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雪姣 《全科护理》2012,10(22):2112-2112
微创化是当今外科发展的趋势,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为代表的胸部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基础上,2012年2月—2012年4月我院采用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治疗2例中央型肺癌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初胸外科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微创外科技术,以其手术创伤小、应激反应小、胸腔生理破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差难以耐受传统开胸术的患者.现代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日益成熟,但对涉及组织器官重建的复杂手术,如肺叶袖状切除,国内报道较少.2012年7月我院行全胸腔镜下右上肺袖状切除治疗右上肺癌1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癌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0年至2012年确诊的肺癌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左肺上叶切除11例,左肺下叶切除9例,右肺上叶切除16例(其中全胸腔镜下右肺上叶袖式切除2例),右肺下叶切除9例,右肺中叶切除5例,右肺中下叶切除3例,采取呼吸道护理,并观察结果。结果48例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未出现术后支气管胸膜瘘、脓胸、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技术能让更多老年肺癌患者接受外科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术后恢复,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2月选取该院40例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42例开胸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胸腔镜组在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显著小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总引流量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开胸组。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达到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围术期并发证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38例,开胸肺叶切除术组30例,观察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哌替啶使用次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放置引流时间、引流量、哌替啶使用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时间则明显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技术已在胸外科手术多个领域得到发展[1-2],其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肺癌外科治疗的概念,尤其在重新界定肺癌的微创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方面有了突破,目前较广泛接受的是应用于Ⅰ期周围型肺癌[3].非小细胞肺癌侵犯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血管壁,不能用常规方法处理需要行肺动脉侧壁部分切除成形或肺动脉部分袖式切除成形,常常由于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而采取常规开胸手术的方法.我们采取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合并肺动脉成形,拓展了电视胸腔镜下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范畴,使更多的肺肿瘤患者获益于微创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两孔法和三孔法胸腔镜下进行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肺癌患者108例,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孔法组54例(采用两孔法胸腔镜下进行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和三孔法组54例(采用三孔法胸腔镜下进行的肺叶...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Ⅰ期肺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卫东  喻风雷  胡铁辉  王翔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82-228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疗效和价值。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76例术前拟诊为I期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54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54例肺叶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数量和常规手术相当;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近期疗效较常规手术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具可行性,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可作为I期肺癌的较好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实行全胸腔镜下及传统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共为176例,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95例,传统肺叶切除术81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疼痛、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等有无差异。【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较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VATS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均无死亡。【结论】VATS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疗效和价值.方法自 1999年 5月至 2004年 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 76例术前拟诊为 I期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 54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 54例肺叶切除者无手术死亡 ;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数量和常规手术相当;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近期疗效较常规手术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具可行性,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可作为 I期肺癌的较好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在该院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8例患者资料.其中,右肺上叶切除6例,右肺中叶切除3例,右肺下叶切除15例,左肺上叶切除4例,左肺下叶切除10例,对3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同期施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58.6±34.4)min,术中出血量(183.5±76.5)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3±2.6)d,术后住院时间为(7.6±3.5)d.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31例,肺转移瘤3例,炎性假瘤2例,肺隔离症1例,肺曲菌球1例.随访1~12个月,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6和9个月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可靠、技术可行,具备安全、微创、恢复迅速的优势,适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施行肺叶切除的良性肺部疾病,但需要娴熟的内镜下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操作步骤及技巧的学习体会。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瑞金医院胸外科学习期间参加169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总结。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患者,中转开胸小切口辅助13例,中转开胸率7.69%;手术时间70~139 min,平均117 min;手术出血50~1 200 mL,平均250 mL。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操作难度大,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有传统的开放解剖性肺叶切除手术经验,借鉴成熟的手术操作程序,可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初期,电视胸腔镜开始应用于胸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Lewis等[1]在1992年完成了第一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这一手术起初应用于肺癌的外科治疗颇受争议,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并逐渐被接受,2006年已经进入NCCN早期肺癌手术治疗指南[2]。胸腔镜肺癌手术主要包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加或不加肋骨撑开)肺癌根治术(a-VATS)、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c-VATS)2大类。这2种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90例根据入院病案单双号将其分为单孔切除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50例与三孔切除组(采用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4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孔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切除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短于或低于三孔切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切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6%(8/50),三孔切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5%(14/40),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临床效果基本相当,虽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稍微延长,但其可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后患者肺功能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开胸肺叶切除术组18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48例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14例。将3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个月时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FVC、FVC%、FEV1、FEV1%、FEV1/FVC、PEF、MVV、TLCO、TL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及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联合肋间神经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我科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联合肋间神经冷冻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介于28~76岁,施行肺叶切除者76例,全肺切除者4例;所有病例中,因故中转开胸手术5例.所有病例同期行肋间神经冷冻术.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肺癌切除率、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及手术安全性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仿;肋间神经冷冻耗时短,术后患者镇痛药应用剂量小或无需止痛药治疗.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在遵循肺癌外科原则和手术安全要求下,具有创伤小,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较肺癌常规开胸手术有明显优势;同期行肋间神经冷冻术,止痛效果更佳,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 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位、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但围术期并发症、组织学类型分布及病理分期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也可用于部分偏晚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解剖学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56例惠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解剖学肺叶切除术,其中肺恶性肿瘤49例,肺良性疾病7例;右肺上叶切除8例,右肺中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12例,左肺上叶切除9例,左肺下叶切除22例.肺恶性肿瘤同期行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中55例经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顺利实施解剖学肺叶切除,1例因肺门血管解剖时出血而延长切口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癌术后1年生存率96.4%.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解剖学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配合和对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于此类手术的各个环节的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无一例并发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更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是早期肺癌和肺良性疾病需行肺叶切除者理想的手术方式,并通过围术期护理,使患者获得最佳手术治疗效果,增加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47例行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行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26例(胸腔镜组),行开胸(OT)肺叶切除术21例(开胸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胸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开胸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方式具有微创、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其手术安全性与开胸手术相当,是肺叶切除术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