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6):2241-2243
目的:探讨智能毒麻药管理柜对药品管理的促进作用。方法:分析智能毒麻药管理柜的硬件设备、操作方法、工作流程,以及我院住院药房使用该管理柜后实现药品智能化管理的功能及效果。结果:智能毒麻药管理柜通过自身的软件系统与医院系统可实现基础信息的对接,并依托其实现了药品的入库、发药、清点、养护、监控、查询、记录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作及打印各种统计表单。与使用该管理柜前1个月比较,部分病区使用后1个月取药时间缩短约15%~95%。结论:智能毒麻药管理柜提高了药品养护、调剂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使药品调剂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和规范化,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自动化智能药柜在国内外医院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0—2022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结果 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应用可以缩短住院医嘱的执行时间,提高药师、医护的工作效率,加强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及促进医院药学服务的转型。结论 构建以自动化智能药柜为核心的分散调剂模式对于医疗机构药品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全流程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药事服务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医院麻精药品的智能化管理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河北省人民医院智能麻精药柜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比较传统药柜与智能药柜管理模式下,调剂时间、调剂差错率及工作强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智能麻精药柜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后,实现了麻精药品发放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管理;双人双核发的规范流程执行率达100%;同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降低了摆药差错率(0.896% vs.0.107%)及劳动强度(降低59.77%),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精药品管理更加精细化。结论:智能麻精药柜的引入,推动医院麻精药品管理由粗放迈向精细,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使麻精药品管理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2):3102-3105
目的:改变病区药品管理模式,促进患者及时、合理用药。方法:使用自动化智能药柜(ADC)对我院部分病区药品进行管理,并从ADC中药品管理程序、药师对ADC的管理、使用ADC管理病区药品时的相关措施及使用ADC后的效果评价(以5个病区使用ADC前后基数药品种类、调剂临时医嘱平均时间、退药次数为指标)等方面对其使用实践进行介绍。结果:通过筛选入柜药品及制订取药流程等建立了ADC中药品的管理方法;药师通过对ADC药品建立药品目录、进行补货与库存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等实现了对病区ADC药品的管理。与使用ADC前比较,5个病区的基数药品种类从平均65.8种增至157.2种;调剂临时医嘱平均时间由24.5 min降至5.8 min;3个月的平均退药次数由约200次降至约20次(P<0.05或P<0.01)。结论:病区使用ADC管理药品不但提高了病区药品使用便捷性、提升了护士管理病区药品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药师的药学服务质量,改变了药品管理模式,促进了患者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智能药柜(ADC)建立住院患者用药分散调剂模式,缩短用药医嘱执行时间,提高药师、护士工作效率,提升药品管理质量。方法:介绍某院ADC分散调剂模式的构建方法及取得的效果。结果:ADC分散调剂模式实现了缩短住院医嘱执行时间,提高药师、护士工作效率,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的目标。结论:全院范围应用ADC分散调剂在我国尚属较新的管理模式,还需要积累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让这种模式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药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更多精力用于专业技术性工作,实现工作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神经外科ICU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建立,探讨改进传统基数药品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安全性,为病区创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我院神经外科ICU自动化智能药柜的主要构成、工作模式建立,并通过比较智能药柜与传统基数药管理模式下临时医嘱药品取用时间差异及对27名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智能药柜应用效果。结果: 接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智能药柜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实现了病区基数药品全流程闭环管理。与传统基数药取用模式比较,智能药柜的应用将每条临时医嘱取药和执行时间分别缩短至(5.7±3.86)min和(12.18±3.96)min。问卷调查中,护士对智能药柜的总体满意率为92.59%(25/27),有77.8%(21/27)的护士表示减少了用药错误的发生。结论: 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应用可以优化基数药品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提高药物治疗及时性与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为病区创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国内大型医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快速出药、智能存储、批量上药及智能发药等设备对我院门诊药房进行自动化改造,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改造后药品管理、调剂质量、药师工作效率等方面发生的改变。结果:门诊药房自动化优化了药品管理,有利于药品养护,加强了库存管理,解决了效期管理难题,实现了药品批号追踪;调剂差错由改造前的32.6件/周减少至改造后的11.3件/周,降低了65.3%;自动化药房设备参与了约90%的门诊处方调配,实现了药品调剂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结论:自动化有利于提高国内大型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病区药品安全管理措施,科学规范地管理病区小药柜.方法 药剂师与护士每月对各病区的药品进行检查、分类、登记,指导保管及合理应用,并做好各病区间药品调剂等,确保患者及时、安全使用.结果 药剂师参与病区小药柜的管理,有效地减少了病区药品混放、储存不当、标识不清、过期报损等现象,杜绝了药品的过期使用.结论药剂师参与病房药品管理工作,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并有效减少医院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动化智能药柜在神经科病区的应用效果,为创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智能药柜应用前后的使用资料,分析自动化智能药柜在神经科病区的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智能药柜后,药师备药时间、护士执行医嘱时间、退药时间、临嘱摆药次数均明显缩短(P<0.05),但临时医嘱退药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安全性方面,智能药柜有效降低与取药相关错误(P<0.05),且未增加用药差错。在满意度方面,护士及药师对其应用效果的总体满意率达93.18%。在成本方面,总节省成本为6945.72(5556.57~8272.49)元/月。结论 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应用可以优化病区的药品管理模式,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危重患者用药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0.
我院洁净药房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其质量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均一。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1],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全面管理和严密监控来实现。但是 ,药品在应用环节上的质量控制尚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 ,国家至今尚无对住院患者应用药品的质量实施监督检查的相关规定 ,也无对药品调剂过程的基本条件如环境、设备、卫生、质量管理、操作规程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多数医院药房工作模式简单、被动 ,一直沿袭传统的摆药、发药形式 ,调剂药品的环境未实施监控 ,缺乏标准化操作规程 ,致使药品…  相似文献   

11.
郝言  李毅  刘泽  汪晓军 《安徽医药》2018,22(3):534-536
目的 探讨病区智能电子药柜对病区临时医嘱药品的管理作用,并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方法 深入剖析病区智能药柜的使用情况.结果 在智能电子药柜的使用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人为因素及药柜本身的问题,从而导致智能电子药柜的不正常使用.结论 希望病区在使用时能够认真操作,仔细拿取,更希望病区、药房、厂家三方面相互配合,确保药柜的正常使用,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口服外摆药智能添加系统串联自动分包核对机(ATC-MDM)调剂模式在住院药房的使用情况,探讨并完善"智慧药房"的运营模式。方法:分析现有模式的不足,创新应用口服外摆药智能添加系统,并优化储存药盒存量及存放位置,实现一台智能药车兼容两台分包机,分析使用前后的工作效率提升情况。结果:与人工外摆比较,外摆智能添加系统外摆非整粒药品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7.39%~44.20%,同时有助于药品效期及库存等精细化管理。结论:ATC-MDM与口服外摆药智能添加系统相结合,可有效提升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促进药师工作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促进手术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对手术室药房药品使用智能药车管理模式管理3个月,并与传统药箱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智能药车管理模式的药品记账差错率、账物相符率等均明显优于药箱管理模式。与后者比较,前者对麻醉和精神药品可做到当日盘点,错误率降至0;麻醉师工作量减轻,但药师工作量会增加。结论 智能药车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明显优于药箱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差错风险。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HFMEA)对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过程中的失效模式(FM)进行识别分析,对FM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可检测性进行量化评估,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将实施HFMEA前后的RPN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施HFMEA措施后,影响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的失效模式的RPN值由86分降到23分,下降了73%,(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差错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差错,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徐韬  陈蓉  汪皖青  唐婕 《抗感染药学》2020,17(4):477-481
目的: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智慧药房调剂差错的预防体系,通过具体实施减少药房调剂差错的发生。方法:通过对药房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从人员、设备、软件、处方以及人员与环境等构建差错预防风险管理体系,基于风险管理遏制差错的发生。结果与结论: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药房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药房人员处方调配和管理,全方位的实施差错预防风险管理,有效减少智慧药房调剂差错和医患矛盾的发生,规范了药房的工作,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二维码识别技术保障儿童医院分剂量调剂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为每包儿科单剂量摆药配备医嘱二维码,为分剂量药品药包粘贴二维码,分剂量药包二维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分包时间等信息,药师在系统后台设置分剂量药包可用期限,当药师调剂单剂量摆药时,使用PDA设备扫描单剂量摆药药袋医嘱信息,再扫描分剂量药包二维码,由PDA提示调剂药品是否正确,药品效期是否在设定时间内。药师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完成儿科单剂量摆药的调剂、核对、效期提醒过程,保障药品的闭环管理。结果: 提高了分剂量药品调剂的准确率,保障了药品的使用安全。结论: 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药品调剂的最小单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儿科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自动化对医院药房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调剂自动化工作,将现有自动化模式与传统手工模式从处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取药时间、人员安排、实时药品管理项目、物流差错率六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其中数量差错减少61.9%,品项差错减少86.3%,患者差错减少100%。结论: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调剂自动化、药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医院药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智能药房的构建思路与应用现状。方法 介绍苏州科技城医院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智能药房的建设。从药品管理、发药模式、药品运输、调配效率、调配差错等方面分析该模式的优缺点。结果 一体化智能药房降低了药品管理成本、优化了发药模式、降低了工作强度、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提高了药房管理水平。结论 一体化智能药房可有效地整合药房的各项工作流程,有利于开展深层次的药学服务,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