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糖代谢紊乱所致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结果,具有独特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但是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或者肾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均属于DN.随着肾活检的开展,人们逐渐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与糖尿病无关,而部分患者可以在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同时合并其他的肾脏疾病,这就是所谓的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NDRD与DN 在病变性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均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本院肾脏科近5年收治的2 0例NDRD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求提高对DM患者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为这类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清。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学事件,能够降解细胞内异常蛋白和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在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中肾脏自噬功能受损,提示自噬障碍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本文将针对肾脏不同类型细胞,对自噬在糖尿病肾病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糖尿病肾病在大多数国家也是成为肾衰竭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的病程延长和代谢控制紊乱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全世界2.3亿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合并糖尿病肾脏。糖尿病肾病在美国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第一位的疾病,在我国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第三位疾病。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的研究一直是肾病领域的热点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则在近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硬化的一种肾脏疾病,又称糖尿痫肾小球硬化症。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和精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蛋白尿经常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然而,并不是所有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都是DN。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也会引起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中出现肾脏疾病的可能性极小。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大量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从5%~71%不等。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延长,其慢性并发症逐渐增多,糖尿病肾病(DN)是已为人们所重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然而,也有一些盲目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现象,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致使部分其他原因的肾脏疾病被误诊误治。对近年来我们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损害进行分析皆在提高对糖尿病病人的肾小球疾病的警惕并探索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合并的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不同临床特征,探索两组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依据,建立糖尿病肾病诊断概率回归方程。方法肾活检前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10例,经肾活检后,按病理诊断分为两组:DN组(糖尿病肾病)60例,NDRD组(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50例。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病时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有无血尿和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诊断相关。由所得参数建立糖尿病肾病诊断概率回归方程。经检验,方程判断糖尿病肾病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93%,阴性预测值为88%,准确率为91%。结论2型糖尿病伴肾脏损害并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回归方程的建立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疾病,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脏(DKD)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球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单一原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脏疾病蛋白尿形成机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迅猛增加之势.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大部分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最主要病因及国内导致ESRD的第2大病因.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建议将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以取代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肾病".DKD是指临床考虑为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实后,则称为DKD.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5年可能存在DKD,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可能存在DKD[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迅猛增加之势.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大部分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最主要病因及国内导致ESRD的第2大病因.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建议将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以取代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肾病".DKD是指临床考虑为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实后,则称为DKD.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5年可能存在DKD,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可能存在DKD[1].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迅猛增加之势.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大部分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最主要病因及国内导致ESRD的第2大病因.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建议将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以取代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肾病".DKD是指临床考虑为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实后,则称为DKD.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5年可能存在DKD,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可能存在DKD[1].  相似文献   

13.
欧洲糖尿病学会2011年年会上,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已有3.36亿糖尿病患者和2.8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而用于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465亿美元.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一种以进行性肾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已有研究证实,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促进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而近年有研究者提出内皮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的机制.本文就EndMT的细胞分子机制以及它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的临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报道经治疗的1例2型糖尿病合并NDRD(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文献报道的9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性肾损害,包括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为最多.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尿、血糖控制满意、急性肾衰竭高度提示NDRD的存在.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可以是NDDR,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1/3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发展至DN。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关键病因[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DM)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演变几年后,几乎均有肾脏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晚期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晚期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表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仅表现为间歇性的微蛋白尿,临床极易漏诊.病情一旦发展,持续蛋白尿,则肾脏损害为不可逆,最后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关键.我科自2008年以来用的自拟肾炎康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其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或)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占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余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占38.5%.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两组间除BUN、Scr、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病因.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生化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氧化应激、细胞及生长因子合成增加、血管活性物质改变与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共同介导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内皮素( endothelin,ET)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恶化糖代谢、减少肾脏血流量、刺激肾小球细胞增殖肥大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刺激肾脏组织的炎症反应、破坏足细胞等机制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其受体ETA-R阻断剂可逆转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本文就ET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是一类以进行性肾纤维化为特征的肾脏疾病,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TGF-β1和CTGF都是其病理进程中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某些中药成分可通过作用于TGF-β1和CTGF,起到延缓糖尿病肾病大鼠疾病进展的作用.我们以往研究显示,纯中药制剂百令胶囊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压,减少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减轻肾组织免疫病理损伤,改善肾功能[1].为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和CTGF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