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心功能(LEVF)及心率变异(HRV)水平变化对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107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47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6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记录分析两组住院期间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的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与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对其关联性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两组住院期间的LEVF水平无明显差异[(34.47±7.09)%vs(38.61±8.16)%,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325.63±87.39)pmol/L vs(757.52±98.38)pmol/L,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SDNN、LF及LF/HF等HRV三项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4.89%vs 5.00%,P0.05],经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BNP与HRV对两组的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风险增大,BNP对伴或不伴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HRV与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半年的死亡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中慢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9年出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并电话随访了解出院后再住院及生存状况.结果 共入选320例慢性左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9±11)岁,55.9%男性,其中62例合并COPD(19.4%),与不合并COPD的患者组比较,合并COPD组的男性比例更高(66.1% vs 53.5%,P 〈 0.01),吸烟患者比例也更高(48.4% vs 32.2%,P 〈 0.01),伴发房颤的比例也高于不合并COPD组(45.2% vs 31.4%,P < 0.01).慢性左心衰合并COPD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40±19)g/L vs (131±20)g/L ]及尿酸水平[(0.50±0.15) mmol/L vs (0.42±0.14) mmol/L ]均显著高于不合并COPD组(P < 0.01).出院时给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比例在慢性左心衰合并COPD组低于不合并COPD组(64.5% vs 84.1%,P 〈 0.01).随访结果显示慢性左心衰合并COPD的患者再住院及全因死亡率高于未合并COPD组(35.5% vs 23.6%,P 〈 0.01).结论 慢性左心衰和COPD常常合并存在,合并COPD可显著影响慢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β受体阻断剂的使用在这部分患者中常显不足,也可能是导致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丁永广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73-7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照组加用倍他乐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变化,同时用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基础心率下降,LVEF值升高,与倍他乐克组相比,卡维地洛组LVEF值升高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比倍他乐克更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EH)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34例及EH合并CHD患者3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38例,青年健康对照组51例,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和EH合并CHD组HRV均降低(P〈0.05),其中EH合并CHD组HRV降低更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EH组和EH合并CHD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P〈0.05),其中EH合并CHD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更为显著(P〈0.01)。结论反映自主神经活性变化的HR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对EH合并CHD的患者,临床上除降压治疗外,还应根据HRV的改变情况给予积极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53例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有无右心衰体征分为2组:左心衰组102例,全心衰组51例。受检者取仰卧位,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取肘静脉血测量患者BNP的水平。结果左心衰组LVEF无明显异常,全心衰组LVEF显著降低,左心衰组与全心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衰组与全心衰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增高,左心衰组与全心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钠肽的变化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级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COPD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及24 h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数,COPD组给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根据血气分析结果,COPD分为伴呼吸衰竭组(24例)和不伴呼吸衰竭组(13例),两组HRV指标SDNN、SDNNI、PNN50、Tria、SDANN、RMSS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伴呼吸衰竭组SDNN、PNN50、Tria、RMSSD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夜间心率、室性及室上性异位心律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伴呼吸衰竭组较不伴呼吸衰竭组室性及室上性异位心律发作次数更高(P〈0.05)。结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损伤,但副交感神经损害更严重,且较不伴呼吸衰竭患者更多出现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事件。  相似文献   

7.
张辉  梁婷  冯婧  薛莉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895-89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7例CHF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51例,缺血性心肌病46例。按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LVEF≥30%组及LVEF〈30%组,同时选择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HRV时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随着心衰程度加重,SDNN、SDANN、PNN50、RMSSD下降越明显(P〈0.05)。LVEF〈30%组与LVEF≥30%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结论 CHF患者HRV降低,HRV的变化与CHF患者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若浩  马若飞 《当代医学》2011,17(7):150-15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第1周200mg、tid,第2周服药频率改为bid,第3周及以后改为qd,规律服药8周。用药期间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抗室速有效率分别为86.96%、65.00%,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8.8±9.5)%、(56.9±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充血性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胺碘酮对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可作为基层医院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推荐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片第1周每次0.2,3次/d,逐渐减量维持治疗3个月。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28例(82.3%),对照组15例(44.1%),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50.5±1.8)%,对照组(44.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病死3例(8.8%),较对照组6例(17.6%)明显减低(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8.8%),对照组7例(2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无明显副作用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浓度;将心衰患者随即分为30例常规治疗组和34例加用辛伐他汀组,1个月和6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心衰患者在治疗1个月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辛伐他汀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LVEF升高更明显(P〈0.05)。心衰患者在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个月和6个月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辛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其中收缩性心力衰竭(SHF)106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54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4例,Ⅲ级82例,Ⅳ级34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对象的血浆BNP水平,超声检测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各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EF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HF组血浆BNP高于DHF组〈0.01),LVEF低于DHF组(P〈0.01)。随着NYHA分级的递增,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逐渐增高(P〈0.05),LVEF逐渐降低(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965,95%置信区间为0.933~1.010,以98.55 pg/ml做为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4.5%,准确度为93.0%。结论血浆BNP可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兵 《中外医疗》2010,30(17):114-11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达87.5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62.50%。对2组患者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剂量和维持量用于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剂量,同时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白介素(IL-1)、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2周心脏超声测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并检测血清BNP、IL-1。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5.8%(25/38),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显效率为44.7%(17/18),总有效率为86.8%(33/38),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LVEF、FS、LVDD、LVSD有显著变化[(35.2±4.7)%vs(47.2±6.2)%;(16.1±0.7)%vs(20.5±0.4)%;(60.2±4.6)mm vs(55.3±4.4)mm;(43.5±5.2)mm vs(36.3±4.8)mm,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FS、LVSD、LVDD也有显著变化[34.3±5.1)%vs(42.4±5.6)%;(15.4±0.8)%vs(17.4±0.7)%;(62.6±3.7)mm vs(59.2±5.7)mm;(44.1±4.0)mm vs(40.3±3.9)mm,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2±6.2)%vs(42.4±5.6)%;(20.5±0.41)%vs(7.4±0.7)%;(55.3±4.4)mm vs(59.2±5.7)mm,(36.3±4.8)mm vs(40.3±3.9)mm,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BNP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的功能,降低IL-1、BNP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患者CI、心率、LVED、LVEF;治疗前后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结果 胺碘酮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CI、心率、LVED、LVEF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CI、心率、LVED、LVEF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恢复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活心肌的疗效。方法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多巴酚丁胺药物超声负荷试验检查存活心肌后,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药物+曲美他嗪(曲美他嗪组)及常规抗心衰药物组(对照组)各19例,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6个月后及12个月后的6min步行试验(6-MWT)、心功能指数及室壁活动情况。结果用药6个月时,曲美他嗪组6-MW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指数及室壁活动情况与多巴酚丁胺试验前相似。用药12个月时,曲美他嗪组6-MWT较对照组高(510.27±61.24 vs 401.63±42.12,P〈0.05),心功能指数明显改善(46.2%±5.1% vs 41.3%±3.2%,P〈0.05),曲美他嗪组室壁活动改善基本达到多巴酚丁胺试验检出的存活心肌数量(120±4 vs 124±5,P〉0.05),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20mg,3次/d在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可以明显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活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水平对心力衰竭(HF)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93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61例,按美国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HF患者根据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分为BNP〈400pg/ml(A)和BNP≥400pg/ml(B)两组,对两组患者因HF4周内再次住院率进行比较。结果HF患者血浆BNP浓度(583±189)pg/ml明显高于非HF组(49±8)pg/ml。随着HF的加重其浓度逐渐升高,HF患者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1)。不同原发病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血浆BNP浓度≥400pg/ml(B)组4周内再次住院率升高(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变化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临床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CHF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缬沙坦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37例)。所有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胶囊80 mg,qd,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钾浓度。结果经6周治疗后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早、室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缬沙坦组LVEF升高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短期应用缬沙坦可能对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18.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LVE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国  田玲玲 《吉林医学》2009,30(15):1576-157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他汀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组再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LVEF以及BNP。结果:BNP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BNP活性均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降低BNP。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强心康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浓度的影响,探讨强心康在慢性LVEF降低性心衰治疗中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符合LVEF降低性心衰诊断标准的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2例,对照组96例。2组均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给予慢性心衰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康。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BNP、RDW水平及LVEF变化情况。结果?随着LVEF改善,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BNP浓度及RDW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以治疗组降低明显,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心康可显著降低LVEF降低性心衰患者血清BNP及RDW水平,改善LVEF降低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伴抑郁或焦虑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性别及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伴抑郁或焦虑症老年心血管病(CVD)患者的性别差异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心理状态下各指标有无差别。方法:收集伴抑郁或焦虑症老年CVD患者(A组)、不伴抑郁或焦虑症的老年CVD患者(B组)的性别及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分析各组性别、心律失常发生种类和数量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结果:A组中伴抑郁的老年女性CVD患者的评分与男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监测显示,A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以及HRV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抑郁症老年女性CVD患者的程度较重,焦虑症在男女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伴抑郁痒或焦虑痒老年心血管疾病者易发牛窜件和房性心律失常,且HRV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