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干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危脑瘫罂幼儿由于各种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产伤等导致脑损伤.其主要后遗症是脑性瘫痪.国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8‰-4‰,国际上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5‰~([1]).  相似文献   

2.
1 小儿脑性瘫痪的概念 脑瘫是脑在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伤,形成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是非进行性疾病。我国在 1988年第 1届全国脑瘫座谈会纪要中定义为:脑瘫是指从出生前至出生后 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视听觉、语言、摄食等障碍。目前我国有 0~ 6岁脑瘫儿 31万,每年增加 4.6万。 2 小儿脑性瘫痪常见病因及诱发因素 脑瘫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最多见的是: (1)产前因素:妊娠期间做过妇科手术、感染、 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高龄…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是指在出生前至出生后 1个月的发育时期内 ,由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与脑瘫有关的危险因素很多 ,人们习惯上将其分为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因素 ,而出生前因素常可诱发产生出生时和出生后因素。脑瘫的病因可分为 :①遗传的 :如胎儿基因 /染色体异常 ;②生物的 :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 ;③物理的 :创伤、压迫或放射线的影响 ;④化学的 :缺氧 /缺血、胎盘脐带功能障碍导致生命过程所需生化物质不足 ,或因外源性药物 /毒物作用 ,或由外在因素产生的内在神经毒性物 (如炎性物质或胆红素等 )的影响。脑瘫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简称脑瘫 ,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患。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0— 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目前 ,全国有 31万例脑瘫患儿 ,并且每年新增 4 .6万例。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先后以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为主[1] 。由于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 ,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因此 ,如能对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早期康复 ,即争取在出生后 6— 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 ,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 ,抑制异常反射…  相似文献   

5.
早产及难产新生儿脑瘫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和感知觉障碍。脑瘫的危险因素有:①低体重儿(体重〈2500g);②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先天性代谢病、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先天性染色体病等;③脑缺血、缺氧:包括母亲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产时因素、新生儿因素、核黄疸等。其中早产、难产是导致新生儿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瘫 (CP)是一组由于脑异常发育或早期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 ,其肌张力异常包括痉挛型、肌张力障碍型及混合型等。痉挛型脑瘫临床上多见 ,约占 75 % ,其特征是在一定阻力下在增加活动速度或在一定速度下增加阻力时张力增高 ,肢体活动时由于牵张反射异常使拮抗肌的激活增加 ,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是由于持续肌收缩导致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在随意运动或维持姿势时形成肌肉激活的异常模式。在休息时可以产生异常姿势与关节僵硬 ,两种类型可发生于同一肢体 ,且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 ,因此区分这两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丹  钟清玲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74-1478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患儿在妊娠期及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合并癫痫、惊厥、智力障碍、言语障碍、情绪异常等健康问题。全球脑瘫发病率约为1‰~5‰,2013年对我国12个省的研究~([1])显示,我国脑瘫发病率为2.48‰,约有400万~500万脑瘫患儿。研究~([2-4])指出,脑瘫虽不能治愈,但长期康复治疗可延缓患儿畸形的发展,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2004年,《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将脑瘫定义为: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发生可以由脑损伤所致,也可以由脑发育缺陷所致[1]。脑瘫的发病率世界各国报道均不一致,约为1.5‰~4‰[2],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为2‰~3‰[2],洪世欣等[3]报道我国为1.2‰~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神经系统残疾的主要疾患之一。 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道 ,全国 0— 6岁脑瘫患儿有 31万 (患病率为 1.86‰ ) ,并以每年 4 .6万的速度递增。所以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紧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使脑瘫患儿获得理想康复疗效的关键。1脑性瘫痪定义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 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同时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障碍[1] 。2高危因素[2— 6]小儿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有 :①早产、低出生体重 ,尤以胎龄 …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产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国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8‰—4‰[1],是儿科康复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脑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程度也千差万别,这给脑瘫疾病的分类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选取了2001年5月—2002年10月间在我院康复中心确诊的30例痉挛型四肢瘫和18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实施头颅CT检查,临床分析发现头颅CT的异常改变与病型、病情、病因等有着一定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了48例脑瘫患儿,其中四…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使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所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及姿势异常[1].本文对40例脑瘫患儿分2组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得了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护理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庆瑜 《护理学报》2006,13(7):30-31
脑性瘫痪是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主要神经系统伤残综合征,不仅表现为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和视力、听力、语言障碍,癫疒间、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知障碍等[1]。脑性瘫痪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为1.8‰ ̄4‰[2]。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适应了这一需求。许多学者在此领域也已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现将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护理现状和发展情况综述如下。1脑瘫儿童治疗方法在我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因各种原因脑损伤所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中以锥体系损伤引起的痉挛型脑瘫最为常见,约占60%~70%。痉挛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长期严重的肌肉痉挛会导致固定化的运动模式与姿势异常,使关节变形、挛缩,加重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尽管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干预和治疗等方面技术水平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国内外脑瘫总发病率并未见明显下降~([1—2])。一篇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随着医疗技术提高,更多低出生体重婴儿被救治存活下来,而低出生体重婴儿比正常出生体重婴儿存在更大患脑瘫风险(低出生体重患脑瘫16‰,正常出生体重患脑瘫12‰),这可能是脑瘫总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2])。寻求一个合适、有效、全面的评估量表,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运动缺陷并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PDMS-2)是婴幼儿运动发育评估量表,主要用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后大脑发育期间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发病率1.5‰~5‰。近年来我国治疗脑瘫的着眼点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疗效评估无统一标准。脑瘫的治疗由于大脑受损的原因、部位和程度各不相同,所以脑瘫的...  相似文献   

17.
脑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目前尚未能控制其发生的严重致残性疾病,它继发于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短期内非进行性脑损害,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等一系列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综合症侯群。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各种治疗改善其功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已成为目前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目的是降低异常增高的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其解痉效果确实可靠,不影响肌力,术后肌痉挛不复发,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但不能恢复某一特定功能。本科曾收治1例脑瘫患儿,经SPR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有关资料,中国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为1.8‰~4‰。脑瘫虽是非进行性的,但运动功能障碍却长久存在,因此有大量现存患儿,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患儿产生。随着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内的康  相似文献   

19.
早期干预在小儿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是由于儿童在胎儿期或婴儿早期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时受到了损害。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有时还存在其他异常表现,如感觉功能、视觉、听觉、语言、认知、行为等障碍。以及智力障碍和学习障碍等。本文总结了34例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认知、语言交流、行为等问题。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8‰—4‰,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的提高,多年来世界范围内脑瘫发病率和患病率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1]。目前脑瘫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常常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溶栓胶囊为国家正式批准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于成人脑血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