3例,良9例.DASH评分平均41.3分(25~75分).结论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而内固定不能获得稳定固定、关节面严重破坏(骨折或者关节炎病变)预计会发展为创伤性或炎症性关节炎的病例进行肘关节置换可以获得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人工关节术后无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从2004年11月到2007年7月,治疗人工关节术后无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共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66岁(61~72岁).其中全髋置换术后5例,半髋置换术后2例,全膝置换术后1例.按照Vancouver分型,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有B1型5例,C型2例;1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Rorabeck Ⅱ型.选择锁定加压接骨板(单钢板4例,双钢板1例,微创内固定系统3例)作为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后2天开始功能锻炼,12周开始完全负重.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4.5个月(4~27个月).术后12周8例骨折均愈合.x线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表现.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Harris评分平均88.75分(84~93分);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HSS评分92分.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人工关节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初步临床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手术技术难点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1986年5月~2004年6月34例(41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施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完整的临床及X 线片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7.1年(2.2~19.3 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9分(13.0~59.2分),术后改善为86.2分(72~96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45°(0~150°),术后改善为130°(70°~210°).随访时3例(4髋)出现假体的松动(均为骨水泥假体),其中1例患者术后10年行股骨柄及髋臼杯假体翻修术,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2例(2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 2例(3 髋)髋关节周围出现轻度异位骨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略差.术中应注意到此类患者因骨盆旋转对安放髋臼杯假体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减少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中、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1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1年疗效.方法 对1996至2002年由同一术者完成且应用Zweymüller假体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结果 共116例142髋符合纳入标准,61例7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1年,平均7.3年.其中50例64髋同时获临床及放射学评估,5例6髋只获得临床评估,6例7髋只获得放射学评估,随访率为52.6%.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3分,51髋(72.9%)术后疼痛在1个月内缓解,术后扶拐行走时间平均为2个月.X线片随访见远端骨皮质肥厚30髋(42.3%),髓内骨化33髋(46.5%),异位骨化45髋(63.4%).无一例髋臼侧出现透亮带,27髋(38.0%)股骨侧可见透亮带.7髋(9.9%)髋臼侧出现骨溶解,18髋(25.4%)股骨侧出现骨溶解.虽然无已行翻修病例,但3髋因髋臼明显松动移位需行翻修术.以翻修手术或需行翻修手术作为失败的标准,髋臼杯5~11年假体存活率为95.8%,股骨柄的存活率为100%.结论 Zweymüller假体术后5~11年随访总体疗效令人满意,但骨溶解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羟基磷灰石喷涂解剖型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使用羟基磷灰石喷涂解剖型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90髋进行中期随访,男49例61髋,女26例29髋;患者年龄42~68岁,平均58.4岁.以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结果 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未次随访Harris评分与术前Harris评分、术后早期Harris评分之间的差异;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影像学结果 进行评估.结果 48例56髋获得随访,男29例35髋,女19例21髋;随访时间5~8年,平均7.2年.随访中无翻修病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8.2±6.3)分,术后早期(平均1年)平均(93.2±4.8)分,末次随访平均(91.6±4.5)分,优良率100%.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早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出现人腿痛3例.X线片显示全部假体均获得稳定的骨长入,出现股骨近端局限性骨溶解2例、假体柄远端骨质硬化3例、假体刷围间断透光线6例,无一例出现假体下沉和假体内外翻.结论 羟基磷灰石喷涂解剖犁股骨假体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 满意,假体可以获得稳定的骨长入,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患者93膝行TKA,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安装假体,膝关节均未进行髌骨置换.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33.61±7.34)个月(24~48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总活动度明显增加,由术前68.76°增加至术后107.53°(P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5例(18髋)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5分(25~45分),采用改良Gibson手术入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进行视觉类比评分、Harris评分分析和X线检查.结果 在导航系统下顺利完成18例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80~105min),平均出血量为250 ml(250~350 ml),平均切口长度为7.5~8.5 cm,平均VAS评分为3.5分(1.5~4.5分).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95分(85~100分),优16髋,良2髋.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5.2±0.8)°,外展角为(44.8±1.2)°.平均随访2.5年(40~15个月),X线摄片发现1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线,而无松动迹象.结论 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中视野的局限,提高了髋臼和股骨假体放置的精确性,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2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14例(20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8髋),踝关节融合2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平均46分(17~64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4分(13~61分);美国足部和踝部矫形协会对踝部和后足评分(AOFAS评分)平均35分(19~51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3个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HSS评分平均83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分;踝关节融合术后AOFAS评分平均78分.并发症:1例迟发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迟发感染伴假体松动.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血友病性关节病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45髋),全部得到随访,临床资料完整,平均随访(34.1±1.2)个月,对假体生存率、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步态、大腿痛等方面进行评估。放射学资料完整者39例(42髋),平均随访(31.5±1.6)个月,对假体放射学松动率、骨水泥鞘分级、异位骨化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假体生存率为97.7%,以髋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为观察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Harris髋关节评分比术前平均(48±20)分(10~85分)改善为平均(90±8)分(56~100分),仅1髋股骨头坏死为轻度疼痛,其余44髋均为轻微疼痛或无疼痛。2例为中度跛行,10例为轻度跛行,30例无跛行。无一例出现大腿痛,无一例出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放射学松动。2例(2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结论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骨植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髋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50髋)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分析,根据骨缺损情况进行髋臼自体骨植骨(结构性植骨、颗粒植骨).结果 50例获平均随访24.2个月,49例髋臼植骨处愈合.术后2周Harris评分67~82分,平均79.5分;术后1年86.5~94.6分,平均91.3分.结论 髋臼自体骨植于髋臼骨缺损处,可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增加髋臼的骨覆盖,提高THR术后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以羟基磷灰石(HA)广泛涂层假体进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中期效果。方法1997年2月~1999年5月,对96例以HA广泛涂层股骨假体的初次置换患者进行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研究,主要评价Harris评分、大腿疼痛和并发症,以Kaplan-Meier法评价股骨假体的使用寿命。结果60例患者获得平均8年(7~9年)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2分提高到术后的90分,仅2例大腿疼痛。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未见假体柄周围放射学透亮线,所有假体均获得骨性稳定,并出现重新塑型。假体8年生存率达100%。结论HA广泛涂层股骨假体具有骨传导作用,可抗轴向力和抗扭转力,且手术风险低,能够获得较好的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 临床效果.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岁(42~75岁);左膝10例,右膝20例.病因: 膝内翻合并重度骨关节炎8膝, 类风湿关节炎2膝,创伤性关节炎3膝,畸形性骨炎1膝,严重膝外翻畸形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0膝(6例感染后松动,4例无菌性松动).术前术后使用K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 h10 min(1 h 30 min~6 h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90 ml(150~3 000 ml),术中及术后平均输异体血1 300 ml.28例病例平均随访51个月(12~120个月).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9.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77.9分(28~93 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2.5(0~50分)增加到术后的50.5分(0~9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58.4°( 0°~90°)提高到术后的72.8°(10°~100°).1例发生髌腱断裂,1例发生假体断裂,5例发生>10°的伸膝迟滞,8例出现明显的膝前痛.[结论]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因其手术损伤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并探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的特点.[方法]2009年2月~2011年8月对14例颈椎病患者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置换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明显升高,随访时间为12 ~42个月,平均24.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8±1.2)分增至术后平均(14.2±1.5)分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平均(15.6±0.6)分,颈项和上肢痛觉疼痛评分,术前与术后值统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X线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或异位骨化等不良反应.[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但仍需长时间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中期疗效.方法对18例(31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5.2年(2~9.2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片分析.结果至最近1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6分(3~52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3.3分(54~92分)优良率为87.1%,其中,优5髋,良22髋,可3髋,差1髋.髋关节的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5.6°(0~115°)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185.6°(54~21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9.7%(3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于2003年8月-2005年12月行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30髋)患者进行了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并检测血铬浓度和肾功能情况.[结果]23例28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年(2.5~4.8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3.4分.3髋(11.5%)形成透亮带;1髋股骨形成局灶性骨溶解.1例术中坐骨神经受损,2.5年后除趾背伸肌力较弱外其他均完全恢复.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理想,术后4年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但X线检查未见松动迹象.无一术后发生脱位、股骨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平均血铬浓度为0.82 μg/L(0.020~0.140 μg/L),较正常参考值(0.007、0.109)无明显升高,未发现因血铬浓度升高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和癌症、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结论]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令人满意,但有必要做进一步随访,以了解与金属对金属关节置换有关的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带线缆孔及大转子结合装置的锁定钢板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9月我院因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锁定钢板联合钢缆环扎内固定治疗的病人27例(27髋)。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通过数字化X线摄片对假体、内固定钢板稳定性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7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21.74±15.42)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骨折愈合,未发生感染、脱位、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术前平均HHS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分别为为(31.84±3.92)分、(7.63±0.9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5.43±4.73)分、(2.00±0.78)分,经锁定钢板联合钢缆环扎内固定治疗后,HHS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的临床结局均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带线缆孔及大转子结合装置的锁定钢板对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关节活动度(ROM)的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标准型和形态特异型假体的早期临床结果差异.方法 以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接受美国Wright医疗技术公司Advance系列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39例(45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6膝),女性34例(39膝).根据术中使用假体的设计类型分为两组:19例(21膝)接受形态特异型假体(Stature假体组),20例(24膝)接受标准型假体(MP假体组).假体类型选择依据:如果术中股骨髁远端或滑车区域出现假体突出,选用形态特异型假体,否则选用标准型假体.结果 总体样本中Stature假体使用率为46.7%(21膝∶45膝).Stature假体组和MP假体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4个月和6.7个月,均未出现膝前疼痛、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KSS分别为平均176.9±12.64分和174.4±13.87分,ROM分别为平均122.9°±10.30°和119.7°±7.60°;KSS平均改善值分别为98.60±24.98分和95.47±22.85分,ROM平均改善值分别为14.74°±10.18°和12.62°±9.57°,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标准MP假体相比,Stature假体有助于提高骨骼-假体匹配性及改善假体边缘突出现象,尤其是在中国女性患者,但并未提供更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