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构建结肠上皮细胞炎症模型,探讨槐定碱、苦参碱和苦豆碱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细胞接种12孔板中,每孔接种肠上皮细胞株IEC-6 2×105个细胞。细菌脂多糖(LPS,1 mg·L-1)干预生长良好的IEC-6细胞12 h,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3种生物碱不同浓度对炎症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给药后细胞上清中IL-6,TNF-α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中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LPS (1 mg·L-1)干预12 h后,IL-6,TNF-α含量分别为(1 899.68±45.80),(148.67±5.93) ng·L-1。苦豆碱、槐定碱和苦参碱均可有效减弱LPS诱导的结肠上皮细胞损伤。当生物碱浓度为100 μmol·L-1时,槐定碱、苦参碱和苦豆碱均可提高LPS损伤细胞的活性,细胞存活率分别从80.47%提高为91.96%,92.40%,97.23%。此外,这3种生物碱可降低IL-6和TNF-α的含量及其在细胞内的表达。结论:槐定碱、苦参碱和苦豆碱3种生物碱均可通过降低IL-6和TNF-α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其中,苦豆碱的抗炎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体内、体外钩吻生物碱成分测定方法,并测定抵当汤减毒前后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探讨抵当汤减缓钩吻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Da体外检测钩吻与抵当汤混合前后6种生物碱成分变化,采用UPLC-MS/MS检测抵当汤联合钩吻灌胃对小鼠血浆中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抵当汤混合后,钩吻中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含量明显降低(P<0.01);抵当汤+钩吻组小鼠血清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胡蔓藤碱丙含量均较钩吻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降低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及胡蔓藤碱乙含量可能是抵当汤减缓钩吻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探讨氧化苦参碱通过调控RhoA/ROCK/COX/PGIS信号通路对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心肌肥厚抑制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百合碱组、氧化苦参碱组(25、50、100 mg·kg-1)。野百合碱组及各用药组单次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1),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氧化苦参碱灌胃给药均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1 h后。4周后,分离大鼠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并称重,计算RV/(LV+S)的比值;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右心室组织中RhoA、ROCK1、ROCK2、COX1、COX2、PGI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野百合碱组大鼠终末体重显著降低,大鼠心脏肥厚指数显著增加;与野百合碱组相比,氧化苦参碱给药4周后能明显减小RV/(LV+S)的比值,增加终末体重,改善右心室病理变化,明显降低右心室组织中RhoA、ROCK1、COX2、PGIS的表达水平。结论 氧化苦参能够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其机制与抑制RohA/ ROCK1/COX2/PGIS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叶越南槐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多叶越南槐的生物碱成分,综合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和理化方法进行分析,并确定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结构。结果: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槐果碱(1),苦参碱(2),槐花醇(3),9α-羟基苦参碱(4),12α-羟基槐果碱(5),氧化槐果碱(6),氧化苦参碱(7),金雀花碱(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多叶越南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不同年限苦参药材茎、叶、芦头、侧根、根5个部分总生物碱与5种单体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药材不同部位中5种指标性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 5种指标性生物碱在不同生长年限 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有不同特点,不同部位槐果碱的含量分布叶>茎>侧根>主根>芦头,苦参碱的分布是叶>茎>芦头>侧根>主根,氧化槐果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芦头>茎>叶,槐定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叶>茎>芦头,氧化苦参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芦头>茎>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各指标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随之增加,第4年有效成分增加幅度较小,其中主根中5种指标性成分含量依次为一年生13.58 mg·g-1,两年生20.49 mg·g-1,三年生27.74 mg·g-1,四年生31.32 mg·g-1结论: 上述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苦参以及苦参的生长年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北豆根药材粉末色泽与4种有效成分及总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色差计测量北豆根药材粉末ΔL*,Δa*,Δb*和ΔE*值,采用HPLC法对北豆根中青藤碱、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以及粉防己碱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明度ΔL*,总色差ΔE*均与蝙蝠葛碱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所有色泽指标与青藤碱、蝙蝠葛苏林碱、粉防己碱的含量均不具相关性;但色泽指标Δa*,Δb*,ΔE*与蝙蝠葛苏林碱和蝙蝠葛碱含量总和以及4种生物碱含量总和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北豆根粉末橙红色越深、总色差越大,蝙蝠葛苏林碱和蝙蝠葛碱含量总和越大,4种生物碱含量总和越大。  相似文献   

7.
北豆根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北豆根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豆根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含量并制定含量限度要求。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三乙胺溶液(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北豆根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线性范围分别为0.07~0.7μg(r=0.9999),0.0595~0.59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3%(RSD=1.4%),102.2%(RSD=1.2%);北豆根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总量应不低于0.6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提高了北豆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 HepG2 细胞凋亡的机制,观察其对 HepG2 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 Ca2+ 浓度[Ca2+i 的影响。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观察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作用前后,HepG2 细胞[Ca2+i 的变化。结果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可不同程度降低 HepG2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此外,中、高剂量的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还可以显著升高[Ca2+i,造成钙稳态平衡。结论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开放 MPTP 孔道,造成细胞内 Ca2+ 超载,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豆根石细胞的显微特征指数与其4种生物碱化学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北豆根显微特征指数的测定采用容量分析法;4种生物碱成分青藤碱、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粉防己碱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北豆根中石细胞的显微特征指数与其化学成分蝙蝠葛碱、蝙蝠葛苏林碱和总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与青藤碱、粉防己碱则无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石细胞显微特征指数测定的北豆根质量评价新方法及技术,可为北豆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其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苦豆子生物碱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研究苦豆总碱和6种单体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豆碱、槐定碱、氧化槐定碱、槐果碱)的体外抗柯萨奇B组3型病毒(CVB3)的作用。方法:以盐酸胍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噻唑蓝(MTT)比色法、组织培养半数感染(TCID50)微量法观察苦豆总碱和6种单体生物碱的体外抗CVB3作用。结果:苦豆总碱和6种单体生物碱均有明显的抗CVB3作用,对CVB3的抑制指数均>2,细胞保护率最高可达95%,其中感染后给药及药物与病毒先作用2h然后加入细胞层的给药方法抗病毒效应较强。结论:苦豆总碱和6种单体生物碱在体外有明显抗CVB3、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从不同给药方式分析可能是直接灭活CVB3和进入细胞内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1.
卡莫氟在 Caco - 2 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 Caco-2 细胞模型对卡莫氟 ( carmofur , 1-hexylcarbamoyl-5-fluorouracil , HCFU ) 的吸收、转运特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 分别考察时间、 pH 、浓度及抑制剂对 HCFU 吸收的影响;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双向转运的速度,计算 HCFU 的表观渗透系数,研究不同药物浓度对其转运的影响。 结果 Caco-2 细胞对 HCFU 的吸收在 20 min 内呈线性,药物摄取时间定为 10 min ; pH 对 HCFU 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浓度依赖性结果显示, HCFU 的吸收由一个饱和成分和一个非饱和成分组成; P- 糖蛋白( P-glycoprotein , P-gp )抑制剂维拉帕米对 HCFU 的吸收基本没有影响,而耐药相关性蛋白( MRP )抑制剂 MK571 的存在可显著增加对 HCFU 的吸收( P <0.05 )。双向转运的表观渗透性存在方向性差异,且受浓度的影响。 结论 HCFU 在 Caco-2 细胞中以主动和被动 2 种形式吸收,其吸收存在外排机制, MRP2 可能对 HCFU 的吸收有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肝癌中比较槐耳与IL-2对PTEN和IL-2R阳性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槐耳清膏与IL - 2对抑癌基因PTEN表达和IL - 2R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乙基亚硝胺 (DENA)制备 4 0只大鼠肝癌模型 ,分为 5组 ,对照组 (G1)、单纯诱癌组 (G2 )、诱癌加槐耳清膏组 (G3)、诱癌加 9周后槐耳清膏组 (G4 )和诱癌加 9周后IL - 2组(G5 )。于实验第 2 0周处死动物取肝组织 ,用RT -PCR检测PTEN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IL - 2R阳性细胞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比较各组中PTEN的表达量和IL - 2R阳性细胞数。结果 G3,G4 ,G5肝癌的形成率明显降低 ,肝内IL - 2R阳性的活化T细胞数G3和G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均 <0 .0 1)。在G5中 ,无癌形成的肝内IL - 2R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有癌形成者。PTEN相对表达量G3显著高于G2 (P <0 .0 1)。结论 槐耳清膏和IL - 2均能增加肝内IL - 2R阳性细胞数 ,增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 ,有效抑癌 ;槐耳清膏还能抑制抑癌基因PTEN的缺失而发挥抑癌作用 ,槐耳抗癌的应用前景将优于IL -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胰岛素体外诱导法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提供一种可靠的体外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采用含不同胰岛素浓度的RPMI 1640培养基作用于HepG2细胞,葡萄糖-己糖激酶法检测作用不同时间点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MTT法检测各胰岛素浓度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胰岛素抵抗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并以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IRS-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表达。结果: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佳作用时间为36 h,最佳胰岛素浓度为1×10-8mol.L-1。建立模型后鉴定,模型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脂滴明显增多;IRS-2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细胞明显降低(P<0.05),G-6-Pase的表达较正常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体外诱导的方法,在胰岛素浓度为1×10-8mol.L-1,作用36 h后,可建立稳定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升淼  赵春顺  何仲贵 《中草药》2007,38(6):836-839
目的研究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方法改变药物浓度、实验温度和使用合适的抑制剂,测定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特性。结果葛根素在Caco-2细胞的转运呈现较强的方向性,随着葛根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其表观渗透率(PDR)降低(2.1~1.4)。随着温度升高PDR增大。当加入代谢抑制剂KCN和2,4-二硝基苯酚时,葛根素的PDR降低(由1.7分别降至1.0和1.2)。当加入100mg/L维拉帕米时,A面到B面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B)从(0.84±0.18)×10-7cm/s增加到(1.01±0.17)×10-7cm/s,而B面到A面的Papp(B→A)从(1.43±0.18)×10-7cm/s降低到(1.11±0.24)×10-7cm/s。结论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受到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红景天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倒置显微镜观察红景天苷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MTS法检测红景天苷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结果 红景天苷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下调细胞Bcl-2 表达, 上调Bax、caspase-3及caspase-8的蛋白表达量。结论 红景天苷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凋亡基因Bcl-2、Bax、caspase-3与caspase-8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含量,进行田蓟苷在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研究.探讨时间、pH、药物浓度及抑制剂维拉帕米、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根皮苷和乳糖对Caco-2细胞摄取田蓟苷的影响.结果:田蓟苷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呈时间依赖性;在4~16 mg· L-1,摄取呈浓度依赖性,符合被动扩散过程;在pH 5.0~8.0,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吸收;加入维拉帕米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1.545±0.010)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加入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以及根皮苷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分别为(0.994±0.003),(1.174±0.030),(L098:±0.021)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加入乳糖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 1.470±0.025) mg·g-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1.10倍).结论:P-gp以及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参与田蓟苷的转运过程;田蓟苷的吸收与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PH)无关;被动扩散和载体媒介转运共同参与田蓟苷细胞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环磷酰胺(CTX)含药血清以及对照血清,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各种血清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种含药血清作用后肝癌HepG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V/7AAD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MTT法和显微镜观察显示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20%含药血清能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可致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V/7AAD双标记法检测显示藤茶总黄酮20%含药血清可促肝癌HepG2细胞早期凋亡,但二氢杨梅素20%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早期凋亡没有影响.结论:藤茶总黄酮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产生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杜仲在干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过程中对骨细胞BMP-2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杜仲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尔法骨化醇(法能)组和杜仲实验组。除假手术组打开腹腔,暴露卵巢后即缝合外,其他3组均摘除双侧卵巢。大鼠手术10天后,阿尔法骨化醇组和杜仲实验组分别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和盐杜仲灌胃,另外2组正常饲养。3个月后,解剖取股骨,4%多聚甲醛固定,三天后浸入4%EDTA溶液中脱钙,4周后进行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BMP-2表达。取盐杜仲粉末2g,分别加水/甲醇至15ml,室温震荡1小时,静置过夜后,经15000rpm离心10min,弃沉淀。水浸上清不经处理即得水提取物;甲醇浸上清经真空浓缩,再加水至15ml溶解剩余物后,得醇提取物。水/醇提取物均经0.22pm膜过滤,-20℃保存。取2月龄SD大鼠骨髓细胞,置含2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37℃,5%CO2培养,传代3次后进行杜仲水/醇提取物诱导,诱导物分为10^-2、10^-3、10^-4、和10^-5 4个稀释度并分为4个重复组。诱导6天后,免疫组化测定BMP-2表达。结果:杜仲实验组大鼠骨切片中的BMP-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杜仲水/醇提取物对大鼠MSCs的BMP-2表达具有显著刺激作用,醇提取物的作用大于水提取物,并且10^-5稀释度的作用大于其他稀释度。结论:在体和离体实验均证实杜仲有干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与调节BMP-2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喻青青  孟沫然  刘亚云  程银祥  陈勇 《中草药》2018,49(5):1092-1099
目的研究二氢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预防作用与机制。方法 HepG2细胞经0.5 mmol/L油酸(OA)与二氢姜黄素(0、5、10、20μmol/L)同时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活性氧自由基(ROS)、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细胞对荧光D-葡萄糖同系物(2-NBDG)的摄取能力;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糖脂代谢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Patatin样磷酯酶结构域蛋3(PNPLA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和核转录因子Nrf2(Nrf2)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A处理组细胞内TG、ROS及NO含量明显上升,对2-NBDG的摄取能力降低,SREBP-1C和PNPLA3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PARα、PI3K、pAKT/AKT和Nrf2的蛋白表达下调;与OA处理组相比,OA+二氢姜黄素组细胞内TG与NO含量降低,对2-NBDG的摄取能力升高,SREBP-1C和PNPLA3的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PPARα、PI3K和Nrf2的蛋白表达及pAKT/AKT上调。结论二氢姜黄素对体外NAFLD细胞模型的预防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抑制脂合成关键基因(SREBP-1C和PNPLA3)及诱导脂氧化关键基因PPARα的表达,预防肝细胞脂堆积;通过上调PI3K的表达及pAKT/AKT水平,缓解胰岛素抵抗,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通过上调Nrf2的表达量,降低细胞内NO含量,缓解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