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本组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探讨行全陶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体会。方法本组在2000年3月~2008年4月间,对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的有202例(269髋),其中男123例(178髋),女79例(91髋),平均年龄46岁,随访时间平均41(24~122)个月。所有这些患者均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3.47(3~85)分,术后平均为90.66(59~100)分。术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翻修患者。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本组患者术中出现1例边缘崩裂。四种不同公司的髋臼对患术后Harris评分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现代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需更长期的随访以验证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例的随访及分析,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之间32例患者32髋施行了金属对金属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8岁(19~ 65岁),平均体重指数(BMI) 25.2 (18.7~33.1),术前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9例.手术所采用的表面置换系统的髋臼侧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侧均为骨水泥型固定且带有导向柄.术后平均随访56个月(37~75个月).[结果]1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男性患者因术后1个月出现股骨颈骨折而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病例至随访结束尚无出现松动、翻修,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规范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降糖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均按常规降血糖外,治疗组采用自拟降糖通络汤(黄芪40g、葛根15g、山茱萸15g、丹参30g、当归10g、全蝎5g、蜈蚣2条、川牛膝15g、花粉15g)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糖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栓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加服中药自拟益气活血通栓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结论:益气活血通栓汤治疗缺血中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囊及外旋肌修复的B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囊及外旋肌不同修复方法的确切性.方法 43例单侧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37例,女6例;年龄31~2岁,平均45.6岁.常规采用后外侧入路、生物固定型假体.其中21髋将后关节囊及外旋肌修复于股骨大转子后缘(骨性修复方法),22髋修复于臀中肌后缘接近股骨大转子连接部(软组织修复方法).其他手术技术完全相同.于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Harris评分;术后6周及3个月以B超检测后关节囊及外旋肌修复的完整性.B超检查采用双盲法,图像中修复部位不连续超过50%视为连续性差或修复失效,不连续少于50%定义为连续性好或修复成功.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B超检查显示骨性修复方法组修复成功率57.1%(12/21);软组织修复方法组86.4%(1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P=-0.033).术后3个月修复成功率与术后6周无变化.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将后关节囊及外旋肌修复于股骨大转子后缘相对修复于臀中肌后缘失败率更高,建议将后关节囊与外旋肌缝合于臀中肌后缘接近股骨大转子连接部.  相似文献   
6.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2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患者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6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1~60个月,平均随访36.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6分,优20例(76.9%),良4例(15.3%),可2例(7%),优良率92.2%.[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全部的股骨颈和部分股骨头,力学传导与分布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生物力学状态,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方法 1995—2005年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4—78岁,平均62.1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4例,病理性股骨颈骨折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5例,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人工关节翻修术后3例。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1例在闭合复位时死亡,10例在闭合复位失败后或有明确脱位原因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结果 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后获得成功。2例患者经闭合复位后再次失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8例闭合复位不成功直接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术后随诊2年,未再出现脱位现象。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2分(72—96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脱位由多种因素造成,强调以预防为主,全面分析和研究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使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和头臼间的匹配关系达到最佳,并选用合适的假体,才能彻底避免髋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微创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及手术风险。方法 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对54例患者(70膝)行小切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女48例(63膝),男6例(7膝)。年龄43-75岁,平均62.4岁。切口长度9—13cm,平均10.5cm。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术前关节活动度为伸0°~25°(平均-10.5°),屈80°-135°(平均100°)。手术采用膝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不翻转髌骨,利用皮肤的可移动性和膝关节屈伸活动的特点,采用特殊手术器械,完成股骨和胫骨的截骨。通过改变手术操作顺序以尽快创造出操作空间,尽可能减少对髌上囊和后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切除和剥离。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为70min(55-150min)。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10.5cm(9~13cm)。前35膝术后平均引流530ml(200-800m1),后35膝引流为380ml(200-460ml),平均输血500ml(0-1000m1)。术后第2天即开始进行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5.6d(4-8d),术后9-14d出院,出院时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0°(90°~120°)。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为伸5°-5°(平均0°),屈95°~125°(平均115°)。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为46~69分[平均(51±7)分],术后为82-98分[平均(91±5)分]。结论 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股四头肌损伤小,膝关节主动活动的时间较早,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生物学内固定术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越来越受重视。近几年,国外学者开展了微创技术治疗骨折的探索,取得一定的经验。自2003年1月-2005年4月,笔者根据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运用微创技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一组胫骨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左侧9例,右侧6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9-47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跌伤4例。骨折分类(按AO分类法):A型8例,B型5例,C型2例。伤后至接受手术时间:5-10d,平均7d。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关节病变患者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的多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手术前和最后一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膝关节KS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KSS功能评分,并总结手术策略。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随访,随访时间36~88个月,平均65.4个月。患者术前Harris评分、KSS疼痛评分、KSS功能评分分别为(37.7±14.7)、(42.5±23.8)、(-2.6±22.6)分,术后分别为(83.4±13.5)、(77.7±20.7)、(65.7±30.8)分;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45岁的5例患者均先行单侧肢体的髋膝置换术,其中4例先换髋关节再换膝关节,1例先换膝关节再换髋关节。>45岁的7例患者,有4例先行同侧髋关节置换,其余3例手术顺序无明显规律。1例术中出现髌腱断裂给予修复,2 a后出现另一膝关节感染,行清创二期假体翻修术;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2 a双膝僵硬并屈曲畸形,给予双膝关节松解术;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残留20°膝关节屈曲畸形,经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手术失败率为8.3%,再手术率为16.7%。结论多关节病变患者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是需要进行严密的手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